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戬又问玉鼎真人,他是如何知道他在女娲宫的。玉鼎真人说,元始天尊提起过他偶然在玉珠峰看见过你。
他还说,你是伏羲的私生子呢!本来我以为他是胡说八道,今天才知道,他的话也是有根据。毕竟你们两个长得太像了,说没关系都没人信。
徒儿,说,你到底是不是伏羲的私生子?最后,玉鼎八卦地问。
杨戬白了他家师父一眼。回道,造化何其神奇,我和伏羲只是凑巧长得一样而已。我们两个无半分血缘关系。我的底细,你还不清楚。
寸心都快死了,他这边没日没夜地守着寸心,就怕伤势再次恶化,回天乏术。而那边,两师徒没事人一样,坐一起喝茶,赏花,拉家常,日子过得十分悠闲。把危重的寸心忘得干干净净。
果然是师徒,都是没良心的。伏羲看着来气,索性他也不管了。任寸心自生自灭好了。
不得不说,寸心生命力实在顽强。那么重的伤,在三个不靠谱的人的爱理不理的救治方式下,竟然活过来了。
寸心苏醒。杨戬见了,转身同伏羲说,她果然没有死。伏羲没好气道,要是我也不管了,你看她会不会死。
玉鼎见了,得意洋洋地夸自己的医术天下第一,就没有医不好的病。伏羲骂玉鼎不要脸,费心费力医寸心的明明是他好吗?
那对老小光顾着在一边叙师徒之情,连只手都不曾搭。他找他们理论,两人都说有无所不能的神王在,寸心肯定没事。
寸心醒了,伏羲大大地松了口气。总算没砸了自己的招牌,不然非得被那对师徒笑死不可,顺便在三界宣扬说,伏羲医术不济,治死了西海三公主,他维持了几万年的好名声,就毁了。不用怀疑,他们就是那种人。
寸心醒了是醒了,失去了龙丹,所有的修为都没了,体内还有魔尊的魔气未清。若非女娲宫正气充沛,压制住寸心体内的魔气,她根本就醒不过。不但醒不过来,还会在昏睡中,慢慢转化成魔,去到魔界。到了魔界,西海三公主寸心就算没了。魔尊的魔气霸道,别人强行祛除不行,必须得靠本人慢慢修炼清除。
这就意味着,寸心一日不把体内的魔气炼化,一日不得离开女娲宫。一旦离开,魔气分分钟钟反噬寸心的心智,把她转化成魔。真不知道寸心怎么得罪了魔尊释,他要用这样的手段迫害寸心。
总之,寸心这次是想走都走不了了。
……
伏羲曾怀疑,寸心回到女娲宫是杨戬一手安排的。杨戬说他还没有那么冷酷无情到那种地步,把寸心设计成那样。伏羲想想,他相信杨戬基本的道德心还是有的。不然,后患无穷,他恐怕要大义灭亲了。
既然没人动手脚,寸心兜兜转转了一圈,又回到女娲宫,这就很诡异了。这一切,像是有人在故意设计。
伏羲既然赌输了,就得应杨戬的要求,无条件听从他的安排。
杨戬要求他配合的第一件事,交换灵魂。即杨戬的灵魂到伏羲的身体里,伏羲的灵魂到杨戬的身体里。看起来似乎很容易办到,但实际上,杨戬同他交换的不是整个灵魂,而是一部分,准确来说是七魄中的一魄,情魄。这意味着,他们先要把情魄抽离出来,然后再把情魄同对方的其他的三魂六魄融合在一起。大功告成之后,伏羲即是伏羲又是杨戬,杨戬即是杨戬又是伏羲。
从古至今,还无人敢这么干,不同人的魂魄融合在一起,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但是杨戬拉着伏羲就是这么做了,结果很出人意料,竟然融合得相当地好。
杨戬向伏羲解释他们的魂灵本出于同源,气息和灵魂都是一样的,不存在排斥,可以随便融合。这是杨戬这个几个月来在揽月楼翻阅古籍的成果。古籍上记载的都是一些上古秘术,秘方,好多都是禁忌,严令不许外传的。
情魄交换之后,伏羲继续忙伏羲的事,为寸心调养身体,偶尔会想起女娲。这个是有杨戬情魄的伏羲。
杨戬也继续忙杨戬的事,白天窝在揽月阁看书,晚上坐在楼顶望月亮,偶尔对月独酌,为失去嫦娥而伤怀。这个是有伏羲情魄的杨戬。
交换情魄的事,两人都记得,但感觉和以前没什么不同。三魂为主,七魄为辅,三魂为显,七魄为隐,情魄为七魄之一,其实只在潜意识中起作用,对他们本人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虽有杨戬的情魄,但伏羲还是伏羲的记忆,性格。所以,他还是伏羲。杨戬的情况也是一样。有伏羲情魄的杨戬还是杨戬。
杨戬走的这一步,什么也没改变,似乎意义不大。更像是心血来潮之举。
……
伏羲是位极有责任感的大夫,做事讲求有始有终。寸心既然是他的病人,他就一定要把她彻底医好。
寸心伤势重,不费点珍稀的仙草仙药,精心调养个七八年,别想好全。再说,除了为她养身体,还要为她调理经脉,让她尽早重新开始修炼,清除她体内的魔气。魔气在体内呆久了,可是会腐蚀心性的。寸心心性坏了,也就成了魔。就相当于伏羲医术不精,没救回西海三公主。这也就存在被玉鼎三界传扬,坏他名声的风险。
所以,伏羲被那两无良师徒逼得,必须保证西海三公主完好如初,吃好睡好心情好,一点后遗症都不许有。
为此,伏羲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寸心身上。她可是他的名誉所系,一点差错都不能出。伏羲整天围着寸心转。杨戬整天窝在揽月阁,对寸心还是要理不理的。
这样一来,寸心同伏羲呆在一起的时间,远远多于同杨戬在一起的时间。伏羲又温柔又体贴,寸心受他照顾,日子过得舒坦。这似乎存在,寸心还没用真情把杨戬打动,自己倒移情别恋爱上伏羲的风险。
东荒大泽祭阵凶兽的残留在人间的怨气化为魔怪,在天地间肆虐,扰得三界不宁。人间,南方水患,北方大旱,另外蝗灾,冰雹,瘟疫,等灾害频繁,民不聊生。地狱,十八层地狱皆挤满了鬼魂,还有流落在外的孤魂野鬼甚多,来不及抓回来。四海也不太平,鱼虾枉死,浮尸海面,龙宫遭劫,海啸常作。天庭,内旧天条的弊端暴露,新法施行又有重重阻力,外有新近崛起的妖界,魔界虎视眈眈,内忧外患,频频遭劫。
局面如此严峻,创世神当然不能坐视不管。伏羲离开女娲宫,奔走于四海八荒,解灾除厄。杨戬坐镇女娲宫,接任伏羲的职责,调理天地灵气,固守三界根本。
伏羲走后,杨戬不得不亲手照顾重伤未愈的寸心。
☆、第四十一章:长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