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节 帝国新国_重生之大清海权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百二十三章节 帝国新国(1 / 2)

北京的夏天火热而且凶猛,一点也不比南方那些火炉差,就连身处皇宫之中的李越也感觉到了,往年这个时候宫廷里的人大都到了承德避暑,不过今年由于他不愿意去,所以也都罢了,不过好在夏天有冰冻酸梅汤解暑。在加今年的税收比往年增加了将近百分之五十的增长。这对于大清这样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转型向工业国家迈进的重要一步。随着,相继的工厂开工,使原本工业就薄弱的大清来说是相当壮大的。现在的大清工厂大部分都是由朝廷或地方官府筹办的。

左宗棠修养了大半年,身子也好了许多,李越曾经见过他一面,这位被誉为大清中兴名臣的老人身体看起来比那时差了很多,西北的风沙让他患了眼疾,刚才看东西的时候也不停地咳嗽。他与李鸿章是一个时代的,但看起来却比李鸿章要老上许多,为国平定边疆耗尽了他的心血,也拖垮了他的身体。更重要的是这个昏暗的朝廷一度使他丧失了希望,历史上,中法之战左宗棠力主对法宣战,军队也节节获得胜利,但最终的结果却是以胜求和,又多了一个不平等条约,左宗棠气急之下,吐血而亡。对于这个老人,方怀是有着深深尊敬的,他的才华不在李鸿章之下,人品更不是李鸿章能比拟的。李鸿章不能说是小人,起码的民族气节他还是有的,但也谈不上真君子,而左宗棠则可以称为真正的君子。,有洋人的大夫看病,眼疾也好了大半。本来方怀是让他休到年底的,但左宗棠心里挂着朝廷,六月刚过就回京师来了。

京城似乎没有什么变化,热闹的街道,四处可见提着鸟笼闲逛的旗人,身穿朝服、头戴顶子的也不少,有时一条街里戴顶子的比行人还要多点,而九门提督府里的那些班差衙役依旧人五人六地呼喝着。

不过又似乎有些不同,从南门进来的一路上,有好几处地方都在动土,让手下问了,说是在见西式学堂。而街上也多了些捧着报纸叫卖的幼童,左宗棠要手下买来一份,看名字竟是《大清日报》,想不到自己致休这些日子,新报已经办了出来,而九门提督府里的那些班差衙役换上了橄榄绿的军装,更加英武的在大地上来回巡逻。老百姓们也见怪不怪的继续做生意。

,左宗棠原本有些浑浊的双眼又亮了起来。

报纸上除了大篇介绍西洋列国风情的文章,还有不少篇幅介绍朝廷颁布的旨意,这些介绍后面都附有简单易懂的说明,即使不通文墨之人也可明白其中意思。另外,报纸的最后一面竟然有一栏刊登了数篇争风相对的文章,内容是对于洋务的争论。而报纸的最下面则是占了将近三分之一版面的广告位置,这是李越想出来的办法,虽然现在百姓们并没有多大的改变,但是随着国家的国力开始复醒,人们肯定更加习惯早上一份报纸和一壶淡淡清茶的生活。而广告则是为了打出更加轰动的效果。

看完报纸,左宗棠揉了揉太阳穴,看来那位刚刚九岁的皇上果真开始了他的谋划,不知道此时朝中物议如何。他在家中也听到了朝廷中各大员对这位小皇帝的不满了。

左宗棠来的时候,李越正打算微服出宫看一看。

大清新军可是倾注了李越这么多心血,更是花光了国库中的所有钱在加上他自己的私库的银子建立起来的,可以说李越几乎是把国运都压在他们身上了。到底取得了多大的成效,能有多大的战斗力,不亲自看一看,李越实在不放心。所以今天有空特意去通州驻地看一看新军训练情况。

左宗棠进来,看见李越一身平常百姓的服饰不由有些发愣:“皇上您这是……”

李越朝他摆了摆手笑着说道:“左爱卿,你也换一套吧,陪朕出去走走,朕想看看刘铭传他们搞得怎么样了。”

左宗棠闻言点头,换上李越让小德子拿过来的衣服。这就是左宗棠跟李鸿章的区别,这要是李鸿章这会肯定在说什么“天子出巡乃国家大事”“为上者事不必亲历亲为”之类的话,其实谁都知道在京城这一亩三分地根本出不了什么事,只要一招手九城兵马司的人马就能到,更何况除了朝廷三品以上的大员,似乎不大可能有人认识我。

