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志刚他们试飞后,都极为满意。我军特种兵又拥有了一件克敌的利器。
却说这次,杰出隐形性能保护了它们,4架歼-20在1万米的高空担任警戒任务,12架z-20搭载着我军18名特种兵和6名飞行员无声无息地潜入了“逆火”的驻地。1个小时前这6架逆火刚执行了一次轰炸任务返航,一阵忙乱后基地完全沉寂下来了。这支突击队是由15空降军的特种兵团长杜靖上校指挥的,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对空军基地的运作十分熟悉,连同6名z-20的女飞行员,共有30名队员。6名空军的飞行员经过俄国的培训,可以驾驶“逆火”飞行,当然也可以执行一些突击任务。
现在队员们已经接近了值班室外的警卫和飞行员待命室外。就在即将发出出击命令的时候,杜上校第一次涌上了一阵紧张的情绪。他执行过多次远程出击的突击任务,可这次是危险加重任哪。印军当然也知道这些战略轰炸机的价值,保护措施极为严密。出击计划只有空军参谋部知道,每次出击都有大批战机护航,并尽量通过自己的防空导弹阵地。我军多次出动了歼-18m、歼-17m伏击、突击均未成功。为了策划这次行动,前指参谋部已经谋划了3个多月了。
我军总装备部早就向俄国提出引进“逆火”图-22mc轰炸机,俄国国防部不便断然拒绝,以免得罪中国这个大主顾,但迟迟不予批准。这款轰炸机的机翼外段的后掠角可作20-55度的变化,是1974年正式服役的,至今已34年,但其优越的低空突防和高空突防能力仍是一款攻击力很强的战略武器。尤其是“逆火c”机身更流线型,转场航程提高到6800公里。“逆火”的制造公司则在努力争取成交,我军还自费派遣飞行员去培训,这次参与行动的飞行员就是经过俄国培训的。而且还同制造公司谈判以金龙超能电池改进逆火的供配电系统。
我国的电子战专家则通过网络始终跟踪着图波列夫公司派往印度的维护专家,了解这些飞机的状况,而且可以知道它们出击的时间,因为每次出击都需要俄国人做特定的维护。8月份的一天,电子战专家在一次夜袭中借助印空军的终端钻进了印军战略空军的电脑系统,下载了孟买空军基地的详细地图和警卫情况。由此制订了突击计划,并制作了模拟的环境进行了多次的演习。
昨天从俄国专家与厂部的联系中获悉今夜印军的逆火机群将出击。于是连夜把突击队秘密运送到巴基斯坦的伯丁郊外的一处军用仓库中,侦察卫星严密注视着孟买空军基地。这支突击队几乎与印军的“逆火”机群同时出动,不过它们的速度低得多。所以在“逆火”返航1小时后才到达这个基地。
刚才“逆火”机一着陆,马上被逐一拖入坚固的机库,俄国技师和印度技师一起作了例行检查,并立即加注了燃油,重新装上了导弹和滑翔炸弹。动作十分熟练,当然也十分疲劳。留下10个值勤的地勤人员后,俄国人和其他技师都赶紧回去休息了。这6个机库一字排开相互间隔20米,是半地下式的。厚重的钢门朝西对着一条滑行道,现在紧闭着。门口都有一辆重型拖车,随时准备把轰炸机拖出机库。机库内部十分宽阔,“逆火”即使收缩机翼,翼展也有23.4米呢,后面有一条相当宽的通道把它们连了起来。有防火移门可以把机库相互隔开。通道一端延伸到一个巨大的弹药库,而这个库的尽头还有一道厚实的钢门,里面就是放置核导弹的小库。另一端是维修备件仓库。通道的中间有一条岔路直通后面的飞行员休息室、地勤人员休息室和警卫室。不过这里内部警卫是极为稀松的,因为要到达这里已经要通过好几道警卫了。
