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阅读_杀手正传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0部分阅读(1 / 2)

我后来想,他们一定是因为我不在,不紧张,可以大胆地发挥,所以朗诵得好。从此以后,我发下一首诗,常不示范,要他们自己去想、自己去练。果然,由一开始时的乱七八糟,渐渐有了默契,反而表达得更整齐、更有灵性。因为他们不是靠我硬性灌输的概念,和示范的音节去朗诵,而是在自己心领神会之后,作了性灵的沟通。

也记得最近在台湾,到朋友家作客,那朋友的孩子正在作功课,抬头问爸爸:“鸟住在哪里?”

“当然是树上。”朋友答。

“不!不!不!”我立刻纠正:“有些鸟,像是鱼狗,会在岸边挖洞,住在土洞里;有些水鸟像大雁,会衔草铺在岸边作窝;又有些水鸟,像鸳鸯,会飞到距水一段距离之外,住在树洞里……”

我朋友听着听着,把眼睛睁得愈来愈大,最后打断我的话:“你帮帮忙好不好!照你这么答,我孩子一定不及格。”

当然,国内在教育观念上,这些年也有很大的改变。譬如数学,三乘四等于十二的题目,可能在起初写为3+3+3+3=12,我的朋友看了说:“真笨,教小孩背三四一十二就好了。何必这么麻烦?”

我说:“这样才对呀!你教孩子背公式之前,先应该使他有数字的概念,而不是硬背‘方法’。”又强调:“如果你希望他只是答得快、考得好,可以硬背;但是如果你希望他将来成为伟大的数学家、科学家,就要让孩子从小有基本的概念……”

他又打断我:“伟大管屁?考好最重要!”

我摊摊手,心想:现在我们虽然有了许多一流的老师,似乎还得加把劲,教育出一流的家长。

只是,我又想:眼前这位老友,是留美的硕士,又位居要津,他不可能没有开放的观念,会不会因为升学的压力,使他不得不面对现实?

问题是,制式的教育,造成制式的思想;制式的思想造成刻板和狭隘。这与追求民主化、国际化的国家发展方向,不是背道而驰吗?教条与公式的压力下,使人们的创造力即使是“天马”,也无法“行空”。失去了想的自由,就不可能出现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的科学家。

庆生之杀

一月二十九日

前天深夜回到纽约。

每个老朋友大概都知道,要在纽约找我,最有把握的日子,就是一月底。不管我的行程如何复杂,又怎么改,一月底,我必定会回到长岛的家中,为女儿过生日。

今天是小帆的七岁生日,也是派蒂的大日子,因为女儿要带派蒂去学校给同学看。

说实在话,我作梦也没到,这螳螂居然能那么长寿,不但活过新年,而且熬到了元月底。

这一个月,纽约下了数十年来最大的雪,雪压断了树,打断了电线,连着停了好几次电,不得不点火炉取暖。但是派蒂,这个应该活在夏日的螳螂,居然好端端地度过了。

当然,今天的派蒂已经不是去年的派蒂,她虽然还是位杀手,也还能出手抓虫,但正如女儿日记写的,她的肌肉已经没力气。既然失去了活力,也就变得怯懦。

在台北看女儿日记,还不懂她为什么说派蒂“怯懦”。直到回来亲眼看见,才发觉那确实是一种“怯懦”。

当我把蟋蟀丢进去,派蒂不再如年轻时,主动地立刻去抓。她不动,等着猎物上门。也不是完全不动,常常仍然走到罐底,站在那儿发呆,或者偶尔“出手”,却是“虚招”,并不真把蟋蟀抓到。

使我想到一九七四年十月,拳击名将阿里(muhammadali),在萨伊对弗尔曼(geeforeman)的那场拳王争霸战。赛前大家都认为三十二岁的阿里会输,一开始的几局,阿里也总退到绳圈旁,举着双拳,护住头,让弗尔曼狠狠地修理。

