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桥彻底被炸毁。日本关东军全被嫩江挡在江桥南岸。这一幕让两岸交战的中日军队目瞪口呆,枪炮声戛然而止。一架在江桥上空盘旋助战的日机也差一点儿点被漫天飞舞的石子击中,看到下方漫天飞舞的石子吓得日飞行员连忙拚命拉起机头往空中爬升……
冲在最前面的日本关东军先是一愣,气急败坏的小鬼子反应过来后,马上向江桥南岸陈子才连发起猛攻。对岸的暂编师也马上不顾一切火力支援。一时炮火连天……
失去退路的陈子才连官兵顽强抵抗,死战不降。激战一个小时后,陈连长以下80多中国勇士全部战死在南岸,无一人投降。连一向高傲崇尚武士道精神的日本关东军上下也钦佩不已,关东军司令三宅光治下令停火,见对岸日軍竖起一面红十字旗,暂编师打了几炮后,日軍也没还击也无奈地停火了。不一会儿,一队带红十字袖标的日军走出来首先收俭了中国将士的尸体,将80多中国勇士掩埋在江桥南岸一片农田里。立一木牌,上书;江桥###85勇士。便列队肅穆鸣枪示敬。
20日本关东军司令三宅光治派代表面见马占山,希望其“体面”的交出黑省政权,被马拒绝。同日日军代表提出限期11月3日前修好江桥,否则日方以实力掩护自行修理,同样被拒绝。
8月24日,日军、张春山的伪军向江桥集结,同日日军向马占山发出最后通牒:8月25日江桥将由日方修理,如有防碍使用武力。
8月25日,日军派兵掩护日方满铁工人修理江桥,但被马占山麾下的王以哲001整编师守军击退。
26日军步兵16联队两个步兵大队,一个野战炮兵大队在关东军参谋石原莞尔参加指挥下乘拂晓大雾向守军进攻,但被击退。直至夜间日军发起两次进攻都未取得战果。
27日和28日,日伪军万余人,在百余门火炮,20多架飞机的配合下发动强攻,守军王以哲和古力的整编师2个步兵团从正面迎击,马占山手下骑兵团从两翼围抄,到28日傍晚日军被击退。但守军损失已经很大,防线已有“薄弱”处。
9月1日,日军又增兵6000余人,又动员两个步兵联队,向江桥集结,准备给江桥守军“最后一击”。从拂晓开始全面进攻,至傍晚,守军阵地已被突破,损失加剧,晚间马占山调二个步兵团增援。与整编师一起夺回已失阵地,到凌晨2点日军被击退。至此江桥保卫战进入了相持阶段。
正面战场,由于中国东北军在何峰领导下顽强抵抗。虽然日军占据了制空权,各战场战斗异常惨烈,但日军进展便不顺利。
虽然有差不多半个东北成了沦陷区,但在沦陷区的抗日军民也没有屈服,各种抗日武装奋起反抗其中就有李矛部。沦陷区内焦头烂额日伪軍不得不重兵围剿,大大牵制了日伪有生力量。
李矛的部队在东北平原上静静的行进,不时路过一个个死气沉沉的村庄,村里的人都跑光了。富饶的东北平原,此时竟然成了地狱的代名词。
战士们急需休整一下,补充枪支弹药和食物、药品。在鬼子经过的这段路上,好象一切生命的迹象都消失了,李矛无奈之下也只是催促行军的速度再快些。
“报告!发现大量的老百姓和鬼子兵。”
“什么?你小子说清楚点,到底先发现的是老百姓,还是先发现了鬼子兵?”
“他们混在一起!”
“什么?注意隐蔽,我去看看。”
李矛又想起来在本溪战场上鬼子驱赶老百姓打头阵的事情。难道鬼子又在玩这一招,鬼子们在进攻谁呢?没有侦察到国军和其它抗日武装力量的动静啊?
