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_这就是秦始皇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4章(1 / 2)

75。和宗室正门交锋3

李斯笑笑,接着说:“谢大王。在爰书中,只记有郑国怀着做间谍的目的入秦,而没有记载郑国在修建关中水渠的十年间如何为韩国谋利,至于祸害我秦国民众,更没有记载。试想这是一个间谍的行为吗?一个真正的间谍会借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拖延工期,消耗民力,甚至大搞破坏。而郑国没这样做,反而一直兢兢业业地修建水渠。”

昌平君嘀咕道:“空口无凭,信口雌黄。”

嬴政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昌平君低下了头,不再说话。

嬴政道:“廷尉说的有道理,可是关中路遥,来往取证,费时费日。诸卿不能久等。寡人今日就要结案。”

听到这话,昌平君和昌文君心里一下美滋滋的,心想:这下你这个小小的廷尉还能有什么办法?乖乖等死吧。

李斯不慌不忙地说:“请大王允许臣传唤人证。”

李斯既然准备翻案,就要做到万无一失。他在和蒙恬一起翻检法典时,便派人到关中水渠,带回了重要的人证物证。

这些人证大多是和郑国同吃同住的老部下。十年来,他们朝夕相处,友情深厚非寻常能比,见郑国的惨状,都痛哭流涕。在他们的口中,郑国不但不像间谍,反而是一个既精水利又懂管理、爱惜民夫、体恤下属的模范官吏。

这一番哭诉使陪审团开始对郑国产生了好感和同情,有的人甚至开始抹眼泪了。

昌平君、昌文君见苗头不对,他们没想到李斯会玩这么一手,照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昌文君起身说道:“自古大奸若善,大伪若真。这正是郑国奸猾的地方,他隐藏这么深,一定有更大的图谋,如果不早日处决他,后患无穷啊。”

“哈哈……”李斯大笑,“什么后患无穷?郑国身为关中水渠总指挥,统领着十多万民夫,支配着巨额资金,只要稍微动一下下手脚,便可以富得流油。有几人能够抵挡这样的诱惑?作为一个间谍,巴不得多捞一些。但郑国的家产却少得可怜,除了法定的俸禄,再也找不到其他财产。”

昌平君冷笑道:“听说廷尉和郑国曾有故交,廷尉是不是另有企图啊?”

李斯答道:“臣与郑国确有故交,但身为廷尉,主掌刑法,就要依法从事,绝不让任何一个冤假错案从我眼前溜过,这是臣的职责。现在人证物证都证明郑国不是间谍,请大王定夺。”

嬴政对李斯的表现非常满意,他真想跑下去拥抱一下李斯,可是作为一个王,控制自己的情绪是最基本的要求。他见火候差不多了,说道:“郑国,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上次,郑国没有申辩的机会,这次李斯给他争来了这个机会,他当然抓住不放了。

76。和宗室正门交锋4

郑国只是个水利工程专家,他的演讲技巧自然不能和李斯相比,当说到他专长的话题时,自然也游刃有余,一开口便语惊四座。

郑国是一个务实的人,如果想让别人接受他修的水渠,用数据来说话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他给嬴政算了一笔账:关中水渠建成之后,可以将四万多顷的不毛之地改造成肥沃良田,每亩田的产量将会成倍的翻番。这就意味着仅仅靠关中水渠,就可以解决秦国三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或者解决一支几十万大军作战的军粮问题。

在座的权贵都是政治家,他们比郑国更明白这些数字对于秦国的战略意义,所以都窃窃私语起来。

嬴政虽然心里窃喜,但却面不改色,问道:“天下有这么好的事情?你是用这虚无的数字蒙蔽试听吧。”

“臣是将死之人,怎么敢虚夸海口?”

郑国便将四万多顷良田分解到关中各郡,又历数各郡人口、地形、气候、土质,有条有理,不由得人不信。

这些数据和资料都是郑国用两条腿跑出来的,说到这些内容时,刚刚还萎靡不振的死囚犯,忽然间变得神采焕发。他最后定论道:“臣虽然让韩国多存在了几年,可却为秦国建立了万代的功业。”

听完郑国的言论,嬴政长叹一声,问道:“如何处置郑国,诸卿还有什么意见吗?”

众人寻思嬴政的口气,似乎已经有了赦免郑国的意思,不然不会这样问。的确,如此大的现实利益摆在面前,即便是君王,也不免动心。可是法律在上,是不容践踏的,除非嬴政的特赦。

于是,群臣齐呼:“请大王定夺。”

这正是嬴政所要的,因为宗室也奈何不得这种局面,郑国的小命总算是保住了。

嬴政说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虽然郑国入秦的目的不纯,但他却为秦国做了件大好事。寡人念在他治水有功,人才难得,特赦郑国无罪释放,继续修建关中水渠。”

嬴政金口一开,便无可更改。

以昌平君、昌文君为代表的宗室气的眼都绿了,他们又一次被挫败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