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脸迎着她。后来她原谅了我。我听到她说:“成了你的专车啦!”我的专车长达十八米,二十块玻璃破了十七块,座位上的黑革面像泡涨的大饼一样翻卷着。所有的铁器官上都遍披着红锈。我的专车浑身哆嗦着向前飞驰,沿着狭窄的土路,把路两边绿色的庄稼抹在车后。我的专车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军舰。我的司机不回头,冷冷地问我:
“在哪儿当兵?”
“在蓬莱。”我受宠若惊地回答。
“是要塞的吗?”
“是啊是啊!”我虽然不是“要塞”的,但我知道撒谎有好处———有一个撒谎成性的人传染了我。司机情绪立刻高了,虽然他没回头,我也仿佛看到了他亲切的脸。我无疑勾起了他许多兵涯回忆。我附和着他,陪着他大骂“要塞”那个流氓成性的、面如猿猴的副参谋长。他说他有一次为副参谋长开车,副参谋长与三十八团团长的老婆坐在后排。从镜子里,他看到副参谋长把手伸到团长老婆的奶子上,他龇牙咧嘴地把方向盘一打,吉普车一头撞到一棵树上……他哈哈地笑着说。我也哈哈笑着说:
“可以理解,可以理解,副参谋长也是人嘛!”
“回来后就让老子写检查。老子就写,‘我看到首长在摸团长老婆的奶子,走了神,撞了车,犯了错误’,检查送上去,我们指导员在我的后脑勺子上拍了我一巴掌,骂我,‘操你妈!哪有你这样写检查的,重写!’”
“你重写了吗?”
“写个!是指导员帮我写的。”
“你们指导员对你不错嘛!”
“不错个!白送了他十斤棉花!他也没让老子入党。”
“人无完人嘛!再说,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事,是‘四人帮’的罪过。”
“这些年部队怎么样?”
“挺好,挺好。”
弃婴(2)
车到“三棵树”,售票员小姐拉开车门,恨不得一脚把我踹到车下去,但我和司机攀上了战友,所以不怕她。我把一盒香烟扔到驾驶台上。这盒烟劲儿挺大,司机把车开出老远还向我鸣笛致谢呢。
下车。前行。肩背一包糖,手提一箱酒。我必须顶着太阳走完这十五里不通汽车的乡间土路,去见我的爹娘与妻女。我远远地就看到那片葵花地了。我是直奔葵花地而去的。我是在柳树上看到那张纸条后跑向葵花地的。我是看到了纸条上写的字就飞跑到葵花地的。
纸条上写着一行歪歪扭扭的字:速到葵花地里救人!!!
那片葵花地顿时就变得非常遥远,像一块漂游在大地上的云朵,黄色的、温柔的、馨香扑鼻的诱惑强烈地召唤着我。我扔掉手提肩背的行李,飞跑。在焦灼的奔跑中,难忘的一件往事涌上心头。那是前年的暑假,我回家的路上,由一条白狗为引,邂逅了久别的朋友暖姑,生出了一串故事,这些故事被我改头换面之后,写成了一篇名为《白狗秋千架》的小说。这篇小说我至今认为是我最好的小说。每次探家总有对故乡崭新的发现,总有对过去认识的否定,纷繁多彩的农村生活像一部浩瀚的巨著,要读完它、读懂它并非易事,由此我也想到了文人的无聊浅薄。这一次,又有什么稀罕事儿等待着我去发现呢?根据柳树上纸条的启示,用某学院文人们的口头禅说,这一次的节目将“更加激烈,更加残酷”。葵花,黄色的葵花地,是葛利高里和阿克西妮亚幽会的地方,是一片引人发痴的风流温暖的乐园。我跑到它跟前时,已经出气不迭。粗糙的葵花来荡去的时候,这个女婴会怎么想呢?我还能指望她对我感恩戴德吗?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我每次为别人付出重大牺牲后,得到的总是别人对我刻骨的仇恨和恶毒的詈骂,最恶毒的詈骂,我的心已经被伤透了,被戳穿了。当我把被酱油腌透的心献给别人时,人家却往我的心上撒尿。我恨透了丑恶的人类,当然包括这个食量颇大的女婴。我为什么要救她?我听到她在愤怒地质问我:你为什么要救我?你以为我会感谢你吗?没有你我早就离开了这个肮脏的人世,你这个执迷不悟的糊涂虫!应该让那条狗再咬你一口。
我胡思乱想着,突然发现饱食后的女婴儿脸上绽开一丝成熟的微笑。她笑得那么甜,像暗红色的甜菜糖浆。她的腮上有一个豆粒那么大的酒窝,她的印堂正中正在蜕皮,她的扁长的头颅正在收缩,变圆。一切都说明,这是个漂亮的、健康的女孩。面对着这样热诚的、像葵花一样辉煌的生命———我又一次想到金黄的葵花地———我否定自己的不经之想。恨人也许是不对的,那么让我好好地爱人吧!哲学教师提醒我:纯粹的恨和纯粹的爱都是短命的,应该既恨又爱。好吧,我命令自己痛恨人类又挚爱人类。
女婴襁褓里的二十一元钱只够买一袋奶粉了,为女婴寻找新家的工作毫无进展。妻子的闲言碎语一天到晚在我耳畔响。父亲和母亲更像木偶人了,他们常常一整天不说半句话。他们与我的语言功能发达的妻子形成了鲜明对照。我的女儿对我捡来的女婴有着强烈的兴趣,她常常陪着我坐在竹筛旁边,全神注地观赏着筛中婴儿。我们好像在观赏奇异的热带鱼。
弃婴(7)
如果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这个女婴送出去,如果女婴吃完她亲生父母陪送给她的二十一元钱,我知道等待着我的是什么。我拖着伤腿出发了。我走遍了全乡十几个村庄,拜访了所有的缺少儿女的家庭,得到的回答几乎都是一样的:我们不要女孩,我们要男孩。我以前总认为我的故乡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几天的奔波全改变了我的印象。我见到了那么多丑陋的男孩,他们都大睁着死鱼样的眼睛盯着我看,他们额头上都布满深刻的皱纹,满脸苦大仇深的贫雇农表情。他们全都行动迟缓,腰背佝偻,像老头一样咳嗽着。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种的退化。这些严酷地说全该淘汰的人都像无价珍宝一样储存在村子里。我为故乡的未来深深担忧,我不敢设想这批未老先衰的人种会繁殖出什么样的后代。
有一天,我在推销女婴的归途上,碰到了一个小学时的同学。他好像是三十二三岁年龄吧,但看上去却有五十岁的样子。谈到家庭,他凄然地说:“还光棍着呢,这辈子就这么着了!”我说:“现在不是富了吗?”他说:“富是富了一些,可女人太少啦。要是有个姐姐妹妹的,我还可以换个媳妇,我也没有姐姐妹妹。”我说:“乡规乡约上不是严禁换亲吗?”他狐疑地看着我,说:“什么是乡规乡约?”我点点头,与他说起我捡到的女婴和碰到的麻烦,他麻木地听着,没有丝毫同情我的表示,只是把我送给他的烟卷儿狠命地抽着,烟卷嗞嗞地燃烧着,他的鼻孔和嘴巴里全不见一丝青烟冒出;他好像把苦辣的烟雾全咽到胃里去了。
五天后他找到我,忸怩了半天后才说:“要不……要不就把那女孩送给我吧……我把她养到十八岁……”
我痛苦地看着他比我还要痛苦的脸,等待着他往下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