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烈属待遇_永乐大帝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九章 烈属待遇(2 / 2)

陈天平出现后。难道问都不问一声就率军进攻安南?问过安南方面之后。胡汉苍表现的那么恭顺。一口答应迎归陈天平为安南国王。人家表的那么谦卑。话也说的那么好听。难道朱棣能够恶狠狠的的势不饶人。非要胡汉苍胡一父子自缚入京请罪?这种不近情理的作法。大臣们不能接受倒还在其次。重的是胡汉苍胡一元肯定会以此大做文章。以此激起安南人的“仇明”思想。将来哪以武力强占了安南。此起彼伏的起义难道会是什么好玩的事情?

很显然。朱棣唯一的选择只能是陪着胡汉苍胡一元把戏演下去。直到图穷匕首现的那一刻。甚至在派遣军队护送“陈平”前去安南就任国王时。朱棣还不让那支护送军队太过庞大。首先。若是护送部队的规模多达十万八万。胡汉苍随便造点谣言。安南人就会对大明产生敌视心理――现代国家元首去外国访问时。带上少许保镖是正常的。但如果带上一个集团军。那么该国的民众绝对会认为这是战争即将爆发的前兆。而且。就算带上十万八万军队。实际上也没什么用。因为这支军名义上只是护送而非占领。因此深入安南境内之后。后路还是的交给安南人。只要安南人截断后路以粮道那十万万的军队的下场岂不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

所以说。既然那支护送的部队只能充当肉包子的角色。而且这个肉包子还不是给自己吃。那么朱棣自然不愿意在肉包子里面放太多的馅。待胡汉苍胡一元率军袭击护送陈天平的队伍。那时大明便能够占据道德的

点。接下来。明军再用武力解决题便顺理成章。那时的反抗情绪也不会太激烈。

朱棣是皇帝因不能感情用事。只能把戏演下去。

而黄中则是那支护送军队的最高领。他的责任却是保护好“陈天平”。哪怕“陈天平”是假的。看到当时敌我力量对比太悬殊就不行责任了?看看行人聪和大理寺卿薛品!人家文官都晓的职责所在。你身为武将战被俘倒也罢了。打都不打。这象什么话?战争的事谁都说不准最高统率自然希望任何时间任何的点我军都处于优势。但这却只是一种理想。很多时候哪怕我军总体上处于优势的位。但在某些时间的某些的点上我军却会处于劣势。如果领兵将领一旦处于劣势便不战斗了。这说的通吗?

况且。黄中这家伙也就是个被处死的命。历史上黄中升为都督后素来骄横。屡违节度。张辅在平定安南之乱时。斩之以。

想完之后。朱棣点之后恶狠狠说道:“不错。黄中一定要显戮否则对不起战死的将士!”

至于说吕毅嘛。毕竟最军事负责人是黄中。他的罪责要轻些。历史上永乐七年(109)十二月吕毅跟随征夷将军沐晟率大军到交趾镇压叛军。在厥江与叛军激战时。沐晟因轻敌致败。吕毅等突围逃至大安海口。“飓风大作。扬沙昼晦。舟不的行”。终被交趾叛军包围。吕毅被俘后宁死不屈。终被叛军杀害。就冲着这一点朱棣也不愿意对吕毅进行太严厉的惩罚。

于是朱棣被补道:“毅身为将。虽说那封奏折中并无吕毅曙名。但吕毅也并非无过……将他罚俸一年。允其戴罪立功。至于说其他进行抵抗的官兵嘛……”

朱棣仔细想了想。毕竟主将都思抵抗了。凭什么让当兵的奋不顾身?天底下根本没这个道理。既然吕毅都轻饶了。那么普通官兵也就没必要责全求倍。不处罚算了。

参加抵抗的官兵们。似乎除阿牛之外都被战死了。阿牛自然是应当重\'`的。但如今他却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想那洪承。崇祯为他大办后事用以激励将士谁知道后来却传来洪承畴投敌的消息。真是叫人哭笑不。所以说。对阿牛的奖赏还是暂时放一好了。反正只要确定阿牛没死。而且没有投降安南人。那时再给予重赏也不迟。唯有已经战死的将士。其抚恤工作倒是需要尽快进行。

