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北部湾海面之上,徐徐的海风吹拂着一张张毫无倦意的面孔。2000吨级散装货轮“南海运75”号的甲板上年轻的中国海军战士正穿着预备役民兵的服装持枪警戒着,他们负责押送着这批对于和自己有着“同志加兄弟”般友谊的越南人民抗击美帝国主义事业至关重要的军用物资。“姚同志,累了吧?”随着一声亲切的问候,一个梳那个时代最为流行的麻花辫的女孩子出现在了当时刚入伍一年的姚广胜的面前。
“不累,毛主席说过:革命战士都是用特殊材料炼成的。”看着昨天才临时被安排搭乘这条船前往海防的卫生员小兰那天真无邪的笑容,一向不苟言笑的姚广胜也不禁微笑着回答道。“听说越南那边的工作条件很恶劣?”站在甲板的围拦旁看着月光下波光粼粼的海面,小兰若有所思的问道。“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其实也没什么啦!”其实身在一线部队的姚广胜远比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小兰清楚前方的战局。
随着美国海军于1964年8月在北部湾地区(又称东京湾)公然制造的挑衅事件以来,美国国会已经通过《东京湾决议案》,授权总统在东南亚使用武装力量。随后美国海、空军在越南战争中投入逐步升级,已经将战火扩大到了整个越南北部地区。虽然鉴于冷战的严峻形势,在空袭开始之初,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希望尽可能避免和援助越南的中国和苏联部队发生摩擦。但是这种“反绑着一只手打架”的做法显然在惨烈的战争中长时间的贯彻下去。
美军驻越南战场总司令、三星将军威廉.威斯特摩兰便强调:“要想保住南越不遭受共产主义洪水的洗礼,必须截断北越对南越的交通和渗透。而北越的铁路、公路和海运基本上都在中国部队的保卫下。不打中国部队,我们不但无法取得胜利,以前几年的仗也等于白打。”因此这段时间以来,为了阻止中国和苏联的援越物资的运达,美国空军开始重点袭击越南连接中国的铁路和公路的桥梁。前一段时间配属给工程部队防空秘密入越的的各独立高炮营便不断的与美国空军反复拉锯。虽然不时传来击落敌机的消息,但是自身的伤亡却同样惨重。
“说来也好笑,我这次要去的地方竟然和我的家乡同名―也叫太原。”虽然部队里有着严格的保密条令,但是此刻在夜阑人静之时,两颗年轻的心却显得格外的靠近。“太原,我知道。它是越南太北省省会,坐落在求江右岸,位于河内正北方,距河内70余公里,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海军对于地理要比陆军更为敏感些。很多年之后,姚广胜在美国甚至还听到麦克阿瑟的一句名言:“陆军不管那些用双腿走不到的地方。”因此美国军队很多远程打击任务从来都是由海军负责的。
在抗法战争时期,越南的太原已经被夷为平地,一派荒凉。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才在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下,这里开始兴建大型钢铁联合企业。1964年,第一号高炉系统正式投入生产,越南在历史上第一次自己生产出了钢铁。太原目近有丰富的铁、煤和石灰石等矿产资源。河内至太原,克夫至太原的铁路迂回贯通,3号公路又从太原经过直达河内,为钢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而也正因为如此,越南太原也成了美国空军实现将北越“炸回到石器时代”的重点攻击目标。此时中国军队“抗美援越”高炮62支队已经率4个团又5个独立营于1966年底入越,担负保卫越南这座最大的重工业城市的防空作战任务。而身为卫生员的小兰也便隶属于这次英雄的部队。
