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君请入瓮(一)_龙的力量之天狼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四章:君请入瓮(一)(2 / 2)

巴西著名城市―圣保罗位于大西洋海岸山脉―马尔山崖壁海拔八百多米的高原上,距外港桑托斯仅有数十公里,因此虽然处在南回归线附近,但是却既无酷暑也无严寒,是一座气候宜人、绿树葱郁的城市。只是透过车窗曼科.卡帕克少校并没有见到太多的高楼,想来其庞大的人口主要散落在它的城郊吧。一年一度的圣保罗时装周已经使其成为南美的时尚中心。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如此短暂的时间,狙击手蒙托亚还是为他惹下麻烦,这个仇恨毒品的小伙子在靠近车站的一个拐弯处遇到一伙吸食大麻的年轻人,不过仅经过2分钟的喧闹之后,一切就归于了平静。蒙托亚头也不回的走来,背后是一地呻吟的伤者。

比起里约热内卢来,圣保罗的历史要短暂许多,直到1880年,它还只是一座拥有区区四万人口的小镇。19世纪末,因位附近地区大面积种植咖啡和大批欧洲、日本移民的涌入,圣保罗才成为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西欧国家中,以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和德国的移民最多,这些移民随后又散布到巴西温暖多山的南方。迅猛增长的人口使得圣保罗机场成为南美最繁忙的航空港,虽然“切.格瓦拉”旅海外别动队的成员抵达机场时是凌晨4点,但在他们乘坐5点的班机起飞的一个小时时光,也不可思议地有18架洲际航班起降。望着窗外黯淡的天空,曼科.卡帕克突然想起生于斯长于斯的巴西作家马里奥.德.安德拉德那首赖以成名的行诗―《迷幻之城》,诗中写道:“圣保罗建在七座小山上,就像拉丁人的圣城罗马一样。”可多次在这座城市来去匆匆的曼科.卡帕克却始终没有看见过那些山。

在圣保罗短暂逗留之后,曼科.卡帕克和他的部下们乘上一架巴西航空公司的客机,沿着海岸线向西南方向飞行。一个半小时以后,飞机降落在阿莱格里港,又捎上一批乘客,随后向着本次航班的终点――蒙得维的亚飞去。在阿莱格里港起降过程中,曼科.卡帕克透过窗户看见城南著名的帕图斯泻湖,这个湖是五支河流的汇合点和出海处,面积达一万平方公里,在南美仅次于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湖,这使得阿莱格里成为巴西最大的内河港口。

当然曼科.卡帕克对这座城市特别感情趣却是因为拉丁美洲人所衷爱的一项运动―足球。作为巴西南部的经济中心,阿莱格里港拥有著名的格雷米奥足球俱乐部,目前巴塞罗那和巴西国家队最炙手可热的球星罗纳尔迪尼奥便出生在这座城市,他赴欧洲淘金以前在格雷米奥效力。帕图斯泻湖东南有一座二百多公里长、三十多公里宽的天然沙坝,南端有一条狭窄的水道与大西洋连通,那里还有一座与州名相同的城市里奥格兰德(阿莱格里港是州府)。穿过这座城市和它南面的另一个湖泊,机翼下方便出现了一片无树的草原,那里才是“切.格瓦拉”旅所要奔赴的战场―乌拉圭。

作为南美洲的一个小国,乌拉圭的面积仅比讲荷兰语的苏里南大一点点(法属圭亚那不是独立的国家而只是法国四个海外省之一)。实际上,这个国家仅是阿根廷辽阔无边的潘帕斯大草原的延伸,中间被一条乌拉圭河分隔。乌拉圭(uruguay)的本意与鸟有关,乌拉(uru)是一种美丽的彩色小鸟,圭(guay)的意思是羽毛,可能指大草原上一种尾巴美丽的小鸟。正是因为有了湿润充足的草原,乌拉圭才成为世界闻名的“牛羊之乡”。据说大草原并不总是绿色的,因为处处可见深红或白色的马鞭草和其他野草。除了牛羊以外,草原上还生活着狐狸、野猫,甚至美洲豹和美洲狮那样庞大的食肉动物,我无法想象它们是如何和平共处的。而从地图上看,乌拉圭的国土呈现一颗心形,首都蒙得维的亚―当年由麦哲伦亲自命名的城市―恰好位于这颗心的正下方,背对着世界上最宽阔的河流――拉普拉塔河。就在那个南美洲冬日的午后,曼科.卡帕克乘坐的飞机降落到这条河流的河岸上。

