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章这个冬天怎么过_五胡风云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二十三章这个冬天怎么过(1 / 1)

“虽不中亦不远矣!”

安离兴奋得掉了句文,随后道:“主事现下寸功未立,若是直接南投,未必得到重用;安离拙见,不若先与南方暗自结好;待时机到来,遽然建功。离曾经言过,北方士卒精悍耐战,远非南方士人可比;主事可趁此时机,秘练强兵,到时必有大用。”

石青闻言不知是什么滋味,他斜睨安离,玩味着说道:“没想到季业竟能勾通大晋朝堂,想必也是华族高门子弟。。。”

安离脸色微醺,滞了一滞道:“离并非高门子弟。不过,主事放心。。。”他语音一顿,蓦地沉痛说道:“离在荆州军时,认识一位大人,他是真正的高门望族,且心怀社稷,平生以北伐为志。离对大人甚是仰慕,只恨某无能,不能解大人之忧。离不愿回归南方,既是无脸再见大人,亦希冀能在北方起事,待大人起兵北伐之时,以为相应。殊不知,天不假年,大人已经去了。。。”

眼见安离如此动情,石青倒来了兴趣,轻声问道:“不知是哪位大人?竟然季业如此仰慕。”

“庚公讳翼。主事可曾听闻?”

“是庚翼啊。。。”石青话音出口,立觉不对,稍稍一瞥,便见安离面露不悦,似在怪自己言语轻佻,冒犯了庚翼。他只好歉意地一笑。

安离说的倒是没错,庚氏一门上下确实是以北伐为志,可惜他们的北伐,既不象祖狄击辑中流誓不回渡,又不象刘琨,五百壮士蛰伏敌后。

他们一个个志大才疏,只知道争权夺利、指手画脚,希翼一帮门人庄客为自己建功。指望这样的人北伐,还不如指望小胖子张焕代替麻秋出任西征军都督来得实在。事实上,庚氏一族掌握大晋权柄十数年,从来没能进行过一次像样的北伐。更令石青痛恨的是,即使只是这些人心目中的北伐,也从不是为解黎民苦难,更多的是为‘建功立业、江山一统。’

石青心中冷笑:庚氏是江南士族最突出的代表,一个个眼高手低、夸夸其谈。指望这样的人北伐,就像指望张焕追打闯进家里的盗贼一样。除了劳命伤财,没有半点好处。

“大人虽已不在,两位公子正在豫章继承老大人遗志,厉兵秣马,等待朝廷北伐。主事若有意;离愿南下,联系两位公子,一作呼应。”

安离说的原来是庚爰之、庚方之两兄弟。这两人在父亲死后,被桓温轻易撵到豫章,最后悄无声息;想来也是志大才疏之人。只是,可惜了安离。我若不答应,他必定离我而去。

反复思量,艰难的选择让他清秀的脸上满是痛苦。最后,他还是毅然说道:“季业。你我患难兄弟,实不敢瞒;青子平生不会降晋。”

“什么?”安离诧异叫道:“青子难道不是晋人!”

“对!青子不是晋人,青子出世之时,大晋在哪?在南方,与青子远隔千里。”石青绝然说着:“青子和这许多北人一样,只是一个无国的汉人(当时对汉族的统称其实是‘夏人’,即华族夏人。至于汉人、晋人之说,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中国人,是国籍称呼,不是民族的名字。为了阅读方便,本书提前用上汉人这个称呼。)”

石青的言语就像重锤,击得安离颓然退开几步,惶惶然不知如何是好。

他知道,石青对石赵颇不认同,绑架张焕又可以看出石青不在乎富贵前途。私下便以为石青心向大晋,对此安离很是振奋,以为可以和石青携手,共建奇功。谁知竟是如此。

“不对。。。青子你不投大晋。。。如此作为,意欲如何?”他喃喃自语,还是认为事情不该是这样的。

“季业。在你眼中,什么最重要?大晋朝廷?江山社稷?普天下的黎民?”石青情绪逐渐沉稳,该去的终究要去,一厢情愿地苦留毫无意义,不如把话说明白。

“这有区别吗?”安离木然问道。

“当然有。”石青的声音一下激越起来:“古今以来,多少人打着江山社稷的名义把万千黎民踩在脚下,多少人为了一家天下一姓王朝,惘顾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多少人忘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把效忠一个或昏庸、或残暴、或无知、或荒唐的皇帝当成美德,欲流芳千古。这般荒唐的人太多,这般荒唐的事太多;我石青不屑为之。我石青只求以己之力,在乱世中尽量救助几个困顿黎民。这是我带领大家来到这的目的,也是唯一的目的。至于为大晋建功立业的事。。。哼!他司马氏不配!”

