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波诡云谲(五)下_龙的力量之天狼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十三章:波诡云谲(五)下(1 / 1)

“杨全一定要死?”时间倒漱到一个多星期之前,在位于北京西山的中国人民国防军战略指挥中心之内,正在忙于“光荣回忆”大型军事推演的中国人民国防军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戚度大校有些不解的扬起头来注视着和自己同属于“十三翼将”之列的“鬼谋”―林太平。“到目前为止,对于印尼群岛的危局,我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显然对于作出这一决定的林太平而言,他的心情也同样谈不上愉快。

“你不觉得象杨全这样起于平凡的军人才是中华民族千年以来面对外侮时屹立不倒的脊梁吗?”虽然知道以林太平的心思之缜密、谋划之深远,自己的话语绝难改变对方的决心,但是戚度还是忍不住问道。“虽然你我都知道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往往都意味着战乱和板荡。但是不可否认,在历史上每一次中华民族面对沉沦的危机之时,那些从芸芸众生之中呼啸而出的普通人的确鼓舞了这个苦难深重的民族不屈向前。如晋之冉闵、宋之岳飞、明之李定国等等。”和戚度一样,林太平同样对中华民族千年以来的历史之中的那些英雄人物心存景仰。

“但是英雄也是人,而历史却永远不是以美丽结局的童话故事。每当一个英雄人物崛起之后,都必然会给原本稳定政局带来空前的波澜和冲击。黄袍加身者有之,如南北朝时期的刘寄奴;割据一方者有之,如赵宋的吴氏兄弟,而拥兵自重、不听号令、生活靡烂,象明末的毛文龙那样蜕变成军阀更是车载斗量。当然这些都不是最可怕的,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最终成为中华民族最危险敌人的,恰恰是那些以抗击外敌而起家的所谓英雄世家。”林太平侃侃而谈道,的确在任何一个民族的历史之中,英雄不仅与枭雄只有一纸之隔,更是一把最为锋利的双刃之剑。

在那中华民族最为屈辱的崖山之上,至今仍铭刻着“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的字眼,而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位被中华民族的后来者口诛笔伐骂为汉奸的“灭宋名将”,其先祖就是在当年女真难下之时自发“保境安民”的“草莽英雄”。而其父张柔在蒙古南下之时,也曾以地方豪强的身份,聚集乡邻亲族数千余家结寨自保,甚至与强大的蒙古骑兵激战于狼牙岭上。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家族,最终成为了赵宋皇朝的掘墓人。

放在今天来看,张弘范何况不能算是一个时代的“弄潮儿”。据说他长须拂胸,丰采翩翩,算得上一位美髯公。不仅是骑射能手,而且以善于马上舞槊知名于时。口才更好,善于应对,诗歌也写得爽郎可通,很有特色。甚至作品都不留底稿,随手散落,后人为他网罗遗佚,都足以刻印了一部诗集―即现在传世的《淮阳集》。但就这样的一位人物最终在神州的版图之上写下“磨剑剑石石鼎裂,饮马长江江水竭。我军百万战袍红,尽是江南儿女血!”的惨烈诗篇。也正是有鉴于此,面对着日益逼近的最终决战,林太平不得不选择将杨全这个印尼战线上最不稳定的因素提前扼杀。

“一箭三雕,我不得不说总长真是当今的大国手,但是在这里我想和你小赌一下。”对于长于揣摩人心理的戚度而言,林太平向总参谋长曹阳所提议的棋路其实并不难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并不反对对方这种虽然粗暴但是简单实用的战略,但是怀着一颗恻隐之心和一个心理学专家的某中无法形容的预感,他还是决定为杨全这位自己从未蒙面的英雄争取最后的一线生计。

“你知道我从不相信运气。”林太平默然的回答道。的确对于一个国家战略的制定人,凭借运气和豪赌永远是最为忌讳的。但是在沉吟了片刻之后,林太平还是忍不住问道:“那你想要赌什么?”当话一出口,林太平就已经后悔了,因为他注意到了戚度的脸上露出了极少出现的微笑。

“行动终止,所有人已经撤离。”而就在印尼民主联邦总统林光昭的车队出现在了总统府―“国家宫”前方的最佳的狙击位置之时,奉命潜伏在于雅加达市中心独立广场东边的印尼国家博物馆之内的“伊斯兰天堂旅”特种部队―“复仇者”中队的2个攻击小组的所有人员几乎同时在手机中接受到了来自指挥官胡赛尼用密语编写的短信。“这是什么意思?”操控着大口径狙击步枪和便携式反坦克火箭筒的士兵们不禁面面相觑道。而就在他们满腹狐疑之时,一队队身着着中国人民国防军城市战迷彩,外衬着重型防弹背心的特种兵,从他们所潜伏的攻击位置的走廊两侧,呈散兵队型展开了毫无悬念的猎杀。

