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evo
evo.1:1992年9月7日正式发表亮相,并于当年10月19日限量发售的mitsubishilancerevo.1是以搭载195匹马力之lancer旗舰车种gsr为基础车种,进行改良而成的赛车道路版,当时在日本当地造成不小的销售热潮。原本原厂只打算限量发行2500台,但由于不到3天即销售一空,于是原厂再追加2500台。最大马力250ps,最大扭矩31.5kgm,是当时日本除了日产地平线bnr32gt-r(nissanskylinebnr32gt-r)跑车外最快的四驱跑车
evo.2:lancerevo.1问世1年后的1994年1月17日,充分运用wrc参赛技术,进一步改良引擎性能及悬吊系统的evoii隆重问世。不仅洗刷了evo.1“速度优异但转向不良”的批评,且成功地转型成可随车手意识操控自如“全面型”的进化版本。最大马力小涨到260ps,最大扭矩仍旧是31.5kgm。
evo.3:evo.1着重性能,evo.2追求成熟,而1995年2月10日诞生的evo.3,则在成熟的基础上进一步飞跃。和前两代相比,evo.3最大的改变在于外观,不论是前保杆、前下巴、裙脚、后包围及后尾翼等所有的空力套件均彻底焕然一新。重新设计的引擎活塞,改良的进,排气系统使得evo.3的马力再涨10ps,达到270ps的境地,最大扭矩照旧是31.5kgm,以当时的机械水准看来,足以震撼业界。
evo.4:1996年8月23日,以新型lancer为前身之evo.4正式登场!evo.3是将旧款车体改良使其更完美,但evo.4却从头到尾都是全新设计。由于evo.4新型车架的开发成功,基本的车体刚性向前迈进一大步,于是赋予更高潜力的引擎,再加上车辆周边配备刚性的提高,促使动力性能更能淋济尽致地发挥。最大马力终于达到了日本本土量产车型马力上限的280ps,最大扭矩则狂涨至36kgm。
evo.5:1998年1月26日,在前代evo.4两夺wrc总冠军后,更强悍的进化版本evo.5隆重问世。evo.4在赛场上优异的表现刺激其它对手加紧脚步发展,为了继续保持战果,三菱在evo.4的基础上提高了引擎扭矩并加宽轮距,使造出的evo.5在整体操控稳定性上得到新的突破!其他如制动,悬挂,引擎都有改动,evo.5很好的达到了三菱“进化论”中新的高度。最大马力280ps,最大扭矩小涨到38kgm。
evo.6:在1999年1月22日,为了适应wrc新的赛例规定,evo.6正式问世。相比起evo.5,evo.6的改进重点放在了车身的外形设计上,重新设计的头唇,前保险杠等空气部件给人全新的视觉感受,不对称的进气口设计和双层可调尾翼更是酷味十足,个性到死。此外,针对前一代车架刚性稍有不足的弱点,evo.6严谨地补强了车架。在悬挂套件上则全面启用锻造铝模
evo.7:2001年1月26日,焕然一新的evo.7在万众期待中降临。全新的外形设计引发颇多争议,但仍保有evo系列车款的强悍气势。车头部分大致维持该系列的风格:引擎盖上的盾形散热口,令人倍感熟悉的向外拱出的前后叶子板,看起来更加凶猛霸气。尾翼的设计则由evo.6的双层式回归evo.5的单层设计。内饰方面,战斗意味也更甚以往,金属质感的中控台、momo三幅式带气囊赛车方向盘还有recaro特别版赛车桶座,显现出不凡的品味与气息。最大马力280ps,最大扭矩39kgm。
evo.7推出之后,三菱厂方尝试性地推出了evo历史中第一款配备自动波箱的版本:evo.7gt-a。限量2000部发售,算是evo中比较另类的一个孤本。
evo.8:2003年,喜欢用“极速快车”缔造“极速传说”的公路爆走分子们又有了新的“飞仔车”,evo.8来了。8代evo的实力为史上最强,简直非笔墨所能形容。280ps最大马力+40kgm最大扭矩+6前速手动变速箱+二代ayc系统+acd系统+超强刚性车架,一切一切都是高性能车迷们的梦幻组合!在全球诸多汽车媒体的轮番测试中,evo.8接连不断取得骇人成绩!三菱厂方再接再厉,顺势推出一款全面轻量化处理的赛车版evo.8:evolutionmr。在此,三菱对mr的解释是:mitsubishiracing。看来,汽车史上最成功的跑车进化传说还将继续!
