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球最近成了足球圈的热门话题。老板怀疑教练打假球,教练怀疑队员打假球,队员们则胆战心惊,生怕在场上发挥不好,被扣上吃里爬外的帽子。如此一来,轻则被三停,下放到预备队;重则被扫地出门,永世不得翻身。
一时间,足球圈内风声鹤唳,打没打假球都会引来猜测。那情景就仿佛是“外星人”罗纳尔多的体重-----没进球,是因为他太胖了;进球了,则是因为他减肥了!
贾一扁很喜欢这些东西,每次都看得津津有味。但《队报》这几期的报道有些薄弱,无法和竞争对手抗衡。责任感让贾一扁不甘人后,他要策划出一个一鸣惊人,石破天惊的选题,给霍老板他们好好看看。
这方面的素材很多,但大部分都被炒滥掉了,就像隔夜的鱼泡饭,味道虽有,终归已不甚新鲜。贾一扁不想走别人的老路,拾别人的牙慧,他就在各大的论坛里上窜下跳,一条路边社的新闻迅速进入了他的眼帘-----
上周,志在夺冠的西庆队在主场惜败给仍处在保级旋涡中的南圳队,爆出了本轮足球联赛的一大冷门。据知情人士透露,西庆队之所以输给对手,最重要的原因是主教练李大明为了回报此前拖欠给南圳队的人情。为此,李大明还额外收获了20万元的收入。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上个赛季的联赛结束后,南圳队与李大明进行了接触,双方很快达成一致,并签署了工作合同:李大明将出任南圳金鱼队的主教练。
但此后,事情出现了变化,由于私人原因,李大明最终无法履行合同,而是继续留在了西庆。南圳方面对此颇为恼火,要和李大明对簿公堂,不过,这种行为最终被金鱼的老板制止了。李大明对此一直心存感激。这次为了回报对手,他主动将三分送给了仍在保级漩涡中挣扎的南圳队。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李大明也从中得益了20万……
看到这里,贾一扁顿时眉开眼笑,精神为之一震。这就叫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啊。
使命感让贾一扁出类拔萃。他等不及把这选题拿到编前会上讨论了。他觉得,人们的批判力总是大于创造力的。以前好几次,他费尽心机想出来的东西,一摆在桌面上,就会被那帮人七嘴八舌的评点一番,本来完美无缺的选题就被他们说的漏洞百出了。后来,贾一扁汲取教训,不再声张,而是闷头先把生米煮成熟饭。如此一来,说风凉话的人反倒少了,好几次还赢得满堂喝彩。
贾一扁又搜索整理了一份新闻的背景资料,然后打电话约请各路记者采访相关当事人。最重要的就是李大明的声音,这个李大明是个韩国人,一般的中国记者和他无法交流,只能找通晓韩语的人帮忙,最终,以前给李大明当过翻译的记者给贾一扁发过来一篇专访。文中说,李大明对这件无中生有的事情非常愤怒,并立下毒誓:“我如果打了假球,收了这20万的黑钱,你就来砍死我全家。”
贾一扁稍加润色,将那条论坛里路边社的稿子当成了头条,李大明的采访稿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此外,他还把各种声音及新闻背景都搭配在一旁,又配了几张点题的图片,总体来看,这个版很符合《队报》的风格,具备很强的可读性,果然,在后来的评报会上,贾一扁得到了各路人马的高度评价。
这天下午,还在午睡的贾一扁接到了一个电话。一看手机上的来电显示,是外地号码。“喂,你好,”贾一扁刚接起来,那边就传来了萧正峰的声音。
“我在外地出差呢,今天接了好几个西庆记者的电话,他们说李大明要告我们,说上期你编的稿子侵犯了他的名誉权,我在外地呢,也买不到报纸,到底怎么回事啊?”萧正峰一口气说了这么多,直在那边喘粗气。
贾一扁被搞的一头雾水:“告我们?不会吧?我当时找记者采访他了啊,他的声音我们也传达了,有传言说他收了20万的黑钱,我根据这个声音做了一个专题,效果挺好的。”
“你这消息源从哪来的?有其他媒体登了吗?”萧正峰问。
“没有,我从网上的论坛里看的,别的报纸都没登,我们独家。”贾一扁的语气中还颇有些自得。“就是说,你这个版是先造谣,后辟谣?”萧正峰直截了当的问。
贾一扁支吾了一下,还是承认了这个说法:“也可以这么说吧,我觉得没什么不妥。传闻即新闻嘛!”萧正峰叹了一口气:“这些论坛里的东西还是少往报纸上发吧,论坛里可以胡说八道,报纸上是不能这么弄的。上次‘为了开发大西部而夺冠’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等我回去看了报纸再说吧,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要告我们。”
贾一扁据理力争道:“你不用怕,我觉得我们的报道无懈可击,要告就让他们告,我们也未必真的输给他们,没准还能吸引很多眼球,增加不少发行量呢。”
“兄弟啊,上次你弄那个‘为了开发大西部而夺冠’就把西庆那边得罪掉了,这次又捅个篓子,真打起官司来,我们手底下有几张底牌啊?你说人家打假球,手里有证据吗?”萧正峰的语气明显不耐烦了。“你先回来看看报纸再说吧,咱俩这样也没法沟通,”眼看要吵起来,贾一扁连忙挂了电话。
果然,网络上很快出现了李大明要和《队报》打官司的文章,一家影响很大的门户网站援引西庆媒体的报道,起了一个“李大明怒斥收黑钱传闻,欲与某体育专业报对簿公堂”的标题,在当天的点击排行上,这条新闻竟然进入了前十名。
无奈之下,从没上过法院的潘如君和贾一扁只好找到集团常年聘用的法律顾问李律师,咨询一些常识问题。
李律师拿着《队报》端详了半晌,一直没说话。
贾一扁沉不住气了,为自己辩护道:“我怀疑是不是有人在中间挑拨离间,李大明估计也没看到报纸,因为当时有记者采访了他,配着那条传言稿,李大明亲口辟谣的稿子我们也发表了。但是,网上和其他报纸都只转载了那个传言稿子,对他的采访稿只字未提。”
李律师“哦”了一声,问贾一扁:“那个传言是从哪里来的?我的意思是,新闻源来自哪里?”
“网上看到的,我们一直觉得传闻就是新闻,所以把这个东西给做大了,”潘如君一旁插话道:“而且我们在操作的时候,就是本着客观真实的原则,把各方面的声音都照顾到了,如果从新闻的操作角度看,我们其实是在为李大明洗脱这些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