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阅读_我的生活质量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0部分阅读(1 / 2)

妹那点钱养活我,有知识的还不如没知识的!

王祈隆听她讲到这里,知道了她的来意。他轻微地叹了口气,依旧看着远方。这几年学校毕业的学生是越来越不好分,来找他帮忙的当然少不了,他不爱管事,能推的都推了。前不久家里的一个老舅还因为表弟的事情来寻他,闹得挺不愉快的。不是他不愿意管,而是现在的事情确实不好管,哪个关口都得卡一卡,往往办一个人的事,不知道要欠多少人的情。

李青苹见他不说话,就说,你要是有难处就算了,我妹说了不让我为难你。

王祈隆说,不难,既然是小桃让你来的,不管多难,我也会帮你。你要愿意,就留在我这里吧!

李青苹立刻就答应了。

王祈隆对外说是他的一个远房表妹,他亲自去帮李青苹办的各种手续。由于他在市里的为人和影响,并没有费太大的周折。但开发区各部室的编制都是固定的,不好一下子调整,李青苹就暂时留在了办公室,也没有什么具体的事务。

王祈隆平时不爱回家,单位里给他准备的有宿舍,吃饭就在职工食堂吃。他和李青苹常常吃饭的时候在食堂碰面,碰见了就点头打个招呼,淡淡的,也不多说话。李青苹下班时间有时也会去王祈隆的办公室或者宿舍里坐一会儿,去了并没有多少话可说,有时就只坐一会儿就走。走了就留下一股子淡淡的馨香,女孩子身上独有的那种味道。有时也说话,随便说一些不着边际的事情。王祈隆办公室有一台电脑,经常闲着。李青苹也不客气,过去就摆弄那台电脑。后来她就把王祈隆也吸引到电脑前面来了。教他上网下载音乐,看新闻,后来还帮他进聊天室聊天。王祈隆很快就上了瘾,并给自己起了个网名,叫行者。

有时李青苹不在,王祈隆也单独和人聊。有一次对方是个女的,网名叫张曼玉。她介绍自己是一个刚分配了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并且说自己刚踏入社会,希望交几个对自己的人生有所帮助的朋友。她说得很诚恳,王祈隆就有了一点感动。王祈隆是个很容易被感动的人,所以人家问他是干什么的时候,他就实话实说了自己的工作和年龄。张曼玉突然来了一句:爷爷,您这把年纪了还上网啊?

王祈隆觉得这话说的真黑色幽默,马上回敬道:爷爷还能折腾几天啊!要不抓住本世纪末最后几年的功夫潇洒走一回,让人家怎么夸我老当益壮啊!

张曼玉:老木不朽,尚可雕也。

王祈隆:也常常是聪明一时,糊涂一世啊!

张曼玉:哈哈,看来你还犯过惊天地,泣鬼神的错误?

王祈隆:我从头到尾就是个错误。

张曼玉:“你错得最精彩的是什么事情?举例说明。

王祈隆:结婚。

张曼玉:这话俗了。再例。

王祈隆还是打上:结婚!!!!!!!!!

王祈隆这几句话说的都是心里话。张曼玉却只以为这个人实在是幽默,也放开了和他侃。她说:你非常可爱,再聊下去我怕会爱上你。你的生活里是不是缺乏第三者?

王祈隆:奇货可居。

张曼玉赤裸裸地回了:这话可以续成,直到遇见我。

王祈隆:孙女,再怎么着,爷爷还不会乱伦吧!

张曼玉:爷爷,现在已经到后同居时代了,你点一下头,今儿晚上就可以洞房花烛!

王祈隆本来只是老夫聊发少年狂,纯粹想开开心,却不留意被逼到了墙角。他不想再继续贫下去了,说,爷爷已经大喘气了,放爷爷一条生路吧!撇下张曼玉,撤退下来。

李青苹第二天来了,莫名其妙地告诉王祈隆说,网上的身份大部分都是假的,再三关照他千万不要上当。王祈隆觉得这姑娘实在是纯洁,我都四十多岁的人了,我要是不主动让别人上当,还有能让我上得了的当?但是他再看李青苹,突然起了疑心,她怎么知道自己上网和人聊天?他一个人再上网时又碰到过两次张曼玉,就不再和她答话。对方试了几次,也不再找他。

或许是自己多心了,但他还是不想跟李青苹做这种游戏。

时间长了,他和李青苹的话题就开始蔓延。有一次他问李青苹,你知道你妹妹当初在深圳是做什么工作的吗?

