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我们是从西方来的,一个叫英国的地方,我们是来中国传播耶稣基督的福音的。”
噢,是从英国来的,那一定走了很长时间,只是不知道他们是走的那条路线,怪不得他们显的风尘仆仆的样子。
“我叫安文斯,他叫利类斯,我们是传教士,我们是坐船丛海上来到中国的,我们想去北京,不知道你可不可以帮助我们。”靠,老外就是不客气,求人一点也不难为情。
“哦,我们也是去北京,我们倒是可以同路。”
听我这么说,那两个老外面露喜色,只听安文斯继续说:“哦,太好了,谢谢,不过我们的钱不多了,不知道可不可以借你们的一点。”
我靠,这两个笨猪不会要我一路伺候他们吧,真是笨啊,我不是没事找事吗,干嘛去惹他们那,我一个人好好的,真是脑子有病。听到他们那么说,我肠子都悔青了,不过话都说出来了,又不好意思拒绝。
“呵,噢,啊,好好,不知两位去北京干什么啊?”
“哦,我们是应汤若望神父的邀请来中国的,所以去北京时去找汤若望。”利类斯说,“到北京后,我们会加倍还你们钱的。”他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又加了一句。
“哈哈,好说,好说,我叫彭飞,这位是我的朋友,茅十八,这位是我的,”菲儿看到我看她,知道我在说她,以为我又是在说她是我老婆,脸更红了,我一笑,继续说,“哦,她是我的女朋友。”
来那个老外看着菲儿的样子,大是意外,对中国人更加布理解了。
很快,我们就起程了,因为又增加了两个外国人,所以我们一路倒也很有意思,不过也没少惹麻烦,毕竟老外在当时很少见,、所以走到哪里都有一大群人观看,没办法,茅十八只好躲在马车里不出来(因为他还是通缉犯,到处都贴着追铺他的文书)。菲儿倒是很高兴,因为她很少见那么多人,可能是菲儿在家的时候就很少出门吧,毕竟在古代女人是不可以出门的,尤其是没有出嫁的姑娘,更要待嫁闺中。看到菲儿可爱的样子,我才知道在古代也有清纯小女生。
路上,通过安文思和利类斯的介绍,我才知道他们来中国并不是全是传教的,原来他们要找的汤若望是钦天监的监正,经过他们的解释我才知道,钦天监就相当于我们那个时代的天文台,承担观察天象、颁布历法的重任。钦天监正,相当于国家天文台台长。
很久我才想起,记得我看过有个电影,是介绍少年康熙的,记得里面就有汤若望,记得我还专门查过关于他的资料。书上说:
汤若望是继利玛窦之后又一个明清之际的著名传教士。他是德国人,受葡萄牙耶酥会的派遣到中国传教,明天启二年(1622)进人中国,取汉名汤若望。他有天文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崇祯三年(1630),徐光启预备修订新历,将汤若望从西安调到北京,进入历局成为徐光启的助手。他不仅是天文学家,在机械制造方面也十分在行,帮助祟桢皇帝制造出威力强大的·红夷大炮”,在对抗清军的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使得明、清双方都将他当成不可多得的全能人才。
清政府上台,一项重要的工作是编制新历法颁行天下,代替前王朝的1日历。多尔衮命令钦天监官员负责新历法的修订。当时钦天监官员使用中国传统的大统历和回回历,推算出天文现象出现的时间与实际发生时间差距较大,影响到新王朝在百姓心目中的威望。多尔衮对此十分不满,召见汤若望询问有关技术问题。通过同年八月对日食时间的测定,三种历法优劣顿现,汉、回历法分别相差二刻、四刻,而“西洋新法”的测算结果丝毫不差。清政府当即宜布采用西洋新法,将新历书赐名“时宪历”,不久汤若望接任钦天监正,相当于国家天文台的台长。能推算历法的人在被当时被认为懂占星术,受到官员和民众的崇拜。自汤若望以后,直到清道光年间,钦天监官员都用西方传教士担当。
汤若望获得清朝统治者极大的尊崇,在中国受到如此礼遇的传教士独此一人。多尔衮极尊重他的意见,顺治的生母也因为汤若望治好了自己侄女即顺治皇帝未来皇后的病而感激之至。少年顺治皇帝听了太后和朝中大臣对这位西洋教士的褒扬,自然产生信赖感,更由于顺治帝极强的求知欲,屡屡召汤若望进宫讲解天文学等自然科学知识,两人之间建立起超越寻常君臣之间的关系。顺治帝称汤若望为“玛法”即满语爷爷,顺治八年(1651)一年之内,汤若望连升三次,从“通议大夫”、“太仆寺卿”到“太常寺卿”,官级从五品升到正三品。顺治十年(1653),赐给汤若望“通微教师”的尊号,地位,相当于国师。顺治十五年(1658),汤若望获赠“光禄大夫”的荣誉头衔,官位升至正一品。不仅如此,顺治帝还经常御驾汤若望府邸,长时间畅谈。这种做法被认为尊卑不分、有违礼教,激起了朝中大臣的不满。虽然如此,汤若望仍借助与顺治皇帝的亲近关系,得到了崇高的地位和行动的自由。