乌拉圭共和国首都―蒙得维的亚(montevideo),这座位于拉普拉塔河下游,濒临南大西洋,面积为530平方公里,据说这座城市的原意是葡萄牙语“我看到山了”。其中蒙得(monte)是“山”,维的亚(video)为“我看到了”。据传,17世纪,葡萄牙探险队首次抵达这里时,一水手发现老城西北部一座海拔仅139米的小山时惊呼:“我看到山了”,这座城市由此得名。但此说并不被学术界认可。蒙得维的亚开始是一个军事要塞和港口的混合体,有着悠久的移民传统。蒙市建于1726至1738年间,最初是西班牙人德萨瓦拉(brunomauriciodezabala)于的圣诞节时在此建立军事要塞并安置了13户居民。今天蒙得维的亚市不仅是乌全国政治、经济、贸易、金融和文化中心,更始为拉美地区历史较悠久的主要港口城市之一。

蒙得维的亚市无疑是乌拉圭全国铁路、公路及空运的核心,更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了连接着阿根廷及巴西的主要交通枢纽。该市还集中了全国3/4的工业,以肉类冷藏和加工规模最大,还有纺织、面粉、石油冶炼、化学及制革等工业。蒙得维的亚港拥有闻名于世界的构思独特的阳台,因此又被誉称为“阳台王国”,港口距全国最大的国际机场车程约30分钟,有定期航班飞往世界各地。从地图上看,蒙得维的亚的形状和面积酷似纽约的曼哈顿,旧城区像一个半岛,自东向西伸入拉普拉塔河,半岛的南面是河流,北面是河湾,形成一个天然的良港。据说作为港口,蒙得维的亚比起河流对岸的布宜诺斯艾利斯要优越许多,可惜它的腹地远不及后者来得辽阔,因此规模上沦为一座中等城市。但是,相对于所在的国家来说,蒙得维的亚的重要性在整个南美没有其他首都或城市可以相比,一百五十万的人口几乎占了全国的一半。

在这座商业发达,文化普及,金融市场活跃的城市里。从1994年便开始使用光纤电缆与外部通讯,人均计算机占有量和哥斯达黎加同居拉美首位,人均数字元元程控电话比巴西多三倍,比智利多两倍。全国计算机用户都可与inte联网,主要出版物可通过该国际网络在世界各地阅读。有五家电视台和三家有线电视台,十八家电台和四家发行全国的日报。该市还是拉美一体化协会总部、南方共同市场秘书处的所在地。因此虽然难免隐晦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和巴西利亚的光辉之下,但是蒙得维的亚市却依然是南美洲大陆之中无可置疑的活力之都。

走出机场,一股凛冽的寒风扑面吹来,气温在摄氏十度以下。七月末的乌拉圭正处隆冬时节,曼科.卡帕克和他的部下们搭乘机场大巴进城,很快便到了惟一主干道的7月18日大道,众人一直坐到离开拉普拉塔河只有几百米远的终点―独立广场。在克罗尼亚街的一家小旅店里,负责接应他们的阿根廷特工正在焦急的等待着。由于是旅游淡季,客人寥寥无几,而门口晒太阳的本地人倒是不少,他们每个人怀里抱着一只罐子。打开一个又一个的行李箱,崭新的俄制轻武器立即映出了曼科.卡帕克和他部下的眼帘。

就在自己的战士们开始熟悉配发给自己的武器的同时,曼科.卡帕克转身站到了临街的窗前。早就听说,蒙得维的亚是百万富翁的城市,乌拉圭人到美国不需签证。可是,这一点曼科.卡帕克并没有立刻看出来,或许是因为近年来经济不景气,或许是因为严寒的天气。河堤上有几个小孩和老人在垂钓,远处有几艘巨轮停泊着,夕阳的余辉柔和地洒落下来,不禁令人砰然心动。

作为日益庞大的“切.格瓦拉”旅之中少数从安哥拉回来的古巴老兵,曼科.卡帕克少校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满怀着革命热情,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奔赴战场的热血青年了。当跟随着自己信赖的指挥官―格兰纳多选择了脱离古巴远征军的那一天起,曼科.卡帕克便清楚的知道自己选择的是一条在大多数共产主义眼中离经叛道的歧路。走过在哥伦比亚的雨林之中那些坚苦卓绝的游击战岁月,面对着成吨成吨在自己手中生产出来的可卡因,曼科.卡帕克曾经动摇过。虽然永远意气分发的格兰纳多一直宣称这些肮脏的交易是为了最终解放他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但是曼科.卡帕克却始终无法说服自己。

