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俩能够相处比较融洽,是因为他们的性格中都有诚实和守信,按悟宏的命理学观点认为他们的八字中都有庚金,另外一方面在手相中都有一条神秘线,有神秘线的人都容易看透世间的丑陋,在精神上很容易悲观,在情感上充满了过多的向往,追求完美。而世界本来是不完美的,如果你过分的追求完美,那么你就是痛苦的。这一切都说明他们在一起的生活,总有无形的缘在牵制着,共同分享这生命中的困惑与迷乱。
悟宏理解不了晴江少有的成熟,这让晴江想起了自己的身世,虽然没有过多的伤痛,只因自己是一个多情的男孩,往事还是像跳跃的影段,时常会涌现。
曾记得在自己很小的时候体弱多病,经常吃中药,祖国的传统中医在晴江的心里是一种向往和追求,它曾经治好过晴江的感冒、甲型肝炎、肺结核等许多疾病。他在3岁以前病特别多,有两次父母亲和奶奶都已认为他已经奄奄一息了,就把他抱在门背后,伤心的说:“这个孩子看来是无法养大了,放一会如果活不了就把他埋了吧”。但他却又奇迹般的活了下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不息吧!也许是因为他对生命的不息,养成了他后来在无声无息中不灭的性格,无论做什么事他都是对自己说:“坚持,再坚持”。也是他选择学医的另外一个原因。长大了一些的时候,因体弱他总是夜间尿床,身体一直很赢弱,到了10岁的时候,他就同其他同伴们一起挑柴、干农活了,大人们总是讥笑他力气小,但他始终没有在意,在他的内心骨里透着一股韧劲,同村的大人们曾说:“晴江这孩子,将来不会在家”。他一直对这句话的产生迷惑,后来,听同伴们说:“他母亲请人给他算过命,这孩子将来会有很大的出息。”而这时的他,还不知道这命理的可靠性有多大。
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就一直想着好好读书,读小学的时候,正处在文化大革命后期,那时读书和外出工作都必须推荐,叔叔和父亲皆因为家庭成份的原因而经常挨批斗,推荐是根本不可能的了。故而,父亲就说:“你最好去跟你大伯学木匠,木匠出力少,你大伯在这一带是有名的木匠,你弟弟就跟我学水泥建筑,他力气大”。到了读初中的时候,是1977年,全国恢复了高考,他升初中的考试在全年级为第二名,从此,他担任了班长,考取了高中,由于读书一直很顺利,读高中时用功过度得了脑神经衰弱症,第一次参加高考落榜了。这时,村里人的讥笑和嘲讽,让他的心里承受了难于忍受的伤痛,他甚至想到过去死,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生存中还有挫折。后在父母的规劝和支持下,加上好同学王立军对自己的鼓励,才渡过了难关,在补习了一年后,考取了元通地区卫生学校。
读卫校的时候,因为高考时的挫折感一直没有消失,心理就有了一种自卑,受江诚的影响,他爱上了文学,就开始写诗,把青春情感的涌动尽情的宣泄在诗句中。他经常独自享受自己的优美诗句。写诗的人就像吃了摇头丸或三唑仑,让心飘,让魂飞,对诗产生了一种依赖,沿着这情感中爆发的地狱厌语走着,直到你生命的流逝。这其中,就让晴江慢慢的接受着可怜的成熟,一步步走进文学的深壑。
在一幢古老的小屋里
曾居住着我的童年
我带着成熟
神采奕奕地走近古铜色的小屋
却被门童拒于门外
我弄不清被逐的理由
独自在月夜塘沉思
像《月夜》中的少女
永远走不出缕缕愁思
我的眼帘深处
留下了泪痕
刻记了忧伤
我知道
我没有了寻找已久的稚气
少了无忧的自我
想去接受小屋的抚慰
可它没施舍我同情
我只有捡来自己的悲凉
仿照我古铜色的小屋
筑建一幢豪华的宫殿
但没有活泼、遐思、幻想
装满了失望、孤独、沉默
传出阵阵叹息的忧吟
我请来驱逐的神灵
用尽天地的驱逐法则
想让成熟从自我中消失
别缠着一个对成熟厌倦的灵魂
可它们总是如此的执著
于是
宫殿里缺少了小屋的圣洁
盛进了一个屈服的弱者
还有那可怜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