汤若望早在刚担任钦天监正一职时,便在北京宜武门内建立了:一座欧式风格的雄伟教堂,参观的人员络绎不绝,顺治十四年,顺治皇帝御笔亲书“通微佳境”,制成匾额悬挂于宣武门的天主教堂,汤若望还把顺治帝御制碑文刻成石碑竖立在教堂前面。这一举动等于默认了汤若望有自由传教的权力。事实上,汤若望也经常利用接近皇帝的机会向皇帝灌输基督教义,顺治皇帝也阅读了有关书籍。由于汤若望的声望,中国境内的传教士都得到了保护,入教的群众竟达上万人。
顺治十八年(1661),才二十四岁的皇帝因病去世,他的继承人是年仅八岁的小皇帝康熙,宫内由祖母皇太后照料,朝中则由四位顺命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联合执政,实权人物则只有鳌拜。随着顺治皇帝的去世,汤若望的地位每况愈下。首先是顺治末年,一个略有小名的文人杨光先写作《摘谬论》和《辟邪论》,投疏到礼部,分别攻击西洋新法和基督教,在前书中,杨光先认为汤若望别有用心地用西洋历法替代中国本土历法,是蔑视大清的恶毒之举,在后书中以中国传统伦理观念为参照系全面批驳基督教义。由于顺治帝尚在世,礼部官员拒绝了杨光先的弹劾申请。传教士一方于康熙三年由利类思创作(天学传概),介绍天主教的产生及在中国的传播历史,反驳杨光先的指控。文中过分夸大基督教义的神圣,激化了矛盾。这时,汤若望中风病倒,由南怀仁代其履行公务。杨光先代表着反西方传教士的一批人,包括儒士、回教徒等人,他们积极支持杨光先,使这一案件越来越复杂。
康熙三年秋到次年春天,朝廷公开审理此案,杨光先指控汤若望等人犯有三条大罪:阴谋叛逆、宣扬邪教和传布错误的天算学。长期审判的结果是,汤若望和钦天监七位官员被判处死刑,各地传教土集中到北京接受审讯,拆毁全国教堂。但在审判的最后关头,北京发生强烈地震,顺治帝的母亲孝庄太后直接干预此案,汤若望和仆人才被释放,五名中国官员仍被处死。不久汤若望病故,葬于利玛窦墓旁,集中到北京的二十五名传教士被驱逐出境。
杨光先就任钦天监监正。走马上任后,他遇到历法推算的技术问题,杨光先恢复大统历和回回历,结果当然错误百出。康熙年事稍长,不满于鳌拜的专权,从钦天监人手追查。康熙八年(1669)春,康熙仿效乃父顺治命汤若望的助手南怀仁和杨光先实地测试,以辨优劣。经过几次考查,杨光先败下阵来,被革职,病死在回安徽老家的途中。
康熙皇帝恢复了汤若望的尊号,肯定了他的贡献。南怀仁接任钦天监监正,经过这一重大曲折,中国天文学重新获得了发展的机遇,以后历任钦天监主要官员均为西方传教士。传教士在天文学上取得胜利,传教的阻力却越来越大,清政府对传教活动的控制康熙中后期以后越来越紧,最终进入全面禁教阶段。
我越想越激动,哈哈,老天真是眷恋我,没想到我竟然可以去见汤若望,还可以在这个时代这么快几见到两个外国人。真是想都不敢想。恐怕在这个时代,只有我知道老汤的价值,我要让他为我所用,想到这里,我觉得有必要对这两个老外再好一些。
很快,我们就到北京,一路上,两个老外让我伺候的舒舒坦坦的,对我也是言听计从,茅十八因为很少走出马车,菲儿也早就把我当成了依靠,我不知道这个小妮子是怎么想的,她自从我把她救出以后,就很少和我说话,只要我一靠近她,她就一个人摆弄着衣角,好像我会吃了她似的。不过两个老外的原因,我也很少和她接近,不过她对我也是言听计从,所以一路上我就是这些人的头,无形中他们也把我当成了老大。
北京果然不愧是中国的帝都,只见大街上人来人往,不时地看到一个一个的穿着僵尸服的人走来走去,使得我怀疑到了鬼城。
很快,在我的问路下,我们很快就找到了钦天监,在门子的通报下,我们很快就进去了。想到就要见到汤若望了,心里不免一阵激动,真不知道他到底长什么样子,正想着,一个穿着僵尸服的大胡子走出来,看到安文斯和利类斯高兴的走来。
“哦,你们来了,真是太好了,欢迎你们的到来。”
哦,他竟然说的是汉语。
月飞:“不投票,就改说鸟语了,谁也别想听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