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嘉峪关(一)_异时空之龙腾九天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章 嘉峪关(一)(1 / 1)

1899年12月28日,“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外,西10里。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明代长城沿线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是明朝及其现在的清王朝长城沿线的重要军事要塞,素有“中外钜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称。

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结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它比山海关早建九年。明初,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关。

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历时168年,于公元1540年建成完工。正如史料《秦边纪略》所记:“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可守也”。

嘉峪关关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宽约15公里的峡谷地带,该峡谷南部的讨赖河谷,又构成关防的天然屏障。嘉峪关附近烽燧、墩台纵横交错,关城东、西、南、北、东北各路共有墩台66座。嘉峪关地势天成,攻防兼备,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又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

官道旁的一座小丘上,十几名骑士坐在他们的马上护卫着一中一青两个商人打扮的人,远远的望着巍峨壮阔的关城和城上的情况。

如果不仔细观察的话,人们都会觉得这些人不过是普通的关外商客和他的保镖正准备进关。可是如果有人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人中一名穿着普通棉袍的中年壮汉手里举着一支双眼的“千里望”正在仔细的观察着远处的关城,这种东西是不应该出现在一位普通商客手里的,而且他们要进城的话根本就不需要那种玩意。但是现在的官道人没有一个人,也不会有人仔细去研究看似普通的商人。

中年人边上一位同样身材魁梧的青年人百无聊赖的望了一眼关城,又转身看了看身边的中年同伴,开口说道:

“哥,不用再看了吧,总参不是早就把目标的各种情况通报全军了吗?总参的情报从来就没有出过什么错,你为什么还要叫我跟你在这么冷的天气里跑到这里来看什么玩意啊?我们还是回去吧,马上……”

“小子,你懂个屁!让你来你就跟着来,哪来的那么多牢骚!!”中年人放下手中的“千里望”,对着青年人毫不客气的骂了一句。

年轻人被中年人的一句臭骂把还没有说完的话硬生生的堵了回去,年轻人不敢在中年人面前放肆,只得低下了头,但嘴里却还在嘟嘟囔囔地小声发着牢骚。

中年人看着年轻人的表现,叹了口气,用一种恨铁不成铁的语气对年轻人开口说道:“文奎,我知道你不服气,我也知道总参的情报不会出问题,之所以我要拿到总参的情报后还要再来看看,是因为虽然我们归入了近卫师,但那并不说明我们在部队里就站住了脚跟,你是知道元首对近卫部队的要求的,我们是新编的部队,与近卫师其它部队比起来,我们差的太远了,这你是明白的!”

没错,有些人已经听出来了,这两个商客打扮的人其实正是国民革命军近卫骑兵营的正副营长马代奎和马文奎,这次是来实地对部队下一个目标进行抵近侦查的。中年人就是马代奎,而年轻人不用说就是马文奎。

马代奎见马文奎不再嘟囔了,继续说道:“这次是我们骑兵营第一次参战,是无论如何都必须要打好的,不能出现一丁点疏漏,对目标的了解不能只看书面上情报和数据,而要实打实的掌握目标实地的情况,这样才能保证我们作战的顺利进行,你参加部队的时间比我早,这个道理你应该明白!”

听了马代奎的话,马文奎也不在发牢骚了,他知道大哥说的对,现在他们马家兄弟两个因为提升迅速太快,已经受到了太多方面的关注,如果再不作出点成绩来,于人于己都有些说不过去。

在总参制订的作战计划中,因为装甲部队在戈壁上不好隐蔽,所以将不投入此次作战。而他们近卫骑兵营将作为除装甲部队之外另一支机动力量在第一波次中投入对目标的攻击。

总参为了这次对嘉峪关的攻击行动,特意从沙漠基地运来了十二门155口径榴弹炮,组成了一支直属于国民革命军第1团的炮兵连参与这次作战行动。而近卫骑兵营将在炮兵连对嘉峪关关城进行炮火攻击,击毁城门后,马上进行骑兵突击,率先攻入城内,后续的步兵将跟进扩大攻击面,并最终占领目标。

马代奎说完话,见马文奎人平静了下来,也就不再批评他什么了,马代奎知道他这个堂弟只是有些年轻人的浮燥,但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将来的前程也一定光明远大。马代奎继续举起手里的望远镜开始观察关城的布防情况,两个人都不再说话了。

过了两三分钟,马文奎不想再把气氛搞的那么压抑,转换了个话题开口说道:

“大哥,我们营的训练算上这次实战考验之后就算结束了,经过这一个多月的训练,感想如何啊?”

“呵呵,我知道你小子是什么意思,想叫我喊苦?告诉你,门都没有!”

