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游历遇奇女_放荡曹操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章 游历遇奇女(1 / 1)

这几日,带着赵雷呼朋引类的,倒也惬意。袁绍也是障眼使得极好,天天陪着。赵雷也是豪爽之人,几日下来也是广交豪侠。我有意把他培养成黑道第一人。这几日,他的表现更加让我坚定了信心。

我在洛阳买了一档铺子。取名松月轩。让赵雷经营,顺便组织一批侠客,经费自理。京城什么生意都好做,再加上年关将至。侠月轩生意是出奇的好。赵雷是豪爽之人,遇上对上味的人都想和他切磋一下,赵雷也不含糊,每每都认真的比试着。短短一个月时间已经有十多号人加入了组织。我对赵雷面授了组织关系的细节。他领悟很快,马上明白了。总之,我对组织的要求就是隐蔽、忠诚。年过完后,郎官任满,因为袁绍的活动,太尉司马防举我为洛阳北部尉,三月到任。想想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我决定先出去磨练磨练,顺便熟悉一下这个世界。我让赵雷先挑一个合适人照看侠月轩。他则和我一起出去游历。顺便充实一下自己的组织。

辞别了家人,带着赵雷便出发了。刘夫人自是千万个舍不得,丁夫人虽说管制严,但对曹操有意的事还是很支持的。只叫他放心的去,家里就交给她了。

冬日的午后,阳光灿烂,依然很冷。前世家在湖北,中部地区。现今是往河北走,北方的冬天倒是很不适应的。一路只是闲聊,最多的是聊赵雷的家乡,了解到赵云今年才5岁。心里暗自后悔,只怪自己的历史知识太过单薄。话说过来,现在去会会也好,凭我对他大哥的情谊,一定会当我为恩人的。日后请他出山也是隔层纸的事了。

一路走的很慢,到了常山真定村后,已能感到春的气息了。村里的稻草跺旁,牛正嚼着草。村民们,捡些牛粪,堆成一堆上面掩些草。春耕的时候,撒在田里,是肥田的好材料。此时虽未天下大乱,但朝廷腐败,暗无天日,村里却并未受多大波及。只是也没什么散钱,都被征走了。暗自感叹农业国度就是好。任你再腐败,只要天下太平,我自给自足就行了。只是农民都没什么文化,一旦遇到奸邪之人加以蛊惑,国之根本就会很快动摇,那张角就是钻此空挡。曹操为这些村民感到悲哀,也痛恨张角这厮,他即将带给天下深重的灾难。

村民见到赵雷回来,都客气的打着招呼。一些少壮央求赵雷带着出去一起闯天下。曹操上前问了一下他们对时事的看法。都是一脸的茫然。这时代,消息闭塞,地方几乎不知道朝廷的旨意。对村民们来说,村长的话就是当今圣上的意思。我着赵雷收下他们。我要让他们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新闻工作者。从他们迫切渴求消息的眼神,我知道他们会是很成功的记者、编辑的。

看来我的任务是很重的,整编一个记者团出来是很要费些波折的。第一,要让他们有文化。第二就是要让他们懂得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学文化就要学校,办学校要师资力量。突然这么多事摆在面前,还真是吃不消。此时感到时间的紧迫了。在赵雷家停留三日,这三日我天天和赵雷畅谈时事,让那几位少壮也在一旁听着,我有意要让他们对外界感兴趣,对新闻传播感兴趣。在交谈中,我会把一些我所知道的新闻职业道德告诉他们。他们领悟倒也快。以我两千年的先知,教个几日,也能在这个时代算得上个人物了。行!他们就是我的第一批师资力量了。

我知道张飞这个猛男是幽州人士,只是大致算了下,今年也才四五岁光景。看来出道的不是时候。还是去寻一下名士好了。颍川多名士,这个我还是知道的。颍川书院又是颍川名士的聚集地。就到颍川书院。

颍川书院,位于古颍川郡治所阳翟。

颍川郡多是山地,所以颍川书院是倚山而建的,书院坐落在城郊。它原本是颍川豪门荀氏的一座别庄,书院成立后就被捐出来做学堂。

赫赫有名的颍川书院,没有高大的围墙,没有烫金的匾额,没有黄铜的兽面门环,低矮的围墙刷得雪白,一扉显然年深日久的木门开启着,正门的上方挂着一块黑漆红字木匾,上面书着大大的四个字:颍川书院,落款:水镜先生。字体遒劲有力,红与黑相映,红如鲜血,黑如夜空,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沉稳而凝重。