但是渐渐地,以爆发力闻名的弗尔曼累了,阿里开始猛攻,重新拿回拳王的头衔。我发现今天的派蒂,就如同当年的阿里,她自知体力不行了,于是采取消耗战。

高明的杀手,即使到了老年,仍然能用“杀的智慧”,取代“杀的力量”。并且集中力量,利用既有的功力,把对手“一次”击倒。

我看得出,派蒂的虚招确实是虚张声势,吓得蟋蟀东逃西窜。然后她再利用“死角”,譬如当蟋蟀正好逃到树枝和玻璃瓶壁之间的时候出手。

派蒂不再能把蟋蟀举到嘴边吃,她的手臂已经没了拳的力气,她的腰也不容许她再挺着站立。她几乎是以向下扑倒,并且趴在猎物身上的方式,来吞食蟋蟀。

只是,她今天有个任务——到学校,在全班小朋友的注视下表演屠杀的技术。

女儿早跟同学预告了,说她的螳螂有多么勇猛,怎样一次吃下七只大马蜂,如何在空中把蜜蜂抓住。又多么爱看电视、爱听她弹琴。她还特别为派蒂写了一首曲子,曲名叫“小螳螂(littleprayingmantis),歌词是:”爬上、爬下,吃些甜点。

我是小小螳螂。

上来!上来!

好吃!好吃!

我在往下掉。“

小丫头居然还把派蒂放在钢琴旁边,煞有介事地一边弹,一面对着派蒂唱。然后告诉大家“派蒂说她很喜欢我的曲子!”下午两点,我、老婆,和老岳父,抱着派蒂的罐子,赶到学校。

我们特别把派蒂的罐子,用厚厚的毛衣包着,免得零下的气温把她冻死。

老婆先去准备生日蛋糕和饮料。每个小朋友一副盘子、叉子、杯子和一张餐纸。

老师则把小朋友召集到教室的一角,大家坐在地上听我女儿介绍她的宠物。

小丫头抱着派蒂,走到每个同学的面前,说这是派蒂、这是xx。那同学就说:“嗨!派蒂好!欢迎你来玩!”只可惜大家不能和派蒂握手。

接着是吃点心的时间,派蒂的罐子放在桌子中间,小朋友坐在四周,一边吃、一边欣赏派蒂,还有小孩说要给派蒂吃蛋糕,被小帆挡住了:“她只吃活的!”

派蒂倒也十分争气。出门前,我在罐子里放进两只蟋蟀。原以为她到外面会紧张,没想到就在小朋友的围绕下,派蒂居然准准地出手,抓住一只肥肥大大的蟋蟀,跟小朋友们对吃了起来。

大家都说yummy、yummy,好吃!好吃!如果是我,看派蒂咬破蟋蟀的肚皮,流出白白的内脏,一定吃不下眼前的蛋糕。但是小朋友不同。他们觉得派蒂是同学的宠物,也就是他们的一员。

大家一起吃,多快乐!

第十三章当杀手走到生命的尽头

气短

一月三十日

昨天夜里下了雪,早晨拉开窗帘,却是大太阳。这种太阳是假的,虽然因为树叶全落光了,又经过雪地的反射,而显得特别亮,却连屋檐上垂的冰柱都无法融化。

在北方最能感受季节的变化,也就是最能知道阳光的斜度。春夏秋冬,说穿了,都是因为日照的时间和角度不同造成的。

我把派蒂的罐子,从书柜移到窗边,沐浴在一片早晨的阳光里。夏天我是不能这样做的,因为螳螂是“阴杀之虫”,天生就爱躲在叶子下面。而且阳光晒进玻璃罐,产生“温室效应”,足以把派蒂烤死。所以只有到下午,阳光照不进窗里,我才会把派蒂移过去。

蟋蟀也一样,它们更是属于阴暗和夜晚的昆虫,我手上的蟋蟀都是宠物商店特别培养的,所以能活在冬天。它们被我放在屋子的角落,倒也自得其乐,尤其公的,总叫个不停,有时候我抓它们喂派蒂,很残酷地把蟋蟀瓶子就放在旁边,看着派蒂捕杀,它们也不惊恐,仍然喝水、吃东西、唱歌。在这个严冬时节,本来就不应该有蟋蟀,它们能够被生、被养,也就写了被杀。“命运苟如此,且随天地歌”。不歌,又如何?

