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寒夜探望_新江迷案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章 寒夜探望(1 / 1)

今年的秋天来的比往年早一些,阴霾天一天比一天多,使容易抑郁的人更增添了几分伤感,像是心头一片抹之不去的阴影,又冷又潮,仿佛西伯利亚的寒流提前几个月到来了一样。新江背水面山也挡不住这来自北方的干冷,感冒的人也增加了许多,嫣然这几天就唏溜唏溜的,说起话来嗓子哑哑的,更增添了几分妩媚。

沈检的家也是一幢二层小楼,就在离嫣然家不远的一片市政府小区里,孙浩轻车熟路的走了过来,门口保安还上前盘查了一番,毕竟这时已是晚上的十一点多钟,大多数人都已经酣然就寝了。

孙浩是每年都要来沈检家几次的,但大都是过年前几天来,还大包小包地提着礼物。这是不可避免的惯例,也是人之常情,孙浩也不能免俗。但孙浩的原则是绝对不送钱,这一点可能没有几个人能做到。

沈检的老伴是一个非常慈祥的人,对待他非常热情,可能是沈检也有一个他这么大的儿子吧。当然孙浩自己觉得肯定比不上人家,人家读书是好的不得了的,以高分考上北大不说,还参加了学校的登山协会,以惊人的毅力在大三时就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北大毕业后考取了素有常春藤之称的美国康奈尔大学,而且拿的是全额奖学金,自己不用花一分钱。就是这样,人家假期也不回来,而是在美国打工,挣几份工钱,全没有其他高官子弟那样靠着父母在国内贪污受贿得来的钱在国外摆阔。

对此孙浩是自愧不如的,也更加发自内心地佩服沈检的家教好。沈检也就这么一个儿子,又常年在外,更增添了几分孤单寂寞,这也就造成沈检以单位为家,上班他来的最早,下班他走得最晚,每逢节假日,他还要一个人来单位走走,或者一个人坐在空阔的办分室里面抽烟看报纸。而他老伴也没有其他爱好,只能在家里看电视。所以每当孙浩和嫣然过年过节来时,沈检两口子就像是儿子和儿媳妇回家来一样热情洋溢,一对金童玉女般完美的人儿在他们家里荡起了阵阵快乐的波浪,搅动的原本肃目萧条的家一下子生机盎然,就像一股清流注入了平静的湖泊,掀起阵阵白浪。

孙浩走到楼下时看见沈检二楼的灯还隔着窗纱亮着,那是一盏触摸银管灯,十年前是十分流行的,沈检用了也有好多年了,有一次灯管坏了,怎么都找不到合式的配件,原先生产这灯的厂子早就不在了,急得沈检团团转,派办公室的人多方寻找,也没找到,大家劝他换一个好的,那盏灯光线又不是很亮,但他却说那是用惯的了,换一盏更亮的反而会看不清。最后还是孙浩记起部队上原先也进过一批这种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就拜托了一位省军区后勤部的人去仓库里面翻箱倒柜地找,竞然给找到两个好灯管,一通上电还能用,可见当年生产的东西质量有多好了,现在的根本就没法子比。

孙浩高高兴兴地和嫣然拿了去送给沈检,沈检也正为晚上看不清东西而发愁,看见他们送来的灯管,就像沙漠里的人看到了水一样,不大的眼睛光芒四射,稀疏的头发都兴奋地竖起来,倒像是给他通上了电。

沈检高兴地像个小孩子,立刻召集保姆和老伴包饺子犒劳孙浩和嫣然,大家兴奋地谈着说着干着,倒像是过年一般热闹。

……

想起这些往事,孙浩心头就像是针扎一样的难受,一股悲凉的感觉冲上心头,走到沈检家门口时就感觉是多年未归游子回家一样,让他百感交集。孙浩自认为他是一个坚强的人,虽然没有青楚那样的坚韧,但他自信也是相差不多的,这也可能是他没有青楚那样的经历,所以感慨不多。这一次当他听到沈检即将告别检察院时,他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心灰意冷,更是一种离别的伤悲。就像是一只断了线的风筝,在广阔、寒冷的空中孤零零的飘荡,不知那里是归途,那里有希望。

