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_柯云路作品精选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9章(1 / 2)

鲁小兵往下的故事也可能险象丛生,也可能飞黄腾达。这全凭我们想像。能够交待的是,鲁小兵一上任就烧了三把火。将方便门诊处重新装扮了一番,楼口的牌子灯箱都更醒目了,楼里的张贴宣传也更耀眼了,四个诊室的大夫资料也都堂堂皇皇张贴在玻璃柜里。各种方便门诊处的品牌形象方案都出笼了,那些操作有些甚至被全院采纳。

威慑的作用远大于利诱(3)

还能交待的是,鲁小兵和白京京的关系完全正常化了。对正常化的含义做何解释,不如读者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听说陆主任这段时间和院长关系有些紧张。如果不是陆主任上边有人,他早就不主任了。

财务部漂亮小方和鲁小兵的关系暂时不太好描述。不知是鲁小兵忌讳吕步缩手了呢,还是小方对吕步又有了新意思。

俄罗斯美女华倩原本对鲁小兵就越来越添着刮目相看的尊重,这一天下班后,她竟很诚恳地请鲁小兵共进晚餐,说是她有些郁闷,想饭后和鲁小兵一块儿溜溜谈谈。郁闷的原因鲁小兵也知道了,她发现那位身高、学历、收入三高的博士有了第三者。鲁小兵这一晚与华倩在路灯恍惚的街边溜弯很男人,他一点也没感到自己身高的不足。

再往下,鲁小兵越干越顺水推舟,顺手牵羊,顺其自然了。

他不再被什么底线概念纠缠。

惟一不太圆满的是,那个手持菜刀把自己砍得血肉模糊的瘦男人偶尔会在梦境中出现。听说那个瘦男人现在有些神经失常,每天磨刀不止。

附录一:历史将记住那些高尚的身影(1)

——致sun_x:我为什么写《底钱》

sun_x:你好!

当晚就看到了你在“2005…11…2918:34:53”的留言。

是你看了中篇小说《底线》及部分朋友的留言后写下的一段话:

“老柯,你是名人了,你写这样的文字有没有考虑到后果???

医者父母心,我自认我是一个有医德的好医生!!!

你这样的文章将所有医院所有医生贬的一文不值,如评论所言,是社会的毒瘤?!

你有没有调查研究??你对医疗行业有多少发言权呢?你了解我们的医疗体制吗?

我看不到原文了,麻烦你给我再留一份吧,也好探讨一下!”

sun_x,首先,谢谢你关注我的博客并且留言,很愿意与你探讨。

你说自己是个好医生,我信。据我所知,绝大多数医生确是好医生。这并不是套话。一个人对人生专业的选择是有其人格特点的,除了那些为生计所迫的选择外,如喜欢搞财务的人有搞财务的特点,喜欢弄电脑的人有从事电脑的特点,喜欢艺术的人特点就更明显,而一个人选择学医,“救死扶伤”自然应当是其人格的一部分。

我关注医学比较早,家族中有人从事西医,而我的爱好是中医。当然,爱好可能引发我对这一领域生活的兴趣,但写小说却是另一回事。《底线》是一部中篇,篇幅不大,不可能对中国的医疗现状做出全面的分析与评价,即使作者有此愿望,这也不是小说的功能。

你说我的“文章将所有医院所有医生贬的一文不值,如评论所言,是社会的毒瘤”,如果你看过小说,相信不会得出这种印象。

之所以将小说定名为“底线”,是因为在我的观念中,一个正常的社会不仅一般民众有所谓道德“底线”,社会的价值与良知更应为一些阶层所支撑。如教师,如记者,如法官,……当然还有医生。如果一个社会连这样的阶层都在道德操守的“底线”陷落,应当引起忧虑。

然而,在我的生活环境中,我看到了大量的“底线”崩溃。周围的人初始还会义愤,时间久了,纷纷变得麻木,以为生活就是这样,虽不理想,但无力改变。

我在《底线》中写到的鲁小兵并非通常意义的坏人,他大学毕业后,先作为援助项目在国外工作了两年,回国后的现实与想像有极大落差。鲁小兵工作很辛苦,医术也并不差,但总比旁人挣得少而且少很多。郁闷之中肯定要探其究竟,这才得知另有挣钱方法。他也有过内心冲突,但其心理“底线”终于随着对金钱追逐的情势一点点陷落。作品只是客观展示了这个过程。

不久前,我曾就傅彪的过早去世写过一篇短文,谈了“相对贫困”问题。中国近二十年的经济飞速发展,民众生活有了过去无法想像的提高。许多家庭在温饱之后,拥有了住房和汽车。但人们并不满足,相对于几十年前的物质馈乏,人们普遍对金钱有了更多焦虑。

这也许是社会转型期无法避免的一个阶段,我无意对此作出道德评价,却希望人们在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中,关注精神的平衡与健康。

应当说,《底钱》写到的医院生活远不是最腐败的,不久前中央台《新闻调查》播出的哈尔滨一家医院发生的故事,要怵目惊心得多。而媒体最近几年更是揭出许多无法想像的腐败与黑暗。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