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广西民团_民国纪事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抗战时期的广西民团(2 / 2)

柳北地区有柳城、融县、罗城、三江县,1944年11月10柳州沦陷后,各县民团纷纷组织起来打击日寇。

1945年2月5日,日军从柳州用13艘木船运载食盐上融县。在大扁洲被融县自卫队二分队袭击,盐船全部被俘获,跳河逃跑的日寇也被消灭干净。

日军到罗龙村抢去耕牛200多头,融县抗日挺进队立即出动追击,日寇丢掉耕牛逃跑,挺进队把夺回的耕牛交还失主。

1945年4月15日,浪保分队在浪溪河小片伏击,打死打伤日寇30多人。

1945年5月29日,日军96大队,抢夺物质和妇女,装满23艘大木船,沿融江向柳州撤退,驶到融县城南里罗村,被挺进四分队发现,开枪阻击,激战一个多小时,同时向上级飞报情况。后来闻讯陆续赶到2000多人,从罗龙江以下10公里,杀声震天,轻重机枪、步枪、粉枪齐发。日军伤亡惨重,一部分船被俘获,救出100多名妇女。日军第96大队败入柳城

桂东南抗日民团(贵县、北流、容县、陆川)

各县、乡村自卫队共打死日军80余人,其中有大队长渡布市藏,俘虏4人,有军官横山小二郎。

横县四千民团保卫县城

1945年1月4日,300多日军从宾阳南下进攻横县,国军早已撤离,保卫县城只能依靠民团了。5日,日军侵入横县境内,县自卫大队和西区各乡自卫队开赴陶圩一带阻击,因行动迟缓,日军已过校椅进逼县城。横县抗日自卫队司令部下令调动全县自卫队保卫县城,将日军包围在四排岭一带围攻3昼夜。10日,日军又从宾阳抽调步兵700、骑兵60、携带小钢炮。增援被困日军。援军到后日军反扑,攻入县城。19日退走,横县光复。是役,参战民团4380人,机枪22挺,步枪3844支,手枪41支,手榴弹5200枚。自卫队中有县直一、二大队和东、西、南、北、中5个区的各乡自卫队。

宾阳县民团

县府设立东、南、西、北、中5个区,各区区长兼任自卫联队队长,各乡村普遍组织自卫队。打了大小战斗500多次。

1945年1月4日,日军200多人从迁江开到邹圩,进入木棉村抢劫,被大欧、六凤、公义、木棉、三塘等村自卫队围击,打死日军14名,俘虏8人。

1945年1月5日,日军37师团60余人押解机密文件和药品经过宾阳,夜宿长车村。北区黄猷义勇队乘敌不备,杀死哨兵,冲入村中,日军正在吃饭,当场击毙日军大尉、少尉以下8人,伤6人,缴获机密文件、印信、药品100多箱,送交第四战区转送重庆,此等文件价值极高,国民政府军委特奖励5万元。

1945年3月9日至14日,武陵被日军攻陷。南区各乡民团围攻4天3夜。日军突围而出。4月28日再犯武陵,被各村民团打死37人,缴获步枪9支、手枪1支、军刀1把。当晚日军再次突围而去。

柳江县民团

柳江县原有县直、百朋、小山、大荣、成团、三都、穿山、里高7个乡自卫大队。1944年11月10日,柳州沦陷,11日日寇进攻成团,县自卫大队被击溃。

桂军军长覃连芳的弟弟覃连衡,在小山乡组织成立柳庆民军司令部,自任司令,以韦日上为副司令,刘冠坤为参谋长。将柳江各乡自卫队编成7个支队:

百朋乡支队司令:覃有任;

成团乡支队司令:张士钧;

穿山乡支队司令:覃耀;

思贤乡支队司令:刘汉雄;

来宾县支队司令:江毓秀;

来宾县支队司令

:张义樵;

象州县支队司令:韦士德。

各部和日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作战,俘获甚多,柳州光复后曾举办战绩展览会,各支队都展出了战利品。