此时在待命室里有24名印军飞行员(每架轰炸机要4名机组乘员)在躺椅上闭目养神,他们都知道不可能马上起飞的,飞行服都放在边上。只是现在处于非常时期,根据条令必须随时准备出击而已。他们刚听到外间警卫室发出一声异常的响动把眼睛睁开,就见6个高大的身影冲了进来,手中的微声冲锋枪立即吐出了火舌解决了这24个印军飞行员。杜上校则亲自率8名队员同时冲入地勤人员待命室,击毙了4个妄图反抗的,另6个人马上老实了,当他们见到满室的空军尸体时完全屈服了。突击队已经控制了这处基地。
3个印军地勤领着10名特种兵进入维修库,电子战专家立即通过库内的电脑进入了维修数据库,下载了大批的“逆火”维修资料,并拿走了他们的十台维修手提电脑。他们还突破了基地的主服务器的“防火墙”,不但下载了资料,还向它植入了病毒,等必要时可以令其短时间的瘫痪,他们还钻入了基地电话的程控交换机,也植入了病毒,然后等待时机激活它,就能短时间中断基地的电话通讯。
其他人忙着选择最重要的工具、仪器和备件打成包,连同多余的飞行服一起送入“逆火”的座舱内,加以固定。因为每架飞机现在只有1名飞行员,可以搭载一些物品。本来需要4人机组执行任务,但这次只需把飞机起飞后飞到西安基地降落即可,降落时已是白天了,不会有问题的。飞机有印军的识别器不怕拦截的。
另一组人则在另一头的弹药库忙碌,把炸弹、导弹都堆到内部小仓库的门口,放置核导弹的复合装甲仓库门只有收到总理给出的密码才能打开,但是它绝对抵挡不了几百吨炸药的爆轰。他们在引爆导火索之前还将打开加油阀门,让航空煤油来加强破坏效果。
打开机库大门的时候,他们用遥控器引爆了基地东北角的油库。原来,他们飞来时,1架z-20单独降落在油库中4个巨大的储油罐的中间,油库当然是防卫的重点,但在它的中间反而十分安静。特种兵在钢罐上粘上了好几个无线引信的炸弹。然后再与队伍集合的。孟买基地的东北角立即闪出了红光,不少地方响起了凄厉的警报声。好在这里还是十分安静,6扇巨大的钢门缓缓打开,特种兵驾驶着6辆拖车把满载的“逆火”拖出了机库。
刚到滑行道,地勤人员就打开了跑道灯,飞机启动了发动机,顿时掀起了一阵狂涛。塔台上立即问飞行员接到什么命令,怎么准备起飞了。我军飞行员“理直气壮”地质问他们:“你们怎么会没有接到命令呢?”
塔台再想与司令部联系,可是程控交换机的病毒已经发作,导致整个基地的电话联系中断,指挥系统乱成了一团。塔台指挥官眼睁睁地看着6架“逆火”依次升空,他只得派人开汽车奔司令部汇报。还没有等到电话通,就见机库那里闪起了一团巨大的红光,指挥官未能听到爆炸声,因为狂暴的爆轰波摧毁了600米外的这座高耸的塔台。其后,库中的核弹头虽然没有引爆(只有按照复杂的引爆程序起爆才能引起核爆炸),但是其包含的大量的核材料在爆炸所形成的小蘑菇云中升起,大量航空煤油的爆燃将它们推升到更大的高度,大部分散落在这个庞大的基地。印军防化兵化费极大的力量来清理核污染,这又导致基地人员的恐慌。很长时间,这个基地都难以正常使用。
后来事态的发展,印度政府发表声明强烈谴责我军扩大冲突范围,攻击了远离边境的大城市-孟买。还把事情闹到联合国。美日等国还跟着鼓噪了一阵。
我国政府严正指出,印军多次动用孟买基地的战略轰炸机对我军阵地实施狂轰烂炸,造成我军指战员的严重伤亡。我军当然要消除这一威胁我军战士的祸源。联合国无非是希望早日结束冲突而已。
对我军极为有利的是:俄国国防部终于同意向我国出售“逆火c”轰炸机及其备件,双方将共同以金龙超能电池对“逆火c”进行供电、电气系统的改造。我军感兴趣的是其可变后掠翼装置以及其大功率发动机技术。
印度高层并未从这一打击中接受教训,竟然再次发出核威胁,终于导致我军更严厉的打击。
新德里9月22日
