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拜访王司徒(中)_三国一锅熟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3章 拜访王司徒(中)(1 / 1)

郭靖说:“胡边本来只是一平民,无故不应议论朝事。只是迁都一事,虽然董相国也是出于社稷考虑,但毕竟关系到洛阳数百万百姓,恐怕惊扰极大,胡边心中深感不安,才有越位之言。”

王允笑道:“胡壮士心怀百姓,令人敬佩。只是胡壮士何故跟老夫谈起此此事呢?着实令人费解。”

郭靖心里继续痛骂,表面却不动声色,说:“王司徒向来是百官之表率,对国家忠心耿耿,对社稷尽心尽力,深得董相国的倚重,若有王司徒进言,或者可以劝相国暂缓迁都,也是说不定的。”

王允微微有点愕然,说:“胡壮士如此抬举,老夫实在惭愧。只是,老夫实在有一事不明:老夫才德低微,忝居太仆一位,胡壮士何以一再以司徒相称呢?”

郭靖一愣,大窘,心想:原来这王允现在只是太仆,不是司徒?呃,我的历史知识真是错漏百出,丢人啊丢人啊。嗯,不可自己灭了锐气,要有底气,底气!

于是装作淡然地一笑,说:“世事无常,变幻极多,王大人何必在乎一时称谓?王大人若心中也认为胡某刚才所言有理,胡某恳求王大人力劝董相国!”

王允心想这家伙到底是什么来头?看他诚意恳切,想要设法阻止迁都,倒不像虚假。可是自己又能如何劝董卓呢?劝了会有用吗?杨彪、王琬的例子就很明白地给出答案了。算了,既然事不可为,自己还是不要随便就赶这趟浑水。

当下不由叹息一声,说:“胡壮士之心,确实令人感佩。只是老夫向来敬佩相国,凡事以相国马首是瞻,今次迁都之事,相国也是无可奈何,为社稷计,不得已而为之。壮士无需多言,老夫不敢浪费壮士时间,壮士请便,老夫不送了。”

郭靖心里郁闷:这老家伙到底是无心救国,还是始终疑心自己?难道怕自己是董卓派来试探他的吗?嗯,有可能呐。不过,自己难道要挑明身份,说自己是来自关东的爱国者,是来反董的,要和王允你联手对付董卓?别开玩笑,这样说实在太危险了。

郭靖看着王允,一时真的无话可说,无计可施,只好叹了一口气,向王允拱手一揖,便要告退。

此时忽然听到管家匆匆跑进来,边跑便说:“大人,大人,有圣旨到,快出来接圣旨啊。”

王允听闻有圣旨到,不由心中一惊。如此纷乱多难的时势之下,圣旨所代表的,还不就是董卓的心意?一道圣旨给自己带来的,很可能就是牢狱之灾,甚至性命危险。

饶是他涵养功夫极好,此时也不禁有一点心慌,不由看了看郭靖,心想难道这人果真是相国派来试探我的?可是我没有表露任何的反董语气啊?

郭靖见王允眼神中带了一丝疑惑与惊慌,知道他确实怀疑自己是董卓派来的人,当下微微摇了摇头,表示自己没有恶意。

王允见他摇头,不由心中略安,也不及细想了,低声道:“胡壮士回避一下。”就连忙跑出去迎接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太仆王允,苦心国事,忠心耿耿,功过其位,德堪服众,亮节高风,众官之表,特此圣诏,迁为司徒,望卿努力奋发,为国出力,为朕分忧。钦此。”

王允和府中众人连忙磕头,口中三呼万岁。王允接过圣旨,便要把前来宣纸的太监迎进去奉茶招待,那太监笑道:“王司徒何须跟洒家客气?日后洒家跟王司徒都是自己人了,还望王司徒多多照顾才是。洒家还须到光禄勋赵谦大人府上宣旨,先告退了。”

王允急忙上前,低声问:“大人慢走,圣上升我为司徒,还有那光禄勋赵大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那太监看看左右没人,悄声说:“司徒大人还不清楚吗?原司徒杨彪、太尉黄琬今早妄不自量,反对迁都之事,已经被相国罢免,王大人和赵大人,便是新任的司徒与太尉了,可喜可贺啊。”

王允心想果然如此,于是往那太监手里塞了一对金珠,说道:“如此真是辛苦大人前来了,老夫送大人。”

那太监喜得眉花眼笑,连连说:“不必不必,你府上这些路我得自个走出去,好熟悉熟悉呀,以后还要常来打扰呢。”

王允也笑道:“大人说笑,大人乐意前来,老夫自然到门前相迎,这府中道路,大人哪需要自个熟悉?”

