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六探:宝钗大怒_红楼狂想曲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红楼六探:宝钗大怒(1 / 2)

红楼六探:宝钗大怒

在红楼梦里,宝钗是一个“淡极始知花更艳”,“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名门闺秀,是一朵“艳冠群芳”的牡丹花,是一个“珍重芳姿昼掩门”,“不语婷婷日又昏”的才女佳人!

谁能想到这样一个仪态端庄、稳重大方的闺阁淑女,有一天竟然也会被人惹得勃然大怒!

这样的大怒在前80回书中也只有一次!

由此可见,这样的大怒也一定有着非同寻常的惊人之处!

在第30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龄官划蔷痴及局外”一回中,出现了这样一段文字:

“此时宝钗正在这里。那林黛玉只一言不发,挨着贾母坐下。宝玉没甚说的,便向宝钗笑道:“大哥哥好日子,偏生我又不好了,没别的礼送,连个头也不得磕去。大哥哥不知我病,倒像我懒,推故不去的。倘或明儿恼了,姐姐替我分辨分辨。”宝钗笑道:“这也多事。你便要去也不敢惊动,何况身上不好,弟兄们日日在一处,要存这个心倒生分了。”宝玉又笑道:“姐姐知道体谅我就好了。”又道:“姐姐怎么不看戏去?”宝钗道:“我怕热,看了两出,热得很。要走,客又不散。我少不得推身上不好,就来了。”宝玉听说,自己由不得脸上没意思,只得又搭讪笑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也体丰怯热。”宝钗听说,不由得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便冷笑了两声说道:“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二人正说着,可巧小丫头靛儿因不见了扇子,和宝钗笑道:“必是宝姑娘藏了我的。好姑娘,赏我罢!”宝钗指她道:“你要仔细!我和你玩过?你再疑我。和你素日嘻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跟前,你该问她们去。”说得靛儿跑了。宝玉自知又把话说造次了,当着许多人,更比才在林黛玉跟前更不好意思,便急回身又同别人搭讪去了。黛玉听见宝玉奚落宝钗,心中着实得意,才要搭言,也趁势取个笑,不想靛儿因找扇子,宝钗又发了两句话,她便改口笑道:“宝姐姐,你听了两出什么戏?”宝钗因见黛玉面上有得意之态,一定是听了宝玉方才奚落之言,遂了她的心愿,忽又见问她这话,便笑道:“我看的是李逵骂了宋江,后来又赔不是。”宝玉便笑道:“姐姐通今博古,色色都知道,怎么连这一出戏的名字也不知道?就说了这么一串子。这叫《负荆请罪》。”宝钗笑道:“原来这叫做《负荆请罪》!你们通今博古,才知道‘负荆请罪’,我不知道什么是‘负荆请罪’!”一句话未说完,宝玉、黛玉二人心里有病,听了这话早把脸羞红了。凤姐儿于这些上虽不通达,但见他三人形景,便知其意,便也笑着问人道:“你们大暑天,谁还吃生姜呢?”众人不解其意,便说道:“没有吃生姜。”风姐儿故意用手摸着腮,诧异道:“既没人吃生姜,怎么这么辣辣的?”宝玉黛玉二人听见这话,越发不好过了。宝钗再欲说话,见宝玉十分惭愧,形景改变,也就不好再说,只得一笑收住。别人总未解得他四个人的言语,因此付之流水。”

书中这段话的命运正如上文最后一句所言,世上有很多人并解得他四个人的言语,因此也就被付之了流水。

这是宝钗的第一次大怒。

这天正是“五月初三”薛蟠的生日!这天同时也是“四月二十六”“遮天大王”的“圣诞”日。(至于为什么,请参看下一探:“红楼七探:双瑞双寿之谜”)

所以在这天,贾宝玉会带着双瑞、双寿来冯紫英家赴薛蟠的生日聚会!

在这一天,共发生了八件“大不幸之中又大幸!”的惊天大事!

此探既是说的其中的一件:宝钗大怒。(其余的七件,暂时留待下文继续探究!)

这次大怒的原因很简单,只是因为贾宝玉跟她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也许贾宝玉的本意是夸宝钗是个大美人,就好像今天随便一条大街上的一个帅哥遇见一个美女时,都会说“姐姐你好靓啊,绝对赶得上当年的杨贵妃了!”这时候恐怕满大街的人都会被吸引过来,而那位被“夸奖”的美女一定会羞答答娇滴滴的摆个poss,然后高声道:“酷哥你可真会夸人哦!小女子倒不好意思哩!今晚咱们一起去泡杯咖啡如何?”然后是满大街嫉妒的眼光“唰唰唰”的直冲过来!……

但人家薛宝钗就没有如此!

因为在薛宝钗的眼里,这“杨贵妃”仨字,从来就不是个褒义词!甚至有时候连“美女”这个词都不敢说是个褒义词!

这也就是薛宝钗的过人之处!