今天是星期一,这是一个印度次大陆典型的阳光强烈的炎炎秋日,此时雨季已近尾声,天气反而更热。昨天彻夜地在印度各地响起的空袭警报,把军人和老百姓搞得疲惫不堪,结果发现都是子虚乌有的“空”袭。
6:00太阳一出,警报声才全部平息。电台、电视的评论员都责怪空防系统神经过敏。印度北部从东到西有7个远程预警雷达站,实施对我国和巴基斯坦的防空警戒。它们受到俄制s-300pmu和安泰-2500防空导弹系统保护的,它们是专门研制来对付巡航导弹和中近程弹道导弹的,我军的df-21以12马赫的高速也将落入安泰的打击范围。总部当然不能动用速度更高的df-31,万一发生故障落入印度境内那就暴露了战略核武器的秘密。但是这些先进的防空系统也有其弱点,每套(一个营)有一部9c15m2型圆周扫描目标搜索雷达,一部9c19m扇面扫描目标搜索雷达,是它们的“眼睛”,也是系统的“命门”所在,只要打掉这对眼睛整套系统就基本瘫痪了。
今天凌晨2:00我军出动了28架歼-20,每个小队对付1套s-300或安泰-2500,每2架对付1部搜索雷达。我军也引进了这二款俄制防空导弹,飞行员都对实物反复进行了模拟攻击练习。侦察卫星不断向它们发送这些搜索雷达车的坐标。他们凭借歼-20超卓的隐形性能,它们不同于f-117而拥有优良的气动性能,而且对任何方向的雷达,包括预警机和卫星雷达,其反射截面都小于0.01。在深夜超低空轻易地突破了印军的防空系统,深入到那些防空系统的南面。大凡预警雷达只对进入国境的目标实施搜索跟踪,而忽略反方向运动的目标,这是提高效率的必然措施。
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他们同时对目标发起了攻击,每架歼-20的机舱内有二枚特制的轻型反辐射导弹,他们以交叉火力发起攻击,每辆搜索雷达车遭受了4枚导弹的攻击,保证摧毁了它们的雷达天线,有的导弹车都被摧毁了,在短期内是无法恢复的。歼-17全部安全返航。然后大批的df-15m战术弹道导弹和长风-2型空射巡航导弹接踵而至,它们对s-300、安泰-2500的指挥车、导弹发射车、预警雷达的天线、指挥所,机房逐一进行准确打击,对印军伪装部队设置在周围的大批极为逼真的假目标却视若无睹。印度北部的预警系统一下子都瘫痪了,无从再发警报了。
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绩还有特种兵和我军科研人员的功劳。在黎明前还有一批特种兵由歼-20t秘密运送到这些远程警戒雷达的附近,他们携带了目标指示设备。他们在远处以激光测距仪精确地测定目标的坐标,然后发送到30000米上空的“飞天”侦察机上,然后向弹道导弹或巡航导弹转发,以引导导弹准确地打击目标。一旦目标被摧毁,就立即上报,防止浪费导弹,如有导弹被印军防空系统击毁,他们又可以引导其他导弹继续攻击未受打击的目标。受过严格训练的特种兵当然不会受那些假目标的迷惑。
印军有二架预警机在东西线上空,一架在首都北部上空,这三架空中的预警机都是在离战线后方约300公里处一个固定地点的上空沿“8”型航线巡航。在黎明时分同时遭到了强大的干扰,正当机上的监控人员在采取一切措施消除干扰的时候,埋伏在它们正下方地面上的我突击队员发射的地空导弹准确地击中它们,空中绽开了三朵火球,在白天的天空中很快化为一团白烟。由于预警机远在新德里北部60公里的上空,并未引起市民的警觉。各空军基地警报声声,大批战机准备紧急升空,可是得不到敌机的丝毫情报,军用网络突然遭堵塞完全瘫痪,一时空军司令部十分混乱。
