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热的火舌向她逼近,她不再迟疑,拔腿向前奔跑,等她跑出了一段距离之后,密道的入口就被坍塌的屋梁给盖住了,大量的泥土落下来,瞬间就填满了那入口。
作者有话要说:
、48
元秀没有回头,就那么直直的在漆黑的密道里向前奔跑着,不停的奔跑着。
她不知道密道通向哪里,也不知道自己接下来会遇到什么人,但是她不用为的董家而下地狱,已是不容错辩的事实。
董母、董扬、董严氏以及董家想要她死,但是她却活了下来!
就这样一直跑啊跑的,不知跑了多久,元秀终于看到了密道的出口。
有一道光在前方显现,那是代表着她成功逃出董家的光芒,让她冰冷的心有了一线的温暖。
一心只想着要逃出去的元秀,根本就忘记了害怕,在陌生的黑暗的密闭的密道里奔跑的恐惧,她心头竟然没有滋生一丁点。
用力的推开了密道有点腐朽的门,元秀直直的跌到一间屋子里,借着如水的月色,她看清楚了屋子里的一切。
这间屋子是个小书房,屋子不十分大,一桌一椅,在靠窗户的地方放着一个香炉。还有一张松鹤图,挂在书桌后面的墙壁上,不是名家名画,所以不甚显眼。
看样子已经有许多年月没有人烟了,元秀不知这是哪里,也不知是谁的家。但是屋子里弥漫着的清冷让她放下心来,不会有人发现她从董家逃了出来。
一直等到天蒙蒙亮,元秀出了小书房,才看清了这座院子的大小,是一进的小院落。
一溜五间房屋,中间是正厅,两旁是东西厢房,在最右边是她刚刚出来的小书房。
院子不大,约莫有二十步见方,院子里种了一棵石榴树,现在是十月金秋时节,石榴树上结满大大小小的石榴,远远看上去好像一颗颗火红的小灯笼。
院门紧闭,院子很平整,也几乎没有什么杂草丛生。元秀从刚才就感到很奇怪,按说这座房子许久没有人烟,应该杂草丛生,不会像她看到的这样干净。
这其中有什么缘由呢?元秀回头,向着董家的方向看了过去,她就是从董家的密道里逃生的,难道这个房子的主人跟董家有什么关系吗?
带着疑问,元秀有回了小书房,她没有去东西厢房查找,密道直通到小书房,若是有什么秘密,也会藏在小书房里,那样方便从密道过来的人取用。
不出她所料,她要找的秘密就在小书房墙壁上,挂着的一副松鹤图背后。
元秀坐在桌前,看着她找到的东西。她平生第一次,感觉到了上苍的公平公正。
董家要让她浴火下地狱,但是她却在这里找到了,今后能让她从容露面、生活的东西。
摆在她面前的是一封信,还有一封户籍文书。
留下这封信的是六十年前的董家老爷子,据信中所说他曾经了一场灾劫,侥幸从中脱身。后来就起了狡兔三窟的念头,他害怕董家再有劫难,就想着为董家留下一线希望,留下一条能传下去的根。
于是,他买了这座小院子,并且挖了一条直通董家偏僻院落——夏芳园的密道。
然后,他挑选了一个最忠心的婢仆,让他每隔十年送一份户籍文书过来,若第二个十年他送第二份户籍文书过来的时候,第一份户籍文书还在,就让他销毁第一份户籍文书。
以此类推,这六十几年里那个婢仆一共来了六次,放过六分户籍文书,不过前五份都被他销毁了,而单留下元秀面前的这一份。
在那封信里,那位董家老爷子还留下了一个命令,若是董家人藉此逃生,就要给那位忠心耿耿的婢仆脱籍,不让董家的灾祸牵连到那个婢仆身上。
元秀合上书信,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董母、董扬不知道密道的存在,最大的可能是挖了密道的董家老爷子没有来得及告知,才让元秀有了脱身的机会。
那个董家老爷子只所以给那个婢仆脱籍,为的就是让他不要有异心,为的就是董家在遇到灾祸之时能留下一线血脉。
而摆在元秀面前的户籍文书有两个,一男一女,不管是男女都只有名字、籍贯,却没有填年龄。
那空白之处是预备让逃出来的董家人填写的,但是现在这份户籍文书落在了元秀的手里,她就不会再放回去。
董家要害她,而她也就不客气了。她要能正大光明出行的身份,还必须是个不被人注意的身份。
她不能继续做元秀,也不能直接去京都见爹娘,她需要时间来让人们淡忘,昨夜那一场大火的影响。
元秀不会忘记,在密道倒塌之前,她听到的那一番话,说什么灵山金莲,说什么浴火涅槃,董家好算计,董严氏好手段,逼得她不得不隐姓埋名,即使家人在面前,也不能就这么相认。
董家的正妻董元氏已经浴火涅槃,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实,她无力阻止,无力改变,只能接受。
不过,她还是要回去的,回去京都爹娘身边,她会忍耐,她会静静的等待,等待事情平息的那一天,她就能回去爹娘身边,哪怕不能继续做元秀,她也能侍奉在二老身边。
这是她内心最殷切、最大的希望,不管前路有多么的艰难,不管前路是否荆棘密布,她都不会轻易放弃。
伸手摩挲着那一份户籍文书,元秀清透的凤眸里一片坚定不移。她不会对董家有所歉疚,她不是那等被伤害了,还能原谅他人的人。即使她不会睚眦必报,但是她若能找到机会,她也会向董家伸出报复之手!
害了她的,她会牢牢记住,不敢稍忘!君子是说过以德报怨,但是她不是君子,她是小女子,董家不知是要逼死她,还要逼死她的爹娘和锐哥儿,她怎么能让董家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