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把握你的看法
俗话说:“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对于每件事,每个人都会因为个人不同的角度与立场,而对同一件事有着不同的看法与理解。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和目标,也决定了我们明天的生活。
1.金钱的取向
从小我们就被灌输这样的概念:金钱是丑恶的,有金钱的欲望是羞耻的。当然,金钱的确不是万能,精神的满足与崇高诚然值得我们去讴歌,但拥有财富的欲望本身并没有错,它与阳光、空气一样,都存在于我们身边,都是每个人应该拥有的东西。用扭曲的眼光去看待金钱,首先就拒绝了财富。更可怕的是,这种心态没有办法可以让你健康地、自然地获得金钱。
金钱似乎是个很俗气的字眼,但是却又是个很现实的话题。其实,几乎所有的人都不很了解钱的力量,但是我们却感到不好意思谈论钱。
金钱是什么?金钱意味着什么?有人说它使人贪婪无度,有人说它让人丰衣足食,有人说它是一种改善自己和他人生活的工具。面对这纷繁的世界,我们又如何树立一种正确的金钱观呢?
什么是正确的金钱观?是贪图富贵,挥金如土?还是只挣不花,做守财效?虽然有钱没钱都可能导致罪恶,但金钱本身并不可怕。
但金钱究竟代表了什么,很多人都是模糊不清的。当我们看到别人发了大财时,都会迷惑,为什么他会那么有钱?然后进一步猜测,是否用了不正当的手段?当你有这种想法时,你的潜意识会告诉你,“钱”不是好东西,“钱”让人变坏。潜移默化之下,我们的观念中觉得“钱”不是好东西,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厌恶的心理。但金钱是生活中不可缺乏的一部份。每个人都需要钱,都想要钱。但钱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我们处理钱的方法,花钱的态度,各有所异。在感情生活中,很难只要浪漫不谈金钱,因为很多浪漫的时刻,也是由不少钞票创造而成的。因此对金钱的看法不同而有所争执的情形,也就难以避免了。例如,两人一同渡假,如果一人想尽情享受金钱所能带来的舒适,他可能会想坐头等舱或商务舱,住四、五星级旅馆,去吃精致的餐点。但如果另一人认为那都是不必要的浪费,住汽车旅馆,吃快餐店,一样是渡假,他们要达成协议就难了。再举例,如果一方十分看重金钱,另一方却习惯做转手财神,赚多少花多少,不善储蓄,这一定会使另一方十分没有安全感,害怕未来在一起生活没有保障。如果光是谈恋爱时,就可能因钱财而争执,想想结婚以后,更使问题复杂千百倍。光是婚礼,谈花多少,谁付多少,就可能使一对情侣分手。所以只有清楚地了解钱是什么,才能使我们正确地发挥金钱的作用,使自己不再陷入金钱的陷阱中。看完下面的这个故事,了解一下钱是怎么来的。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认识金钱,把握自己的看法。
说的是一个小孩子,他有个坏毛病,那就是好吃懒做。孩子的父亲时时刻刻都指望他能改掉这个不良习惯。然而那个孩子一点也没有改正自己缺点的意思。
父亲不得不随时随地提防自己的孩子,担心他会把家里的钱或值钱的东西偷到外面去换吃的,这位父亲觉得自己每天都活得很累很辛苦。不过说来也怪,孩子虽说好吃懒做,却从没偷过家里的钱,也没有听说过他在外面偷过左邻右舍的东西。他弄钱的办法完全是一种正当的手段。比如说你给他钱买酒,他会少买一点酒,然后把剩余的钱一古脑儿买了吃的。无论是买油盐还是买酱醋,他总会用相同的办法省出钱来满足他那张不争气的嘴……
为了使孩子的懒惰的习性不再滋长,父亲决定给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做,包括一个原则:少给钱多办事。尽管如此,孩子依然我行我素,把父亲的话当作耳旁风。
有一回,父亲一气之下扔了一分钱给孩子,让他去买油。父亲心想,我看你会把钱掰成两半一半买油一半买吃的不成?
孩子到了店里,售货员给他装满了油,把瓶子递给他,手却不缩回去。孩子知道售货员要的是钱,他装模作样地在自己浑身摸了一遍,然后苦着脸告诉售货员说钱掉了。售货员无奈,只好把瓶子里的油倒出来,把空瓶子给孩子。
孩子嘴里咂着一粒糖,双手抱着那个油瓶子,兴致勃勃地回到家里。一进门,父亲劈头就问,油呢?
孩子举了举瓶子。
瓶子壁上附的油正慢慢流回瓶底里,差不多有一小勺。
父亲大怒,这点怎么能吃?
孩子说,一分钱只能买到这么多。
……
其实钱就是这样来的,也是这样走的。
钱是怎么来的?大家关心的是赚钱的途径,很少寻根究底地的剖析一番。商业本质就是如此,有利润时可以攫取作为收入,无利润的时候才能真正体现出“一分价钱,一分货”的平衡原理。
了解了什么是金钱,那么又如何对它进行定位呢?
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种传统价值观念盛行之时,要正确对待金钱的地位和作用,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文化基础。因此,对金钱的强调往往就变成了人性阴暗面的表现,至少是与人性的弱点联系在一起的。
我们正从一种以泛伦理为特征的传统农业社会向着强调价值规律的现代社会转型,市场经济进程的加速以及世俗文化发展的深入,无疑推动了使金钱的角色得以日益突出的社会环境的形成,从而也为正确定位金钱——这一物质利益的最基本象征符号的作用提供了前提。
对于金钱的看法,能够从一个独特的角度透视出人们的价值观念、尤其是对于社会生活本质所持有的基本心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取向更趋于务实,注重物质利益自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必然追求。那么,今天的人们对于金钱具体持什么样的看法与态度?
一项调查表明:对于金钱的作用,分别有17.6%和56.4%的人认为“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23.9%的人认为“不太重要”;2.1%的人认为“很不重要”。也就是说,大多数人肯定了金钱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对于“金钱是万能的”这一观点,分别有24.7%和24.3%的人表示“不太赞同”和“完全不赞同”;28.0%的人持中立态度;只有8.1%和14.9%的人表示“非常赞同”和“比较赞同”。
不仅不再忌讳谈金钱,而且还能进一步正视金钱的作用,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中的一种进步。更为可贵的是,在肯定金钱应有作用的同时,相当多的人并没有将金钱的作用夸大化和偏颇化。同是在这个时期出现了那句著名流行语“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得到了普遍的认同,无疑就是对上述金钱观的一种写照。
尽管对于金钱的态度,在不同的人群中存在着一定差异,但是,当今社会成员的主流人群对金钱所持有的态度,仍表现出了一种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健康心态。
如今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民奔小康的发展新阶段,财富和富人是每一个人普遍关注的话题。财富是什么?财富绝不仅仅是钱,也不单单指物,它包含物质层面也包含精神层面。
历史上许多的盛世,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激发了人民创造财富的动力,同时也扩大了国民的财富承载力。我们这个民族对财富的认知很有特点,民间供奉的两位财神,一个是赵公明,是个军人,另一个是关公,还是个军人,他们都是杀富济贫的将士,而不是创造财富的英雄。“商人”这个词最初也是周朝人鄙视商朝人的,成份不好已经定了两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