袭击乌贾因地区的一个导弹生产厂的我军远程战机最早起飞,贴着复杂的地形,一一绕过根据侦察卫星和高空侦察机标定的印军防空雷达,隐蔽地接近目标。其他攻击机群根据目标的远近和攻击的机种,先后起飞,隐蔽飞行,快速地接近目标,几乎都是于当地时间9:30到达了目标上空。在今天之前,中国空军虽然经常越过边界实施攻击,但很少超过300公里。所以新德里和那些远离前线的目标地区军民,根本没有思想准备。有不少在田地里的农民虽然看见一群飞机掠过,也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
新德里东郊的四个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都端坐在大楼内,或在各试验室里忙碌。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政府虽然宣布了全国总动员,由于战争始终集中在边境一带,后方的人只是在电视和报刊上看看战争,一点也紧张不起来。星期六、日不少政府机关和公司照样放假。这四个研究所算是军事机关,周六不放假,周日照样放假的。不少心理学家指出,由于周末的休假,周一的工作效率不会太高,工作人员的思维还不能“提速”到正常水平。而几乎所有的机关都会要求员工周一到单位集中,以便布置一周的工作。
当中国战机的精确制导炸弹和大量的火箭弹击中这些研究所时,那些印军的科技精英还没有来得及问出:“怎么啦?”就全部丧生火海。重型穿甲弹在巨大贯穿力的作用下,把深入地下好几层的地下室内的仪器和珍贵资料全部变成了废墟下的埋葬品。由于是白天,目标十分清晰,轰炸对周围的民用设施没有造成明显的破坏。新德里的防空系统的制导雷达同时遭到歼-18m的反雷达导弹和火箭弹幕的狂暴打击,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防御。
十分钟后,在新德里市民的仰望中,中国的战机潇洒而去,匆忙起飞的印军战机连它们的影子都追不上。
中央邦博帕尔远郊
郝志刚师的特种兵们可没有那么轻松了。在大批武直-13m和武直-10m的掩护下,直-14m则运载突击队员,共有14支小分队攻击印度本土的核设施。每个小分队还配有2架武直-11侦察直升机。在清晨6点前后就隐蔽启程了。
最远的一支小分队由崔卫东少校率领,要赶到850公里外的博帕尔市南方的一个隐藏在温迪亚山脉的深山峡谷中的核导弹仓库。他们的机群贴着山沟,有时还要掠过一块块平原,由于是无声无息地掠地飞行,又是按照侦察卫星和高空侦察机选定的路线,避开了印军的设防地区,所以没有惊动任何人。几乎也是9:30到达了目标所在地域。导弹仓库所在的山沟,山头上有防空导弹和高炮阵地,沟口有一个团的守卫部队,导弹和核弹头分别藏在二个在悬崖下挖的山洞里,有一条公路可供导弹运载车通行,山洞各有二道60吨重的大门,据说原子弹在洞炸也损害不了仓库内的导弹核武器。用战机或巡航导弹确实很难摧毁它。
这支突击队的2架武直-12m,突然升空以全部的火箭弹扫射山头上的防空阵地,这个阵地上的印军不像前线的士兵,他们从未吃过这些“无声飞雷”的苦头,当二架庞大的直升机无声地升起突然降临到他们的头上时,他们的惊愕之情是可想而知的了,火箭弹以及被击中的导弹和高炮的猛烈爆炸把他们送到神那里去了。另二架武直-10同时把二枚破路弹(原来是用于破坏机场跑道的),扔到沟口的公路上,严重地破坏了进沟的道路以阻止守卫团的坦克和装甲车冲进来。一架直-14m则在仓库附近的一块空地上降落,机上的50名突击队员一下直升机就向二个山洞仓库的大门猛扑过去,同时另一架直-14m把机上的突击队员分别送往山沟另一侧的有利地形防止守卫团冲入里面的仓库区。
