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台词:“啊,啊,啊。”
《美国舞男》(amerlo)(1980)
背景:贝弗利山,20世纪80年代
故事梗概:朱利安凯juliankaye(理查德盖尔richardgere饰)是加利福尼亚薪水最高的男妓(当然是这样)。他爱上了当地一位政客(劳伦赫顿饰laurenh的妻子,还设计杀害了他的一位客人。
风格:美式的洒脱干练得到了最好的体现。这部电影把阿玛尼放在时尚版图上。劳伦赫顿象征着战后随意自然的美式装束。理查德盖尔成了第一位正面全裸出现在电影屏幕上的好莱坞明星(呵呵,仅供参考)。
经典台词:“你是我一手造就的!你现在懂得的一切都是我教给你的!怎么穿衣服,怎么吃饭,怎么谈吐,怎么做爱……”
《疤面煞星》(scarface)(1983)
背景:迈阿密,1980
故事梗概:托尼蒙塔纳tony阿尔帕西诺alp饰)是一名年轻的古巴难民,他受到迈阿密的地下犯罪、贩毒团伙的吸引,还爱上了埃尔薇拉汉考克(elvirahk)(米歇尔法伊弗michellepfeiffer饰)。
衣饰的风格:孤注一掷、纵情声色的形象。早在迈阿密的南海岸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前,埃尔薇拉的美就令人倾倒。广告宣传的古奇2006春夏系列就是以埃尔薇拉的形象为灵感基础的。
看什么:闪闪发光的紧身连衣裙,镜框宽大的太阳镜,金黄色头发。
经典台词:“向我的小朋友问好!”
《低俗小说》(pulpf1994)
背景:洛杉矶,20世纪90年代初
故事梗概:两位黑帮打手、一名拳击师、一位名黑帮老大的妻子(乌玛瑟曼饰)和两个在小餐馆吃饭的小混混纠缠在一起的故事。
衣饰的风格:简约,嬉皮。乌玛瑟曼跳舞的场景十分迷人。她的卡布里裤子、别致的白衬衫和里面穿的黑色胸罩,她的几缕刘海和黑头发。漂亮极了。
看什么:黑色的卡布里裤子,白衬衫和头发的造型。
经典台词:“好吧,大家不要慌,现在抢劫。”
《花样年华》hemoodoflove)(2000)
背景:香港,1962
故事梗概:周慕云(梁朝伟饰)和苏丽珍(张曼玉饰)发现他们的配偶在发生婚外情,两个人产生了亲密的友谊。
风格:这部电影从头到尾都品位高雅,几乎达到完美。
看什么:女主角旗袍的颜色,20世纪50年代的高跟鞋,全身的装束性感而不张扬的风格。女主角是全世界女性的最佳典范。
经典台词:“只要留意,就能发现不太对劲的地方。”
风格与音乐
当黛比哈里(debbieharry)把她的裤袜撕开一条口子,把长裙变成短裙的时候,美国女孩群起效仿。当披头士在世界各地掀起嬉皮士的迷幻风潮时,全世界都爱上了嬉皮士的迷幻色彩。当麦当娜在她的专辑“金发女郎野心勃勃”(blondeamb的世界巡演中热辣劲舞时,嗯,我们都注意到了她穿得由戈蒂埃专门设计的束身胸衣和黑色尖头胸罩。音乐与乐手的个人风格紧密相关,没有一位音乐家不是这样。就连那位来自西雅图的邋遢的摇滚歌手(这里指库尔特科班)也不例外(上帝知道,他也试过)。
