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_北京人在纽约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4章(2 / 2)

“这您先别管!”

“我要借钱给你,我得知道。”

“您想知道做什么生意?”

“对。”

“遗憾,我也不知道。”

“你也不知道!我不能借!”

“妈妈!”

宁宁把妈妈拉到一旁,低声对妈妈说:“杰姆斯是个好人,明白吗?”

“好人?”

“对。这一年多,他尽帮我了。”

“帮你?”

“对。要是没他的帮助,我都活不到今天!”

“出过什么事?”

“没什么事。我是说,他是一个大好人。现在,他要做笔大生意,需要钱。妈,您得帮他这个忙!”

“做什么生意都不清楚,怎么借钱?”

“妈!我真不知道,可我担保,他是个好人,他会成功,会把钱还给您!”

“问他,做什么生意?”

“妈吧!喂,杰姆斯,你做什么生意啊?”

“这生意很大,能赚很多钱!”

杰姆斯翘着腿,十分自信地对宁宁和郭燕说。

“妈,听到了吧?大生意!就算为了我,借给我吧!”

“多少?”

“才十万美金!”

“十万!”

“怎么,多吗?”

“我要和你爸爸商量!”

宁宁偷偷看了杰姆斯一眼,杰姆斯伸出五个手指。

“那就五万吗。”宁宁反应快。

“五万也不是小数,得等你爸爸。”

“ok,我们走吧!”

杰姆斯说着站起身,搂着宁宁走出门。

郭燕追到门口。

“你该等你爸爸!”她对宁宁说。

“不啦!”

宁宁头也不回地走了。

郭燕听到杰姆斯在对宁宁说:“你有一个精神病的妈!”

那辆黑色跑车猛一加油,飞也似地驶出了车道。

18

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财运到了,躲都躲不开。

又到年底,王起明和郭燕,合上帐本,相视一笑:又赚了。

除去所有开支,刨去一切的税,还足足剩下三四十万块。

他们俩看着,又有点发愁。这三四十万搁哪去?

存到银行里去赚那8%的利息?

只有傻瓜才那么干。

投资股票?太悬!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投资餐馆?可自己又是个门外汉,吃饭行,做饭差点,不懂行,非砸不可啊。

想来想去,他还是认为房地产最安全。

房子跑不了,地也溜不掉,它永远是个东西踏踏实实地摆在那儿;不灵了,转卖了,也赔不了几个。

这几天,他相中了一幢新建的商业楼。这楼地点还好,盖得也挺考究。他整天跑到楼跟前去看,象看个漂亮纽似的,还拿着计算器糙算了几遍,收支打平没有问题。他尽听说了,谁谁谁在房地产上发了横财,谁谁谁的商业楼几十万购进,转眼一番,就变成了几百万的产业。要买房,抢手。

“你哪,有一想十,没个知足。”郭燕不满意他这个想法。“可是也不能让钱躺着睡觉,当画儿看着呀。”他反驳。

“手上有三十几万现金,就想买二百多万的商业楼?昏头了,你!”

“我才不象那些老老侨哪,手上有十个,才拿出五个,作小生意,胆小怕事,一辈子也发不了大财!”

“可你也不能太冒险了吧。”

“做生意不冒险,人家白送给你好不好!”他说,“这是美国,不冒险,喝西北风去吧。”

“二百万的楼,你才能付出百分之十,哪个银行肯贷给你这么多款?”

“我早打听过了。律师说,凭我的生意,凭我多年来的信用,申请下贷款来没问题。”

“你还是掂量掂量吧,”她说。

“还掂量什么,这是机会;机会抓不住,飞了,看人家发财,哭都找不着调门!”

“不留一点周转资金,你现在的生意还做不做?”

“做呀。”他说,“这两年生意这么顺,出货就进钱,留什么周转资金,没事儿!”

没事儿?

真的没事儿吗?

王起明毕竟是个来美国不到十几年的新商人,尽管他聪明、会想、会算计,可是他毕竟对美国的经济的规律,经济发展的高、低、弱、强的发展周期性并不了解。精明的老商家,这时候都收紧银底,缩小战线,准备应付即将到来的经济低谷。因为他们知道,当经济发展到高峰的时候,低谷也就快到了。

王起明的美国混得太顺了,太自信了,只凭着头脑一热,就贷款买下了这座商业楼。他根本不知道,等着他的是一场把他淋得精透的暴风雨。

签约买楼后的第二天,他就忙着登记、托人,急着赶着要把这房子赶快租出去。

得赶紧租出去,不租出去这楼就象手里揪着一个烧红的烙钱一样,非把他的手给烧糊了不可。

一个月得付将近一万美元的银行贷款。

租出去了,这点钱不算什么,少赚点就能对付了;租不出去呢?租不出去那可就得从自己的口袋里往外贴。

一旦窝在手里,甭多了,有几个月就能把人拖垮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