李矛和副连长赵海几个人从路旁的灌木丛中露出了脑袋,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个大镇子,几股难民流被鬼子驱赶着,汇合在镇子里。一队鬼子开进镇子,往惊惶失措的人们手里分发些什么西。
侦察副排长郑大志带着几个侦察兵这时候回来了,他一身庄稼汉的打扮,轻声对李矛汇报着:“报告连长。前边的镇子叫黄家集,聚集着大约四、五千老百姓。鬼子兵正在满大街的给他们散发奶糖呢!”
“奶糖?”
“就是沈阳城内日本人店里有卖的那种,彩纸包着的小糖块儿,有奶味儿的日本奶糖!”
“奶味儿?你小子现在还贪吃鬼子的零嘴儿?”李矛面沉似水。
“没有!鬼子身边我都没敢去,我是花钱从老乡那买了几颗。”郑大志露出满嘴的不整齐的满是黄牙的大嘴笑了一下,一看就是糖吃多了,有虫牙。
李矛受不了郑大志满嘴口臭,转身喃喃自语的问:“鬼子这是干啥呢?难道狗日的转性了?这不对啊!”
没有人回答他。
李矛退了回来,让赵威带队伍绕道过去,千万别打扰了黄家集的鬼子。那里有那么多百姓,万一开火了,他们没办法不遭殃。一路上李矛都在想,要是向北去,北边就是四平了,战斗一定会非常激烈,自己这百十个人填进去,还不是一会儿就没了,也算为国捐躯了。可是不能那么做啊!留下了自己和这些兄弟们的命,才能杀更多的鬼子。
鬼子在黄家集玩什么样的新花样呢?其实就是鬼子觉得这里是他的后方了,想安抚一下老百姓,好长久地待下去,李矛也看出了鬼子歧俩。心想决不能让小鬼子如愿了。但发现鬼子有二个中队,足足有300多人,一想到郭家庄一战,李矛退缩了,他不想拿自己和这些兄弟们的命作无为牺牲。
一路上走过来,能走到这里,副连长赵海和童贯春这俩特种侦察兵的功不可没。以后这仗怎么打,要和这俩位功臣先合计合计。
“给老子叫童贯春过来!”李矛说,身边的传令兵撒腿向前边跑去了。
“童贯春前来报到!”正在观察敌情的童贯春跑步来。
李矛和赵海、童贯春正在研究敌情。
“连长!连长!”队伍前边放出去的尖兵跑了回来,老远就喊上了。
“喊个屁!怕鬼子不知道啊!你又有啥事?”李矛问。
童贯春插话到:“报告连长!他叫陈宇,是我们侦察排的人!枪法贼准。”
陈宇气喘吁吁地说着,“找到老乡了。前边村子里有俩老乡。一个还能说话!他答应给我们带路。”
“哦!去看看。”
队伍交给了副连长赵海,李矛和童贯春等侦察排的十来个人一起进了村子。
一片凌乱的村子倒没被烧掉,村口却横七竖八摆着几具尸体,那是鬼子经过此地的遗迹。村里的房屋都建得比较高大,可以想象这里原本是少有的富庶村庄。
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蹲在宅子门口,目光有些呆滞的看着过来的这帮人。
“小伙子!这附近的路你熟悉吗?”游飞问。
少年双唇颤抖着,费了好大劲儿才说到:“熟!我带你们去北边没鬼子的地方。不过,你们要带上我奶奶!”
“你奶奶?”
陈宇急忙爬在李矛耳朵旁边小声说:“老人家在屋里呢!被鬼子……”
李矛推门走进了屋里,眼睛好不容易才适应了屋里的光线。一个老太太岔着腿坐在地上,双手捂着阴部,目光穿过李矛,呆呆的看着空中虚无飘秒的某些东西。
“来人!帮老人家穿上衣服。”李矛说着,试图扶老太太站起来。扶了一扶,老太太竟然纹丝未动。
“连长!刚才我们试过了。她腿脚都是硬的,怎么也掰不直啊!”陈宇说。
“那就用担架抬,抬到没有鬼子的地方去。”李矛说。
地上的老人突然一跃而起,嗵地一声撞到了墙上,头破了,血快速的流了出来,眼看着人是活不成了!