冲击仓库的突击队员一见到印军的守卫就一边扫射一边冲向二个仓库大门。这时仓库的守卫人员已乱成了一团,拼命向打开的第一道大门内冲去,但他们如何跑得过猛虎下山般的特种兵呢。突击队员冲进去后消灭了门内的印军,一直冲到紧闭着的第二道钢门前。这道门的启闭装置是在门内的,里面倒是没有射击孔,大概设计人员也没有想到要让里面的人来作最后的抵抗。突击队员迅速在钢门上吸上高爆定向炸药,然后退出洞口。此时在沟口一带防御的突击队员已经与冲入山沟的印军展开了激战。印军是沿着公路冲过来的,而我军则在山沟的另一边的高地上隐蔽地以枪榴弹和机枪火力有效地进行阻击。二架武直-12m和二架武直-10m则在武直-11m侦察直升机的指挥下,与印军守卫团的4架武装直升机展开了激战,以性能和火力上的压倒优势,10分钟不到就干净利落地全歼了这4架直升机。
再说退出大门的二组突击队员隐蔽到安全的地方,就以无线电引爆了高能定向炸药。又等了1分钟确认导弹没有被引爆,突击队员在强光灯的照射下,再次冲入硝烟弥漫的内门一看,定向炸药果然只是把第二道钢门炸出了一个洞,并且把门内的印军全部震死了。他们迅速地装上了大量的高能炸药和无线电引信和5分钟定时引信,然后撤离到武直-14m上。在武直-11m侦察直升机上指挥的崔卫东营长命令4架武装直升机向印军守卫团猛攻,以掩护武直-14m撤离在高地上防守的队员。全体队员登机后,机群迅即撤离,崔营长亲自启动了引爆装置。二个山洞口立即喷发出烈火和狂烈的冲击波,在山沟中横冲直闯迅即淹没了冲入沟中的印军。从第一枚导弹射向印军的防空雷达,到引爆库存的导弹,整个行动只化了19分钟。突击队员是3名重伤,8名轻伤,全部返回基地。
其他13支突击队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特里普拉邦明苏达地区9月22日6:30
特里普拉邦是印度阿萨姆地区的一个小邦,它的一大部分土地深入孟加拉国。明苏达地区在邦首府阿加尔塔拉市的西北边,是崇山峻岭中的一个特区,在地图上是找不到的。那可是印军新成立的战略火箭部队的专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的一块宝地:那里终年云雾缭绕,很少有晴天,侦察卫星和高空侦察机难以获得地面的图象;有一条绕过7座山峰的200多公里的等高线,既降低了公路的造价,又有利于导弹运载车的快速机动;那些山体的基岩十分坚硬,有利于构筑隐蔽导弹运载车的洞库;搭载射程2500公里、有效载荷1吨的“烈火”中程导弹的发射车在机动区的任何一点都可以攻击拉萨、昆明、成都、重庆、西安等中国的重要工业城市。
印军耗费巨资修建了这个机动导弹发射基地,并在机动公路上方架设了角反射体,为战略火箭部队的首个发射大队的4辆运载发射车挖了5个坚固的洞库,还有12个洞库正在施工,当然这里会部署更多的导弹发射车。印度以中国和巴基斯坦为自己的死敌,他们不惜工本地研制和部署战略核武器就是冲着中国和巴基斯坦的,但他们显然只是把近程导弹对付巴基斯坦。
基地的外围是精锐的24师在守卫,该师有2个s-300导弹营部署在基地的北部和东部,当然防卫中国空军的袭击是主要的。也设置了环形的雷达站,不过在这样的山区不可能扫射到每个角落的。他们的防卫都是部署在曲曲弯弯的环状机动公路的外围,在基地西边的入口处是24师巨大的营地,还有14个警卫据点,一条可以通行装甲巡逻车的巡逻道把它们和雷达站连接起来。