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_重生之文化帝国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7章(2 / 2)

但是和女儿长久的分离,每年最多不过大半个月的相聚时间,不免让他对姜喃的信心不足,害怕从小感情缺失的女孩子家不管如何的天资聪颖,猝不及防之下遇上这样的情况,一下就泥足深陷起来。

还有隐藏在姜喃婉然外表下的激烈内心,亦构成了姜建漠对她信心不足的因由。

年少多负轻狂,情深不寿,慧极必伤!姜建漠的历史浪漫情怀总让他很主观也很悲观的把这几句话看成是某种谶言。

如果不是自己屈从了姜喃奶奶的安排而从政,如果不是自己的妻子为了避嫌远在更加遥远的北方经商,女儿的人生轨迹,不应该是这样!

而那个有着和同龄人全然不同的沉静目光的少年,也许能成为和自己一起品茶论史的忘年之交?

“姜叔?”

很少在外人面前露出这种略显软弱的表情,因而自己这一瞬间的失神让姜建漠有些自嘲的笑:“没什么,想到了点儿事。”

看到姜建漠神情有些游离,明显在想心事的样子,罗戈就起身告辞:“嗯,就是这个事儿,反正我家老爷子说您要是抽不出时间去,他就把这笔账记到我头上,所以还请姜叔务必百忙中抽点时间赏个脸!”

这一次,姜建漠没有如以往般用“适当挨罚有益健康”之类的调侃语送别,而是在罗格走后,给自己点了一支烟。

已经多少次,因为女儿的问题如此心绪难宁了?

20。世俗生活

生活的改变,往往体现在最细微之处。

比如现在,凌晨五点,天色渐渐发白,然后一点一点明亮起来。

杨一走在通往三中的路上,这个时间还有薄薄的晨雾,微凉的清润的感觉。空气中弥漫着露水和树叶的清香。周围的人渐渐的多了起来,街道拐角传来早点摊小贩招揽顾客的叫卖。

新的一天就这么开始。

换成是重生之前,杨一绝对不会这么早就起床。但是在命运以完全相反的方向继续延续下去后,他已经很少再如从前一样放纵自己。

更何况,杨一现在还有一个全新的身份——薛海清两个孙儿的保姆。

在半个月前的那次宴会上,老校长最终还是忍痛放弃了杨一的“所有权”,不过却也达成了自己另一个目的——让杨一成为自己两个小孙儿的家庭教师。

薛海清不认为自己寓教于乐的本事强过杨一,并且绝大多数小孩子,天生就愿意服从大自己一些的孩子的意见。

更何况含饴弄孙之余,还可以和自己欣赏的后辈谈谈文学历史之类的问题,也算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培养和教导,这种成就感亦是这个年龄的老人们最喜欢的,可谓一举三得了。

所以这才有了老校长聘请自己的学生当家庭教师的奇事。

到了三中,沿着小操场边的水泥小径走上一条石子路,再绕过三五棵玉兰,就是教师宿舍。轻车熟路的上楼敲门,和两位老人打过招呼后,再如以往般带着两个小家伙出门早锻炼。

直到将近八点,才带着一身汗水晃去越州有名的新丰民生吃早点。

不是忘记了时间或者没胃口,只因为这里最有名蟹黄嫩笋烧,只在八点以后限量供应。

“咦,这不是杨一么?”一个男生从一群男男女女中望过来,看到杨一后就有些意外的嘀咕了一声,眉头也不自觉地微皱。

杨一这才注意到这占据了两张桌子的十多个少男少女,虽然未必能叫全他们的名字,不过却也多少有些印象。这些人都是三中的学生,不是一个班,而是初三年级各个班级的尖子生。

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这次中考的成绩统统过了一高分数线,而且还都是能说会道比较风云的人物。后面这一个共性甚至可能还要更明显一些,因为平时那些只懂的刻苦学习的学生,基本上也是混不进他们这个小圈子的。

而现在这些人居然凑在一起吃早点,显然也是约好了有活动,却正巧碰上了带着薛令子和宋藤儿过早的杨大保姆。

对于从昨晚开始就很不爽的王京来说,一大早就在这里碰上杨一,更是让他不快。

这里在场的十多人中,也就他和另一男一女是杨一的同班同学,不过因为杨一重生前那些路人甲一样的表现,两人自然是不会有什么交集的。

不过自从六月份的校大会之后,一切就都变了个样,班里的小女生有事儿没事儿就开始议论起这个以前从不显山露水的家伙。接连一个多礼拜的时间,全是有关杨一的话题,这让一开始同样因为贾理平出丑而兴奋的王京就有些腻味。

同性之间的妒忌总是来得更快一些,掀翻三座大山的热潮还没有过去,杨一就被几乎所有自认是个人物的男生推到了对立面。

而尤其是当杨一在中考前我行我素地赶稿《宋朝》的时候,那些有关给教委上书,抓眼球搏出位的论断,不少就出自一些男生口中,反倒是平日里一向更加八卦的女生这一次比较缄默。

这些留言倒是不关王京什么事儿,这个男生一向自视甚高,对于传播流言蜚语也很有些瞧不上的意思。每每听到这种说法的时候,他也不过是傲气地歪歪嘴角,似乎从来就不把有关杨一的事情放在心上一样。

但是恰恰王京在昨天组织活动联系同学的时候,第一个被邀请的姜喃在问过了人员名单后,最终还是借故推脱,让他实在是心有不甘。而第二天一大早更是碰上让他腻味了很久的杨一,心情哪里还好得起来!

于是在有些意外地叫出了杨一的名字后,他也就没有继续关心,只想着快点儿吃完了离开,却不料旁边一个一班的男生比自己更是讶异:“看,看那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