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万仞山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两人从南方转移到了北方。
正午。
阳光不是太强,照在村落里还有些温暖的感觉。
这个村落里人房屋不少,但在路上见到的人不多。
万仞山跟在后边,边走边看,直到杨柳在一个院子前站住。
这个院子看上去很大,中间的这个门却很窄,像是仅仅供人出入而已,与一般有大院落的大门不同。门前是三级台阶。
面对院子看去,右边有一棵歪脖子的槐树。旁边还有些花花草草,万仞山眼见也叫不出名字,没有细看。只是觉得这样的院子也太普通了,简直连那次陪人祭祖后住了好些日子的那乡下人的院子也不如。
难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清朝的一代大文豪的宅子?
看着万仞山狐疑的神情,杨柳道:“很多大名家,其实在世的时候都过得不是很好,比如安徒生。”
万仞山其实也不知道安徒生在世时过得如何,他的心思都放在对眼前的这宅子上了,所以他没有回答。
杨柳见状上前,正要敲门,这时候门忽然开了,一个其貌不扬、面上写满了沧桑的中年人出现在门后。因为出乎意料,双方都是一脸的惊讶。
难道一代大文豪不是像他笔下的贾宝玉那样长得俊秀、一脸帅气地么?万仞山不由得暗暗揣摩着。
“两位―”那人先开口问道。
杨柳定了定神:“曹公在上,小生这厢有礼了。”
“你找我?你认识我?”那人显得更加诧异不已。
“是。我们景仰先生的学识,特来向先生讨教。”
“哦?”那人还是没有放两人进去的意思。
要搁在平时,万仞山一定上前抢白两句,可面对四大名著中成就最高的作者,无论怎样,也不敢造次了。
“我们看了先生的书,觉得很有水平,但我们还有好些不明白的地方,所以特意来向先生讨教。顺便向先生学习写书的本事。”杨柳含糊其辞地道。
那人向四周看看,有些不情愿地将两人让进了门。
屋里的摆设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位大作家的生活过得很是一般,甚至让人看了有些心酸。没有足够的凳子,杨柳就坐在炕边。万仞山则在身后站着。
一位中年妇女端着两杯茶递上来以后,就退下去了。虽然不是嫌杯子有些残旧,还略有些脏,但万仞山此刻是站着的,自然不方便去拿杯子喝。后来那妇女不知从哪儿找来一张破旧的椅子,万仞山这才得以有机会坐在一旁。
在昏暗的灯光下,杨柳先是恭维一番:“先生的作品,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
这是几百年来全球所有读者的共同评价,倒也不算是拍马屁,曹雪芹也对自己的作品有相当程度的自信,当下晗首,算是接受了这一夸奖。
万仞山对文学方面没有太多的研究,很多文学作品都没有看过,所以在一边只是不停地扭头看着两人,基本不插话。
杨柳继续道:“作品传抄出去,很多人都靠抄写这本书发了些财。我们有个亲戚靠先生的这本书,补贴了不少家用。”
“抄书?几十万字啊!去买一本来不就行了么?”万仞山久不开口,这回忍不住问道。因为两人用的是汉语交流,所以万仞山一时间也没想到用法语提出疑问,还是用的汉语。
杨柳也习惯地用汉语接过:“在现在这个年头,这本书还没有公开发行,还在以手抄本的形式在流行,后来在乾隆某年才公开发行的。”
曹雪芹一脸的愕然,眼珠子不停地转动,看样子是在分析两人说的内容。
杨柳觉得似乎有些不妥,当下立即转过话题:“很奇怪,书里的很多人,比如黛玉,生日是二月十二,连元春、宝钗、探春、凤姐都写明了生日,而主角之一的宝玉,虽然花了很大笔墨写他过生日,却没有写明他的生日,为什么呢?”
万仞山虽然理科学得还不赖,但因为没有读过《红楼梦》这本书,所以只有干瞪眼的份,向曹先生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