河池六甲自卫队

1945年3月,大队长莫限超率队进攻拉显村北隘口日军的复兴中队(敌伪的工作队),给敌重大杀伤后中炮牺牲。自卫队在副大队长邓振光(正规军派来的校官)的指挥下,继续进攻日军阵地,袭击日军军火仓库。

1945年5月13日,配合国军506团光复六甲,是役506团打死日军87人,自卫队打死日军54人,自己伤亡8人。

六甲自卫队出了一位闻名全国的女英雄韦老太太,本名莫花棉,40多岁,身材高大,懂武术,能挑200斤重担,打得过5、6个男人。带着儿子和侄子到火车厢上搜得1挺轻机枪、3支步枪,成立菜峒自卫队,有50多人,自任队长。经常带兵打仗。日军派汉奸威胁她归顺,她说:“老奶心中只有一个仇敌--日本强盗。你们投降鬼子,贪生怕死,甘当奴才,把老婆孩子送给鬼子糟蹋,虽然活着,也是耻辱。你回去告诉日本强盗,老奶活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鬼。”她带国军侦察兵进入慕友、雷峒日军据点,她化妆小贩深入南岸坡唱村侦察敌情,充当向导带领国军到东江和都街拦截日军军车。前敌指挥官孙元良把她的事迹上报,军政部发给她的奖状写到:“韦老太太慈母和儿子韦健生,协助国军抗战有功”。她的事迹登载在1945年3月23日《中央日报》(贵州版)上,题为《军队之母》。

宜山县民团

宜山全县有自卫大队48个,近3万人枪,有轻重机枪400挺、步炮5门,是广西最强大的民团武装。各自卫队与日军作战大小1000多次,缴获步枪3000余支、军用品2万多件、军马数十匹。自卫队员牺牲260多人。群众被日军杀害6668人。1945年7月7日,在县城举办抗日战利品展览,并进行评奖,洛西乡获团体奖,发给奖金10万元,个人得奖者发给5万元。

蒙山县民团

蒙山县有民团3个大队。1945年2月20日,趁县城空虚,第一次攻打县城,进攻昭平县的日军回援,攻城失败。但却救了昭平。

1945年5月3日,第二次攻打县城,瑶民分队18人冲入县城,同日军展开巷战,被日军击败后退。是役打死日伪军10人,自卫队阵亡2人,伤2人。

1945年5月11日至28日,第三次攻打县城,和师管区部队配合,打死打伤近百日军,俘虏日伪8人。

自卫队伤亡50多人。县城光复。

荔浦县民团对日军作战50多次。

1945年5月两江圩的一个圩日,凌晨前自卫队员在南北桥埋设炸药,通知群众不来赶集,圩内的人也把东西搬走。9时过后。两江圩比往常更热闹,熙熙攘攘,各种货物应有尽有。午后,马岭日军100多人快速向两江圩走来,最前面的树哨立即挥动红旗,一哨接一哨向圩内传递信息,赶圩的人都是自卫队扮的,迅速挑担推车从南桥撤走,日军全部冲进圩中抢劫,轰隆几声巨响,南北两桥同时炸断,日军进退不得,始知中计,用迫击炮向对岸轰击,用机枪扫射。自卫队也从对岸还击,展开一场奇特的炮战,自卫队的大炮是松树炮,每尊只能打一、两次,幸好树多,群众齐心,一天能造数十尊,火药铁砂不缺。这种炮虽射程不远,但可及对岸,发射出去的铁砂象雨点一般密集,也能给敌造成相当伤害。加上步枪配合,日军伤亡累累,躲入屋中避炮。自卫队严密包围监视,一见日军露头就炮轰,晚上松光如白昼,严防偷度。群众越围越多。被困之敌外无援军,内无粮草,终于一个个倒下去。几天后自卫队进入圩内,见到日军都成了硬条条,有些尸体被铁砂打得伤痕斑斑。是役消灭日军百余人,所有武器弹药全部缴获。自卫队也受伤10多人,这是抗战史上最特殊的战斗。(故事引自周展“民民团巧计歼日寇”,载台北《广西文献》38期29--30页)