李青苹点点头说,知道,并且说,如果时间再轮回一次,我也会那样做。

说了就看王祈隆,反而把王祈隆看得局促起来。王祈隆想,这李青苹该怎样想象他和戴小桃的关系呢?开始还想着找个机会解释一下,后来想想也就算了。随她的便吧,她愿意怎么想就怎么想去!王祈隆问了这话之后,李青苹再去的时候,他忽然觉得自己和她好像近了一层。但她去的也不太勤,也许是怕人说王祈隆的闲话。李青苹非常懂事,很知道克制自己。她不去的时候,王祈隆就觉得那一天过得挺遗憾,仍然坐在窗前犯迷糊,可是心里却焦躁得像丢了东西似的。

王祈隆吃了晚饭爱出去散步,机关的院子西边傍着河堤有一条通向乡间的小路。王祈隆总是顺着那条小路走到田野里去。秋天的平原没有什么可看的,可那收割完的庄稼地却到处散发出成熟的香甜,像妇人身上的气息。田野到处都是褐黄色的,就连那神韵都像是一个丰乳肥臀的女人,王祈隆总是深深地呼吸那种气息。他闭上眼睛站在那里,宛如被一个妇人拥裹在怀。睁开眼睛,脚底下是一蓬蓬褪尽青色的秋草,仍然不甘寂寞地摇曳着最后的姿色。远处不断的有一两棵黄了闲的,甚至可以说是滋润的。王祈隆才四十出头的年纪,从权利的位子上退下来,这是他当初的设想。休整这一段时间之后,他的内心就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养出来的,闲适不光养人的身体,也养人的思想。这点点滴滴,都生长在他的内心深处,外人是看不出来的,被他含而不露的假象给蒙蔽了。他是个正值壮年的男人,他从小受到的并不是一般人的教养。他的奶奶从他知晓人事的时候就反复地告诉他,王祈隆从出世就注定不是个平凡的人物。他在随后的生活中已经验证了奶奶的预言。他不是个迷信的人,但也不是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相信在物质的背后,还有精神的本原存在,至于那是一种什么东西,又是说不明道不白的。

后来,人们议论起王祈隆那几年的经历,都是拿历史上那些大人物的隐居或者谪贬作为参照系,说,王祈隆这个人,肯定谙熟为官之道在于以退为进,读了不少《厚黑学》之类的书。其实这都是外界的揣测罢了,王祈隆从来不读那些书,包括所谓的《领导科学》,他甚至看都不会看上一眼。有人说王祈隆的聪明才是真正的大聪明,轻松地就打了一个迂回战术,别人为了完成那么一个阶梯的攀升,无不拼得遍体鳞伤。淘汰的早已是心灰意冷,多少年后想起来,仍是忍不住咬牙切齿。就算是得胜者,过了许久都还是心有余悸,甚至没有勇气再提起那么一段历史。荣耀是成功者的战利品,但他们的暗伤却常年不能愈合,英雄泪都是洒在自己的床头的。所谓官场就是战场啊,在哪一个朝代,哪一种体制之下,终不会是坦途。王祈隆却几乎是不动声色地完成了同一级别的晋升。开发区同样是副地级的规格,他在这个岗位上三年的时间如果从政治的角度讲,完全没有虚度。他同样是在这样一个级别上走完了副职到正职所必须的过渡时间,而且又极大地降低了机会成本。

开发区在一个城市里,的确不是一个举足轻重的机构,但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小王国。那几年,正赶上中央大力倡导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成了一个重大的课题。开发区的主要工作便是与外商谈判,或者举办对外招商的项目发布会,这就有更多的机会使王祈隆走出去,让他知道了外面的世界有多大。那个时候他才感觉到,一个县长对于他来说实在是小得可怜。他想到了奶奶眼神里的那种无奈和绝望。他的小富既安的满足是对奶奶毁灭性的打击,也是对奶奶那么多年教育和熏陶的背叛,那恰恰就是农民意识的集中表现。奶奶的城市不是一个一眼就能望到边儿的县城,也不是一个被稀稀拉拉的村庄包围着的中小城市。奶奶的城市永远在远方啊!那个远方,王祈隆在奶奶去后曾经走到过,也许他后来所去的远方是连奶奶都不能想象的远,但却是奶奶想让他去的。奶奶述说过的那些故事里的场面他完全都经见过了,奶奶故事里没有述说过的他也一一经见过了。奶奶是死得早了几年,奶奶要是能多活几年,她也许是可以少了许多失意的。王祈隆觉得他现在终于能感知奶奶的心境了。

刚刚从书记的位置上退下来时的“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觉,在历史急流的冲刷下,慢慢地淡出了,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强烈地滋生出来的政治激情。他在基层领导岗位上历练过了,又在国际环境里经受了熏陶,王祈隆被千锤百炼的政治金身,终于可以重新披挂上阵了。当他以一个全新的角色再次走上政治前台的时候,已经基本上修炼成一个标准的绅士。他的确像是一个城里人了。

