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一)反正都是死赢_邺城之战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卷:(一)反正都是死赢(1 / 1)

公元758年,大唐乾元元年九月。

乱臣贼子安庆绪在邺城已经喘息一年有余。就在一年以前,安庆绪从洛阳被打的夹着尾巴就带着一千三百多人进驻的邺城。一年的时间里,在安氏叛军大旗的号召下,河南、河东的叛军像找到蜂王的蜜蜂一样汇集在邺城周围,再加上安庆绪自己也不停地招兵买马,到现在,邺城已经有足足六万多人。再加上周围其他地盘的部署,十万人马是只多不少了。

“谁说我朕无能?谁一辈子还。。。。。。。。还不打几个败仗?打败仗不要紧,只要人败心不败,有朝一日总会报仇的。照这样发展下去,过不了几年,朕一定还会集结几十万大军再和李唐决战中原。。。。。。。。。。”安庆绪端着酒杯微笑着环视众将:“史思明老儿不买我朕的账本不要紧,他千不该万不该投降李唐。他自己也不想一想,李唐的朝廷上下他娘的都是一些什么人?怎么样?险些把老命丢掉,到头来还要回到朕这边来。可恨哪,到朕这边还不向朕称臣。朕倒要看看:是朕先给他史思明说好话,还是他史思明先有给朕说好话。他史思明有什么了不起?他就感觉和太皇(安禄山)我亲爹一起共过事,和我亲爹共事就变成我亲爹啦?除了这一样他还干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就这点屁功还臭显摆让朕尊称他为皇叔?也不回头看看自己走的路。呸,狗屁不如。。。。。。。。。。”

旁边坐着的高尚、孙孝哲、崔乾、田承嗣等众将听的面面相觑,赶紧出言相劝:“陛下,眼下的时局对我们并不十分有利,还是抽空和史将军和好是上策。万一。。。。。。。。。”

“我倒是想跟他和好,他不跟我和好我有什么办法?他和我和好就想着做我亲爹。做你们亲爹你们愿意吗?”安庆绪清清自己的嗓门,继续说:“史思明瞧不起朕,自己又竖不起杆子,他这是自讨苦吃。诸位请想:现在李唐老儿的心腹大患还会是朕吗?不是了,因为他史思明投降了李唐结果又反叛了。他这是仇上加仇啊,李光弼恨不能一口活吞了他。这还用我说吗?所以我认为,唐军下一步的进攻目标肯定是他史思明的范阳,而不会是我们的邺城。我们就在这个机会发展我们自己,待他们两家打的精疲力竭之时,我们去坐收渔翁之利去。哈哈哈。。。。。。。。。。”

众将一听,纷纷点头称是,大王分析的真是头头是道。心想这本帐算的还是真不赖。几年下来,地盘丢的不少,包括洛阳长安;人马死的更多,眼下只有十二三万。不过唯一见长的是安庆绪大王的军事理论水平,是与日俱增啊。说起话来唾沫星子飞溅,动了感情就声泪俱下,终归一句话:成绩是退了不少,但是本事见长啊。。。。。。。。。。

就在安庆绪在邺城摇头晃脑洋洋自得之时,洛阳的大唐朝廷上的大官小官大将军二将军也是说的脑浆子滚烫,嘴皮子抽筋。有人主张先打史思明,有人主张打安庆绪。

“史贼太嚣张,眼下就数史贼气盛。他先降后反叛,什么意思?分明是拿我们大唐开涮。他感觉自己比安禄山还牛气了,时时刻刻是又想灭我们大唐,还想让安庆绪俯首称臣。这种人面兽心的东西,必须先灭了他以谢天下。。。。。。。。。”李光弼站在朝廷上力主出兵范阳,攻击史思明:“上次没宰了他,吓得他尿了一裤子便宜他了。。。。。。。。”

“李将军此言差矣。”郭子仪站了出来,看着李光弼冷笑了几声说:“李将军想不顾一切先灭史贼,恐怕还有别的想法吧?想当初人家史贼本来已经投降了,挺好的事。只要稍加安抚,他小子肯定顺顺溜溜像干儿子一样听大唐的话,不会出其他问题的。想不到李将军计上一筹,想灭史贼一绝后患,结果反而又把史贼逼上了绝路反。。。。。。。。。”

“郭将军说此话什么意思?”李光弼一听就二目放光:“史贼本身就是三国的魏延。他脑后就长着反骨,天生就是反贼的料。我想乘他投降不注意借机除掉他一绝后患,本身也是为我们大唐着想吗?三国时诸葛亮。。。。。。。。。。”

说道这里,坐在朝堂上的唐肃宗不得不说话了。想当初,李光弼唱的这出戏是报请了朝廷批准的,所以郭子仪现在把这事鼓捣出来,唐肃宗觉得脸面上也无光。

“二位爱卿,现在说的是先灭哪一路贼寇。还是不要把话扯远了吧。怎么说着说着说道诸葛亮身上了?下一步说不定会说到姜子牙呢?”唐肃宗说:“要这样的话我们从现在的九月说到来年的正月十五也不会有什么结果。”

皇上到底是皇上,话一说出来底下的争得脸红脖子粗的二位大臣马上不吭声了。过了一会儿,郭子仪见其他人不说话,有走了出来。

“安庆绪现在立足未稳,本身尚在喘息之时,势力较弱。再加上昏庸无道,才杀了自己的大将蔡希德,去掉了我们的心腹大患。”郭子仪说这话看了看李光弼:“所以若我们集中优势兵力攻之,肯定能一举拿下,活捉安庆绪。。。。。。。。。。”

