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董卓三女_三国一锅熟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1章 董卓三女(1 / 1)

初平元年二月,大汉破贼校尉胡边,领军协助北面战线都督牛辅,对关东联军的袁绍部、王匡部开战。在都督牛辅战斗不利、损失惨重的情况下,胡边劝率士卒,奋勇向前,扭转败局,杀敌四千余,俘敌三千余,敌军溃散者不计其数,斩杀敌将王匡、方悦。都督牛辅于河内争夺战中不幸战死。

从胡边北渡黄河,到逐袁绍、斩王匡,大破敌众,仅仅是四日时间。

此后数日之内,校尉胡边遣将领“收复”了武德、山阳、野王、沁水等县,至此,整个河内郡,以武德与山阳为一线,划成了两半,西面属于朝廷(其实就是董卓了)管辖,东面则尚在关东联军手中。

其实关东联军在河内郡的实力已经遭受了严重的创伤,郭靖要是想把全郡都收复,也是可以做到的。只是这样一来,自己就直接和酸枣的联军面对了,这不是自己的本意。再说,收拾残部、收编降卒之后,现在自己手中的兵马加起来也就是一万人左右,凭一万人跟酸枣的数万大军开战,还是太悬了一点。

另外,自己控制下的河内郡西部,尚未有完全稳定,现在正是亟需稳定内部的时候,哪有功夫去跟酸枣的那帮鸟人打交道?

胡边在河内大破关东联军的消息传到京师洛阳,引起朝野震动。胡边的奏表也送到相国府了,相国董卓大喜,立即下令,晋升胡边为讨逆将军,赏黄金百斤,绸缎千匹,暂领河内军政事务,等候朝廷命令;其余有功的将士亦各有封赏。

不过牛辅的“战死”,却让董卓有点伤心,牛辅毕竟是自己的爱婿。虽然胡边的奏表并没有言明牛辅作战失利,仅仅是说在攻取河内时英勇战死,但是军中的传言早已遍及司隶,很多人都知道了牛辅跟袁绍大战时落入包围,一路败退,最后在胡边的奋力冲击之后,才击败袁军,反败为胜。

当然,不会有人对牛辅的失利进行冷嘲热讽、落井下石的,对待死人,任何人都是仁慈的,宽大的,愿意把所有赞美都送给你,因为你已经不能威胁到别人了。

牛辅的同僚也好,政敌也罢,都对这位将军的战死表示了敬佩与惋惜,不少人还伤心地流下了几滴泪。当然,真正伤心的恐怕就只有牛辅的直系血亲,以及他的妻子、董卓的二女儿董菡了。

此刻,董卓的大女儿、李儒的妻子董茗,与董卓的小女儿董芊正在牛辅家中陪伴着姐妹董菡。伤心不已的董菡哭了半天之后,也哭累了,在姐姐与妹妹的劝慰之下,总算是吃了点东西,刚刚入睡了。董茗、董芊都留在这里过夜,她们决定这几天都住在这里,陪伴可怜的姐妹。

看着入睡了的董菡,董茗轻轻挥了挥手,和董芊出了房间,来到隔壁的书房里,命婢女取来了晚餐,姐妹俩一直在劝慰董菡,还没吃饭呢。

一边吃饭,董芊一边偷偷拭泪,董茗见了,便宽慰她说:“傻丫头,你怎么也哭起来了?放心吧,你二姐休养几天就会好的了,只要我们多多关心她,她一定能从悲伤中走出来的。”

董芊点点头,说:“大姐,二姐平时跟二姐夫也有几句争吵,但是看得出他们其实还是相爱的,二姐夫死了,二姐好伤心,我看她的样子,真的为她难过。”

董茗轻叹一声,说:“沙场战事最是难测,无论士兵还是将帅,都有可能阵亡。只能说你二姐夫运气不好。”

董芊悄声问:“大姐,我听到有传言说,那个胡边似乎很是勇猛,厮杀起来都是身先士卒,冲在前面,怎么他就没死,而我二姐夫却这么倒霉?”

董茗闻言不禁莞尔一笑,轻轻在董芊的脑袋上敲了一下,说:“你这丫头,怎么像是恨不得那个胡边战死似的?他得罪过你吗?”