90年代初期,库尔特科班(kurtgobain)穿着法兰绒、保暖衣和一件嫌大的卡迪根式开襟羊毛衫出现在舞台上时,美国青少年纷纷模仿他的穿衣打扮,到处去旧货商店翻找旧的法兰绒衬衫。而佩里埃利斯(perryellis)推出的1993年春装系列,设计师马克雅各布也是在翻找旧衣服。雅各布解释了自己的灵感是怎么得来的,他说:“我记得柏林墙倒塌的那一年,有一天我在柏林的一间酒吧里,收音机里正在播放‘少年心气’(smellliketeenspirit),我一下子被击倒了。”他回到纽约,在圣马可坊街(srksplace)发现了一件2美元的法兰绒(对踏破铁鞋寻找合适衣物的雅各布来说,这个发现也像“涅磐”nirvana一样——科班组建的这支乐队的名称就有起死回生的意思,“少年心气”碰巧是“涅磐”乐队的一首代表作品),把它寄到意大利,让人保留衣服的式样,但是把布料换成丝绸(这么做算不上“涅磐”了)。很快,他就把法兰绒的衣服改成丝质、把伯肯斯托克(birkenstocks)品牌的衣服改成绸缎,把匡威(converse)品牌的衣服改成丝硬缎,然后把它们推上时装秀的舞台。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伯肯斯托克风格的衣服。1993年春天我开始在佩里埃利斯时装公司实习的时候,花了不少时间四处奔波,把它们送给纽约的时装编辑们,请他们在拍摄时装照片时使用。没有人退还那些衣服,所以我在实习期间,也不得不花费不少口舌答复另外一些人的询问:“我说的是实话,衣服已经发完了,没有了。”我眼看着“涅磐”乐队的打扮似乎既成了高端客户的时尚,又是高中生疯狂迷恋的东西。
下面列举的是一些摇滚歌手和音乐家的名字,他们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的着装风格和时装。他们是偶像,设计师和编辑们一次次从他们身上汲取灵感,创造自己的新款服装和杂志图片。
独具风格的音乐家和乐队组合的名单
戴安娜罗斯和“至高无上”(thesupremes)乐队
雪儿(cher)
贾尼斯乔普林sjoplin)
帕蒂史密斯(psmith)
黛比哈里(debbieharry)
滚石乐队
“性手枪”(thesexpistols)
蒂娜特纳rner)
麦当娜
库尔特科班
戴安娜罗斯和“至高无上”乐队
“我在‘至高无上’乐队用那么短的时间赚了那么多钱,简直不知道怎么花,我只想买衣服。”
戴安娜罗斯
她们散发着20世纪50年代魅力十足和成熟干练的气息,她们穿长裙,戴假发,妆容细致,她们戴白手套和珍珠项链,把头发高高地盘在脑后。她们使用亮闪闪的圆形装饰片,使用金银锦缎、雪纺绸和羽毛。她们穿紧绷的半身裙、夹克和无袖连衣裙,甚至也穿夏奈尔式的两件套。她们穿的每件衣服都突出女性的曲线美和性魅力,她们的标志性装束是亮晶晶的晚礼服、长手套和高跟鞋。
雪儿
“我总在冒险,我从不担心别人怎么看我。除非你准备出丑,否则永远没有可能做成一件大事。”
她让全世界知道了加利福尼亚人的洒脱不羁。她让披肩长发流行起来,她穿衣服喜欢标新立异,最早在紧身牛仔裤后面挂铃铛,最早穿裸露上腹部的衣服。她穿70年代的印花连衣裙搭配最新潮的白色靴子。她的衣服总是具有一抹亮色熠熠生辉:花色、羽毛、亮闪闪的圆形装饰片等。
贾尼斯乔普林
“不要妥协,不要失去自己。你就是你所拥有的一切。”
乔普林喜欢在旧货商店盘桓,也喜欢翻朋友们的衣柜寻找风格独特的衣服。她在自己的衣服缀上花边和珠子。她穿牛仔靴搭配波西米亚式长裙,她把皮革和扎染混搭;她把各种首饰一股脑儿戴在身上,因为她喜欢它们撞击时发出的叮当声。她是摇滚乐的第一位女明星,她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她是一位混搭高手。
