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晓生翻阅了前面几场比赛的报告,发现上面统计的数据都很正常,和往届相比差不多,只有少数的几场显示出淘汰进度比较快而已,这也是正常现象。
长江后浪推前浪,对于现在的武林来说,人才辈出可不是什么坏现象,随着“江湖”和“武林”这两个词在社会的发展中渐渐被人们所淡忘,仍然有这么多年轻人潜心修行致力于发扬武林精神,是多么可贵的一件事啊。
百晓生正欣慰地想着,手里面翻到一页报告。
“咦!?这是怎么回事?”
百晓生疑惑地看着报告上的数字,有点不敢相信的自言自语道,随即,他又擦了擦眼睛,然后又把报告朝前面翻了几翻,当证实自己并非看花眼之后,百晓生这才盯着报告上的数据仔仔细细地读了起来。
…………
※※※
报告上显示的比赛场地是第16场,参赛人数是20人,但是报告上的“比武耗时”却赫然写着:一分钟。
(ps:实际上是56秒,但是大会规定不足一分钟的一概作为一分钟处理。)
比武耗时是指从第一名参赛选手上台时开始计算的,到最后一名选手离开台地为止,也就是说这一场地进行的二十人混合晋级赛整个比武过程的时间。
(ps:混合晋级赛,也就是比武大赛的初赛模式,它是说参赛的选手可以自由选择对手,但是要在对手同意的情况下,将一名对手打败后再向其他任何一名对手挑战,直到最后只剩下一名选手为止,那么他就是这一场地的优胜者。
但是,比赛竞技的方式并不局限于一对一,假如你有实力的话,也可以一对多,这样,就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在最后的总评分上也能够得到一定的附加分。
比武大赛设置了评分系统,由几大门派中德高望重的长者来担任评委,他们可以对每一位进入到决赛以后的参赛选手进行评分,这些评分直接影响到选手最后的总成绩。
而决赛开始之前,大会也会将每一位进入决赛的选手的比赛进程整理成资料送到每一位评委的手中。)
百晓生再往下看,当他发现“比赛进程”这一栏上竟然写着“1对19”的时候,纵然是无所不晓的百晓生,也汗颜了。这种事情,他还是第一次见到……
如果说是1对19的比赛,那么,这么多人全都站到台上的话,都要花去至少半分钟的时间,那么,接下来再由裁判说几句废话(诸如不能攻击要害,不能使用暗器之类的赛场规定),那么一分钟的时间就已经差不多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一场比赛岂不是“秒杀”!!???
百晓生再看了一下报告上记录的优胜者的姓名以及门派:独孤伊人,蜀山派。
原来是他?……
江湖中的事情,如果说有什么连江湖百晓生都不知道的话,那也没人能够清楚了。
※※※
百晓生迅速的从脑海中搜索着关于独孤伊人的资料……根据自己搜集到的情报显示,独孤伊人原本是山中一家农户的孩子,父母死的早,独孤伊人5岁便开始在外自己讨生活。
7岁的时候,独孤伊人无意之间发现了自己身上具备着得天独厚的潜质,遂开始练剑。在山中练剑的几年,独孤伊人一直一个人独处。独孤伊人14岁时,在江湖中便已小有名气,从他12岁那年开始,独孤伊人便向江湖中的各大小剑派发出挑战,仅用了两年的时间,便将江湖中各个剑派一一打败。一开始,众人还因为独孤伊人是小孩子,没理他,可是当各剑派的首席全都败在了他的剑下之后,独孤伊人的名声也就渐渐传开了……
15岁的时候,独孤伊人开始不屑于挑战江湖上的小门小派,遂向武林中的几大剑派发起了攻势。当他来到拜剑山庄向剑圣挑战的时候,一招之间,便给挫败。于是独孤伊人离开了拜剑山庄,并发誓7年之后,再来山庄挑战。
后来,独孤伊人便入到了蜀山的门下,在经过蜀山派几位长老的认定后,独孤伊人获准进入禁林研习剑法。而这禁林,据说是历代蜀山前辈修炼并且得道飞升的地方,里面不但记载着无数前辈的练剑心得,而且,对于修剑者来说,这还是一块绝无仅有的风水宝地……
今年,刚好是独孤伊人22岁这一年,他出山后来参加这一次的武林大会,为的就是想要证明给剑圣看,他这7年来的艰苦努力。武林大会的第四天,正好就是7年前独孤伊人在拜剑山庄与剑圣约定的日子。
如果是独孤伊人的话,那么要做到1对19也并不是什么难事……
于是,百晓生便继续往下翻去……
接下来的几页当中,也有出现与独孤伊人类似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