来宾、迁江县民团

1940年1月初,日军步兵在空军和骑兵的支援下很快占宾阳,据上林,迁江门户洞开,百姓纷纷逃难。县长覃克勤率县府职员和县警队10日间先后退避雅山、三寨、河里、洛满和良塘。1月29日,日军300余骑劫掠陶邓圩。

面对强敌,当时来宾、迁江两县政府迅速成立各为100人的抗日自卫队,不久各扩编为600人的抗日自卫团,县长兼团长。1940年秋,先后在迁江县境内建2个军用粮库,储粮75万公斤以上。1943年,迁江县征用民工6000余人,历时3个月在排陈村附近修建临时军用飞机场。1944年10月,第四战区广西民团总指挥部在来宾设指挥所,指挥柳南沿线及其附近各县民团、自卫队配合国民政府军对日作战,并指挥沦陷区民团、自卫队在敌后袭击日军。

这期间,群众抗日组织兵员较多、组织较健全的主要有1945年2月成立的来(宾)迁(江)柳(江)边区抗日义勇军,有300多人枪和1934年春由中共地方组织策划成立的大华山抗日游击队,有30多人枪。

当时抗战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执行李宗仁的焦土抗战政策,坚壁清野。迁江县在1939年11月至1940年10月日军第一次入侵广西期间,饱受日军轰炸之苦,毗邻宾阳、上林的乡村屡遭日军洗劫、蹂躏。因此,在1944年秋至1945年夏日军第二次入侵广西,平南沦陷,贵县吃紧时,迁江县政府于1944年9月25日和11月3日两次召开疏散工作会议,决定分3次将人、财、物等疏散完毕。但第一次疏散行动刚开始时,恰逢国民政府军对日军反攻,军运繁忙。县政府急军队之急,发动民工协助军运,组织壮丁1200人组成运输大队,协助国民政府军四十六军运送弹药、军粮至前线,日夜不息。因此,第一次疏散工作未能按计划执行。第二次疏散行动开始时,又逢国民政府军各机关医院过境,需大量民工。县政府决定组织民工先满足军队需要。因此,第二次疏散工作也未能按时完成。第三次疏散计划未及实施,迁江县城已落敌手。来宾、迁江县城于1944年11月被日军侵占。随后,日军在两县的交通要道和战略要地布下约1个师团的兵力(指挥所设在河里乡大贤村),对两县平民极尽奸淫、烧杀、劫掠之能事。

第二阶段实行全民抗战,采用游击战法袭击日军使侵占两县的日军疲于奔命,四面受敌。在条件成熟时也打“硬仗”。自吹为“勇猛善战,战无不克”的日军玉川炮队1个中队就在三箭塘的“硬仗”中被迁江县抗日自卫团第四联队自卫队击溃,几乎全军覆没。

两县军民经7个多月奋勇抗击,终于于1945年夏收复县地(6月1日收复迁江县城,12日收复全县,13日收复来宾县境)。毙伤俘敌一批,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其他大量军用物资。有195名国民政府军官兵和抗日自卫队员在县地抗日阵亡。其中迁江县籍72人,来宾县籍123人(军官27人)。

夜袭大年村1945年3月24日晚,迁江县抗日自卫团第四联队90余人围攻驻良塘乡大年村的日军前田部。在内应的配合下,毙敌28名,伤敌30余人,毙伤战马20余匹,缴获轻机枪2挺,步枪5支,手枪1支,其他军用品一批。

汉塘伏击战1945年4月20日,大华山抗日游击队30多人和部分民团、群众共100多人在维都汉塘附近伏击日军运输队(40多人,马100多匹)。上午8时开始激战。至中午,敌凭借火力优势突出包围,此仗,毙敌大尉指挥官以上官兵3人,毙战马4匹,捕获l匹,缴获药品一批。