“本来组织上是让我们这些卫生员从陆路入越的。我因为身体不舒服所以没赶上。结果……结果我们卫生队的车在同模车站转车的时候……。”说到这里小兰的声音突然之间哽咽了。“没事了!从海上走还是安全的。”看着眼前这个陌生的女孩子在月下耸动着的肩膀,姚广胜忍不上伸出手去轻轻的拍了拍的对方的肩膀。虽然“北部湾事件”发生之后,美国海军常规动力航空母舰“星座"号到达岘港附近海域,与“提康德罗加”号核动力巡洋舰会合。在此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美国海军都在北部湾地区保持着由3艘航空母舰组成的“扬基站”。
“扬基站”的建立之后,3艘美国海军的航空母舰相互配合行动,但并非如同太平洋战争时那样采取编队协同作战的模式,而是在各自的护航舰艇的掩护之下采取轮流值班的模式,每艘航母的舰载战斗机部队飞行值班12个小时,然后再将空域交给下一艘航母,这样就保证了每一艘航母上的飞行员都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只要气候不是十分恶劣,美国海军几乎可以保持对北部湾海域24小时的无间歇控制。
而在对越南北方实施轰炸的同时,美国海军也加紧对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海南岛上空的渗透侦察。而这屡屡的挑衅最终导致了双方的直接冲突。1965年4月9日8时许,中国方面警戒雷达在榆林正南110公里处,发现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美国4架f-4b型鬼怪式战斗机,朝我领海线内飞来。担负战斗值班的大队长谷德合与战友们驾驶4架歼-5型战斗机,呼啸着飞向作战空域。在17分钟的空中对峙和纠缠之中,美国海军航空兵共向中国海航战机发射6枚麻雀3型导弹,而中国海航严格执行上级对敌不首先开炮的指示,未发一枪一弹,无一伤亡,却使美机击落了自己的一架战斗机,确实可以说是创造了人类空战史上以劣胜优的奇迹。
由于当时中美关系和国际斗争形势的策略需要,空战后的第二天,人民日报发表了《祖国领空不容侵犯》的社论,但对这次空战的实况却始终没有公开报道。而美国海军从此之后也收敛了其深入中国领海的侦察和挑衅行为。因此在越南北方地面交通在对方的轰炸之下几乎瘫痪的情况下,中国海军开始近海运输的模式向北越提供急需的战略物资。
但是此刻的姚广胜和小兰都并不知道就在他们以为整个航行将波涛不惊的时候,在距离他们数百公里的海面之上,美国海军的“中途岛”号航空母舰之上,一架架攻击机已从机库中提上甲板,地勤人员异常忙碌地给每架飞机加油挂弹。即将出发的美军飞行员们聚在一起轻松地谈笑着,他们似乎没有将这次出击与激烈的空战联系在一起,因为他们都很清楚虽然攻击目标接近中国领海,但是落后的中国海军航空兵并不具备夜战的能力。
而随着航空母舰上响起了喷气式发动机特有的巨大轰鸣声,在“起飞”命令下达的同时,第1架a―6“入侵者”型攻击机在蒸气弹射器的强大助推下风驰电掣般地弹出了甲板,机头一昂,驶入了夜空之中。作为当时美国海军航空兵的主力机型,a-6“入侵者”型攻击机能够在任何恶劣的天气中,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以超低空飞行。
装有雷达的巨大机首之内,训练有素的驾驶员及导航武器操控员正借助着精确的数字式综合攻击和导弹系统锁定着那一艘艘航行在平静的北部湾之上的中国货轮。在现代化的飞行控制系统的帮助之下,低空接近目标、投弹和退出都显得异常的容易。“好象有什么东西飞过来了……。”站在舰桥之上的观察哨的疑问成为了那天晚上姚广胜所听到的最后一句话。随后便是两声炸弹划过夜空的啸叫和震耳欲聋的剧烈爆炸。
站在甲板之上的姚广胜和小兰被第一时间震落到了海中,貌似平静的波涛在黑夜之中突然显示出了它无比的狰狞,在巨大的爆炸震颤之中海面从微微的涟漪最终掀起了层层可怕的波浪,姚广胜试图向着小兰呼救的方向游去,但是最终无情的波涛还是将那个可爱的年轻生命所吞噬。好不容易凭借着出色的水性逃出了自己所在的货轮沉没时的旋涡。回头望去,曾经无比安宁的海面只剩下那一段段燃烧着的废墟。
“我要活下去……”这个坚定的信念支撑着年轻的姚广胜在海面上漂浮了整整18个小时,直到试图打捞一艘一些日用品的越南渔船经过,才最终救起了当时已经奄奄一息的水兵。而抵达了北越之后的场景更令姚广胜倍感沮丧。昨天晚上美国海军航空兵的攻击行动根本就不是单纯冲着他所在船队去的,主要目标是北越方面的沿海港口。
