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禺说长篇小说《爱情下一站》
陈建功(中国作协副主席)
禺说请我为她的长篇小说《爱情下一站》作一个序。《爱情下一站》是这位文场新秀出版的第二部长篇小说。
初识禺说,大概是在十年前的一个初夏,当时,我与文学界的几位师友,一起到广西北海开笔会。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她的散文《不会流泪》。这篇短文词语流畅、题旨深刻,让我印象颇深,而让我更为惊喜的是,作者还只是个高中生。北海的朋友告诉我,这位小作者从小就喜欢观察和思考,试着用稚嫩的笔抓住吉光片羽,从小学起就在各大报纸、杂志发表文章,参加校际、全省、全国的作文比赛也屡屡获奖。她的一部叫《我们的天空》的中篇小说,当时正在《北海晚报》上节选连载,为此,北海电台还对她进行过采访。
我为北海文学创作队伍的新生力量感到欣慰,这位土生土长的北海小作者,将为北海文坛注入新鲜血液。
而今,十年过去,禺说已大学毕业并在高校任教,我没有拒绝这位作家的作序之请,并不仅仅因为乡谊,更多的是感佩于她对文学梦想的坚守。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有了这坚守,便有了一份人生的信念和乐趣,这是难能可贵的。
《爱情下一站》这题目本身就是一个多解的命题。当今社会,生活多元化,自由气息浓厚,人的价值取向和选择越来越多。纸醉金迷的社会氛围,你死我活的竞争,日渐淡薄的人情,不知所措的归属……如此环境下的人生与爱情,使禺说的这个命题越发难以回答了。
可以说,这是一部探索的小说。在我印象中,禺说的这种探索精神其源有自,在当年的《不会流泪》中已经可以看出,禺说是一个具有艺术探索使命感的青年作家。当然,这并不是说禺说的小说已经完全达到了多么了不起的境界,但她对探索的渴望和勇气,加之其作为一个小说家的基本功的训练――对生活细节的善于捕捉,对人物心理的洞悉,以及独特的想象力,已使她的小说具有一种触动心底的力量。
在读《爱情下一站》时,禺说又把近年来写过的短篇、长篇一一发给我看,浏览这些作品,包括她前不久出版的《宅女遇上驴》,我发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每一部小说涉猎的题材都不一样,主题、风格、笔调也不一样。一般说来,同一位作家所写的小说,大抵是很难脱离他的阅历和身世的,也很难有很大的风格跳跃,但禺说意外地破例,兴许,这又是她探索精神的体现。
她愿意作出尝试,不管成功与否,都在她的成长之路上留下一个个鲜明足迹。
这本《爱情下一站》,能让读者更多地看到,禺说在婚姻和爱情两个层面上的探究求索。她细致地刻画着笔下交集碰撞的人物,深入地掏摸人物内心,把人性的矛盾、情感的冲突、思想的挣扎等等所有人都置立其中的精神世界,描摹得入木三分。
这是非常不易的。
禺说一梁一柱地悉心搭建,去构造一个属于小说人物的世界,让人物的各种遭遇一幕一幕地徐徐上演。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只有艰难地跋涉,为了目标坚定而勇敢地翻越,才能将笔下万千气象舒缓呈现,并交织糅合成一幅栩栩如生、百态恣放的生活画面。也只有人情世态,条分缕析,生活的缩影才会跃然纸上,淋漓尽致。
文学的力量是柔软的,却具有直抵人心、触及灵魂的拷问的力量。在这部小说里,禺说关注的焦点是当下婚姻和爱情里那些容易摇动和破裂的因素,她展现的是现实生活里一种无法回避的真真假假。每个人都会面临婚姻和爱情里的诸多选择,当爱情正发生时,爱情的下一站是哪里?
禺说在小说里探究。每个人也都不能不在现实生活里寻找自己的答案。
这部小说完成之后,禺说的文学下一站仍在继续。
我深切地期待,她继续勇敢地探索,不懈地努力。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