“叮咚、叮咚”孙浩按响了沈检家的门铃,约莫有半支烟的时间,听得见缓慢的下楼梯的声音,门“吱呀”一声开了,沈检戴着老花镜出现在门口。

“哦,是你呀,我想这么晚没有别人会来了吧!”沈检头也不抬地让他进来,然后又咚咚咚地上楼去。

孙浩快速地换好了鞋,随着沈检的身影来到了他的书房,那盏银管灯仍然像是寒夜里的一盆火一样照亮了孙浩的心,也让他感觉到了一丝温暖。

沈检坐在他一贯坐的藤椅上,上面还铺着自家做了棉垫子,有几处棉花已外露,像是开出的花一样,还雪白雪白的。

孙浩这时有些激动,声音早已不听了指挥,嗓子哽咽着道:“沈检,我听说你要离开检察院了,是不是真的?”他这时最希望听到的就是否定性答案,但愿叶司令是在空穴来风,完全没有这一回事,那该有多好啊!

沈检显然一楞,悠悠地道:“怎么,院里都知道了?”

孙浩立刻觉得心头一凉,沈检并没有否定,而是向他询问这事情的出处。他赶忙道:“我是听嫣然她爸说的,院里还没有这方面的消息。”

沈检“哦”了一声,点起一根烟,并示意孙浩也从桌子上拿起一根来点上。

孙浩照办了,但是他就像是从来不会抽烟一样,被烟雾熏了眼睛,一股热而辣的泪水涌了出来,他赶忙拿出纸来擦。

沈检看在眼里,心中也是阵阵起伏,他也是感慨良多。这件事是早有定论的,但是作为一个在新江市检察院土生土长出来的检察长来说,他也一直在努力避免这件事的发生,毕竟新江检察院凝聚了他毕生的心血,就像是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看着他长大成人,变得强壮有力,这时正是检察院的巅峰时期,就像是种树的人辛辛苦苦把树养大,还没有来得急乘凉、收获果实,树就要被别人夺走一样,他的心里何尝愿意如此。

但是这本就是政治权衡后的结果,去年检察长换届时,朱启明书记本就想换掉他,一则可能是前几年市里的拆迁办在旧城改造过程中让检察院批捕几个阻挠拆迁工作的丁子户,但是沈检鉴于这是司法机关插手经济纠纷断然拒绝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拖了新江市旧城改造工作的后腿;也可能是朱书记在检察院查办案件中给沈检打招呼而沈检置若罔闻;最有可能得就是朱书记想换掉这个前任市委书记留下的检察长。

不管怎样,沈检知道他在市委书记朱启明眼里是一个不听话的手下,而且还十分的傲气,像是在摆老资格,看不起比他年轻的这个新江市的一把手。

但是官面上的事还是要应付的,有一阵子沈检也拿出了少有的殷勤,主动去汇报重大案件的办理情况,并积极配合市里举行的各种活动,出钱又出力,仿佛已经取得朱书记的理解。在某些场合,朱书记对检察院的工作是给予了充份肯定的,但是人心不可测,特别是出了汤怀亮自杀这档子事。

当然这与权力的变化也有关系,那时候朱书记还不是省委常委,说话还没有像现在这样硬朗,市院检察长的人选是要省院检察长提名,并报省人大通过才能任命的,而沈检与省院检察长有着莫逆之交,所以省院当时并没有考虑朱书记的意见,而是顶住了压力。

但是现在不同了,新江市这几年经济发展成就就像是在坐电梯,而且不是扶梯,而是直向上的,很快就超过了省城,并成为全国发展形势最快的几个副省级城市之一。在这种形势下,省委也别无选择地将省委常委这个全省核心领导层帽子送给了新江,朱启明书记现在在全省也可以说的上是一言九鼎了,换一个市委常委都是可以的了,何况是市检察院的检察长,省检察院的领导早就马首是瞻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