在美国海军航空兵的机群升空后,就按计划在空中编成5个攻击群,分别扑向北越的鸿基、清化、宜安、荣市、广溪。当时北越的防空力量非常薄弱,空军可以用于夜间作战的飞机也很少,所以当美国海军航空兵以超低空突然出现在目标上空时,北越防空部队毫无准备,只有地面上为数不多的小口径高射炮向空中零乱地开火,稀稀拉拉的炮弹对美机根本构不成威胁。这些美军攻击机不慌不忙地投光了炸弹,又用20毫米机炮疯狂地向地面目标扫射,直到军港内不时传来爆炸声,烈焰裹着浓烟腾空而起。足足2个小时之后,攻击才宣告结束,多达32架的美国海军舰载机才全部安全返回了母舰。
在那天之后,姚广胜便怀着前所未有的仇恨去继续战斗,在美国军队撤离越南之前剩余的日子里他始终活跃于中国海军秘密参战兵力的第一线。死神多次和他擦肩而过。但是他的努力最终得到了回报,在一次保卫北越内河港口的战斗之中,他成功的用巡逻艇上高射机枪打下了一架低空飞行的美国海军航空兵a―1“空中袭击者”型螺旋桨式攻击机。但是当他们的巡逻艇开往坠机地区时却意外的与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搜救小队发生了遭遇战。在火力远不如对手的情况之下,姚广胜只能看着负伤的美国海军航空兵飞行员爬上直升机扬长而去。
“美国佬就是这样,打仗怕死人。每次都会派出直升机来搜救。”从艇长嘴里说出的话语,在平时里或许无可厚非,但是此刻在姚广胜的耳朵里却显得异常的刺耳,因为他清楚的记得自己泡在海水里足足煎熬了18个小时,而在那漫长的过程之中他从未见过祖国派出任何前来救援的力量。深深的失落令姚广胜意志消沉,而当他在河内见到自己和战友们用生命为代价运送来的战略物资―咖啡和罐头被战俘营的敌人挥霍之时,他更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糜。
不过这并不影响他在中国海军之中的升迁,在中国和苏联几乎无限量的支援之下,美国政府也逐渐认识到自身在越南的泥足深陷,越南战争的天平开始朝着社会主义阵营一侧倾斜。为了从印支战争泥潭中拔出深陷的双腿,美国总统约翰逊下令停止对越南北方的一切空袭。美、越双方开始了马拉松式的巴黎会谈。而在此期间姚广胜也因为“政治可靠,军事过硬”而逐渐在南海舰队的新生代中崭露头角。
1973年1月27日,巴黎停战协定正式签字生效。越南战争最终以美国不得不撤出印度支那而告结束。而此时的姚广胜也已经升任为了南海舰队一艘主力舰的副舰长。而一个意外的机会,他获得了去美国升造学习的机会。当时的中美之间正处于20世纪80年代的蜜月期。而在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训练基地内,姚广胜更遇到了众多和他有着同样经历的同行。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自欺欺人,摘掉部队的领章、帽徽,就说中国没有出兵。那好嘛,我们就打那些没有领章、帽徽的兵,叫他挨了打还说不清;用你们的话来说: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但是对于中国秘密出兵的这一点,姚广胜却发现美国人并不以为然。
当然西贡政权不断嚷中国军队入越,无非是希望美国再增兵,再添装备,以此抗衡北方共产党的联合力量。而美国有美国的打算;我不宣布中国参战,但美空中力量专找中国军队轰炸,炸穿蓝工作服的中国铁道部队,炸构筑沿海工事和红河三角洲防御工事的中国工程部队,作北部湾和在越南近海航运援越物资的中国船队,炸护航的中国海军部队,炸修筑连接起北和中国公路的中国工程部队,炸掩护交通的中国高炮部队。美国也担心世界舆论和处交上的麻烦。但是这类麻烦却令无数中华英烈在无法正名的情况化为了飞灰。
“总有一天这个世界会知道我今天所作的一切并非只是背叛。”此刻坐在中国人民国防军印尼民主联邦驻军司令部的办公室内,望着那张和诸多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学员站在一起的照片,姚广胜默默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