在巨大的环内只有3处建筑群,一处是洞库群,用以储存导弹,核弹头和常规弹头,不过现在只有一个洞库已完工,里面也只用了一个角落;一处是技术中心,这里也是基地的司令部,洛伽巴勒上校是这个基地的最高长官,不过他的手下可不多,30多个技术人员负责导弹和核弹头的维护和测试,4辆导弹车的驾驶和操作人员的驻地也在这里,总共也只有一百多人,旁边有一个小机场可供轻型飞机或直升机起降;另一处是战略火箭部队的警卫连,只有他们的巡逻车和运输车能在机动公路上行驶。外面的物资都要卸在24师的营地,再由他们去转运进来,即使导弹和核弹头的运输车,也要在入口处换上警卫连的战士将它们驾驶进来。防卫是够严密的。
卢军长与总参电子战部的专家调阅了历年了收集的关于这个基地的资料。通过少有的几个晴天的多光谱照片、卫星和宇航飞船的侧视雷达的图象,得到了基地公路、外围巡逻道以及外围的防御阵地和内部设施的地图。但是更细致的信息还是来自于电子战勇士通过入侵印军网络截获的资料。获得了基地的防御系统的部署图,警卫人员值勤安排等。一份报告引起了卢军长的注意,报告列出了基地网络系统的布线图,把与外部网络的通道归并成一个,以值班人员进行监视,加强了网络安全。布线图显示在基地的入口处的警卫岗哨就有一个内部终端,而资料中显示夜间只有2个警卫,每4小时换一次班。还有一份关于4天前基地的电话总机事故的调查报告,事故导致与总部的通讯中断,引起了惊慌,现已查明是修改程控交换机设置造成的。
今天凌晨0:00一支庞大的突击队在夜暗的掩护下从瓦弄附近的基地起飞,由第1军特种兵2团团长魏正明上校率领,这是第1军参战以来实施的规模最大的一次突击行动。有12架wz-10m、20架wz-13实施火力支持,10架庞大的z-14m,12架电动卡-32、12架电动“黑鹰”,还有8架z-20隐形直升机,搭载着1400名突击队员和一批“电甲虫”、tj-1装甲车对明苏达核基地实施打击。
第1军的突击队在野人山中直奔南方而去,然后绕道孟加拉国边境的险峻山区到了明苏达基地的西南方,印军警戒最薄弱的方向。2:30时2架z-20首先穿越空隙很大的雷达警戒圈,直奔环形机动公路东部入口处的警卫室而去。2:50就把4名特种兵送到距警卫室250米处,然后又升到空中必要时,可以提供火力支持。特种兵很快就逼近到紧闭的门口,拔出了飞针,他们可以看到玻璃窗内的2个印军士兵。3:00一辆吉普车载着2个印军来换岗了,警卫室的门刚一打开,一蓬飞针向他们劈面飞来。他们夺取了一个关键的部位,其中2名电子战专家,立即扑向了那台终端。他们熟练地接上了一台“飞龙”电脑,启动了“金针”软件包,操纵那台终端通过网络不久就突入了基地战术网络的最高层,首先修改了电话程控交换机的设置,把总部给洛伽巴勒上校或值班室的电话都接到了这里,切断了基地对外的联络,然后修改了各项设置,把网络也如法炮制。
他们完成这些工作时,基地已经悄悄地变了样:5个洞库只有4个停放了导弹运载车的有岗哨值班,都在换岗时被我特种兵击毙了,这个基地是很阔气的,吉普车多得很。一架z-20降落在那个小机场,发现根本没有人,只有1架卡-60停在那里。向魏正明上校报告后,2名特种兵立即去机场入口处警戒,不久大批直升机穿越z-20侦察好的印军雷达的盲区,几乎是贴地钻入了基地,然后直奔小机场。机降后,大批突击队员由无声无息地电动装甲车运送到基地内的三处营地,以牛刀杀鸡的雷霆之力,基本上以冷兵器歼灭了基地的警卫连,即使无声冲锋枪的声音也绝对传不到外面的24师那里。只有值班室的印军少校和洛伽巴勒上校的副官有机会抓起电话给24师,可惜电话都转到了入口处警卫室的我军特种兵的手中。