这是一次短暂的交火,在不到2分钟的时间内,中国人民国防军总参谋部直属电子侦察部队“牙旗”旅的一个连便同时在3个楼层之上,扫荡了12名经过欧盟方面的特种部队教官所长期培训和武装的“伊斯兰天堂旅”的精锐步兵。除了双方在实战经验的巨大差距之外,更为关键的是在这个强调信息化的战争时代里,“伊斯兰天堂旅”派遣“复仇者”中队的行动和当年日本防卫省秘密策划的对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特种城市作战―“百鬼夜行”行动一样,从一开始便早已在中国人民国防军总参谋部的严密电子监控之下。此刻在雅加达的上空,一架运―8e型电子战机正盘旋在战区的上空。

随着冷战后期,美国军队发起的一系列军事革命,现代战争之中最重要的战场已经从有型的战场转移到了信息领域的争夺,掌握敌方信息及对综合信息处理占先机者可以掌握战争主动性。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现代侦察机电子化更加普遍,使各国军队均在此项目上投入了大量资源。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派出电子侦察机刺探军事情报都几乎成为了美军的专利,比如部署在冲绳空军基地的ec-135“铆钉”电子侦察机和ep-3c“白羊座”电子情报侦察机所组成的美国空军电子侦察部队会定期在中国周边执行电子情报搜集任务,甚至经常与中国海航部队所装备的歼―7、歼―8型战机在空中打照面,形成对峙。而2001年爆发的中美南海撞机事件,便是这种侦察与反侦察对抗的擦枪走火,为此双方可以说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虽然美国军方一再宣称,迫降在中国海南岛的陵水机场之前,机内的关键资料和侦查设备就被机组人员按照美国空军的保密条令销毁了。从而不存在让“中国的电子侦查技术一下提高了20年”之说,在此后中国军方对整架ep-3c“白羊座”电子情报侦察机的分解过程之中,中国军工得到的仅仅是这架飞机并不十分关键的内部结构罢了。因此美国方面的损失和中国军队在电子侦察领域的获利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巨大。

但是人们显然忽略了一个最为关键的要素,那就是这一事件本身对中华民族和中国军队的刺激。中国军队或许的确没有从迫降的战机本身获得什么。但是当那架在中国领海边缘撞毁了同僚的敌对战机蹒跚着降落在中国军队的机场之上时,强烈的愤怒已经足以成为掀起一场的革新的强劲动力。在其后不长的时间之内,中国军队便对轰―6、运―8、图―154等中型战机进行一系列改装,推出了多种型号的电子侦察机,使其空中电子情报搜集能力获得大幅提升。其电子侦察机的装备愈来愈先进,而且在周边海、空域日益活跃

此后电子侦察机近年活动频繁,在东海、台湾海峡的执勤频率快速增加,甚至由于进入日本航空识别区次数过多,曾引发日本方面的强烈外交抗议。东海更是中国空军电子侦察机的重点活动区域,经常派机执行任务,用以窥探美、日两国的军事情报,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搜集九州岛、琉球的航空自卫队地面雷达的电子参数。而在“寇可来,我亦可往”的原则之下,中国电子侦察机在日本防空识别区受到航空自卫队战机的拦截,更逐渐已经成为家常便饭。

而更大的突破来自于2005年的两岸和平统一。相对于大陆方面日益庞大的电子侦察机部队,台湾空军的电子侦察机曾一度只有编号1351的1架c-130he型电子侦察机,这架被称为“天干机”的电子战机,隶属于屏东空军基地第439联队第20大队第6中队。“天干机”由c-130h运输机修改而成,工程修改工作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与台湾中科院合作进行,机上装有美国提供的旁立式电子压制装备。“天干机”的外型很容易与c-130标准型区别,在机鼻、机腹、机身、垂尾都装有许多电子天线,另外机上还装有许多隐藏式电子天线。“天干机”在1995年完成系统整合与测试,通过台湾空军的作战测试与评估之后,正式开始服役。

“天干机”在两岸对峙的岁月里,曾立下许多汗马功劳,特别在1996年的导弹危机和1999年的两国论危机期间,此机都有出色的表现。特别是在导弹危机期间,“天干机”曾截获大陆方面重要的二炮部队情资,让台湾军方确定了解放军弹道导弹进驻阵地的时间。而其后,只要解放军在海峡当面举行军演或是拉高空军侦巡的频率,台湾空军都会增加“天干机”的任务频率,经常以运补名义前往马公落地,甚至还以到马公慢速、回屏东快速假装卸货的动作,降低解放军对此机执行电子侦察任务的警觉。

