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许子将那里打听到墨门的消息之后,我也对这个门派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无非只是想要颠覆大汉江山,然后再扶植一个新的政权,借此实现他们的政治抱负的目的。看透了他们的真面目之后,他们其实也没有这么可怕,这也增加了我去夺回貂蝉的信念。
在我离开朝廷的一年间,南方远处洛阳,朝廷无瑕管理,只派遣振武将军刘繇当任扬州牧。刘繇也变成了我父亲名义上的顶头上司,刘繇刚上任之时,扬州北部的沛国,汝南一带动乱四起,刘繇无暇南顾,就下令让我父亲帅丹徒之兵,去平定丹阳、秣陵一带的叛乱,父亲任用甘宁、周泰、蒋钦等人对长江沿岸地形的熟识,很快就攻占了三山、芜湖、虎林、牛褚一带,并围攻秣陵城。大军围城二月,秣陵城内的叛乱者在无粮之下,无奈投降,父亲率军进驻秣陵,占据丹阳郡,也基本控制住了长江下游沿岸。
时光飞转,我们在庐江不断的收到朝廷传来的消息,大将军何进鸩杀董太后,并采用袁绍之计,招四方豪杰带兵来京勤王,诏文广发天下,庐江也收到了诏文,只不过是父亲不同意发兵入京,现在庐江的兵力有限,除去常规镇守庐江和丹阳两郡的士兵外,有机动能力可以调拨的只有一万人马。
但是有人的野心也迅速的膨胀起来,西凉刺史董卓,接到诏文之后大喜,使其女婿中郎将牛辅;守住陕西,西凉一带,自己带李、郭汜、张济、樊稠等提兵近二十余万浩浩荡荡的往洛阳进发。董卓一到洛阳发现何进已死与十常侍已经两败俱伤,就夺下何苗军权,控制洛阳。董卓又听李肃之计,用赤兔马招降吕布,吕布杀丁原,带同并州铁骑三万,步兵七余万投靠董卓,至此董卓手握大军五十余万,横行洛阳。招摇过市,上朝不解剑,夜宿后宫,淫辱宫女,后妃,种种行为千夫所指。
然而董卓还不满足于现状,决定废除少帝,该立陈留王为帝,大臣争相劝谏,均被董卓残杀,袁绍愤然离京。五月中旬,董卓废除少帝,该立陈留王为帝,一时间天下震动。曹操献计刺杀董卓,不料被吕布识破,曹操急忙离京,奔至陈留。曹操得其父与当地豪绅卫弘相助,散尽家财,招募义兵。
曹操先发矫诏,驰报各道,然后招集义兵,竖起招兵白旗一面,上书"忠义"二字。不数日间,应募之士,如雨骈集。有一个阳平卫国人,姓乐,名进,字文谦,来投曹操。又有一个山阳巨鹿人,姓李,名典,字曼成,也来投曹操。操皆留为帐前吏。又有沛国谯人夏侯,字元让,乃夏侯婴之后;自小习枪棒;年十四从师学武,有人辱骂其师,杀之,逃于外方;闻知曹操起兵,与其族弟夏侯渊两个,各引壮士千人来会。
不数日,曹氏兄弟曹仁、曹洪各引兵千余来助。曹仁字子孝,曹洪字子廉:二人弓马熟娴,武艺精通。操大喜,于村中调练军马。卫弘尽出家财,置办衣甲旗幡。四方送粮食者,不计其数。
曹操在忙的时候,我们也没闲着,丹阳靠近庐江,许多庐江的政策已经深入丹阳,在丹阳我们依旧实施轻摇减赋的政策,使得丹阳迅速的发展起来。我们在各地设立招贤馆,以便招纳人才,有庐江松滋人陈武,字子烈,临淮东城人鲁肃字子敬,汝南吕蒙字子明,又有徐州人士张昭,张避乱江东,前来相投,张昭字子布,张字子纲。又有吴郡余杭人士,凌操父子前来相投,两人均武力过人。其余有徐盛、潘璋、丁奉、董袭,等人来投,这时间父亲威震江东。
曹操在陈留招募义兵之后便广发檄文,号召天下诸侯起兵讨董。曹操檄文传到庐江檄文道:“操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暴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接到檄文之后父亲便召开会议商讨进军一事,议事大厅之内,父亲坐于主位,我坐于副位,其下文武两排皆坐毕,父亲道:“今日曹孟德之檄文传至庐江,各位以为如何……?”