帕蒂史密斯
“没有几位女性偶像可以让我崇拜和效仿的。所以我受到的很多影响都来自男人。对我来说,不管单作男人还是单作女人都很乏味。”
她很容易被人误认为是个男孩,这就是重要的一点。她像青春期的男孩子那样穿衣服。她穿紧身的橡胶裤,她有意展示水管一样又细又长的两条腿。她穿宽松的内衣,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她的又细又长的胳膊。她有时候也把衣服叠穿在身上:t恤衫外面套一件开襟羊毛衫,羊毛衫外面再套一件马甲。她也把长短不等的衣服混穿在一起:宽大的男士衬衫搭配瘦削的男士马甲,外加一件骑马夹克。她常穿短简军鞋,头发却总是乱蓬蓬的。帕蒂史密斯在20世纪70年代模糊了男装和女装的界限,又过了10年,人们才赶上了这股潮流。
黛比哈里
“我就是一场盛宴。”
她是朋克摇滚乐的第一位女王。她穿黑色的短裤,铜绿色连衣裙,她战略性地给裤袜撕开一条口子;她戴筒状弹力胸围,她把金黄色的头发漂白。她喜欢标新立异,穿短裤和短裙以突出她的曲线美;她满不在乎地展示她用从廉价超市伍尔沃斯(woolworth)买来的已经破旧的衣服翻改的奇装异服;她在五分钱便利店里买太阳镜。她之所以成为风格偶像和80年代的象征,是因为她把性与力量混合起来。后来的麦当娜、考特妮洛夫(courtneylove)和格温斯蒂芬妮(gwenstefani)等歌手都说自己的风格受到了她的影响。
滚石乐队
“请允许我自我介绍。我是一个又有钱又有品位的男人。”
他们叛逆、邋遢、下流。他们歌唱低级夜总会的女人和得不到性满足。他们穿紧身裤、天鹅绒夹克、丝质衬衫、皱巴巴的衬衫,他们喜欢夸张的黑白两色的妆容。他们留长发。“他们的样子像一个邋里邋遢的男孩,体面的妈妈会把他锁在浴室里。”《每日邮报》(dailymail)这样写道。他们带着叛逆色彩的奇装异服反映了他们轮廓分明的硬汉形象,设计师如果想体现摇滚歌星的气质,总会把他们当作榜样。谁也不知道滚石乐队是怎么狂歌劲舞的……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有人像他们那样狂歌劲舞。
性手枪
“我不潇洒。我永远潇洒不起来。”
锡德威瑟斯(sidvs)
她们把牛仔裤析出毛边,剃光头(或者留着两边剃光、头顶留一部分头发高高竖起的莫霍克鸡冠发型,再把头发染出荧光);她们给皮夹克加流苏,把长统袜撕开,给身体穿洞;她们故意把衣服撕烂,再用大头针别好。她们是朋克摇滚乐的领袖。她们引领听众,她们使一项运动成为永恒,她们永远改变了流行文化的走向……用毛边牛仔裤、大头针和“英国无政府主义”的尖叫(与此同时,她们的全套装束都是维恩韦斯特伍德设计的作品)。
蒂娜特纳
“女人身体的力量——这就是我。”
超短裙、口红和蓬乱的梳着刘海的头发。她是摇滚乐最光彩照人的一代明星。她一向以大胆而前卫的服饰著称(还有秀美的长腿)。她的广受欢迎和她在舞台上无人可比的华丽为她赢得了“摇滚女皇”的绰号。她的短裙子和长头发让她在时装史上留下了名字。
麦当娜
“宁做老虎活一年,不做绵羊活100年。”
“我要用我的爱把你打扮,从头到脚,从头到脚……”
麦当娜一手制造或者欣然接受了各种大胆前卫而引起广泛争议的举动。她为我们引入了长得离谱的花边、蓬松隆起的发型、皮革、氨纶和艳丽的色彩。麦当娜是80年代的象征,我们把她供奉在神坛上(有人们的年终寄语和婚礼照片的题词为证)。接着,当美国人全都以她这种风格为时尚的时候,她却改弦更张,又用独具特色的时装塑造了一个新形象。
