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_为谁穿上了嫁衣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十章(1 / 1)

自从那次请胡志军来家后,也不知道他们谈得怎样了。第二天为这事还专门打电话问青萍,青萍叹息着说:“真的没希望了,他还是原来的嘴脸,没有和好的意思。唉!”

熊嫂拿着话筒,很是抱不平地说:“你也别叹气,耐心点,我上次碰到他妈妈,她特想孙子,跟我说着说着还只掉眼泪呢!你没事就带孩子过来,让他们见见面,和他们联络联络感情。这人都是讲感情的,何况是自己的亲骨肉呢?我觉得你要他们一辈子也见不到儿子和孙子是错误的,那样他们只会更加恨你!对融洽你们的关系很不利,再说了,孩子以后大了还是要寻找自己的爷爷奶奶和父亲的,到时候你想阻止也阻止不了。还是多联系,兴许会好转的。”

青萍无奈地吐着气说:“他们都要结婚了,还有什么好转?”

熊嫂忙说:“我有空去帮你说说,过去看看,弄清楚到底怎么回事?你没事也打电话问问胡志军,两人好好谈,千万不可吵嘴!他们不是还没有结婚吗?”

青萍仿佛又有了希望,她真的很希望能有回旋的余地,她轻轻地说:“只有这样了,死马当活马医。麻烦你了,嫂子!只是不知道他们还有多久结婚?不知道还来得急吗?”

“是呀,这个胡志军也真是太不念旧情了,毕竟还有自己的孩子,怎么说跟别人结婚就结婚?那我晚上下班后就去看看,问问他的妈妈。还是希望你们和好,一家子在一起。”熊嫂挂了电话,继续忙活自己店里的生意。

下午下班,熊嫂买了一些菜,让老公回去做饭。她直接来到了胡志军爸妈的家,在楼下正好碰见了胡妈妈在扫楼梯口,高兴地招呼说:“大姐,碰到你正好!”

胡志军妈妈忙笑道:“妹子,你稀行,你都是大忙人,今天怎么有空过来?找我有事?”

熊嫂走近了,轻声问:“你说胡志军要结婚了?姑娘是哪里的?什么时候结婚?看好日子了吗?”

胡妈妈也轻声说:“就是我们本大队的,日子订好了,下个月阴历四月十四。”

熊嫂一听,心里凉了一截,筹措着这话该怎么说才好过了好一会儿,才说:“这是好事,只是唉!你的大孙子,就不能和你们在一起了!”

胡妈妈也叹了口气说:“是呀,要是他们两个不离婚,那该多好!这说什么也晚了!”

熊嫂听到晚了两字,忙问:“怎么晚了?其实他们两人还是有感情的。只是这要是真结了婚,那确实就晚了,不是还没结吗?”

“他们有感情?干嘛还离婚?弄得大人跟着他们受气!小孩子跟着受苦!”胡妈妈有些生气地说。

熊嫂解释说:“现在的年轻人都是年轻气盛,哪能和我们那时那么将就,只要能过就混日子,老是考虑孩子多些。不过话又说回来,谁又没有脾气,狗急了还咬人呢!我看他们还是都有和好的念头,我过来也是想着看看还有没有和好的希望,毕竟是一家子,有了孩子。”

胡妈妈看着站了一会儿了,觉得她肯定也是特意过来的。忙说:“到楼上去坐坐,看我光顾说话了,走吧!”她把垃圾装进塑料袋子里,放在楼梯口的边上。

两人聊着胡家新房子的事,一会儿上了楼,进了屋子。胡妈妈倒了茶,拿了水果放茶几上。胡志军爸爸在做晚饭。胡妈妈过来陪熊嫂,对她轻声说:“唉,不瞒你,胡志军跟那姑娘有了孩子了,所以不得不早些结婚。我们原先老是催他看看能否复婚,他老说不想,也不肯去。我们觉得青萍是嫌弃我们家,她是外面混惯了,好日子过惯了的。都大半年了,才想着给他介绍一个本地的,了解些,本分些的姑娘。让他成了家过他们的日子,不可能老跟着我们两个老家伙一起过。”

熊嫂听着说那姑娘都有了孩子,心想这下是真的没希望了,叹息着说:“看来他们是没法复婚了。哎!这两个人看来是没有缘分了!那志军和这个姑娘认识多久了?”

胡妈妈说:“快半年了吧!我们做父母的,也管不了他们了,随他们吧,闯他们自己的运气,好也罢,坏也罢,都是他们自己谈的。我们只是尽本事,给他们完婚。”

熊嫂夸着说:“还是你们能干,这娶媳妇结婚可花钱了,没钱哪办得到啊?”

胡妈妈苦笑着说:“我们也被整穷了,前年才修房子,给他结的婚,今年债都还没有还清,又要借钱,亲戚都被我们借怕了,没办法,谁叫这是我们的任务呢?都说养儿好,好什么?只得名誉好听些,全是来讨债的。”

熊嫂直点头,说:“是呀,你还好给他们修好了房子,我那两个读书要钱,今后结婚还要买房子,不晓得要花多少钱才能完成任务?养儿子确实只得名誉好听!我们大人是不乱花半毛钱!”

胡妈妈很有同感,点点头,笑着说:“你们都是能干,开店子,会做生意!儿子也都出息,那比我们强万倍!”

熊嫂客套地说:“还是你好,这又要添孙了,又当奶奶了!那这个媳妇是本地的,应该有门面房子吧?”

胡妈妈点点头说:“有吧,那是她们母子的,不是我儿子的。”

熊嫂笑着说:“他们结了婚还不都是他们夫妻的了。也好啊!媳妇孙子,房子门面都有了,还是你们强啊,不像我们要拼死拼活地干才有!”