控制基地后,魏上校组织人员,首先破解那架印军卡-60的敌我识别器中的应答码,我军已经透彻地掌握了这款直升机的主控电脑和敌我识别系统。这组珍贵的信息立即传递到了前指,当然这些进入基地的直升机也全部灌入了这组应答码。同时按照基地主电脑系统中储存的控制密码打开了洞库的门,把4辆导弹运载车都集中到测试中心,再把洞库中储存的核弹头和分解的导弹作了安全处理,装上了z-14m直升机,技师们都在忙着拆卸这里的仪器和设备,连运载车上的贵重设备都装上了直升机。我军的电动直升机还抓紧时间利用基地的电站给直升机充电。
绝妙的是,这种绝密的基地周围没有人会来与你联络,直到9:00时印军东北战区传来了通报,称北部地区的预警系统已遭破坏,让他们全面戒备云云。24师的值班参谋也因此打来了电话询问,这里的“值班参谋”反而傲慢地请他们注意外围警戒。今天这里也是云雾弥漫,24师的警戒雷达和防空导弹阵地的搜索雷达忙得不可开交。
9:30攻击时间一到,基地内的12架wz-10m、20架wz-13m大显神威,连串的导弹和火箭弹透过雾气打得24师防空导弹阵地变成一片火海,那些环形设置的警戒雷达和印军的警卫据点如同被点名一样逐一变成了火团。我军东线的空军精锐尽出,他们都装载了东线印军的敌我识别应答码(这串码在西线是不管用的),印军战机被打得晕头转向迅即被逐出了空域,我军牢牢地掌握了战区制空权,在空军的护卫下,满载着印军“烈火”导弹和核弹头等部件,以及印军导弹核武器专家的重型直升机安全返回了天鹰基地。4辆庞大的导弹运载车也被解体减重后,由z-14吊运回去了。他们这组的收获最大。
此时隐蔽在缅印边境野人山谷的另一支z-14、米-24直升机队,他们既有印军识别码,又有q-6帮助摧毁沿途的印军防空阵地,直飞明苏达基地准备接运突击部队。那1200名突击队员可没有闲着,200多名爆破专家正好利用印军工程兵储存的准备今后开洞库的炸药,以及自己带来的炸药在彻底破坏这个基地的设施和带不走的设备。
近千名队员在魏上校的指挥下,驾驶着武装直升机、装甲车,还招来了h-16重型轰炸机、q-16攻击机包围住印24师的营地,发起了猛烈的打击。前指命令他们一定要全歼这支印军精锐,为今后在这一带开展游击战打下基础。24师虽然有12000多人,在师长的指挥下也从初期的打击下清醒过来,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可是他们没有空中火力的支持,防空导弹、高炮和重炮都在初期已经被摧毁,那些导弹最惨,不但一枚也没有发射,它们自身的爆炸还炸伤了不少自己人。
反之,我军的突击队不但指挥武装直升机群和攻击机准确地打击印军目标,而且利用直升机机动到印军阵地周围的山上,居高临下以迫击炮、超轻型榴弹炮发射大量的空炸榴弹杀伤印军。不久24师指挥部被q-6摧毁,印军更是乱了套。魏上校不失时机地命令各分队驾驶“电甲虫”和tj-1火力突击车向印军发起猛攻。印军既失去了指挥,又见自己人死伤累累,早已失去了斗志,在各处纷纷停止抵抗、缴械投降。一支突击分队冲入24师师部,也只有几个副参谋长、参谋了,让他们发出投降的指令,战场上响了3个小时的炮火终于停了下来。从首府阿加尔塔拉派遣来的增援部队只是些地方的守备部队,刚进入山区被几颗炸弹一扔,就吓得不会动了。
不过印军的所谓精锐部队24师,也是以前第三次印巴战争时,在攻击东巴(现孟加拉国)时有过显赫战果。已经30多年过去了,现在不过是装备精良,训练强度较高而已。由于守卫这个重要基地,反而根本没有一个人打过仗,而且这里远离激战的前线,他们甚至连敌人的炸弹、枪炮声都没有听到过。哪里是久经战阵的我军特种兵的对手呢。魏上校只让把中尉以上的军官100多个带回去,但是让仔细地收集武器装备带走或销毁,不让它们落入地方部队之手。第1军的特种兵团如同一阵龙卷风,摧毁了一个印军的核基地,歼灭了一个精锐师,还卷走了它们的精华。经此一役第1军威名远扬。
