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冠帮徐来收拾停当闪身下了台子,徐来同学清了清嗓音,“诸位同修!”台下立刻停止议论,安稳坐着,一千六百只眼睛齐齐聚集于看台上的徐来!
效果不错,徐来比较满意,接着说道:“首先感谢妙空上人以及诸位同修给本座一次向大家学习的机会!很高兴能够与大家共享一段美妙的时光!感谢佛祖!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台下众人也齐喧了一声佛号!
“今天本座说法的方式与以往将有些区别,今天将以互动的方式与大家探讨一下读万卷经与行万里路的关系。在讲之前我想请诸位把位次调一下,请那一百名比丘尼坐在前四排,诸比尼往后靠!对,不用按辈份,自己认为年轻形象较好的可以坐第一排。
为什么要比丘尼坐第一排呢,因为本座前段时间修内功时出了点差错,身体尚未完全恢复,像刚才佛界那道开场的天鼓由于能量太大,结果把本座体内的旧伤引发了,所以出了点小小意外!
但是对于今天的法会仍然照常进行!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只是本座会声音小点,请诸位同修谅解!”
“首先让我们做个小小调查,在座各位同修如果是从小就出家修行的请举起你们的右手!好!谢谢,请放下!
刚才本座大致点了一个人数,举手的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也就是说大部同修是从小在佛祖的关怀下成长起来的,这一点很难得!根正苗红,法脉纯正。那么好,接下有谁愿主动回答下一个问题的?好,就是第一排正中间的那位同修!请站起来,好,再转向诸同修!”
这时站起一位身材匀称、五官秀气的年轻比丘尼,徐来一看暗道正点!阿冠则暗道“屁股大能生仔!公子就是有眼光,散会后一定把她的芳名和三围打听清楚。”对着徐来遥竖大姆指!“我所问的问题很简单,我问一句你答一句即可!”
“你早、晚课有没有迟到过?”“没有!”“你可知早晚课的意义?”“要是不上早、晚课就算缺勤,那是要扣工资的!”台下一片哗然,尤其是一个中年比丘尼更是变了脸色,估计是她师傅。
“那么下了早、晚课后你通常做什么?简单说三条吧!”“冬天哂太阳、夏天备秋装、晚上数绵羊!”
徐来不理台下议论继续问道“你最喜欢哪位菩萨?”“观世音菩萨!”“为什么?”“要什么给什么,有求必应!”“如果要你去度一个又老又丑的老汉你愿不愿意?”
这时台下的一千五百八十只眼睛齐齐聚集在这位年轻美丽的比丘尼身上,期待着她的回答!就在一千五百八十只目光尚未完成集结之时,可爱的比丘尼已经回了话“只要他有钱!”
“好,回答的很好,再请一位半路出家的同修接着回答答,好,就是最后一排的那位,请站到前面来!请问你是何时出的家?”“二十岁!”
“为何要出家!”“我青梅竹马的恋人病故了!”“如果她能活过来,你是否愿意还俗与她再续前缘?”“不会!”“为什么?”“镜花水月一场空!美女如骷髅!看得破才能放得下!”
“有没有想过双亲!”“想过!”“你打算怎样报答双亲的养育之恩?”“念佛求佛祖佑护双亲健康,把我的工资全部寄给他们,念经祝愿他们百年之后能往极乐!”“很好,请回!”
“经过两位同修的回答我想大家肯定都有了一些初步想法。佛道之门不拘早迟,只有勤奋。自幼出家的多了份清心,少了份洗练,所以易被惑。半路出家的虽然经历磨难,但有时拘于执着。刚才二位同修的回答就是很好的见证。
大家有没有想过,读经的作用是什么?本座以为普通经文只是知识的载体,告诉大家佛修行的理论和修行的法门,大家理解就可以,穷经据典只能为清谈提供素材罢了。特殊经文要深刻记忆如《心经》等等。
相信这一点很多同修都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但是只念念经、坐坐禅就能成佛了?大家都知道佛说过的四弘誓愿,有哪位同修说说?”“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佛把度众生做为第一大愿?为什么地藏菩萨发下不度尽下界众生不愿成佛的誓言,那就明确告诉我们不仅要把经念的好,而且要身体力行,把一切的口号落实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中去,要注重实效,一个人成佛有什么意思?
大家都成佛才是佛的本旨,才是真正功德无量的事情。所以我说的行万里路就是希望大家在念经的基础上,多抽点时间走出去,去看看世间万物,去发现他们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地方,并去尽量帮助他们,从而达到度人、弘法的目的。
走出去对于修行的人意义非常重大,不仅对于修行对于所有人的意义都很重大。世间人把我们僧人修行叫出家,走出家门,但走出家门的同时我们就走进寺院、亲近佛法,这也是一种走出去,大家都做到了。
但是进了寺院后还需要大家继续走出去,那就是学了佛法后再走到世间去修证、去体验,度人就是一个很好的法门,也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法门。有了理论,又有了实践和功德,我想,那个时候再谈成佛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我再给诸位同修举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怀素师侄!”怀素恨的牙根直痒,公开场合侮辱我!等着瞧,看出去后怎么收拾你!
“大家都知道怀素师侄的草书写得非常好。他早年在练字时用芭蕉叶,所以传出绿天庵的说法,他用过的笔堆成了小山,所以又有了笔冢的说法,这个阶段相当于大家在寺里念经,是打基础的阶段。
可是怀素师侄能有今天的成就最主要得益之处在哪呢?在走出去!他先去到广州向徐浩请教,又到这里向颜公请教,再观察天地万物、借法古今遂成就今日的草法气象。”
徐来刚说到这里,就听到一声佛号传来,原来是妙空大和尚过来了,“师弟讲得很精彩,老纳受益良多,今天先到这里吧,明天接着来!”明天还要,要不要人活了!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