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1_非常皇家格格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连载1(1 / 2)

一个悠闲的下午,江南乡下一座美丽的中西合璧式的庄园,今天是1908年12月2日,晴空万里。

仪龄在自家的后花园散着步,今天是个好日子,是小皇帝宣统即位的日子。作为皇族一脉,大清的格格,爱新觉罗的子孙,仪龄似乎并没有什么兴奋,现在的她是忧愁的,寂寞的。这倒不是因为半个月前大清的掌门人慈禧老佛爷及皇帝光绪刚刚归天,而是她心中思念着一个人,一个朝思暮想,却很长时间都见不到人。

他的阿玛是乾隆爷的嫡系子孙,也是朝廷中最早留洋的皇族子弟,毕业于大英帝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以当年全年级第一的成绩,力压群雄,光荣毕业。后加入北洋水师,参加过甲午战争,可谓九死一生。是皇室中难得的开明及干练之人。

原本阿玛和额娘商量好要送她去英国的一所女子学院就读的,他朝思暮想的人也在英国,到了那里他们便可以团聚了。谁知时事难料,如今欧洲也不太平,各国摩拳擦掌,似乎很有想大干一场的冲动,一场大战似迫在眉睫。阿玛以一个军人的敏感觉得此时送女儿去欧洲如同送羊入虎口,留洋计划就这样无限期推迟了。

阿玛和额娘还有哥哥去了京师参加新皇帝的即位仪式,两个妹妹原就在北京姥姥家,此时偌大的家中就是剩下她一个人和一大帮忠心或不那么忠心的奴才。

妹妹们去京师时原本想叫上姐姐一起去的,她们已经很久没见到姥姥了。但仪龄以自己受了风寒惧怕北京的冬日加重病情为由拒绝了。这北京虽是大清帝国的首都,但仪龄从来没对它有过什么特别的感觉,土气、压抑是她对它一直挥之不去的印象。她从来没觉得自己是一个北京人,但一直以自己江南式的水秀轻灵为荣。姥姥家里规矩特多,这也是她惧怕去北京的原因。在开明的父母的庇护下,她觉得这庄园就是她最幸福的天堂。

哼着昆曲《牡丹亭》优雅的曲调,仪龄的心似乎轻轻的松了些

大格格――大格格

一个中年男子的声音从远处传来

仪龄皱起了眉头

一听这纯正的京片子,他就知道那是刘总管

这12月的天已是有些寒冷,刘总管额头上却分明渗出热汗珠子来,下人们都在传这总管抽上了大烟,仪龄看他这气喘吁吁狼狈的样子心中已明白了八九分。

润安少爷来了,你看?

刘总管带着讨好的微笑,一片说着话,一边从袖子里掏出雪白的英国手帕擦着自己的额头,现如今用洋货已然成了一种时髦,连奴才们也未能免俗,仪龄心中暗笑。

这刘总管其实是汉人,祖先早年是明朝的下级军官,打了败仗,做了俘虏,蒙太祖皇帝开恩没杀头做了奴才,世代包衣,老奴下贱。

虽说是汉人虽说是做奴才的,可他有旗籍,正宗满洲镶黄旗人士,在内务府档案上是有记录的,外面不少人还羡慕着他呢。

这刘总管早年是姥姥府上的小奴才,后来作为额娘的陪嫁一块儿来到江南。

仗着自己机灵,在京师也算是见过一些世面,这些年来主子交代的事也办的颇为妥帖,深得阿玛和额娘的信任,去年做上了这府里的总管。

刘总管看格格似笑非笑的看着自己有些摸不着头脑,从上到下打量一番衣裳,没发现什么问题,便又小心翼翼的询问

润安少爷来了,您看是不是见一见?

你让他自己到这来吧。

说完仪龄便转过身去,自顾自的走开了。

这老刘八成是收了润安的门包了吧,在府上对有些地位的来客,做奴才的虽不敢直接打发走,但老刘身为总管今天却亲自跑来通报,又是那么的急切与热心,想必不是没有缘由的。仪龄寻思着这润安给了老刘多少银子,不如直接赏他俩大烟泡得了,这个恶心的老奴才!连带着润安在她眼中也俗了起来。

仪龄,一声糯糯的吴侬软语飘来

是润安啊,你来了

仪龄微微的笑了笑

润安的家族是早年跟着太祖皇帝打江山,立下了不少战功,可惜跟太祖他老人家没半点血缘关系,所以他们家有再大的功劳,也只能被封为贵族而不能成为皇族。二百多年的和平环境下来,祖先尚武的精神逐渐退去,到了父辈这一代,已然完全是一个官商家庭。茶叶和蚕丝的生意让他们家是富贾一方。

但他并没有一般商人子弟对金钱的热爱,学习书本知识的能力在众多世家子弟中是出众的。他们家拥有比周边其他人家更多的钱、更多的地和更多的奴才,可是同他们的大多数人比起来,胸中的文墨才是他最大的骄傲。

怎么没去京师?

润安问道

你不也没去吗?

仪龄反问

润安尴尬的笑了笑

那里不适合我,去了怕出丑

仪龄笑了起来,这个傻小子在这点上还是蛮可爱的,诚实憨厚。这时他在她眼里的那点俗似乎也被那可爱的憨厚抹去了。

那就去广州做生意嘛,你们家在那边不是有很多产业吗?

仪龄是个开朗的姑娘,要是觉得那个人有些可爱,她还是愿意主动开口说些话的

唉!

润安叹了口气

这广州以后怕是去不得了。

为什么?

战争嘛!广东那边随时有可能打起来?

这时候要是去那边怕是连命也保不住!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