“郭将军,这打仗又不是吃柿子,怎么能光找软的捏啊。。。。。。。。。。。”李光弼也不甘示弱地站了出来:“我们若要是先灭了史贼,说不定吓得那天生胆小的安庆绪小儿就会马上投降。”

“打仗是跟吃柿子是两码事,但是细想起来,二者也不是没有关系啊。。。。。。。。。。”

其他的将军都很清楚,这二位可都是中兴元勋啊,说出话来在皇帝面前有分量。不过这样做也倒叫端坐在朝堂上的唐肃宗做了难。唐肃宗认为眼下史思明和安庆绪都是朝廷的死对头,至于先打那一方,这这道有点不以为然。大唐军队气色已经有所转变,跟安史之乱开始不一样了,先打那一方无所谓,反正都是死赢。

既然是死赢,唐肃宗感觉其实打谁都一样。李光弼和郭子仪二位大臣就是感觉自己功劳大,谁也不服谁,在暗地里较劲。

“其他爱卿,都说一说,事情总要有个出处嘛。”唐肃宗忽然间来了精神,笑嘻嘻地说:“究竟是先灭哪一路贼寇啊?反正灭他们都是迟早的事。”

“万岁,微臣到有个办法。”

唐肃宗向下一看,发现没人张嘴说话,都正腆着脸向台上看。一转身,这才发现说话的是旁边的一个宦官,――开府议同三司鱼朝恩,正猫着腰笑嘻嘻地看着他呢。这个宦官可不是一般的宦官,他曾经随太皇玄宗出逃,侍奉太子当时的李亨(就是现在坐在朝廷上说话的唐肃宗),所以颇得信用,历任三宫检责使、左监门卫将军,主管内侍省等大官。

“鱼爱卿,有办法不妨直说。”唐肃宗松一口气说:“每次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都是鱼爱卿救驾啊。朕以为二位将军都是战功显赫,晓通兵法,所以难以决断。不过眼下安史二贼已是我大唐囚中之物,就看是谁先进去了。。。。。。。。。”

“微臣明白。”鱼朝恩从旁边走到台上,先向皇上弯腰鞠躬:“万岁爷,小人也是用皇上的威名来决断。我知道我大唐就在今年七月新铸大钱,――乾元重宝,现在不妨用它来个决断。”

“如何决断?鱼爱卿请说。”

鱼朝恩从自己的长跑大袖子里取出一枚铜钱,看了看众大臣说:“我把这枚乾元重宝随便扔到朝堂之上,如果正面向上,就先灭安贼;反面朝上,就先灭史贼。”

“好计策!!!”身后的唐肃宗说。

“好好好,还是鱼大人有主意。”朝堂下众大臣也是一片喝彩声:“这样最公平了。说到底也皇上给我们决断的嘛。。。。。。。。。”

鱼朝恩拿起铜钱:“众位卿家看好,老朽做法了。”

“当啷”一声,铜钱掉到地上,大家顾不得许多,都过去围一圈来看,慌得正端坐在朝堂上的唐肃宗也像鸭子一样伸长了自己的脖子向下张望。那边早有人扬起脑袋大喊:“万岁爷,是正面。。。。。。。。。。”

鱼朝恩面向皇帝双膝跪倒在地:“万岁爷,真是天意啊,看来安氏叛贼气数已尽,要先一步被我大唐灭掉了。”

“好,众位将军,现在不用再争论了,马上兵发邺城,誓灭安贼。”唐肃宗说到这里站了起来。朝堂下众位大臣都面向唐肃宗双膝跪下,聆听部署:

“命郭子仪、鲁灵、李奥、许叔冀、李嗣业、季广探、崔光远等七节度使及平卢兵马使董秦共领步骑北进邺城主攻安庆绪部,李光弼、王思礼两节度使率所部助攻。此次会战我大唐军有二十万之众,灭安贼应该是势如破竹。”

唐肃宗说完部署坐下去,众位大臣还跪在朝堂之上似乎还有什么事。唐肃宗正在纳闷,旁边鱼朝恩走过来,附在唐肃宗耳边说:“万岁爷,光节度使就九个之多。这要是到了邺城的战场上谁服谁啊?还没等灭了安贼再自己先给打起来怎么办?万岁爷应该指令一个元帅才是。”

唐肃宗这下才正儿八经的明白过来,抬头看了看鱼朝恩,赞许地点点头;又转身看看跪在朝堂上的众位大臣,目光在郭子仪和李光弼二人身上赚了两圈,又皱了一下眉。

“万岁爷。。。。。。。。。”鱼朝恩有点疑惑地问唐肃宗。

唐肃宗向鱼朝恩摆摆手,随后面向众臣大声说:“众位卿家请起,方才朕的命令任何将官不可违背。另外,为了此次作战的统一部署,朕命令。”唐肃宗说到这里顿了一下:“鱼朝恩听封,――”

旁边的鱼朝恩一惊,吓得慌忙走到台下双膝跪倒在地:“微臣在。”

“朕特封你为观军容选为处置使,随大军一同开赴邺城。在作战之中如有争执,唯你是问,钦此。”

“谢主隆恩。。。。。。。。。。”

包括鱼朝恩在内,朝堂之上下都有点发愣:这是什么官职啊?自古就没听说过。怎么现在九路节度使伐安氏叛贼,不设元帅,倒加了这么一个官职啊?而且当这个官的还是一个太监。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