派蒂在罐子里,看一片白皑皑的世界。她的老家——那棵牡丹花,早落尽了叶子,像是几根枯枝,立在雪中。窗前的长青灌木丛,也冻得垂下了叶子。许多植物,能随着温度的变化,调整它们叶子的斜度,愈冷愈垂头,像是卑微的奴隶,站在风雪里,听候命运的差遗。

昆虫都对阳光特别灵敏;过去我抓的小虫,尤其是蜜蜂,放进派蒂的罐子里,总是朝着同一个角度冲,那角度必定是太阳的方向。即使当天台风下雨,阴暗得如同有日蚀,它们都不会认错“太阳应该的位置”。我也就利用这一点,当派蒂站在某个角落时,就把那个角落对准太阳的方向,让飞虫们飞到派蒂面前,被吃掉。

派蒂是不认方向的,如同人,有些人信天命、拜鬼神;有些人自以为是天命,甚至自己在扮演鬼神,也就不信这些冥冥中的主宰。小民们信法、守法、崇拜英雄;英雄们立法、修法,自己信自己。

派蒂是英雄,很漠然地看她出身的故乡,也很漠然地看雪地上的阳光。一个垂老的英雄,仍然不信天;一只垂老的螳螂,依然是“阴杀之虫”。

派蒂是真老了,老得不再能攀上玻璃只能挂在纱布上。也可能因为纱布上有她的卵,她在守护着自己的孩子。多么幸运的妈妈啊!当所有的螳螂妈妈都死了、掩在厚厚的白雪之下,她居然还能摇动着自己婴儿的床。

昨天剩下的那只蟋蟀,已经被她咬死了,只咬死,没吃下去。我就又丢进三只,看看她的反应。

三只蟋蟀进了瓶子,还以为到了乐土,遍地的尸体,在它们眼中,或许是遍地的佳肴。只见它们在虫尸间钻来钻去。冬天,开暖气,空气特别干,那些虫尸也就都被烤成了肉干,当蟋蟀们走过时,发出“沙沙沙沙”的秋林朽叶的声音。

派蒂没有动,只是回头看了看,她的“双钳”不再举起,而是向前伸。如同一个捐出一切的老人,等待那些受赠者,照顾她的晚年。

当人老了,不再能出去买东西,甚至不再能出门,一切的金银财宝,对他来说,也就没了什么意义。只是这让我想起一位著名的收藏家,收藏了一辈子,只进不出。临死,突然大卖收藏。甚至手脚都不能动了,还躺在病床上和“买家”讨价还价。据说,他趁着那口气在,居然高价卖掉不少古董。他这样做是有道理的,如果他不卖,而由外行的子女,三文不值两文地卖了,他一定死不瞑目。

不再举起双钳的螳螂,就如同缴了械的神枪手,失去了一切的威武。也就如同受伤倒地的盗匪,连妇孺都会过去踹他两脚。年轻时的死敌,在你中年成功时,可能成为你的朋友;中年时的死敌,在你年老时,会给你加倍的伤害。新仇与旧恨,在你成功时,都不会出现;当你失败时,他们则成为“摧枯拉朽”的力量。如同年轻时受的肉伤与风寒,年老时便要一一发作。

蟋蟀们显然看穿了派蒂,先在她的远处走动,渐渐移到她的身边。一只带头的,不断鼓动翅膀,发出尖锐的声音。其余两只也就忽左忽右地穿梭,像是发起一个抗争的游行。

派蒂没有动,冷冷地看着它们。有一只跳上她的背,她也没反应。蟋蟀则更加猖狂,甚至紧紧贴在她的身边,用力拱她,尤其带头那只,更是冲来冲去,如同一个被神力附体的乩童。

突然间,两只蟋蟀跳开了,弹起许多虫尸的碎片。那只带头的不再尖叫,因为已经被派蒂狠狠钳住。派蒂不断移动四只脚,大概希望站稳一点。那被抓的蟋蟀也就不停地踢,以为可以挣脱这老家伙的掌心。没想到老家伙钳子上的刺,仍然那么尖。它愈挣扎,那刺扎得愈深。派蒂开始低头咬,她嘴上的力量显然也变弱了,咬了半天,才咬掉一只翅膀。再咬颈子,蟋蟀的颈子粗,咬了许久,才咬断一半。不知怎地,那半死的蟋蟀一跳,居然从派蒂的手里挣脱出去。

派蒂也不再追,歪着头舔她的钳子。没想到,老得都快不能动了,她仍然要亲吻自己的武器。当然,也可能那上面留有刚才蟋蟀的肉汁,多么肥美的滋味!对于一个垂老的“吸血鬼”而言,刀锋上留下的干干的血迹,仍然能使他陶醉。