她的事业道路分为几个精心策划、风格迥异的阶段。有穿花边内衣、头发蓬松和配戴黑首饰的阶段,有性感撩人的玛丽莲梦露阶段,有埃维塔阶段、日本艺妓阶段;有戈蒂埃设计(“金发女朗野心勃勃”专辑期间)的无法无天的性感女神阶段。她以前一直、今后也将继续处于时尚的前沿。她是不断重塑自我形象的女皇。谁也不会忘记戈蒂埃设计的尖头胸罩、她的男士衬衫、皮袍、她跟女孩的接吻、犹太教护身串珠……
库尔特科班
“我觉得自己很蠢,这种愚蠢带有传染性……”
90年代初,库尔特科班穿着一条旧法兰绒裤子、一双破破烂烂的匡威牌帆布鞋和一件脏兮兮的卡迪根开襟毛衣从西雅图郊区冒了出来。很快,他穿的这些衣服就出现在纽约、巴黎和米兰的时装秀舞台上,成了潇洒漫步的时尚。感谢设计师马克雅各布和他那些不入流的“混杂拼凑”系列时装,名流们愿意花几百美元买一件这样的衣服。美国的年轻人模仿库尔特,他们不用花那么多钱就达到了效果:他们到旧货市场淘选衣服,他们留长发,故意不洗不梳。那是一个反时装的时代,不过非常奇怪的是,那也是唯一一个可以称得上具有鲜明的时装潮流的时代。
“世界是一本书,从不出门旅行的人只读了它的第一页。”
圣奥古斯丁
风格与旅行
我真聪明,你看,我迟迟不懂得赶时髦,比我姐姐晚了整整10年。她上寄宿学校的时候,我的爸爸妈妈准备去周游世界,我就跟着他们一起周游了世界。我爸爸说的对,我们总会受到时光流逝的困扰(不过我不太确定自己是不是受过困扰),但是,再没有什么比在卢浮宫的大厅穿梭或者看见一名意大利女人走过罗马的街道更让人愉快的。这些是一个小姑娘不容易忘记的非正式教育。不管我们走到哪里,我注意到各个国家的女人们穿衣打扮的方式很不一样。我看着妈妈在各种风格的衣物当中挑选,买许多条项链和连衣裙,把它们带回哥伦比亚。这些女人——世界各地的女人和我妈妈——向我说明,最巧妙的灵感往往来自本地的流行元素以外。不管你走到哪里:给你灵感的都是你买回家的东西。
南美洲
“我不化妆就不出门。你知道,我是女人。”
沙基拉(shakira)
南美洲是盛产世界小姐的地方。这些女人花大量时间打扮自己,精心塑造自己呈现在众人面前的形象(让气候太湿润见鬼去吧)。我想,我从没见过家里的女人不涂口红出门去。真的,这样的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南美洲的女人很重视女人味儿,有一整套穿衣打扮的标准,她们严格地遵循这些标准,每一天都不放松。这个标准不仅关系到女人的相貌,而且关系到她的道德水平。南美洲有一种世代流传的观念,那就是一个人的外表反映了她的内心。她们每天都精心装扮,所以散发着一种轻松自然和时髦俏丽的气质,表示她们的内心和外表始终是严谨自律的。
欧洲
“性感的50%是天生的,另外50%是人们认为你性感。”
索菲亚罗兰
在欧洲,一切都和传统有关。欧洲女人是风格大师,她们的风格臻于完美。她们把时装变成了一门艺术。对于欧洲女人,风格从来不是被创造的,它本来就在那里。这是有道理的。举个例子,就拿爱马仕手提包来说。法国女人随着带着手提包,因为它是自家的祖传遗物,而不是因为它是流行的新款。她系一条纱巾,因为它是奶奶系过的。对于这样的女人,传统的力量决定了她把自己装扮得优雅动人的整个过程。
亚洲