有鉴于电子技术发展快速,为了维持电子战能量,台湾空军更曾在2004年对“天干机”进行性能升级,更新了机载旁立式电子压制装备,虽然具体情况不明,但外传主要设备已经与美国海军的ep-3c电子侦察机相同。更就在两岸和平统一之前,台湾空军还应有意向美国增购一架ec-130电子作战飞机,以维持电子侦测与干扰防空雷达的能力。派出大量人员赴美获取了美国军方较为先进的电子侦察技术,而这一些技术都在2005年之后迅速为统一之后的中国人民国防军电子战部队所吸收和强化。

而此刻坐在这架整体性能已经不弱于美国空军ep-3c“白羊座”型电子侦察机的运―8e型电子战机的座舱之内,中国人民国防军总参谋部直属电子侦察部队“牙旗”旅的指挥官―荣波大校正悠然的体会着拥有压倒性优势的电子战能力所带来的顺畅感觉。这架编号为“10024”号的运―8e型电子战机机腹和机鼻下方设有许多天线和电子荚舱,而垂尾顶部设有大型整流罩,内部可能装有全方位的信号接收天线。如果有必要,他可以轻松的监听到整个爪哇岛地区的所有电子通讯的全部内容。

事实上早在一个多星期之前,他的部队已经对“伊斯兰天堂旅”所派遣“复仇者”中队的所有通讯频道进行了24小时的严密监控,即便没有从一个渠道传来的情报,要阻止和扼杀对方的行动也是易如反掌的。但是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林太平在让他放手拔除其他“复仇者”中队攻击小组的同时,却特别强调了放松对印尼民主联邦内务部长韩坚的保护,此刻在印尼民主联邦内务部的门口,由炸弹卡车的自杀式袭击所点燃的大火仍在熊熊燃烧着,措手不及的印尼内务部快速反应部队正在与袭击者展开着激烈的枪战,不过对于荣波大校和“牙旗”旅而言,那是与己不关的战场。

“好了,姚少将,你所策划的一切到此都已经画上一个终止符了。请去休息室等我一下。几个小时之后,我将亲自押解你回北京。”而与此同时在中国人民国防军印尼驻军司令部的地下指挥中枢内。林太平在冷笑着让部下将姚广胜押走的同时,拿起了可以直接连通在加里曼丹岛前线的中国海军陆战队第77旅旅长杨孤鸿大校的无线电。“杨大校,我是总参谋部的林太平少将,从现在起将由我直接指挥贵部的作战。对目标人物的枪决虽然已经被证明是个错误,但是我希望你可以暂时先放下这一事件,投入更为艰巨的战斗中去……什么,你违抗了命令。好的,那样最好……。”林太平此刻原本沉着的表情突然僵硬了一下。

“戚度,你赢了。”而在林太平内心的深处,此刻不得不发出了这样的惊叹。而在距离雅加达遥远的加里曼丹岛东部的坤甸,杨孤鸿大校正拥抱着死里逃生,重获自由的杨全喜极而泣。“老朋友,现在该是我们反击的时候了!”而面对着坤甸外日益危极的局势,杨全不得不提醒对方,现在并不应该只是欢庆。“这个当然……你已经制定了反击计划了吧?”按照对对方的了解,松开自己熊臂的杨孤鸿大校充满期待的问道。“这个……计划倒是有一个,不过也不是很周全。”杨全有些忐忑的从自己的办公桌上拿出了自己早先制定好的反击计划。

“恩……不亏是‘飞行军’第39集团军出来的,直升机群攻击战术的运用颇有些造诣啊!”面对杨全以大规模直升机群横扫战区的战略预案,杨孤鸿大校不禁啧啧称奇道。不过根据对杨全背景的了解,杨孤鸿大校倒也觉得颇能理解。毕竟陆军第39集团自1984年由陆军第39军改编而成的机械化集团军之后,并继第38集团军之后于1988年3月于全军第二个组建陆军集团军直升机大队,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原属第39集团军的步兵第117师于1996年改为武警机动师。1998年后,第3坦克师与高炮旅分别改编为装甲师和防空旅,直升机大队扩编为陆航第九团。因此出身于第39集团军的杨全长于直升机群攻击似乎也没什么好惊奇的。

“这个说来惭愧。在第39集团军的日子,小弟也只是蹉跎岁月。这些关于武装直升机的运用都是后来偷师学来的。”杨全多少有些惭愧的回答道。“这个还可以偷师的吗?你是偷的那位高人的啊!”杨孤鸿大校颇有兴趣的问道。“也是机缘巧合而已,此刻的他应该还在德国吧!”杨全微笑着仰了头,回忆起那段自己作为印尼民主联邦首任国防部长出访欧洲七国的日子,而与此同时,在哥伦比亚南部的雨林上空,一架机身纹绘着“铁十字”标志的“虎”式pah-2型武装直升机的座舱内响起了响亮的“阿嚏”声。

第二十三章:波诡云谲(完)

敬请期待下一章:日尔曼之鹰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