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天羽要求凡有灾民进入的府县,当地的丐帮必须尽快联合当地白道豪富,尽手中现有财力,先行救济灾民。
先设赈灾粥棚,保证灾民无人饿死,随即当提供御寒衣被,有条件的可赶搭简易草棚供灾民过夜。
所需钱粮,大多府县应有上次小天羽扫黑后赠与的银票和财物,足可应付,如有不足可向当地富裕人家暂借,或向民间募集,捐献均可。
所借钱粮均由摄政王负责归还。
接到摄政王兼丐帮长老的紧急讯令,各府县立即如响斯应。
丐帮人手众多,先搭置粥棚,搞来一批白米,当即先烧起粥来,灾民闻讯后纷纷赶来先排起长队。待几只大锅粥一熟,几支队伍同时领粥,不久就都喝到热腾腾的稀粥了。
接着丐帮多方联系,各方筹措,搞来大批旧棉衣裤及旧棉被等,发放给灾民。
又动员了几百名热心居民一起赶搭席棚,很快几百座简易棚屋也已搭就,灾民们纷纷住入。形势很快稳定下来,未发生扰民抢食事件。
各地府县大致情况相同,目前各地所费也不多,足够应付一段时间。
关键是要解决灾民的回归问题。
小天羽接着又发出新的指令,命丐帮飞鸽传信给保国城(原靠山屯)的代理统帅耿如玉。
命令迅速砍伐木材供应七处严重受灾的府县,按照原居住规模建造新木屋,保证受灾百姓回归后有屋居住,屋内还须配置简易家具。
命令药材厂迅速按信中处方配置大批消毒药粉,然后运到各受灾地区,顺序逐片消毒地面、井水等,不许遗漏。
命令在各灾区灾民回归家园之后,立即供给足够的粮油以度过荒年。
命令在新一茬作物播种前及时供给种子,以便灾民能在新作物收成后重新自立。
命令在休整期间,帮助灾民创造新的工作,最好是适合当地需要的工作,这样既可增加灾民收入,还能适当地改善当地的境况。
命令动员一批自愿义诊的医士赴灾区为灾民义诊,再聘用一批资历高的医士前往灾区定期为疑难杂症灾民治病。
命令针对灾区易发疾病及民间常见疾病配备药草,尽速运回各灾区,配合义诊同时发放义药,使灾民的小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从而减少因小病延误而致大病的发生。
命令派人携带适量的银钱在各灾区设置临时钱庄,提供小额银钱的无息贷款,使灾民有能力做些适合当地的小本经营。
以上命令迅速由信鸽传讯至保国城,耿如玉接获该命令后,立即一丝不苟地执行,并尽快地使之实现。
不久之后,一批批马车满载各种货物连续上路,日夜兼程地驰往各灾区。
一场前不见古人的宏大救灾行动如火如荼地展开,灾区得到迅速的清理、重建,灾民们也陆续返回故乡。
灾区渐露出生气,一切都纳入正轨。二个月后朝廷的救济钱粮也终于姗姗来迟,这时灾民方才明白之前的一切全是摄政王的个人行为,是摄政王的善行义举及时挽救了濒临绝境的大批灾民。灾民哪里知道小天羽为这次规模庞大的救灾行动支付白银三亿七千万两。
大包裹内还剩下整整三亿两白银,背着大包裹,小天羽走上了返乡的路。小天羽在离开靠山屯整整一年多后,今天终于回到了第二故乡,如今的保国城。
如今的保国城可说是当今天下最雄伟坚固的堡垒,城门前宽阔的道路可并行八辆马车,直通镇西关。
三个阳文石刻颜体保国城城匾是皇上亲手所书。小天羽一到城门口,就被恪尽职守的守门士兵认出,立即一边高呼王爷千岁,一边齐刷刷地跪下磕头。
城内百姓闻讯之下,立刻蜂拥而至,顿时城门被挤得水泄不通,万千百姓们摩肩接踵,引颈掂脚,都急于一睹摄政王的风采。
城门口正好有几辆马车欲进城,一个机灵的马车夫灵机一动,让小天羽站在他的马车长辕上。车夫赶着马车慢慢地在人群中往前挤去,马车一寸一寸地缓慢地往前移动。沿途百姓欢呼声震耳欲聋,小天羽挥舞双手向四周百姓致意,不少百姓流下了激动的泪水。百姓们庆幸摄政王就是他们的城主,他们有幸成为保国城的居民。
好不容易,小天羽回到了统帅府。统帅府如今已改名为摄政王府,原先的民团服装已名正言顺地改为帝国军队的正规军服。
所有的大队长以上的军官都匆忙来到统帅府叩见统帅,如今的摄政王,新城的城主。
小天羽高兴地与众将领一一见面,寒暄几句,并吩咐在统帅府议事大厅摆下丰盛的酒宴,与大家庆贺相聚。
席间言笑甚欢,气氛融洽而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