也因为她看透了女人的本质!

不像现在的很多庸脂俗粉,恬不知耻的当着花瓶还四处炫耀!

但这又何尝不是现代人的悲哀!

当贾宝玉夸奖薛宝钗是中国古典四大美女之一的时候,薛宝钗却勃然大怒!

这个红楼梦里的小插曲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到底在杨贵妃的故事里,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玄机?才会让薛宝钗如此大怒?

1.杨贵妃的故事:

如果大家有兴致,可以直接到百度去搜索相关资料。本文只选择部分关键语句呈现如下:

杨玉环与西施、王昭君、貂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唐代蒲州永乐人(山西永济人)。天宝四年(745)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封为贵妃,(时玄宗年六十一,贵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

杨玉环(公元719-756年):唐代宫廷音乐家、歌舞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开元七年719年农历六月初一生于容州(今广西玉林容县),出身宦门世家,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是蜀州司户,叔父杨玄曾任河南府土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10岁左右,父亲去世,她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家。

杨玉环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虽为美女,但仍有缺陷:其体有狐臭,因此特别喜欢沐浴。

开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阳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婚后,两人甜美异常。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唐玄宗和杨玉环两人第一次见面时,杨氏才22岁,而他已经56岁了。老是老点,可他是皇帝,所以能够为所欲为。他不但不管她叫什么,而且也不管她嫁没嫁人,甚至都不考虑她嫁的是自己的儿子,只要他喜欢,便一定要夺过来。

唐玄宗看上杨玉环时,她已经嫁给寿王李瑁差不多五年了。唐时宫廷“胡风”盛行,老子抢儿子的媳妇,好像也不算稀罕事,“爱情面前人人平等”嘛,所以也没有卫道士哭闹着向皇上谏劝什么“人伦之理”。但这毕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为了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唐玄宗还是做了一些台面上的工作。譬如先是打着孝顺的旗号,下诏令她出家做女道士,说是要为自己的母亲窦太后荐福,并赐道号“太真”,让杨玉环搬出寿王府,住太真宫。这样做也是为避人耳目,方便他们偷情。好不容易熬过五年,玄宗先是很正经地尽了一把“父亲之责”,为寿王李瑁娶韦昭训的女儿为妃,紧接着就迫不及待地将杨氏迎回宫里,并正式册封为贵妃。杨玉环不仅长得漂亮,歌舞俱佳,而且很是聪明,善解人意,简直就是皇上的贴心“小棉袄”,玄宗自然极为喜欢。不久,杨玉环便专宠后宫,使得“六宫粉黛无颜色”,当时宫中称她为娘子,一切待遇(仪体规制)也都是皇后级别。

天宝四年,唐玄宗把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后,遂册立杨玉环为贵妃,玄宗自废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后,因此杨贵妃就相当于皇后。

杨贵妃有三位姐姐,皆国色,也应召人宫,封为韩国夫人、秦国夫人、虢国夫人,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虢国夫人杨花花排行第三,以天生丽质自美,不假脂粉。杜甫《虢国夫人》诗云:“虢国夫人承主思,平明上马入金门。却嫌脂粉宛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杜诗详注》卷二)乃为事实之写照。

杨玉环自入宫以来,遵循封建的宫廷体制,不过问朝廷政治,不插手权力之争,以自己的妩媚温顺及过人的音乐才华受到玄宗的百般宠爱,虽曾因妒而触怒玄宗,以致两次被送出宫,此外,杨玉环在宫中与安禄山有染,但最终玄宗还是难以割舍她。直至安史之乱,唐玄宗仅带杨贵妃西逃,在马嵬坡兵谏时,杨贵妃被逼赐死,年方38岁。

安史之乱,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安史治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自古以来,很多诗歌词曲中反映了杨贵妃的故事,元朝白朴撰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杂剧,明朝有屠隆隆《彩毫记》传奇、吴世美《惊鸿记》传奇、无名氏《磨尘鉴》传奇,清朝有洪升《长生殿》传奇,京剧有《百花亭》、《贵妃醉酒》、《太真外传》、《马嵬坡》等,其它地方剧种也有许多演杨贵妃的故事,真是不胜枚举。尤以梅兰芳主演的京剧《贵妃醉酒》,以其独创性及卓越演技唱腔,饮誉海内外。小说则有《杨太真外传》、陈鸿《长恨歌传》、《隋唐演义》等。

……

看了杨贵妃的故事,你一定非常明白薛宝钗为何会勃然大怒!

薛宝钗大怒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

这话说的好不奇怪!

我们都知道,薛宝钗的哥哥薛蟠早就是个欺男霸女的地痞流氓!假如宝钗真的做了贵妃,我们完全可以断定薛蟠和杨国忠绝对会有一拼!

所以我们说这话好不奇怪!

换个角度,我们就会恍然大悟!

假设你就是那此时的薛宝钗!

你大怒之后反击的第一句话是在说自己吗?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