印度刚刚建成的6个导弹发射井都被准确地击中,其中3个井中已经装载的导弹也一并被摧毁。惠勒岛的导弹试验基地被炸成一片火海,一批技术精英连同他们辛勤积累的资料,伴随着昂贵的测试设备全部付之一炬。
攻击最远的贝汉布尔地区的二座用于生产核武器级核材料的反应堆的是一小队4架歼-17iim战机,他们完成攻击任务,并得到侦察卫星的核实后,迅即飞向孟加拉湾的指定海域上空,与8架战机护航的二架yy-14m(y-14m改装的加油机,一次可为3架战机加油)会合,加注了燃油后,一起穿越印缅边界的山区,接应的空军部队为他们打开了一条安全的空中走廊,他们全部安全地返回了基地。
攻击孟买舰艇制造厂的8架歼-17iim,是从巴基斯坦的卡拉奇附近的海岸入海,贴着海面掠海高速飞行,绕到孟买的西南方,然后,4架直奔那艘核潜艇,轻易地突破了印度的对空警戒线,不过也是出其不意的缘故。当时大批的核动力专家和技师正在艇内外紧张地工作,大部分人是在更换反应堆内损坏的燃料棒,突然响起的凄厉的警报声,反而弄得现场的人不知所措。几乎同时倾泻下来的重型穿甲弹、高爆弹和大批火箭弹,不但彻底摧毁了这艘核潜艇,而且歼灭了所有在场的核动力专家和有经验的专业技师。
另4架攻击机的目标则是船厂另一边的一个全封闭的神秘厂房,里面放了2座改进型的核潜艇反应堆,那是准备安装在尚在船台建造中的航空母舰上的。印度海军得知中国建造了2艘核动力航空母舰后,决定第二艘自制的航空母舰也采用核动力,此刻正有大批专家和技师在进行系统调试。我军的电子战斗士从印军网络上搜寻到了这2座反应堆的下落,并经过卫星侦察核实。这2座对于印军无比珍贵的舰用反应堆连同那些核动力专家顷刻间化作了一朵徇丽的蘑菇状烟云。由于核反应堆被炸毁时大量放射性物质散落在厂区,这个印军最重要的舰艇生产基地算是彻底毁了。船台上的那艘航母,我战机根本没有碰它,不过很多年后,才有印度人来处理这个硕大无朋的钢结构。
这次“天刀行动”是对我军远程突击力量的一次严峻考验,出动战机428架,其中196架直接实施对目标的空中打击,232架参加掩护行动。出动武装直升机248架,直接实施空中打击的是150架;另有60架参与由重型运输直升机28架和64架多用途直升机组成的14支突击小队,以提供火力掩护;还有38架参加营救队,作为8支营救队的火力支持力量。最远的打击目标距基地将近3000公里,首次出动了空中加油机在战区上空为实施超远程空中打击任务的战机进行空中加油。至于印度事后向缅甸政府提出抗议,说这批战机和加油机利用了缅甸的领空。但遭到了中缅两国政府的断然否认。
有2600多名突击队员直接参加了突击和破袭行动。整个行动印度本土地区于当地时间10:00左右就陆续结束,东北地区直到中午时分才结束,中方只是损失了4架战机,3架武装直升机和1架多用途直升机,而且大多数是在回程时损失的;由于营救队员的努力,毁损战机的人员绝大多数被救回了基地。人员损失之少令人惊讶,军委要求反复核实,结果得到了证实。
这次突击行动的规模之大、组织之严密,协同之精确,堪称突击行动之典范。经总结整理后,编入了军事院校的经典教案。
这一行动在印度和全世界引起的震惊是可想而知的。印度电视台的画面上,出现了索拉雅总理面对印度军事科技皇冠上的宝石化成的废墟泪流满面的镜头。晚报和各家电视台的镜头纷纷显示各重要的战略武器基地化作火海的报道和镜头,当然不少基地是不能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