赵雷前去打门,我立一旁等侯。少时,一书童领我进门。

进入大门,走过青石板路,正对着是一间大屋,屋宇方正,青砖砌就,上有雕花瓦当,屋中央是一个大大的香案,香案后悬着孔夫子的画像,黄铜香炉中插着几枝香,袅袅香烟缓缓上升,浙浙散开,穿过旁门,就是读书的地方,矮几上满满都是书卷,坐垫分散四周。我们就地而坐。听起名士们谈论。我现在的资历实在不敢出来献丑。我只是让我的新闻团队更多的了解时政。现今距黄巾之乱还有些时日,倒也算是太平年代。大家多谈论的是朝政问题。很是乏味,此时也根本不可能有什么三足鼎立的论断。太平之时的话语都不犀利,我也懒得去和他们辩论。只是偶尔的一语之言也让他们佩服万千。席间有两位面相很似,我猜想定是荀、荀攸叔侄两人。他们多不言语,以他们的才智当是高谈阔论的,我好奇,便作揖问道:“两位定是文若、公达叔侄俩了”荀攸只略点头,算是回答了。荀却很兴奋:“听你口音,是京中人,你们京中人士也知道世间有我二人”我客气道:“文若、公达家世显赫,历出俊杰,我是仰慕已久啊!京中士人都盼着见你二人,找你们签名呢!今天见到二人,是我的荣幸啊!”荀兴奋不已,便说道:“夸奖了,还未请教公子大名。我也想去京中游玩一番,只是路途遥远,我二人单独去京,多有不便,不知可否和公子结伴而行?”二人,这生意做的好啊!荀攸暗自捅了一下比自己还小的叔叔,心里暗骂,卖了自己还要搭上我,真是气人。只是封建礼仪使他不敢对自己的叔叔放肆。我赶紧道:“这样最好了,刚好解了京师子弟的仰慕之心。”

我故意向荀攸道:“公达似乎不愿去京都?”急得荀脸红。

“乱世将至,恐怕只有我颍川书院会是一片净土吧!今日去京,明日又返,舟车劳顿,岂不烦人?”

好你个公达,果然有两下子。现今距黄巾之乱还有近十年的时日,你竟然料到了。果然厉害。

“公达开玩笑吧?现今可是太平的很啊。”

“卖官日甚,钱就是官,多些时日,普天之下都是官了!有钱就是官大爷,谁听朝廷的!没有统一的政令,怕是要乱啊!”

“以公达之意,乱世何时将至?”

“不出十年!”

荀不吃这一套,可能是年幼的原因,现在根本看不透今日时政。用命令的口气对荀攸说道:“狂妄小侄,休得妄自揣测。好好准备,明日随我一起去京。”

总算松了一口气。刚才想试试荀攸的才智,谁知他分析的那么透彻,已然知道天将大乱。原以为,荀会不愿上京了的。刚才他那句话让我放心了。

我暗自推算了一下,现在好多美女都还在娘胎里。看来老牛在青年时期也是很悲哀的。只有等到咱老牛真的老了之后再来吃你们这群嫩草吧!一定要时时关注这荆州之地,随时要注意二乔的消息。不然咱不是白来一趟三国了吗?

有些失望的出去转了转。在门口眺望过去,看一白衣女子,傲立在草地间。我不禁向草地走了去。我绝不是被她的容貌吸引的,只是好奇而已。

“你一个女子也来颍川书院,看来颍川书院真是誉满天下啊!”

“颍川书院,一群废材而已!豺狼当道,天将大乱!这些读书人却还在粉饰太平。”

“现今,天下太平。阁下出此言,不怕治你个谋反之罪”

“十年见分晓。”

“你不见,颍川之地,人民安居乐业。前日从冀州来,一路走来,倒也太平。”

“时事之事,只怕你比我更清楚。”说完飘然而去。留下一脸漠然的我。莫非她也是个穿越者?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