两人俱哈哈大笑,王允便送了那太监离开后,转身往回走,脸色顿时一沉,心想董卓果然越发地无法无天了,当朝三公的司徒杨彪、太尉王琬,他也是说罢免就罢免,看来……

郭靖躲在客厅,也听到外面的情况了,心想原来王允是这时候才当上司徒的。杨彪、黄琬的政治意识还是比不上王允老狐狸啊。

看见王允走回了客厅,新任司徒却没有丝毫喜色,反而脸色沉重,郭靖心中不由更加肯定这王允确实是忠的,于是决定继续劝说。

他上前轻咳一声,说:“司徒大人?”

王允回过神来,这才想起客厅里面还有一个“胡边”,忙说:“哦?胡大人,呵呵,真是承你贵言了,老夫刚才还是太仆,如今却是司徒了,果然是世事无常、变幻极多啊。”

郭靖微微一笑,说:“看来司徒大人确实极得相国倚重。胡某倒有一个办法,可以劝得相国大人暂停迁都之议。”

王允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说:“相国立意迁都,也是出于无奈,若然有折中的办法,即可解社稷之急,又可免迁都之累,想必相国也是乐于听闻的,胡壮士且说来,老夫参详一下,若是可行,倒也可以向相国献策,为相国分忧。”

郭靖心里叹服,这老狐狸左一句相国,右一句相国,可真是够谨慎的啊。不过也只有如此谨慎的人,才能在董卓身边一直潜伏,直到把董卓除掉,董卓才知道自己信错了人。

于是便说:“相国所忧虑的,乃是关东联军声势太大,所以才有迁都之议。可是胡某却知道,关东联军人数虽众,但心既不合,力亦不齐,真正有心讨董……讨战的,恐怕就只有曹操、鲍信等人,其余都不过是凑数的而已,所以根本不足为惧。”

郭靖刚才一不小心把“讨董”二字说了出口,虽然警醒得快,趁“董”字还没说完就立即改口,但是依然吓出了一身冷汗。虽说王允在历史上是头号的反董人物,但谁知道现在是不是坚决反董的呢?

郭靖偷偷看了看王允,之间王允一边点头,一边思索,似乎没有留意到刚才自己话里的漏子,心中略安,便又继续说:“如今只需派遣一猛将率领精锐之师,或击河内王匡,或击颍川孔,只需击破联军中的一部,我军声威必然大振,而关东联军声势必弱,再加上他们本来就是离心离德,到时我军再乘势猛击,联军必然溃败,即使我军不再追击,他们也再无威胁司隶的能力了。”

这番话说得头头是道,王允也不禁连连点头,可是内心里却有点不是滋味,他也听闻关东联军一直在酸枣等地迟疑不进,根本就没有对董卓的军队开战。莫非联军真的是离心离德?唉,本来自己看到关东诸侯起兵,确实是高兴了一回的,寄望他们能够击败董卓,那么汉室中兴,也不是毫无希望。可是如今看来,寄希望与联军,实在有点渺茫的。

而且这个胡边的分析也很有道理。如果董相国真的派一军精锐出击,击败联军中实力较弱的一部,那么联军本来就不团结的心,肯定就容易涣散。虽然这样确实可以让董卓放心不再迁都,洛阳百姓也不必经受迁都的动荡,但是,大汉皇朝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董卓手中啊!联军一旦失败,就不知要到何年何月才能卷土重来,陛下也就要继续忍受董卓欺凌,大汉的前途也……

唉,越想越是心烦。况且,这个胡边虽然献了计策,可以避免迁都,但他是否真的可靠,有何来历,自己还不清楚,此事,还是要从长计议。

王允暗暗叹了一口气,微笑说:“胡壮士的计策甚好。嗯,你看,天色已晚,胡壮士且在敝府歇息一晚如何?待老夫好好参详,明天再与壮士商议。”

郭靖观颜察色,心知王允担心的是联军一旦失败,就没有办法削弱董卓。郭靖差点忍不住就要告诉王允,自己的计策其实只说了一半,还有一半就是专门对付董卓的。可是想了想,现在还是先不能说,毕竟太过冒险。看看明天王允如何决定,再作打算吧。

于是拱手说:“那么在下便打扰司徒大人了。”

王允微微一笑,吩咐道:“来人,带胡壮士下去休息,并为胡壮士准备晚饭酒菜、沐浴更衣。”

郭靖说了半天,口也干了,肚子也饿了,一听有酒菜,感觉待遇不错;再听还有沐浴更衣,不由大喜,心想会不会是派一两个小美眉来侍候自己沐浴呢?这可是yy小说里面相当艳情的情节啊!

郭靖现在已经没心思去想国啊家啊社稷啊什么的了,他全心全意地希望那些艳情的情节也出现在自己身上。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