一通发泄,他伸手一揖,漠然道:“言尽于此,何去何从,季业自己决断。”话音一落,人即飘然而去,只留下安离呆呆地站在大清河东岸。

大清河西岸,草丛中,一双锐利的眼睛紧紧盯着石青的背影,直到再也看不见了。眼睛的主人才缓缓呼吸,轻轻吐出一句话:“石青。你已无路可逃。”

石青不知道被人盯上了,本来他的心情就不好,现在预感到安离可能离他而去,心情更是糟糕透顶。

安离在他心目中的分量非常大;在他的规划里,桃源村扎根于济水之畔,依托东平湖、巨野泽,逐渐向南边的南阳湖、昭阳湖、微山湖发展;这些都离不开水军;安离在荆州时已经就任军司马,水性娴熟,管理经验丰富,正是一个理想的领军人物。

回到范洪池住处,他拿起木刀,叫道:“小耗子,来!练刀。”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石青的身体强壮了许多,便有心学习武技;他没指望以后上阵搏杀,但是穿越到冷兵刃时代,不学会一招半式,岂不相当于后世的文盲。

小耗子答应一声,捡了一把木刀跑过来叫道:“主事当心。不要输得太难看。”

小耗子人小身瘦,机敏灵活却远非石青可比,力气也和石青不相上下。从小流荡,免不了要和野兽搏斗,再经一年兵事,他比石青这个没上过阵的文士强多了,每次相斗,总是胜多负少。

“今天可不一定。小耗子当心。我来了!”大吼一声,石青挥刀而上。刷刷刷,连砍三刀。

两人相斗,除了避开脸部,向来是真砍真杀,没有相让游戏之说。有甲在身,使得又是木刀,再若相让,那就别指望上战场了。

石青三刀挟怒而出,比平日多了许多威势,小耗子眼见不对,闪身躲避。

一俟石青势尽,抽身便上,趁隙砍上一刀。哪知石青今日力大刀快,急速挥刀架住,再次大喝,顺着小耗子的刀势斜斩直下。

小耗子一惊,手腕急抬,堪堪挡住。

一时间两人你来我往,斗在一起;其间不停地发出哎哟的呼痛之声,从声音辨来,两人今日竟是旗鼓相当。

正斗之间,突然有人跑进来叫道:“主事!主事!侗图回来了。”却是张炜。张炜识得字,有些文化,现任桃源村仓曹主事。

“哎哟!”石青叫了一声,跳出圈子;他稍稍分神,肩头被小耗子斩了一记。不过,这时他顾不得许多,一看张炜脸色,不禁一喜,急问道:“可是招拢到流民了?”

张炜喜滋滋地说道:“对!侗图招了不少流民,正因为此,他才行动缓慢,回来的晚了。”

“不少?到底多少?”石青心中大定,还好!还来得及赶上秋播。

“粗略估计,有小三千。”

“什么!糟糕!”一听这个数字,石青脸色苍白,大叫起来,连声顿足:“侗图误我!”

“怎么啦,主事,人多岂不更好?”小耗子走过来不解地问。

“哎!”石青叹道:“你小孩子哪里知道算帐?从现在算起,到明年三月底收成,还有八个多月。就这三千石粮食,满打满算,每人吃上半饱,再添些山果野菜鱼肉,也只够养活两千八九百人。以我算来,招募两千五流民已是极限,谁知侗图招来这么多,这会饿死人的。”

“未必吧。”小耗子不服道:“以前当流民的时候,十天半月不见一粒粟,我们不也活过来了。这山上、水中出产甚多,多在里面捞些吃食就挨过去了。”

“也只好如此。”石青伤感道:“我本来希望,让招募来的流民不受太多的饿,看来不行。只好给他们解释一下,坚持一个冬天,等明春就好了。”

“主事多虑了。”小耗子不以为然道:“对三千多个流民来说,只要有一千石粮,大家就会庆幸这个冬天不会饿死人了,何况我们有三千石。”

石青沉默了。过了一会,感慨道:“百姓太苦,我们要尽量让他们过得好点。嗯,季彤,走!一起去看看。小耗子,你通知各主事、从事、治事;今晚会议,让大伙都帮着想想,这个冬天这么过?”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