第21章_这就是秦始皇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1章(1 / 2)

“太后难道忘记这些信了吗?难道太后只是把这些当作儿戏吗?”

赵姬依然神色不改,道:“妾心早在嫪毐被处死的那天就死了,我只是一个色衰的女人,在这个世间苟延残喘,相国不要再纠缠了。”

吕不韦面如死灰,他明白:爱情过去了,就真的过去了,想重拾那过去的美好,却已经覆水难收。

“大王经常来甘泉宫中,给太后请安吗?”

“相国为什么这样问?”

吕不韦终于道出了实情:“太后能否在大王面前为老臣说几句好话?”

赵姬摇摇头。

吕不韦抬头长叹一声,是自己有负于这个女人在前,她无论怎么做都不过分,只是,他没想到,这个女人竟然绝情到这种地步。

吕不韦的算盘彻底打错了,他没有得到他想要的回报,于是,拂袖而去,只丢下四个字:“忘恩负义。”

看着吕不韦模糊的背影,赵姬知道,缠绕了她多半生的这个人,就要在她的生命中永远消失了,只会残存一些依旧清晰的回忆罢了。

赵姬斜斜躺下,面容枯寂,脸上的泪痕清晰可见,没有人知道她为什么会哭,更没有人知道她究竟在想些什么。只见,她那动人而忧伤的体态随着夜幕的降临,慢慢消失在了阴影之中。

甘泉宫内又恢复了往常的宁静,能静死人的那种宁静。

63。咸阳的新主人

吕不韦没有找到为自己说话的帮手,无奈之下,只好准备离开咸阳,远赴封地河南洛阳。平日里那种热闹非凡的相国府,如今变得格外冷清,简直和甘泉宫的安静有一拼。就连平时那些趋之若鹜的官员,也个个玩起了隐身,生怕和吕府沾染上半点关系。连吕府整日汪汪叫的狗也偃旗息鼓,听不到一点叫声。

这就是政治,当你失宠或落难的时候,除了冷清,没有别的,同僚们都怕粘染上晦气,唯恐避之不及。

黄昏时分,全城开始*,然而咸阳城门却大开着。在屋里不敢出门的百姓从窗户中张望着,想弄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只见,在宽阔的街道上,一列规模浩大的车队有秩序地向城外移动。吕不韦虽然已经提前半个月便开始作搬家准备,但他在咸阳家大业大,还有太多的物品都来不及收拾。

吕不韦是带罪之臣,除了忠于他的数千门客外,几乎没有什么人来送行。就连曾经是他眼线的李斯也站在离他远远的地方观望。

吕不韦走出城后,回头张望身后的咸阳,目光中有些不舍,也有些忧伤。这里毕竟是他奋斗多年的地方,今天就要远离,也许从此就再也没有机会踏入这座城池了。

这座宏伟的秦国国都在夕阳下,镀上一层金光,沉默地回应着它前任主人的凝望。在城头之上,吕不韦看见了嬴政,也看见了百官。虽然只是几百米的距离,可在吕不韦眼中却是那么遥远,曾经,他也是其中的一员,可现在却形同路人。多变的人生和吕不韦开了个大大的玩笑。

唯一让吕不韦值得欣慰的是,跟随他多年的数千门客家童,即便他如今失势了,还都继续不离不弃地追随着他。此刻,太阳已经落山,这一队人马悲壮而安静地前行,在天边呈现出模模糊糊的黑色剪影,远远望去,像一群无声、恐怖的幽灵,令人心惊胆战。

约莫半个时辰,这支浩大的车队终于在众人眼中消失了。

嬴政成了咸阳城真正的主人,他应该高兴,可是,众人看不到他脸上的喜悦之情,反而是一种深深的忧虑。

吕不韦虽然没有了官职,可他潜藏的势力还在。这数千门客家童为了吕不韦,可以不惜性命。这样有着强大凝聚力的队伍,是一股绝对不会轻易溃散的力量,再加上吕不韦的富可敌国,如果他造反,那实在是太可怕了。

64。郑国水案1

嬴政回到宫中,还在考虑如何处理吕不韦的那数千门客,不过,一件更紧迫的事情摆在了他的面前。

一名间谍被抓了。

当时,抓间谍是很平常的事情,因为各国都互派间谍,窃取情报,偶尔还搞稿破坏,所以,抓间谍不是什么大事。可这次抓到的这名间谍却不同凡响,因为这名间谍在秦国隐藏了整整十年,还被委以重任,参与秦国重要的工程建设。

十年前,韩国水利工程师郑国带着他的天才构想来到秦国,并向当时总揽朝政大权的吕不韦建议修建一条水渠。凿泾水,傍着北山,经过泾阳、三原、高陵、临潼、富平、蒲城,东注洛水,总长三百多里,用来灌溉农田。如果这条水渠修建成功,就可以解决几百年来一直制约关中地区农业发展的缺水问题。

郑国提议的这项工程,规模比当年李冰的都江堰大数倍,难度也增加了好几个系数。不仅要耗资巨大,还需要征用数十万民夫,最要命的是工期长达十多年。建成之后的实际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考证,也就是说郑国的提案只是一个设想,说的不客气一点就是在纸上画了个大馅饼,需要秦国用钱财和人力把它变成真正的大馅饼。郑国的提案刚刚公布,在秦国内部便有很多人反对,都认为用大量钱财和人力来论证这么个大的设想,有些不切实际,太过于冒险。但吕不韦用他的远见和魄力,顶住压力,批准了这项工程,并交给郑国全权主持。

不久前,郑国的间谍身份曝光,紧接着他被投进了监牢之中。

下载

原来,韩国实在的受够了秦国的侵略,便想了个妙计:派遣郑国到秦国,希望通过修建水渠,削弱秦国的国力,使秦国暂时无力东伐韩国。不巧的是韩国的阴谋败露了,郑国的生命也就危在旦夕。

在大殿之上,群臣位列两旁,嬴政高高在上,满脸严肃。

“众爱卿,大家对郑国一案,有什么看法?”嬴政发话了。

“郑国在我大秦隐藏十年,以修水渠之名搞破坏,罪不容诛。”

既然第一个说话的人定下了基调,后面说话的便围绕这个主题大肆议论起来。

“间谍就应该杀,杀一儆百。”

“……”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