虽然马代奎嘴上这么说,其实在心里对这一个多月的训练早就叫苦不迭了。那种严格、正规的军事训练对他和他手下原来的那些马匪们来说简直就是无法忍受的。相比原来独一营那些农民新兵,他们这些人更加的没有纪律性,自在惯了的人突然被各种军规军纪和枯燥的军训所束缚住,真的有些受不了。

相比步兵的军训来说,骑兵的训练还是多少有些不同的。骑兵们不过每天一半的时间都去进行那种在他们看来无聊的队列训练,他们训练更多的侧重于枪械在马上的射击训练和骑兵在冲锋时阵型的保持。但第一周的队列训练却不会取消的。

不过,经过一周的急训后,马代奎也渐渐发现了其中的门道。经历严格队列训练的骑兵们现在真正做到了令行禁止,而在后续的马上训练之后,这一点体现的更大突出,队列的训练无形中为后面的阵型保持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马代奎在经过训练后体会到了。

而且,在武器装备方面,骑马和步兵也是有所不同的,骑兵现在所使用的步枪是zb99式步枪骑枪型,它比普通型要短,更利于骑兵携带和在行进中射击。这种骑枪对于现在的骑兵营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但通过一个多月的集中训练,现在所有骑兵营的骑兵们都能自如的在马上进行各种姿势和角度的射击,而且命中率还不错,这是让马代奎感到最欣慰的一点。

相对于骑枪来说,现在骑兵们更喜欢配发下来的制式马刀。配发给骑兵营的马刀是由合金钢制造的,是仿造历史上的唐刀设计制造的,无论从硬度、韧度还是锋利程度来说,都是一流的,比较他们从前所用的那些马刀来说,好的不是一点半点,让这些马上勇士们非常的满意,每天都是刀不离身,连带着训练也更加的卖力了。到今天,近卫骑兵营比之一个月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可以作为一只强大的军力投入作战了。

二十分钟之后,马代奎和马文奎对目标的各个要点进行仔细侦察后,掉转马头,十几匹马向西弛去。

时间回到半个月前,整训完毕的国民革命军各所属部队终于接到了总参谋部下达的作战命令,各部队第一时间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开拨准备。

在大部分部队都在紧张的做出发准备的时候,国民军的装甲部队却还在按兵不动。原来根据总参选择的进军路线,对嘉峪关的攻击将一路向西,经过大片的沙漠地带,向目标直线推进,以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这样的路况就决定了作为机械突击力量的装甲部队在目前这种沙漠环境中的作战效能并不高,如果要作战,必须事先解决沙漠地区对车辆的损耗和后勤补给的问题,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全机械化的装甲部队将寸步难行。

所以,总参在制订这次作战计划时,并没有把装甲部队放在第一波次,而是作为威慑力量放在了后面来使用,特别是在占领目标后,可能遇到了敌方骑兵部队。虽然现在近卫骑马营已经组建,但无论是从人数和作战效果来看,骑兵营还不能达到参与大规模骑兵对战的要求,这样的情况下,装甲部队就将是对付敌方骑兵的唯一可用力量,所以他们被放在了步兵和骑兵占领目标之后再投入战场。

国民革命军总参谋部将这次对嘉峪关作战的主力定为了国民军第1团的步兵部队和近卫师所属部队,而这其中又以第1团为主攻部队,他们将通过空中运输的方式到达距离目标50多公里的玉门附近由工程兵提前建好的简易前进基本,再从那里开始对嘉峪关的攻击。

为了保证作战的顺利进行,工程兵部队和情报部门的特工们早在一周之前就开始了行动。龙腾所属的运输舰队配合着工程兵部队将大量的人员和设备空运到了玉门附近的一处隐密的地区,这个地区是经侦察卫星将所拍摄的玉门周围地区的地形照片传回总参作战室后,由作战室的作战参谋经过认真的对比和研究后选定了,即保证的了前进基地的隐蔽性又满足了部队进攻的需要。

提前空运到这里的工程部队将在这里建设一个足以保证作战需要的前进基地,等待进攻部队进驻。而情报部门将出动特别行动部队,在早先潜伏在玉门县的情部人员配合下提前控制玉门城。前进基地和玉门城控制之后,步兵部队也将由运输舰队空运至前进基地,由这里出发,通过玉门,向嘉峪关挺进。

建设基地和控制玉门对于拥有领先这个时代一千多年科技的龙腾来说,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短短的几天时间内,并没有出现什么意外,情报部特别行动部队就控制了玉门,而玉门的老百姓对此还一无所知。而工程兵部队也在已选定的地点开始了基地的建设,现在已经进入了收尾阶段。

马代奎和马文奎兄弟俩和他们的近卫骑兵营是在三天前和参与第一波次攻击的步兵部队一起被空运到基地的。第一次接触运输舰的他们直到现在还没有从见到运输舰的震惊中恢复过来,但他们知道有些事是可以问,有些事是不能问的,所以也就没有多说什么,不但将自己心里的疑问暂时搁下,而且要求自己的士兵也不要乱说乱问,到应该他们知道的时候,自然会有人告诉他们一切的。对他们来说,目前最重要的还是马上要开始的作战行动。

回到前进基地的马家兄弟俩第一时间召集了手下的军官和参谋人员举行会议,对他们侦察到的情况再一次进行了分析汇总,找出作战出可能出现意外情况的地方,在总谋下发的目标城防图上标示了出来,并要求下属军官们在攻进关里之后,对上述地方重点进行关注,预防意外出现,同时也将本部负责的作战内容通报给了军官们,并对任务进行了进一步的分配,在各连军官们完全领会了自己的作战任务后,结束了会议。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