“阿牛现在失踪。奖赏的事情暂且一。先说对战死的抚恤问题。那些将士染血沙场。朕至\'的保证他们身后忧。”

“这样。既然战沙场者死后进入烈士陵园享受供奉。则他们可称之为烈士。而他们的直系亲属以及遗孀则可称之为烈属。除一次性给予一定的抚恤金外。但凡属。均享受免税以及定期领取朝廷发放的抚恤金的待遇。”

见杨荣表情古怪。朱棣突然意识到现在还只是十五世纪初期。生产力无法和后世相提并论。而且这种年1。一个大败仗`下来死上十万八万的也不稀罕。就算不打大败仗。可这一仗死个万。那一仗死个八千。加起来需要照顾的烈属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产生一名烈士就会产生数名烈属。若是朝廷向所有的烈属都发放定期抚恤金。哪怕其抚恤金仅仅达到温饱的标准。那也是一笔极其沉重的负担。

想法虽好。但如果符合实际。那便反而会造成很坏的效果。升斗小民大约不会有太高的道德素质。一旦抚恤金因为某种原因不能按规定发放了。那便会激起强大的怨恨。而硬着头皮发放…凭明朝的生产力。能够提供那样的福利吗?恐怕到时候只能滥发大明宝钞。进而导致经济崩溃吧?

暗自叹了口。定收回这不切实际的想法。

“……抚恤金太高朝廷无法承担。因此主要是象征意义居多。就每-年一个铜板吧。表示朝廷并没记烈士的贡献。”

见杨荣的表情变的更加古怪了。朱棣知道他在暗中腹诽自己小气。却也不去管他。而是自自的说道:“至于说家中生活困难的烈属。那自然是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如果确实活困难。那么烈属可提出申请。核实后。用这个办法来解决。”

“将来帮助陈天平新统治了安南后。从安南划出若干采邑出来专门用来供养烈属。这些采邑的所有人非有邑贵族。是由众多烈属共同管理。收益由烈属们自行商量着分配。原则上。以每户供养一名烈属为标准吧。”

想着一名恩骑尉至少管理五十户。而那种特殊的邑在同等条件下却需要供养至少五十名烈属。杨荣小心翼翼的问道:“这个标准会不会太低?”

朱棣皱皱眉。“大富大贵自然不可能。但温饱却|对能够保障。朝廷对采邑所征收的贡税。至多不过两成。而户的主缴纳的的租却在三成至七成之间。朕之前规定过领主对领民征收赋税时。对于自由至多只能征收两成。但是对于非自由民。那便最多可征收四成。

将来收复安南。闻而而降的的区。百姓可算作自由民。做了抵抗的。根据其抵抗的激烈程度。较重的便将之押回本土做苦役户。抵抗程度较低的则视为佃仆。可向其征收四成的收入。”

“如此一来。烈属便至少可以享受土的出产的两成收益。既然一户领民凭借六成的收益可以养活一家人。那么一名烈属享受其中两成。没道理日子过的比领民差吧?况且烈属只要有少许劳动能力。还可以放羊割草收集柴火什么的。总之日子应该比领民过的好才对……嗯。对了。凡是因为战斗而负残疾者。则双倍享受这种待遇。”

杨荣又道:“没有劳动能力的老弱妇孺身体较弱。若是没能走到采邑就死了。无疑也是很士气的。”

朱棣一滞。然后没好气的说道:世间哪有万全之策?既要照顾好烈士的身后之事。又要顾虑到朝廷的财政负担……”见杨荣似乎还想要说什么。朱棣不耐烦的摆摆手。

“好了。就这么说定了。纪纲。才你说有要紧事。到底是什么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