“千万别让和服解放你。你要解放它。”(一步日本电影叫《解放和服》eatthek——译者注)
日本演员玄秋花八木(hanayenshu)
在整个亚洲,风格都带有仪式和文化的意味。比如艺妓,她以对奢华和程式化的美的不懈追求,几个世纪以来为女性涂上了一层神秘色彩。与艺妓相反的另一面,你也可以在东京的大街上看到日本年轻人追求进步的热忱。他们是潇洒精干的都市主人,随时敏锐地感受着现代化的脉搏。这两种情况都以对细节、艺术和优雅的全心关注强调了风格的重要性。
印度
“粉色是印度的海军蓝。”
戴安娜弗里兰(dvreeland)
印度女人每天的穿戴都很极端,色彩艳丽、图案鲜明、纹理醒目。她们带着纯装饰性的金黄、翠绿的首饰,一点也不觉得难为情,她们的莎丽五颜六色,缤纷异常。印度女人在逢到人生大事的时刻,总会伴随着对这种绚烂之美的仪式化的关注,充满了习俗和传统的意味。在印度婚礼上,新娘蒙着精美绝伦的面纱,身上挂满手工制作的珠宝首饰,她是华丽的装饰和个性化美容的典范,因为她是一个正走向自己来的女人。
非洲
“我们要赞美自己,不要等别人来赞美。女人要庆祝上天赋予她的美丽,不要总想成为别人。”
伊曼
在非洲女人看来,装饰就等于风格,她们的视角让人回想起古代女皇和神话故事里的女神。精美繁复的头巾、五光十色的色彩、模仿生物体的花纹、应有尽有的珠宝首饰,这些是赋予非洲女人力量与美的典型特征。出于显而易见的原因,多少个世纪以来,非洲女人必须重新塑造和强调她们的风格,形成更加坚决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美国
“她是个美国姑娘,是在家长的满腔期待中长大的。”
汤姆佩蒂petty)
美国是这样一片土地:蓝色牛仔裤可以成为一种现象,女人可以从欧洲严格的着装规范中解放出来。美国是这样一个国家:它的各个地区的风格大相径庭。在它的内陆腹地,你可以看到绿松石首饰和牛仔靴。在洛杉矶,女人们穿波西米亚风格的连衣裙和牛仔靴。在纽约呢,什么样的装扮都能见到。在美国,可能性和灵感的源泉是无穷无尽的。一切能吸引你眼球的东西都值得走几步路去寻找,不过这用不了走多远。要是你不能到别的地方去,那就去社区附近的少数民族商店去看看。不过,无论你走到哪里,不管是东京还是本地的印度商店,都是购买别致衣物的好时机。要把真正奇妙、真正有趣的东西买回家。不要理睬什么禁忌。气候潮湿?那有什么关系!忘掉含蓄,忘掉保守,别管现在流行的东西,你要开动脑筋,尽情地享受一番吧。
一个人要么本人是艺术品,要么穿一件艺术品。
奥斯卡王尔德
风格与艺术
艺术对风格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影响可以在人体艺术杂志《met》和卢浮宫看到,也可以在胡乱涂写的墙壁和跳蚤市场的旧传单上看到。每位设计师都受到艺术的影响,而艺术也受到风格的影响。两种之间存在相当程度的重合和交叉。20世纪初的著名设计师保罗布瓦雷(paulpoiret)据称是最早主张设计师和画家之间存在某种关联的人。“我一向喜欢画家,”他说,“在我看来,我们和画家从事的是同一种职业,他们和我是同行。”布瓦雷是埃尔莎夏帕雷利(elparelli)的导师,而夏帕雷利普遍被认为是真正把设计与绘画结合起来的第一人。从那以后,设计师们都想办法从绘画当中得到灵感。艺术与风格结合的典范不胜枚举:下面列出的是我最喜欢的3个例子:
萨尔瓦多达利与埃尔莎夏帕雷利