王祈隆提前半年多把李青苹派到深圳的办事处去了,等到他的机会来临的时候,人们已经差不多把那个姑娘给彻底忘记了。李青苹是他青春末尾的一个梦境,他早晚要从这个梦里醒过来,那里不是他的滞留之地。王祈隆自忖是和那女孩儿没有不清楚的地方,他因而也不想因为她而产生任何后遗症。他提前几个月就安排了这件事,他并不能预测到后来的事情,这更让人们认定他是不存私心杂念的。

只是可怜了那姑娘,已经是近三十岁的年龄了,却始终不谈婚嫁;此后又过了几年,仍然听说是未嫁。她算得上漂亮,在深圳那个地方,应该是有机会的。寻思起来,王祈隆也并不曾有半点对不起她的地方。但这似乎又是王祈隆心底的一个病灶。

历史在往前走,人也得往前走。

机遇几乎是突然而至的。这一年正逢地市级领导班子换届,省委组织部根据中央的精神,明确提出要充实一批第一学历本科以上、懂专业、年龄在四十五岁左右的干部,到地市的主要领导岗位上任职。省委组织部长田俊涛在全省组工会议上又特别强调,一定要优先考虑那些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年轻后备干部。

这些条件几乎是为王祈隆量身定做的,也许就是这份文件,才又一次清醒地唤起了他的政治热情。当时的干部情况很复杂,要么是有基层工作经验,但是没学历;要么是有学历,但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王祈隆想,现在看来,他当初选择回到基层还是歪打正着,如果留在大学里教书,现在无非还是一个皓首穷经的书呆子罢了。

王祈隆以绝对优势击败了两个对手。

王祈隆没有想到,在他到开发区工作这几年里,政治气候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民主化程度的加快,在干部的使用上,也越来越复杂化。既要看民意推荐,还要看考核情况,透明度越高,竞争也越激烈。

阳城市长空缺,按照当时省委制订的条件,有三个人具有竞争力。一个是王祈隆,一个是乐州市委书记李东方,再一个就是阳城抓组织工作的市委副书记高蓝青。

高蓝青虽然年龄已经四十七岁,但省委文件上规定的是四十五岁“左右”,应该说他的年龄也不是个大问题,可以适当放宽。对于高蓝青来说,这也是一次重要的

机遇,甚至可以说是最后一次机遇了,所以他调动了一切力量,听说从省里一直活动到北京。若论了资历,能力,基层经验,他哪一点都是很不错的,尤其是他当经贸委主任期间,对企业改革推进力度比较大,曾经创造了“阳城经验”,被省委省政府向全省推广,在省里来讲应该是挂了号的。

高蓝青的推荐和考核情况都不错。最后在省委常委会研究公示的时候,田俊涛提出,年龄虽然不一定要卡得非常死,但是我们这次换届的大原则是要求第一学历是本科生。省委组织部干部处长是作为考核组长列席会义的,他说,高蓝青第一学历是阳城师范,本科是函授取得,修的是党政管理,专业性不够强,这个大家异议比较多。

对特别优秀的,学历也可以适当放宽嘛!要讲学历,但不能唯学历。一个主要领导插话说。

是的,这个我们在讨论的时候,也充分考虑到了。只是,田俊涛喝了一口水,沉吟了一下说,考核中间有同志反映,他自己把要当市长的话都提前说出去了,说是他托了中央的人,已经跟省里主要领导都打过招呼了。

田俊涛说完,主要领导们都面面相觑,做出一副困惑的表情,好像是说,给谁打了招呼?

田俊涛又说,组织部对这个问题很重视,我们的意见是,考虑到使用干部的严肃性,先搁置一下,等有机会再说。这样不至于在干部队伍中造成不好的影响,也不至于影响省委的形象。

常委们谁也不再说什么,都不想承担“打过招呼”的后果。

乐州虽然是个副地级市,但市委书记李东方已经干了五年,政绩也不错。不说经济增长,单是看城市面貌的变化,已经非常有说服力。全国园林城市全省才两个,小乐州却是其中之一。李东方想,如果省委就是按照凭政绩用干部的原则,无论如何也该考虑到他了。李东方盯的也是阳城市长这个位子。李东方年轻,比王祈隆还小两岁,又是大学本科毕业,专业是经济管理。据说李东方与省委组织部长田俊涛的私交还是不错的,他们两个前年还一起出过国。李东方逢年过节都到田部长家里走动,说话办事极是随便。

考核还没有开始,李东方那里却出了点事,有人写信反映他有作风问题。李东方自己坐不住了,跑去见田俊涛部长。部长笑着问他,事情是真的假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