胡妈妈辩解道:“你们是家里还有山,有田地,每年有粮食可收!外面还有钱可赚!赚了钱可以买房子门面,我们是从今往后就只有这一套房子,一个门面了,田地,山都没有了。子子孙孙就靠这点房子能做什么?最多可以避雨,还得自己学本事挣钱才行,否则就被饿死!你看我们老了也学不会什么了,就只能搬货得些苦力钱!上了七十八十,做不动了,我们到时吃什么?讨饭都没人给!”

熊嫂说:“到时靠儿子养了,要不养儿子做什么?”

胡妈妈鼻子哼了一声,说:“靠儿子,唉!一个月一千多工资,一年多了,吃我们的,用我们的,一分不交,都存不了几分钱。今后怕是靠不住的!我们的命都说老后要受难,看来是不假,没田没地,又没有讨生的技能,到时只有等死的份!”

胡志军爸爸喊着:“开饭了!妹子吃晚饭了,今晚没什么菜,随便吃些!”

胡妈妈笑着招呼着,三个人一起吃着饭。熊嫂问:“你家小儿子不回来吃饭?”

胡志军爸爸解释说:“他住公司里的宿舍,不回家了。这不为了还钱,把他们的房子都租出去了。新媳妇过来了,把大房间腾给他们了,我们住小房间。小书房摆了一架小床,他嫌太热了,通风不好,就住出去了。”

胡妈妈也说:“其实新房子租给别人,也是没办法,别人是不会爱惜的,弄得乱七八糟,到处画得脏兮兮的。还在家里烧火,把墙都熏黄黑黄黑的。都是没钱!有钱,只要不欠债,绝对是不租了,租的那些钱还不够重新刷墙!这住着楼房哪有平房好,人还是要粘地气,才实在。再说这征地对我们有什么好?就分个地基,我们一家五口本该五个,当官的贪污了三个去,才两个门面地基,还要自己掏钱修,征地得些钱还不够修房子。四套房子,三个孩子各一套,我们一套,就没多的了。我们一家子就靠那么两个门面吃什么呀?原来想着农转非能够政策优惠,给孩子安排工作,花了钱都白给政府了。他们才不会管这些征地的人呢!你们死也好,活也罢,管他们什么事?他们只管自己的口袋。”

熊嫂也深有同感地说:“是呀,我们回去农村住了几天,还是觉得农村的平房比城里的楼房住着舒服,人的精神都要好很多,这城里也不是什么好地方,只是好挣钱一些,要是生活过日子还是农村好。这背井离乡的就是为了挣钱!要是农村也好挣钱,我们也不想到城里来!生活就是这样不得已。原来羡慕你们征地有钱有门面,看来也只有那么好!”

胡妈妈叹口气说:“好什么,把子孙后代的后路都断了。要是有地,他们还可以找不到钱时种地,至少不被饿死。”

熊嫂想着安慰道:“这个媳妇结婚了,还是要好很多,她有门面房子,胡志军和她今后的日子会好过些。”

胡妈妈说:“婆家没有,媳妇也会嫌弃的。她有是她的,我们也不想她的。当时也是没办法才想着,她有门面地基总比没有强,再说是本地的,父母兄弟都在这里,对他们和子孙后代都好些,有人才有势,今后不怕被人欺负。”

熊嫂只是点头,想着青萍的事没了希望,心里也随着空落落的。拉回话题说:“你家孙子长得更是人见人爱,只可惜父母做错了一步,孩子跟着受累!”

胡妈妈听了更加难受起来,说:“还不知能不能再见到他?他妈妈说让我们一辈子也看不到他。这都有一年多没见了,唉!就这样被她活活地拐走了!还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见到他。到时肯定也不认我们了。”

熊嫂忙解释说:“青萍几次都想带他过来和你们见面;因怕你们说她不要脸,不敢过来,也不好意思来,就不敢带孩子过来。”

胡妈妈听了说:“我们骂她干什么?都过去的事,她要是还念在我辛苦伺候她坐月子,后面帮着带孩子。她就该带孩子回来看看,我们是每次想着孙子就只有默默流泪的份,就怕到死了都见不上一面。”她说着说着,想起了分开的那个法庭,孙子还对自己望呀望的,伸手招自己过去,她眼里的泪水就不自主地流淌了下来。

熊嫂忙劝说:“大姐,别难过,我叫青萍没事带孩子过来看你们,只要你们对她不见怪就好,毕竟是你们的亲骨肉,还是会和你们亲着呢!”

胡妈妈忙说:“要是能见面,看到他当然好,我们不会怪青萍的,都是过去的事。我那孙子现在怎么样了?到底长多高了?身体都还好吗?没再老是感冒发烧什么的吧?”

胡爸爸也关切地问:“吃饭厉害吗?应该都会叫了人了吧?”

熊嫂忙说:“很能说,说话一套一套的,我都说不过他,脑瓜子聪明得很!嘴巴也特别甜,喊人一定要把别人喊应了,他才算。要不过几天,我叫青萍带他过来看看你们吧?”

两位都高兴地说:“好啊!能见到他就好,还真是要感谢你从中说和,只是可惜,他们不能复婚了,别的不说,就是苦了孩子!”两位老人转而有些伤感。

饭后三人还坐着说了一会儿话,熊嫂起身告辞,胡妈妈送她下了楼,千万叮嘱着说:“记得要青萍带儿子过来,我们真的不怪她了。事情都过去了,她要是遇着好的,自己也嫁了。孩子我们养,我们不会让孩子受一点儿委屈的。你告诉她,都是我们家穷整的,要不然也希望给他们好些物质条件,都是我们做父母的能力有限,叫她也别怪我们了。”

熊嫂点点头,答应着离去。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