“奶奶!”门口呆立着的少年嚎哭了起来。
李矛等人没注意被跳起来的老人吓了一跳,听到少年的哭声再上前救治老太太显然已经迟了。李矛咬牙切齿地说:“连这么大年龄的老太太都不放过!这帮畜生!”他的心里又给鬼子记上了一笔账!
部队带着两天来唯一找到的老乡——那位有些傻傻的少年,离开了空无一人的村子。
问少年叫什么名字,怎么问,他都不开口,问那里有日本鬼子,他就是三个字:“过去了!”除此之外,再也问不出什么话了。还好,在他的带领下,鬼子的遗迹越来越少了,逃难的人群开始出现了。大家走去的方向都是向北,不过部队行进的速度要快些。逃难的人群都是一幅漠然的神色,不怎么愿意搭理这些“败兵溃将”。
晚上,终于到了一个较大的镇子外,童贯春带侦察排的装扮成平民进镇子里打探了一番,回来报告说这镇子叫木根桥。粮食什么的也能买到些,不过,咱们没钱啊!和几个大户谈了谈,请他们赞助国军打鬼子,可他们说国军早跑了,鬼子的联络官都来过了,此地现在归鬼子管。
“还有这种事!走,我们去访一下大户。”
李矛冷笑着说到。对于弄到些粮食,他还是有把握的。有百姓支持的话那好说,要是都是自顾自,李矛不介意重操旧业,再象混混一样收一回保护费。
凭着李矛专业的痞子技能,以及身后那帮冷冰冰的士兵手里的枪,那些乡绅商贩都“非常乐意”地捐出来一些粮食和大洋,还一口一个长官辛苦了,长官抗日劳苦功高,说个不停。李矛满意地出了镇子,将宿营地就选在了镇外不远处的一片小树林边上。因为镇子里人员极为庞杂,为防范于未然,李矛将警戒哨向四面八方撒出去了老远,每组隐蔽的观察哨三个人,轮流休息。
漆黑的夜里,一双双眼睛还尽力地瞅着四周的动静。然而,还是出事了。
李矛梦见自己的部队被小鬼子包了饺子,伤亡惨重。被恶梦惊醒的李矛醒来时,天没亮,一片寂静夜色中,连月亮、星光都没有。李矛摇醒了身边的姜子牙,姜子牙睁开的眼睛闪着亮光,问了句:“谁啊?”
“这么近你都看不清楚我!这样说来,情况有些不妙啊!姜子牙,快起来叫醒所有兄弟,也悄悄地通知外围的观察哨,全体立即转移。
“现在啊?”任何人被人在凌晨叫醒,即使是性命悠关的事情,多少也是有点怀疑的。
“对!快点,叫醒了大家,全部通知到,15分钟后在这里集合完毕,然后立即转移!”
“是!”
李矛满腹狐疑地让部队走了二里多路程,天色麻麻亮了,在晨雾的衬托下,木根桥镇的黑色影子象水墨画般在空气中扩散了开来,似乎不是真实的存在。这样的一座镇子,会有什么样的危险呢?
“童贯春帶几个弟兄!跟我去木根桥那边看看!”
越走近木根桥镇,越是有不对头的感觉,不用吩咐,童贯春让郑大志带着几个侦察兵向镇外分头搜索去了,李矛和童贯春到了镇口。
“连长!”一个侦察兵回来了,“快走!有鬼子!鬼子来了!南边过来的。”
“撤!”李矛撤字刚出口,又想到什么叫住了弟兄们;“等等!既然来了,通知乡亲们也快撤!”