逃走的蟋蟀,已经不再是领袖,而是被遗忘的先烈。剩下的两只蟋蟀,又开始舞蹈。

我想“派蒂活不久了,”便把瓶子里剩下的另外三只蟋蟀也放进罐子,造成六只蟋蟀环绕派蒂的场面。

我要看看当强人老去,他昔日的敌人是先报旧仇,还是先搞夺权。当革命发生,原来的执政者被推翻时,所有监狱里的犯人,包括杀人、强奸的、贪污的,都可以摇身一变,成为革命行动的支持者。他们都不再有罪,因为他们喊“判他罪!判他罪!”的声音,比所有的人都响。他们曾经是“被迫害者”,当然有优先讨债的权利。而一切的棋子都要重新安排,所有的势力,都要被新领导人拉拢。

看哪!暴君垂死了!被欺压的人民终于起来了。一群蟋蟀在尸堆里居然开始打斗,一只跳到派蒂的背上跳舞,另一只骑在派蒂长长的腿上,且随着腿滑下去,再抱着派蒂的脚,开始舔、开始咬。

我赶紧把派蒂拿了出来,只是她的脚趾已经被咬断一截,剩下空空的腿胫,如同细细的牙签,立在我的手上。

她不再对我使狠,眼神也不像以前那么炯炯有神。颈子倒还灵活,依然东张西望。我发现她变了,变成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妇人。她不再抓、不再咬,两只钳子轻轻落在我的指尖,柔柔的,如同抚摸。曾几何时,她的武器已经变成一种温柔的装饰。

女儿正在吃饭。我把派蒂递到女儿面前:“派蒂愈来愈温柔了,蟋蟀都欺负她,我们就把她放在外面养好了。”

硬颈

一月三十一日

昨天晚上,派蒂是在她那粉红屋子里度过的。一个垂死的妇人,重回年轻时恋爱的地方,不知有怎样的感受。

虽然她在这屋里跟她的恋人做爱,也在那里杀死她的爱侣。但如同垂死的武则天,差点断了大唐的国祚,却留下一块空白的石碑,等待后人的刻铭与评断。

“我是不得已,如果你是我,你也一样。”

过去的宫廷里,多少妇人用尽心机,像是泯灭天良一样杀。为什么?为了让她的儿子能登基。她们杀、她们狠,不是为恨,是为爱。

派蒂不也为了爱她的孩子,而吃掉丈夫吗?

一大早,我就把派蒂拿了出来。先喂她喝两管“鸭嘴笔”的水,又用镊子夹着一只蟋蟀,送到她的嘴边。

我把蟋蟀最柔软的肚子送过去,派蒂一口咬住,嘴已不停动,却没吃下去。我把镊子往回拉,因为派蒂咬住蟋蟀屁股而扯断,扯出不少内脏。

她跟着把那些内脏吃了下去,而且吃得很快。我又让她咬住蟋蟀,再拉开;她又咬下一截,吞了下去。

我发现喂螳螂吃东西,要用“咬住再拉开”的方法。如同派蒂平常抓到猎物之后,一边咬,一边推开自己的双臂。螳螂的本事,是嘴上咬得紧,手臂又推得开。也可以说它们要用“咬住,再撕裂”的方法,把猎物撕成一小片、一小片,往下吞。

其实每种动物的“吃”,都是“嘴”与“手”的关系。龙虾的“双钳”总是一大、一小,因为它们的嘴很弱,必须用一只钳子夹住食物,另一只钳子去撕开,再放入口中。老鹰则不同,它们有带钩的“喙”,一边用爪子紧紧压住食物,一边用“钩子”去撕裂。鹦鹉虽然钩形的喙,却只用来攀爬。吃东西时,全靠灵活的爪子,把食物转来转去,转到有利位置,再咬。人类则最高明,既能用手撕裂,也能用嘴咬断。

现在我右手的镊子,相当于派蒂的钳子;我左手抓住她的背,则是为制造撕开的力量。如果我不抓住她,只让她咬住,便向外拉,她的整个身体就都会跟着被拉走,而毫无“厮”的力量了。

“咬”不代表一切,必须“咬住”再“扯开”,才能产生大的破坏。无论摧毁食物,或摧毁敌人,你都要先“咬住他”,再把事情“扯大”。但在喂派蒂的过程中,我也发现她的颈子有多么强,我花那么大的力量扯开蟋蟀,她竟然能咬住不放,让我觉得几乎会拉断她那细细的脖子。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