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猴子,两只猴子――
再说新娘子音音呢,这取的名字理由很简单,只是这亲家老丈人,闲来喜欢哼上两句京腔,尤其迷恋《红娘》中唱段,未经多想,开口就给女儿取名“音音”,说是这名字叫着上口悦耳;二层意思是,指望着女儿家懂得些音乐、诗词歌赋长大了可以文雅珍贵些吧。
当然,没指望会发生“张生与莺莺”那样有趣故事的呀。
这姓氏里边还有一个小小插曲呢,那就是:
音音的外婆家也姓王而爸爸家同是姓黄的王与黄叫着同音?,在取名用姓时,已有人开了玩笑说:此王非彼黄女孩子家还用草头黄的吧,写出来会好看些。其实用“黄”姓毕竟是跟着父亲姓,人家当然要跟随父姓嘛!必竟都是老的传统人家?听说,这“黄”字头上还与皇城根儿沾上点点边儿呢?想必也是戏说吧。
这名字说说由来是不是也蛮有趣味的,下面还有更来劲的姓氏哟!真的是有好戏看啊。
有好事者,闹新房直闹到子夜时分还不依不饶,竟想出来用人家的姓氏来拿腔拿调:
这两亲家姓氏一个是铜,铜是铜钱的铜;一个是黄,黄是黄金的黄啊。
“铜钱与黄金”的牵手能这样便宜他们嗯!那能这就再见啊?
这等有“铜钱”有“黄金”的殷实之家,是不可以如此这般就早早熄火的哟?
“对!我们今天是不会这么便宜他们走人的哟;可得好好火一把哎?”
看看,这帮醉了的男人们、老人们应和着是啊,是啊;有这个吉祥如意的兆头,
怎会轻易放过他们!孩子们更是乐得上窜下跳地叫喊着:
“新娘子发红包、发铜钱!”接着又束性和着曲调高唱:
“两只猴子,两只猴子;发红包!发红包!”……
1231-1231-565431*米驮来―米驮来--米123--
*“米”沪语是“钱”,“米驮来”就是“钱驮来”哈哈---
几个“小捣蛋”不知哪里打探到,新郎新娘都是属猴子,竟唱起“猴子发红包”
歌来了且还配上了大家非常熟悉的曲调。
铜家姆妈看着听着笑容可掬地连连说:
“好,好,发、发,要发的!,红包是一定要发的!”
“让阿拉儿子媳妇发、发!发发大吧!”
这档节目众人早就看好的,不发红包是不能放过门的!
闹新房就是这档节目最刺激啊,不能不叫新人们发“红包”?!
如不叫发,新人们还认为不吉利,还会不高兴呢?
那又开心、又能拿“红包”的快乐事情,哪次闹新房会轻易放过呢!
所以讲,讲究礼仪礼节的人家,不会疏漏掉任何细微之处的,所谓:
有声有色有趣好生财呀!这个节目放做“压轴戏”是最保险灵光的,就是要放在入洞房之前。
好在亲家姆妈早已关照好,新娘子抻手拿出五个红包,
一群小乖乖们嘻滋滋地一一拿了去、叩谢过了新娘子,小脚丫子噔噔地个个
撒着欢儿出去玩耍了,众宾客是拍掌叫好起着哄啊?好一个人丁兴旺的大家族。
亏得亲家姆妈多准备了几个红包包,不然连这帮小乖乖们的关口也难过得了啊?
那帮女人们、师兄弟姐妹们更是老套得很哪、只知道抻手向每一条被子当中去摸红蛋?马桶里面去乱摸,(有种老法叫马桶是子孙桶;老法讲蛋摸得多子孙越多)摸了一只又一只,只听到几个小伙子声撕力竭地喊着:
“你们几位大哥大姐不要摸了,帮帮忙哟;让我小兄弟也摸个蛋,
生个儿子好传代啊!”原来摸红蛋也是有讲究、有说法的?
几个年轻小伙是床上、被子里、子孙桶里满世界去掏着红蛋、有趣夸张喜庆得很那,
那个叫闹、无赖样子,真得比刚才那些受红包的小朋友们,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呀?
也许是家里老人关照过的,不管怎样,喜庆中大家都想接着喜气呀。这样的场景更增添了婚房中的闹猛气氛呀!你不闹新人还不开心哪看看闹新房每年不知碰到多少次,
但是年年老花样也没见着有太多创意的。
倒是那三楼上的老邻居,龙老先生人称“老龙头”的,
人喝得醉醺醺临离开,走到新房门口时还没忘记讷讷地说:
“阿木、阿木,不要太‘阿木林’了啊,要加紧生产?加把劲早生儿子嗯!”
“加紧-啊加紧”酒醉糊涂地还不停地嘟哝着:
“侬懂不懂我龙老伯伯全懂的啊、比你的爷娘要更‘稳’‘准’要生双胞胎儿子、
龙凤胎我要一个的哟;啊?还要吃红蛋,‘双黄蛋’啊、哈、哈……”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龙老先生与他们铜家、上下邻居有近五拾年交情了,新婚大喜之日也就没了顾忌了,
一路嚷嚷着,摇晃着身子跌跌撞撞哼着粤调上楼去了。
跟着闹新房的朋友、亲戚们也都陆续地回去了,子夜钟响。
是夜:春风得意时洞房花烛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