不一会儿,几个方向去侦察的人都回来了:“连长!鬼子要包围这儿!”与此同时,侦察兵也叫了好几家的门,木根桥镇乡亲们提前醒来了。李矛看到目的达到,不敢再做停留,匆匆的退出了镇子。只有童贯春等人要留在附近观察一下鬼子的动向,李矛嘱咐他们不要轻易招惹鬼子,就先往连队的方向去了。
三十一章、阻杀汉奸
黎明,醒来的木根桥镇,到处是一片乱糟糟的景象,可是鬼子的影子还没见着!本地的乡绅赵青山已扯开了嗓子吆喝着:“皇军到了,不杀平民百姓,大家别慌。大家别慌哦!”
一些机警的村民从小路飞快的逃命,但大路上密集的大队人流却给挡了回来。
“咔咔咔!咔咔咔!”鬼子的皮靴声在这些被赶回来的人身后响着。
“大家别怕哟!皇军昨天在黄家集还发奶糖呢!我的几个亲戚都领到手了。”扯着嗓子喊的人还是那个赵青山。
鬼子把老乡们都赶到了祠堂前的空地上,架上了几挺机枪。一个鬼子军官站了出来,叽里咕噜的讲了一通,赵青山和一个胖翻译官在他两边站着。面对这机枪,听着叽里咕噜的鬼子话,乡亲们只能是沉默着。
鬼子讲完了,胖翻译官扯开嗓子大声地讲了起来。
“嗯,乡亲们!我也是本地人,我叫黃天宝,与你们镇上赵员外是我的亲舅舅,小的时候也常来木根桥镇。只是这几年到日本留学。乡亲们不认得我了,所以大家不用怕。刚才这位是柳川中队长他也说;他从小就非常地仰慕我们中华的文化,所以来到了中国。柳川中队长是要和诸位一起共建满州国,共建大东亚共荣圈,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皇军不想和乡亲们为敌,只要抓到东北军和抗联的残兵败将,大家就都没事了。”
赵青山在胖翻译讲完后,上前一步,又转回身子点头哈腰地问候了一遍柳川中队长,然后对着乡亲们也喊上了。“皇军,已经抓到了那些东北军和抗联的残兵败将,现在,大家把和他们勾结,传报消息的人,供出来,其余的人,皇军说了,大家大部份都是大大的良民。”
隐蔽在镇外的童贯春等人,支棱起耳朵听着里面的动静,鬼子、鬼子胖翻译喊话,还有赵青山猪嚎一样的声音,让他们听了个真切。再看李矛连队昨天宿营的地方,一队鬼子兵正从旁边的小树林里走出来。鬼子们扑空了,但能找得那样准确,显然是有人给鬼子通风报信了的。
“这还用猜吗?看看那个赵青山一口一个皇军叫得多亲热,而且是狗翻译的舅舅,报信的人一准是他。”童贯春说。
“老子敲了他的脑袋!”郑大志举起一支长枪说。
“慢!你去通知李连长。这里还是让陈宇去对面儿动手,在远处打,打一枪就跑。刚好把鬼子吸引到西边去。”童贯春话音刚落,陈宇拎着一杆三八步枪,这杆枪他可是和谁也不换的,因为猎户出身的陈宇用它练出来了一个绝活儿。在五百多米的有效射程以内,他随便就可以击中一颗野鸡头。
赵青山的命运就因为陈宇的绝活而被确定了下来。陈宇摸到最佳的射击位置时,赵青山还在那儿口沫横飞拍着鬼子的马屁:“这皇军一来啊!我这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疼了,吃嘛嘛香,干嘛嘛成。要不,怎么说这皇军是来帮我们大伙的呢!”
啪!一声响。赵青山仰面朝天倒下了,再看他的太阳穴,打了个对眼穿,三八步枪打出来的眼不大。但汨汨流出了红红白白的玩意儿,赵青山痉挛了一下,不动了,显然没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