鲁肃出言道:“主公……董卓残暴无度,天下有志之士必然群起攻之,我庐江必不能落于人后,遭天下悠悠之口……”
甘宁出言道:“主公,我也同意子敬先生所言,出兵讨伐董卓乃明智之举……”
张昭出言道:“主公……我们地处南方,远离朝堂,大可不必理会洛阳之事,等各路诸侯与董卓两败俱伤之时,我们便可稳固江东,图谋中原,实乃一石二鸟也……”
父亲看着郭嘉道:“奉孝以为如何?”
郭嘉起身作揖道:“主公乃先帝亲封之镇南将军,俗话说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如主公不出兵讨董,必为天下百姓之不耻,失去民心者何来图谋天下之事,嘉以为主公必要出兵北上,以正君策。”
我听了郭嘉这番话,脸上不住的欣喜,我道:“父亲孩儿也认为应出兵北上……”
父亲拍案道:“好……典韦、甘宁、黄忠听令,点起军马,即刻北上……”父亲然后看着张昭道:“子布啊……那庐江就交给子布了,望子布能够好好治理庐江,等我们归来……”
张昭没想到自己的意见刚被反驳,就能接到如此大任,张昭满脸感动的看着父亲道:“昭必不负主公重托。”父亲这招做的十分的漂亮,既能安抚张昭,又能达到用人不疑的地步。
父亲率大军五千,连同我、黄忠、甘宁、典韦等十余将,周瑜、郭嘉为左右军师,徐庶、鲁肃协助张昭镇守庐江。
曹操檄文所到之处,各镇诸侯争相起兵,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第三镇,豫州刺史孔。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第九镇,济北相鲍信。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第十八镇,镇南将军庐江太守孟华,相继起兵。诸路军马,多少不等,有三万者,有一二万者,各领文官武将,投洛阳来。
十八路诸侯齐聚酸枣,我们到达酸枣是最迟的一路诸侯,酸枣境地连营二百余里,甚为壮观。我们也选择一个空地扎下营寨,吩咐黄忠、甘宁等守住营寨,父亲与我来到中军大帐。曹操见我们到来急忙出来迎接道:“孟太守来到,没想到今趟孟大人竟亲自带兵来洛阳,看来董贼命之休矣……”
显然父亲对曹操还是比较在意的,他热情的道:“孟德广发檄文联名讨贼,我又何能干坐庐江呢,先帝有恩与我,我必亲自率军讨伐奸佞。”
曹操笑道:“孟大人、子然请,里面已经在议事了……”
我相继道:“曹兄请……”
三人进入大帐,十八路诸侯的领军人物都已经齐聚一起,分官阶而坐,父亲坐在正中间,官阶不大亦不小。坐于首座的当然就是袁绍了。
我们进来之后,河内太守王匡道:“今奉大义,必立盟主;众听约束,然后进兵,方可图贼……”
陈留太守张邈道:“孟德乃发檄文之人,由曹公担任盟主一职不知大家有何异议?”
陈留太守张邈与曹操原本交好,为曹操说话也不是什么奇事,不过袁绍听了可不高兴,袁绍家族显赫,自恃过人,当然不会把曹操放在眼里。幸好曹操也识大体道:“操何德何能担当大任,本初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汉朝名相之裔,可为盟主。”
曹操这么一说大家也都争相推举袁绍,袁绍假装推辞,但是心里却乐开了花。父亲道:“本初就别推辞了,这盟主你要是不当就没有人适合当了……如果你再推辞的话,那天下百姓就要多受一分罪了……”
父亲这么说了,袁绍当然不会再假装推辞,袁绍含笑而道:“既如此那绍就恭敬如不从命了……孟德乃发起檄文之人可为副盟主……”众人皆无异议,就此就将正副盟主订下。
次日筑台三层,遍列五方旗帜,上建白旄黄钺,兵符将印,请绍登坛。绍整衣佩剑,慨然而上,焚香再拜。袁绍手握盟约而道:“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绍等惧社稷沦丧,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下面四十余万大军齐声高喊:“誓讨国贼,齐心戮力……誓讨国贼,齐心戮力……”场面那是相当的壮观啊。喊罢,十八路诸侯歃血为盟,歃血毕,各诸侯升帐而坐,曹操来回敬酒数巡道:“今日既立盟主,各听调遣,同扶国家,勿以强弱计较。”
袁绍道:“绍虽不才,既承公等推为盟主,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国有常刑,军有纪律。各宜遵守,勿得违犯。”众皆曰惟命是听。
袁绍道:“吾弟袁术总督粮草,应付诸营,无使有缺。更须一人为先锋,直抵汜水关挑战。余各据险要,以为接应。”
长沙太守孙坚出曰:“坚愿为前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