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元智力”理论的指导下,我们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是聪明的,我们也会发现我们的孩子总会在某些方面有长处和某些特殊才能,我们就会学会按照他们的个体差异来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现在,根据“多元智力”的特点,你是否观察和了解到了你的孩子具有哪一种或哪几种智力?你是否已经开始计划,在家庭生活中为孩子的发展提供适当的机会?从现在开始,把你的家庭建设成为孩子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场所,你自己成为孩子最好的引路人和引导者。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孩子的学习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也在成长,也在学习,生活就是我们最有价值的学校,我们的爱心也将伴随着孩子的成长,使他永远都有动力去面对未来,孩子也将在我们爱心的付出当中给我们一个欣慰的回报,那就是,他也成为了一个充满了爱心、信心和耐心的人,心中永远存留着永不止息的爱。
矫正孩子的坏习惯(1)
孩子年龄小的时候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比较听话、好训练,因而培养各种良好习惯最容易见效。因此,养成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抓住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对孩子的各种不良习惯的纠正,也是这个时期最有效。研究表明,幼儿期(3岁~6岁)、童年期(7岁~12岁)、少年期(13岁~16、17岁)都是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特别是幼儿期和童年期更为关键。
早晨睡懒觉
幼儿爱睡懒觉,早晨不能按时起床,这是家长面临的一大难题。这样的孩子一般也同时存在晚上不能按时上床睡觉的问题。要想纠正过来,首先家长应确定孩子每天需要多长时间的睡眠,制定出合理的作息时间,晚上到时间就应督促孩子上床睡觉。
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半岁前婴儿睡眠约需15~20小时;1岁约需15~16小时;2~3岁约需12~14小时;4~6岁约需11~12小时;7岁以上约需9~10小时。
培养训练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做到定时而有规律。所谓良好的睡眠习惯,就是不要抱着睡或拍打、摇床睡,不要口含乳头或吸吮手指睡。所谓定时而有规律,则是指幼儿睡眠时间不要超过晚上10点,因为10~12点是人的生长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间,保证这段时间的睡眠对孩子的发育成长极为有利。
1。矫正方法
1从小就培养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的习惯。家长要制定孩子的睡眠时间,无论什么情况都不要打乱。不要因节日、假日、家中来客人、看电视或文艺节目等而改变睡眠习惯。
2叫醒孩子要选择恰当的时机。人的睡眠分几个阶段,早晨多处于做梦阶段。判断方法是:当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孩子在睡眠中睫毛颤动,此时家长最好不要叫醒孩子,不然孩子醒后会情绪不好,身体不舒服,家长无论让做什么,孩子当然也就不会愉快地配合。
3及时鼓励。不要在孩子起床后大声训斥,这样孩子会产生逆反情绪,以后更不愿意起床或起床后不愉快。家长应该耐心地对待孩子,起床时多给他一些鼓励的话,亲切的动作,悦耳的音乐,可口的早点,让孩子高兴起来。对孩子的行为要以鼓励为主,尤其在孩子有好的表现时,更要及时表扬,慢慢孩子就会自觉地这样做。
4适当的处罚。学龄前孩子起床常需要家长督促帮助,这是正常现象,但在7~8岁之后仍然不能自己按时起床,甚至早上醒了也不起床,就需要一定的惩罚了。
处罚前,要给孩子制定时间表,让孩子明白,如果达不到规定的时间目标会受到怎样的处罚。处罚应该是公平合理的,不可过重,也不可说了不算。
例如:因起床晚不能按时吃早点,就没有早饭可吃。要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不要只家长着急,孩子一点儿也不着急,家长帮他做这做那,一旦照顾不到,孩子则手足无措。要让孩子适当吃些“苦头”,避免将来栽大跟头。
偏食、厌食
1。偏食
是指儿童对饮食挑剔或仅吃几种自己喜欢或习惯的食物。偏食,是一种不好的饮食习惯,既不利营养的摄入又不利健康发育。由于儿童对食物不感兴趣,吃得少,或只挑自己喜欢的食物,会造成体重下降、面黄肌瘦、皮肤干燥,甚至出现贫血、低血糖、体温下降、脉搏缓慢、血压下降、营养不良。
偏食的原因很复杂,研究发现孩子偏食、厌食常出现在以下家庭:独生子女家庭;过分关注孩子饮食和体重的家庭、家长与孩子关系过于依赖和亲密的家庭;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的家庭。家庭气氛,特别是进食时的气氛也会影响孩子的饮食习惯,愉快轻松的气氛可促进家庭的食欲,反之则会造成食欲不佳。影响破坏进食气氛的方式有:想看书来
矫正孩子的坏习惯(2)
——命令型:“吃呀,吃呀”。
——恳求型:“好孩子,再吃点儿吧”。
(bsp;——说教型:“你吃饭要有点儿规矩”。
——催逼型:“快吃,快吃”。
——威胁型:“不吃就不让你玩儿”。
有的家庭边吃饭边看电视,或边吃边玩儿,这样会使孩子分散注意力,不能专心吃饭。有的家庭孩子吃饭时,家长都盯着他恐怕他吃不饱,吃不好,慢慢地孩子会把进食当做威胁大人的一种手段,用吃饭慢来换取大人对他的注意和关怀,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家长越着急让他吃,他越是不好好儿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