日复一日的内心煎熬最终令曼科.卡帕克选择了一条末路,他自愿向格兰纳多请命,要求担负“切.格瓦拉”旅海外别动队的指挥官。面对着日益扩展的毒品贸易,几乎垄断了“南美金三角”毒品种植基地的“切.格瓦拉”旅正在开始开始铺设自己的分销渠道。作为一种利润高达数百倍的商品,可卡因的销售渠道从来都是由鲜血和弹壳铺就的。虽然在哥伦比亚独占鳌头,但是要想真正的获取销售终端高额利润,“切.格瓦拉”旅必须与盘踞在中南美洲的墨西哥贩毒集团席纳洛,阿卡特尔(sinaloacartel)重新划分势力范围。

作为墨西哥势力最大的贩毒集团,“席纳洛.阿卡特尔”曾在传奇毒后―桑德拉.阿维拉.贝尔特兰的手中与墨西哥西部锡那罗亚州几个贩毒集团结盟,并与南美哥伦比亚的毒品供货商、全球最大的北河谷卡特尔贩毒组织搭上线。贝尔特兰成功的控制哥伦比亚至墨西哥西部港口的运毒路线,因而得名“太平洋皇后”。而这条线路正是“切.格瓦拉”旅迈向美国市场的必经之路。虽然在哥伦比亚已经根基深厚,但是要与在墨西哥和中美洲盘根错节的地头蛇斗法,“切.格瓦拉”旅却显然并不占优势。

但是作为一支脱胎于古巴正规军的军事组织,“切.格瓦拉”旅有着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由精干的丛林战士组成的海外别动队便是格兰纳多拓展自身势力的无双利器。尽管大多数毒枭也拥有保护自己的私人武装,但是面对着由百战之余组成的“切.格瓦拉”旅,那些在街头斗殴中学会开火的黑帮枪手显然不是对手。在曼科.卡帕克的率领之下,一支由300名富有城市战经验的“海外别动队”活跃于中美洲的秘密战线之上,用子弹和鲜血最终荡平了墨西哥贩毒集团的势力。而唯有那些血腥的杀戮才能令曼科.卡帕克感到片刻的宁静。在中美洲的雨林、墨西哥和美国南部的城市里,一场场扣人心弦的毒品战争此刻依旧历历在目,而今天曼科.卡帕克终于不用再为那些白色的粉末而战斗了。“切.格瓦拉”旅海外别动队此行的目的是配合阿根廷陆军对乌拉圭的鲸吞行动,先发制人的在蒙得维的亚展开针对乌拉圭政府首脑机构的特种突袭行动。

阿根廷陆军虽然在南部与智利的战场之上投入了大量兵力,但并非如世人所想的那般后发无力。在采购了大量中国军工的先进产品的同时,布宜诺斯艾利斯也延续了中国人的制军思想。在建立了庞大的机械化步兵军团之外。阿根廷陆军还强化了陆军之中担任快速反应任务的战略后备军。面对着辽阔的国土,阿根廷陆军一直设立有1支战略后备军。这支部队原先下辖1个机械化旅、1个空降旅担任着应对阿根廷国内紧急事态的使命。而在阿根廷军政府掌权之后,胡安.卡洛斯进一步对其进行了合成和多功能化的建设。阿根廷陆军战略后备军除原有编制之外,还增设1个摩步营、1个装甲骑兵团、1个防空营、3个航空兵营,2个工程兵营和2个特种兵连。据说在阿根廷陆军战略后备军之中长期流行着一句口号,那就是:我们是阿根廷的第38军。

就在“切.格瓦拉”旅的海外别动队抵达了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准备展开行动的同时,阿根廷的陆军航空兵已经越过两国的边境线向着乌拉圭的纵深挺进了。而更为庞大的地面部队也在特种部队的配合通过跨越乌拉圭河的桥梁,高速向蒙得维的亚挺进。“我们的目标是迅速控制乌拉圭国防部和总统。瓦解这个国家的抵抗。”乘坐着阿根廷特工早已准备好的车辆,曼科.卡帕克和他的部下们迅速向不远处的乌拉圭总统府“独立宫”前进。

蒙得维的亚分旧城和新城两部分。旧城挤在一条伸向河湾去的狭小半岛上,虽仅占目前城区很小一部分,但保留了西班牙殖民时代的建筑风格。街道布局比较工整,但显得狭窄拥挤。在米格莱特河边,还保留着一些昔日富人修建的精致别墅,古朴典雅的伊比利亚式建筑和宁静的气氛,正是这座旧城的特色。旧城的市中心在宪法广场,广场上有18世纪末建造的天主教堂,这是南美洲著名的教堂之一。广场附近还有建于1804年的旧市政厅,这座殖民时期的建筑目前已成为历史绘画和家具陈列馆。全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也在这里。

