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她来到了江东,看到了这里的一切,她心理发生了巨大变化,她要改变自己,要告诉自己要勇敢,要坚持。
在她最无助的时候,那个神秘又亲切的军师哥哥出现了,真面目出现了,她心里的喜悦、委屈、伤心、难过、泪水再也抑制不住,天见尤怜,杏雨梨花泪充斥着娇躯,任由这个温暖熟悉的怀抱圈住自己,她感觉自己是一个久游归家的孩子,找到了停靠的港湾。
不知过了多久,秦峰抱着她坐在椅子上,脸上莫名情绪看着张宁,小宁子不知在什么时候居然睡着了,什么都没有说就睡着了,或许对这个历经苦难的少女来讲,她真的累了。
秦峰知道,张角之死张宁已经知道了,此时的张宁因为他的到来紧绷的神经终于松懈下来,他知道张宁的苦楚,小妮子什么时候受过如此打击,没有崩溃都在秦峰意料之外。
其实,当张角去世的时候,秦峰已经差人寻找过张宁,可是不知为什么张宁那个时候已经消失无踪,或许这就是张角的安排,看到张宁安然无恙,秦峰心里不知为什么一松。
他有愧于张角,对张宁又有一种另类的情感,从前张宁就是黄巾中唯一一个和自己走得近的人,她需要父爱,亲情,可是作为黄金首领的张角给不了,那时候张宁就对他很依赖,或许是因为张宁失去了父母,也或许是因为秦峰心中对前世的依恋,他也很喜欢张宁。
就在和张宁会面的时候,诸侯联军也迎来了一个来客。
方才歃血为盟结束,盟主刘焉就得到消息,说有豪杰前来投靠,刘焉喜不自胜,这时候他刚做盟主,若是有人来投,那对他的声明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承认和肯定。
联军大寨中,刘焉稳坐其上,两边是各诸侯列座在前,中间站了两位衣着铠甲的汉子。
“启禀盟主,辽东公孙瓒率白马义从三千骑来投,希望盟主接纳,一同剿灭乱贼,扫平寰宇!”
为首的大汉一表人才,貌美出众,眉宇之间有豪气生辉,自信勃勃,一声彪悍之气告诉了众人,他不是省油的灯,话语洪亮,豪气云天。
公孙瓒,在座的很多人都知道他。公元178年-公元184年,也就是黄巾之乱为起之时,时有边章、韩遂叛乱,朝廷从幽州征发三千精锐骑兵,并给予公孙瓒都督行事的符节,统帅此三千骑兵征伐,公孙瓒一战成名,麾下三千白马义从也因此杀出了赫赫威名。
刘焉大笑道。
“哈哈哈,有伯珪率猛士来投,联盟势必可以一战而下,本盟主敬将军高义!”
言罢,刘焉举起手中酒樽走下首座,双手递给公孙瓒,满脸期待。
公孙瓒自然很高兴,联军盟主如此看重他,他怎能不知进退,同样双手接过酒樽,一饮而尽。
“谢盟主!”
刘焉见状哈哈大笑。
“将军海量!”
公孙瓒连称不敢,不过刘焉看到公孙瓒身旁那人,眼睛一亮,询问道。
“伯珪,这位壮士是何人?”
第一百六十九章刘备出现,黄巾撤军
只见公孙瓒身旁一人,身长七尺,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刘焉皇族贵胄之后,诗书通盖,他知道经云:“手长过膝,盖世英贤。”
目能自顾其耳是指耳朵高耸,厚大垂肩,自己能够用眼睛看见自己的耳朵。亦有云:“耳大四寸,高耸垂肩者,主大贵寿长。”经云:“耳能自睹者,吉。”
这无一不说明公孙瓒身旁之人胜是不凡,于是才有这么一问,或许是因为对这人太过专注,刘焉没有看到公孙瓒眼神之中的不爽,甚至有一瞬间的皱眉。
只不过,公孙瓒初来乍到,刘焉又是盟主,他不好太忤逆,正欲说话,却不想身后那人却对着刘焉开了口,只听闻。
“吾乃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孝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见过盟主。”
公孙瓒眼中精芒一闪,心中暗道又是这招,还真是脸厚三千尺!尤其是刘备擅自出面,这一次要不是刘备再三请求自己,他是怎么也不会带上他的,整日里虚伪作弄,丝毫不显男子汉大丈夫的气节,动不动就哭哭泣泣,甚是恼人。
且不管公孙瓒如何,就在刘焉听到刘备自我介绍的时候,他眼神亮了,就连在座的诸侯们都是瞬间目光齐聚,紧紧盯着刘备,虽然大汉立国这么多年,皇族子孙遍地都是,可是像刘备这样的人,他们还没有见过。
只不过这些人中神色各异,宗族联盟明显很高兴,既然刘备是汉室宗亲,那也就是说公孙瓒会投靠他们,这样一来,联盟内部他们的实力就会剧增,这可是大好事啊。
只是谁都忽视了公孙瓒本人,他眼里的阴婺一闪即逝,可正好被袁术看在眼里,不着痕迹的点点头,心里有了些想法,看那些宗室之人脸上的兴奋,暗自冷笑。
不过看到公孙瓒被冷落,袁术站起来,走上前去,说道。
“伯珪兄,远道而来,想必累了,不如与术一起吃点酒食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