董芊摇摇头,说:“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这人的运气也太好了点。”

董茗笑笑,说:“嗯,也可以说是运气好吧,不过也要看将领的武艺与性格,有些将领武艺了得,又无所畏惧,反而更容易在厮杀时生存下来,因为他总能带领士兵击破敌人的兵将,所以更易胜利,因此,不但他自己,就连他带领的士兵,生存的机会也大很多。”

董芊听得有点入神,问:“那么说,这个胡边应该是很勇猛无畏的将领了?他是不是还很年轻呐?”

董茗用手指刮了刮董芊的鼻子,说:“胡边将军据闻确实是很勇猛,至于是否年轻,是否俊俏,我可不清楚,又没有亲眼见过。怎么了,丫头,动春心了么?”

董芊大窘,连忙伸手往大姐腰间搔去,说:“谁春心动了?我不过是对战争比较好奇罢了!”

董茗一边抵挡小妹的搔痒,一边笑说:“哦?是吗?我原本还想教一个办法,可以让你亲眼看看这个胡边的,没想到你不感兴趣,那算了。”

董芊一听,明亮的大眼睛光彩闪动,拉着董茗的手,说:“我倒也真想看看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模样,被传得这么神勇。大姐有何妙计啊,快跟我说说嘛。”

董茗微笑着说:“听说此人很得父亲大人的欢心,我估计父亲大人迟早会把他召回朝廷,当他回到洛阳,到相府拜见父亲的时候,你偷偷藏在屏风后面,不就可以亲眼目睹他长得是否俊俏了吗?”

董芊正在连连点头,听到最后,不由娇嗔,继续去搔董茗的痒,董茗笑嘻嘻地躲开。要不是顾忌隔壁董菡刚刚入睡,估计这边姐妹俩就会闹成一团了。

事实上,董茗并没有料错,没过多久,董卓就下令把郭靖召回洛阳。

郭靖在河内接到董卓对他的封赏,心里也不免有几分高兴与得意。虽然河内战役的胜利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但是毕竟最后都归功于自己,而自己确实也身先士卒地追击了袁绍的败军,比起牛辅来说,还是要强得多的。

不过想到士兵们也是冒着生命危险去战斗的,郭靖便下令,将董卓赏给自己的那些黄金、绸缎,取出大部分来犒赏士卒,对战死者,尽可能登记在册,以方便日后给他们的家属发放抚恤金。

郭靖此举,得到了军中将士们的一致好评,很快,河内郡的各部士卒都归服郭靖号令,促进了局势的稳定。散财聚人心是历代统治者们常用的手段;而那些深得将士拥戴的名将,也往往会把自己的奖赏分赏麾下将士,以取得将士的坚定拥护与誓死效命。

不过,郭靖依然有一个担心,就是自己在河内声势太盛了,董卓会不会干脆把自己留在河内,任职太守?如果是这样,那郭靖跟王允谋划的计划,就真的只能实现一半了。如果改变计划,从河内引酸枣联军入洛阳,那样冒的风险会大得多!

先不说河内与洛阳之间隔着一条黄河,增加了行军的难度,光是路程就要长了接近一半,那么抵达洛阳所需要的时间也就大大增加,被董卓事先察觉的可能性也增大,给予董卓作临时准备与应变的时间,也就越多,这对于偷袭的一方来说,是很不利的。

郭靖在心里苦思冥想,怎样才能让董卓调自己到虎牢?又怎样才能让驻扎在酸枣的联军攻破荥阳的董军,杀到虎牢关前,形成两军对峙的局面,好让自己寻机会引关东联军入关?

不过,似乎老天也要帮助郭靖,两天之后,便传来了关东联军击破董相国在荥阳布置的守军、直抵虎牢关的消息,同时,快马也带来了董相国的命令:着讨逆将军胡边率三千精锐,并扶已故将军牛辅的灵枢回洛阳。

郭靖接到消息,心头大震:什么?联军破了荥阳、直逼虎牢?董卓没有命令我直接奔赴虎牢,却让我先回洛阳,是什么意思?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