1936年,萨尔瓦多达利创作了他的著名雕塑《龙虾电话》(lobstertelephone),一只龙虾趴在一个普通的拨盘式电话上。这两者之间的关联在达利看来很清楚:“我不明白为什么如果我点一盘烤龙虾,给我端来的绝不会是一只煮熟的电话。”1937年,受到《龙虾电话》的启发,埃尔莎夏帕雷利设计了她著名的龙虾连衣裙(lobsterdress):一条纯白色连衣裙,系一根红腰带,前面印有一只两英尺长的红色龙虾。她和好友达利共同设计了这个图案。达利的雕塑和连衣裙之间的关联在埃尔莎夏帕雷利看来也很清楚:没有什么不能用作灵感基础的。她在她设计的衣服和她周围的世界之间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建立了联系。以前从来没有人这么做过。她是围绕一个主题设计全套衣服的第一人(后来人人都效仿她)。她的主题无所不包:美国的影像资料、水手的纹身、歌手的乐器、蝴蝶或者异教徒的形象等等。这个女人懂得怎么激发灵感。她知道怎么模拟一个东西,同时又让它带上自己的印记。我们可以向这个女人学习。她胸怀开阔,一切都可能影响她的风格。模仿她吧。
伊夫森特劳伦特与皮特蒙德里安(piedrian)
这两个人的结合是绘画与设计相结合的典型例子,两个门类重叠的部分可以明显地看出来,同时又界限鲜明。在20年代和30年代,荷兰画家皮特蒙德里安设计了表现位置和形状的抽象画,画面由粗黑的线条和几种基本色彩组成。伊夫森特劳伦特吸收了这一设计理念,把它应有到女装设计,创作了他著名的“向蒙德里安致敬系列女装”。连衣裙在20世纪60年代风靡一时,劳伦特设计的系列服装是其中最受人瞩目的艺术与时装的完美结合。但是劳伦特的艺术灵感比蒙德里安走得更远。他解释说:“当然,我刚开始受到的是蒙德里安的影响,他是我在1965年敢靠近的第一位画家,他作品的庄重严谨吸引了我。不过影响我的还有马蒂斯、毕加索、纳比派画家勃纳尔、立体派画家布拉克和莱热。还有,我怎么可能抗拒波普艺术?它曾经是我青春的表达。我怎么可能忽视我亲爱的朋友安迪沃霍尔(andywarhol)呢?我怎么可能不借鉴梵高呢——他的彩虹、向日葵和绚烂的色彩?”他对美术和时装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就成了一种标准,其他设计师不断地从中汲取灵感。
马克雅各布、斯蒂芬斯普劳斯和村上隆(takashimurakami)
90年代末期,路易威登聘请马克雅各布作时装指导,雅各布森很快开始物色合适的画家,为公司注入新鲜血液。2001年,他与擅长涂鸦艺术的画家兼设计师斯蒂芬斯普劳斯合作,设计了限量版的路易威登手提包,在lv字母的花押字图案上嵌入信手涂抹的图案。这款手提包是限量发售的,后来,斯普劳斯的朋友开始购买普通的lv手袋,请他在上面涂抹几笔。
2003年,雅各布遇到了村上隆,两个人共同策划了七彩花押字的设计,它的特点是以黑色或者白色为背景,把原来的lv花押字设计成33种不同的颜色,打破了原来以棕色为基调、花押字为金黄色的传统。村上隆还为路易威登设计了樱花盛开的图案,把笑眯眯的卡通人物、粉色和黄色的鲜花图案印在原来的花押字图案上。
雅各布与斯普劳斯和村上隆设计的作品清楚地表达了“作为美术的时装”和“作为时装的美术”的理念,时装界照单全收,毫无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