而新城的主要街道就是“7月18日大道”。它像一条大动脉,日夜搏动,贯穿全城。这条大道是为纪念1830年7月18日宣布乌拉圭第一部宪法而命名的。大道两边同一条条的小街相接,浑然一体,有如一个大棋盘。这些小街都以乌拉圭的历史人物和各省省名为街名。

“7月18日大道”的起点是独立广场,在从这里延伸到立宪者塔五六公里长的路段上,两旁商店林立,高层建筑较少。每隔三五个街口,就有广场和街心花园,周围绿树如茵,花树相绕,竖立了许多乌拉圭和世界历史名人的塑像。但是这些宁静的画面对于长期习惯了杀戮生活的“切.格瓦拉”旅士兵眼中根本不过是过眼云烟。他们的到来只是为了传递毁灭。

独立广场是乌拉圭骄傲的象征。广场中央矗立着乌拉圭独立之父阿蒂加斯跨着战马,腰挂战刀的铜像。铜像高17米,重30吨。阿蒂加斯1764年出生,一生戎马倥偬,把自己的生命全部献给了乌拉圭独立解放事业,1850年逝世。乌拉圭人尊他为独立之父。他的遗体就安葬在铜像下的墓地。但是今天就在他的埋骨之地,乌拉圭独立的历史将被无情的终结。

独立广场两侧是乌拉圭总统府“独立宫”和维多利亚大旅馆。靠近政府大厦是1856年建筑的索利斯大剧院,以演古典戏剧和歌舞著称。就在这一片舞榭歌台之间的负责保卫着政府核心设置的内卫部队显然还没有意识到正在逼近的威胁。此刻4个身着整洁军服的乌拉圭陆军士兵正肩扛着美制m16自动步枪挺立在总统府的门前。“开始行动……。”曼科.卡帕克所乘坐的头车缓缓的驶过总统府的门前,而就在他用无线电发布进攻命令的同时,3支ak―74型自动步枪的火力便瞬间撩倒了总统府门口的警卫。

“上啊!”一辆辆由“切.格瓦拉”旅士兵驾驶的车辆打开了车厢,手持着自动步枪的战士蜂拥着冲向洞开的“独立宫”大门,“1组、2组控制总统府,逮捕乌拉圭总统巴特列,3组负责广场周围的警戒、4组、5组夺取国防部大楼……。”虽然整个行动早已在事先经过了周密的安排和演练。但是曼科.卡帕克少校此刻依旧不忘通过无线电对讲机向各行动小组确认他们各自的使命。“独立宫”内除了总统巴特列及其家人之外,还有1个隶属于乌拉圭内务部的政要保护小组。虽然这些训练有素的政府精英第一时间便展开了抵抗。但是尽装备有自动手枪的他们根本不是武装到牙齿的“切.格瓦拉”旅的海外别动队的对手。仅仅几分钟,独立宫内的枪声便稀疏了下来。

“1组报告,已经逮住那个狗娘养的了。”随着无线电内传来的消息,曼科.卡帕克少校紧锁的眉头才略微舒展了开来。“下面就看国防部那边的了。”曼科.卡帕克少校漫步下车,向着“独立宫”的方向走去。“少校……敌人的坦克……。”但是此刻一声低声的惊呼却彻底打乱了曼科.卡帕克的计划。此刻在位于“7月18日大道”中段的自由广场负责担任警戒任务的第3组突然发现数辆满载着步兵的苏制t―55型坦克突然隆隆的驶来。

作为南美洲的一个小国,乌拉圭的军事力量几乎拿不上台面。其陆军仅有1.7万人。还分为4个军区和1个师部,编有5个步兵旅、3个骑兵旅、1个炮兵旅、1个工程兵旅、4个战斗工兵营和3个炮兵营。可以说一线的战斗兵员几乎少的可怜。而武器装备更是远远落伍于世界。除了一堆美国制造的老古董:29辆m―3a1“斯图亚特”轻型坦克、22辆m―41a1“猛犬沃克”轻型坦克、17辆m―24“霞飞”轻型坦克之外,真正可以称的上装甲力量的可能仅有那15辆前苏联时代的t―55型主战坦克了。但是曼科.卡帕克少校无法相信这支乌拉圭唯一对自己的行动可能构成威胁的装甲力量怎么会就这么巧合的出现在蒙得维的亚的市内。

但是如果曼科.卡帕克少校了解到自己所要面对的真实身份的话,或许他的心头也不会再有这样的疑惑了。事实上这个驻守在蒙得维的亚西边与布宜诺斯艾利斯隔河相望的古城―克罗尼亚的坦克连已经不再接受乌拉圭陆军的指挥了。他们的任务是配合火线驰援的巴西陆军第一特战营夺回首都的控制权,并坚守到后续增援部队的抵达。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