李越和左宗棠坐进安排好的马车,由小德子赶车出了东华门。小德子是李越身边的人,这一路上自然畅通无阻。等到了宫外,小德子也换上平常衣服,扮作一个仆人。

新军就在离京城不远的通州。出了东门,不至一个时辰就到了。军营相距不远,。李越让小德子把马车慢下来,便和左宗棠在马车上走走停停看了起来。

来到营门前下了马,李越和左宗棠绕着营区看了看,士兵在外籍教官的训练下或练习队列,或练习射击,还有一些士兵在空地上用木刀木枪拼刺杀,显得井然有序而又热火朝天。只见操场上士兵们正在训练,看起来和以前真是不一样了,就那杀气,也不是一般的部队可比的。

这时李越看见不远处被黑炭刷得乌漆马黑的土墙前,一个书生模样的军官正在给士兵上课,底下那些个五大三粗的士兵听得是津津有味。

看来自己的“政委”政策效果不错,而左宗棠则是颇为疑惑,和李越一起走上前去。

看到一大票人走过来,原本坐在地上的士兵连忙站起,那个正在上课的书生也跑了过来。待知道李越的身份,刚才还口若悬河的他激动得嘴都不利索了,“小,,小人王和其见过皇上。”

李越笑着扶起他,道:“你以前读过书,考取过功名吗?”

王和其跪下道:“小人从小读书,在家乡也考取过秀才,后来小人看了皇榜后,想到为国出力,就来参军了。”

李越想拍了拍他以示抚慰,可是以他现在的个头拍人肩膀有点难度,只好哈哈一笑,然后问旁边的士兵道:“刚才你们在讲什么啊?”

一个胆子大点的士兵上前答道:“回皇上的话,刚才王政委在给小的们讲圣祖康熙爷大败罗刹鬼的事。”李越点点头,道:“当年圣祖皇帝两战雅克萨,签定《尼布楚条约》,使俄国人不敢东向,可如今江北和江东都叫俄国人占了。什么原因?还不是我大清的军队打不过人家,如今朕下决心整治军队,你们拿的穿的都是大清最好的东西,你们拿的是大清最高的饷银,你们是我大清打造的新式强军,将来有一天,朕是要带着你们去东征西讨南征北代,收复那些失去的河山,所以你们今天要用心操练,现在你们手里的枪炮已经不比洋人的差,如果还打不赢洋人,不仅朕没脸去见列祖列宗,你们也会被乡里乡亲戳脊梁骨的。好在我大清将士用那血肉之躯,使东来的俄人消灭贻尽,但也损失及大。以至于无法应对俄人屡次的侵犯,好不容易才收回我大清勒拿河及乌第河所以朕希望将士们一定要学好本士,保卫我大清万里河山。”

周围的士兵闻言都是群情激动,“皇上您只要肯用我们,我们绝不给皇上您丢脸。”

“对,捏死那些洋人兔崽子的。”、“把那些洋鬼子都赶回老家去。”

看到士兵的心气起来了,李越不由想到“军心可用”这个词,在这里李越第一次感觉到了民族复兴地希望。想着他满腔激动地道:“好,你们一定要听长官的话,用心操练,将来也好在疆场上杀敌立功,朕给你们一句话,只要立了功朕绝不吝惜公爵之位。”

一时间,士兵的情绪被调动到了一个高潮,周围尽是一片欢呼声。越来越多的士兵围拢过来,里三层外三层地将我们围在中央。最后还是在左宗棠的严令下才退开去,不过看他们的眼神,我知道这支军队已经有了它们的灵魂。

从士兵堆里出来,李越和左宗棠径直往刘铭传的中军大帐走去,没想到竟然空无一人,看来刘铭传应该是下部队了还没有回。

大帐内的摆设显得十分朴素,甚至可以说是简陋,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放着几本书和一副大清疆域图。地图是前些日子李越让人在书报局刊印的光绪年最新的地图,包括东至太平洋,西至里海,南至曾母暗沙,北到北冰洋,一副庞大的地图。四周列强虎视眈眈盯着大清的土地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吞噬着这庞大的病入膏肓的国家。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