红河南岸之战1945年5月28日,国民政府军第四十六军一七五师五二五团由上校团长卢玉衡(来宾籍)率领,从上林三里星夜奔抵迁江崇山、雅山、大里一带,在自卫队配合下兵分四路对迁江境内红河以南之敌进行反攻。29日围攻官村之敌,激战终日。敌屡次突围不果,死29人。30日拂晓,由迁江县城驰援官村之敌的日军骑兵100余骑在天平村前的大墩遭预伏的国民政府军迎头痛击,死伤30余人。此时,由宾阳向石陵溃退的日军2000余人驰援官村之敌,在三箭塘又遭预伏的国民政府军阻击,伤亡惨重。但终因敌众我寡而被日军突破三箭塘,解了官村日军之围。日军连夜向迁江县城逃窜。国民政府军兵分两路跟踪追击,30日上午6时,兵临迁江城下,与日军血战终日。31日,国民政府军主力和县第五联队三大队奋勇攻城,敌不支,弃城向迁江渡口逃跑。国民政府军空军除于此时赶到,将日军2艘运兵船击沉。已登岸的日军80人全被炸死。在空军支援下,国民政府军陆军奋勇追击,6月1日上午11时收复迁江县城。这一仗共毙敌300余人。国民政府军官兵170余人为国捐躯,副团长李敏昌、自卫队中队长黄振才壮烈殉国。

红河以北之战在红河以南反攻的同时,自卫队第三联队袭击红河北岸之日军,使其不能策应南岸的日军。1945年6月2日,迁江自卫队第一联队配合国民政府军第五二五团第三营渡过红河,与第三联队联手收复河里街;第三大队配合国民政府军五一四团重机枪连收复排陈、禄良等村。6日夜,日军从忻城、大塘、思练调来1000余人增援,敌我双方遂成对峙状态。10日晨,国民政府军全线反攻,日军方于10日下午开始溃退。11日下午,国民政府军五二五团由红河南岸返回追击,日军遂全线崩溃。12日,国民政府军和自卫队收复迁江全境。

迁江民众自发抗日抗战期间,迁江民众在完成疏散财物、征兵、征工任务的同时,纷纷筑墙自卫,轮流守望,发现敌情即以号角相召,合击来犯之敌。为了自卫,民众争相购买枪支,枪支价格于是暴涨。双筒步枪由日军入侵前的5元1支涨至50元1支,其他枪支也涨价5倍以上。买不到枪的则拿棍棒等伏击零星出动的日军,夺枪自卫。开始,日军不知县民强悍,常三五成群四处掳掠奸淫,在大多有去无回之后,才不敢轻意以小股队伍出掠。当时,县政府颁布人民抗敌奖励办法,鼓励杀敌,并补偿因抗敌而遭受损失者。因此,县民更加奋勇。他们白天配合自卫队或单独袭击敌人,夜晚则偷袭敌营,使敌防不胜防。

抗战中,迁江人民有30多人以身殉国。河里乡莫孔武的次子参加抗日自卫队,日军以死相威胁,令其交出儿子,莫不屈就义。河里乡怀岭村的兰锦惠在日军来犯时毅然操大刀抗敌直至身亡。1945年5月10日,溯社乡中许村蒙鼎英、蒙汉才、黄廷荣等奉命把守特卓山,抵挡进攻古愿村的数百日军。激战数小时后,敌人凭机枪和山炮的优势拥上山头。蒙鼎英等3人遂与敌进行白刃战,最后壮烈殉国

有个日军在日记中写到:“广西的土匪最蛮强,不可理喻,打不怕,吓不走,骗不行,哄亦不信,他们宁愿躲入山中,不肯投降,更不肯参加建设大东亚新秩序,......并且时时袭击皇军,窃取皇军的枪弹”。(引自“日寇洗劫广西”,载《桂桥旬刊》1946年第2期2--3页)日寇嘴里的“土匪”,正是广西的民团。

四、民团的结局

抗战结束后,民团成员各自回家,放下枪务农经商。

1950年广西解放后,政府先是要求村民们拿各自的枪支去登记,后来逐渐把枪收缴了。民团在广西的历史就结束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