evo.9:三菱公司于2005年3月3号开始发售三菱lancerevo9。evo9在外观方面相对三菱lancerevo8mr有了相当的改进,前脸中央的三菱标志台座被去掉了,更加气势逼人。前保险杠的形状也发生了变化,为了使空调管道的冷却得以改良,lancerevo9特意在前脸挖出一个椭圆形的洞作为空气刮刀。后保险杠也在中央的下部做了一些形状上的改变,调整了车身下部空气整流效果,而从后方看去,整车的运动感也得以大大增强。优点:车身轻量化,过弯马步扎实。缺点:低转扭力略为收敛。
2005年,当mitsubishi将新款lancerevo.概念车呈现在众人眼前时,几乎所有性能迷都在等待,而在mitsubishi的规划中,lancerevo.x将会在2007年正式登场!
evo.10:lancerevo.x外观造型与概念车conceptx相似度高达90%以上,动力方面名机4g63从此下台一鞠躬,取而代之的是铝合金汽缸盖且新开发4b11引擎,在涡轮增压的加持下,直四2.0升发动机可输出超过300hp,传闻将以320hp现身,最大扭矩为42.0kgm;六速手排将是evo.x的标准配置。
在操控安全的配置方面,superayc、acd、s-awc新四轮驱动系统都是标准配置,车身尺寸则较evo.ixmr稍微大些,为4530x:1830x:1470mm,轴距小幅增加25mm,达到2650mm,因此空间会更大些。
斯巴鲁翼豹
1992年10月第一代的imprezawrx诞生了,虽然imprezawrx是以一般大众为销售对象的车型,但富士开发imprezawrx的目的就是要赢得wrc的世界冠军,95、96、97年impreza连续三年夺得wrc冠军,从此imprezawrx就树立起崇高的高性能运动车形象,延续至今。今天的imprezawrx已经发展到了第八代。2000年推出newageimpreza后,富士遭受各种压力,在wrc上连连失利,在市场中又受到死对头三菱evolutionvii的攻击。富士于是找了一帮洋人高手来帮忙,将推出已两年的旧版imprezawrx(gda/gdb)转款,在2003年终于扬眉吐气,由英国车手pettersolberg驾驶新款wrc赛车再次取得wrc世界冠军。民用版的imprezawrx新款外型由prodrive的peterstevens抄刀主持,他大胆的将impreza用在wrc中的赛车空气动力学的资料转载到民用版上来,然后与swrt(subaruworldrallyteam)共同开发设计新款车型,改动的首要任务就是将旧款被人骂足两年的圆头灯换掉,换上了impreza的新标志―泪眼头灯,然后在车身两旁突起两条鲜明的肌肉线条。车头上入风口面积增大,以改善冷却系统,又将车头部分拉长了10mm。保险杠中间是一个很大的空洞,增加了散热器的通风面积。在两侧车门上的沟槽,使前后保险杠和车身的线条很自然地连成一个整体。前后轮翼子板也作了外扩处理,widebody看相十足,配合短悬挂设定及17寸原厂轮圈,整体下趴感强烈。尾部造型比较柔和,与前期wrx车型相比,红白相间的尾灯增加了车尾的辨识性。选装的大型尾翼造型相当抢眼,而且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亦大大提升。
第八代imprezawrx的内饰采用了灰黑色调搭配,控制面板、圆形空调出风口处辅以类金属面板作点缀。在车厢布局上都采用momo的方向盘,富士考虑到imprezawrx主要以民用为主,方向盘直径较大并采用四幅式设计。排档杆以真皮包裹,为驾驶者提供较佳握感。仪表改用黑底白字显示,表现出跑车独特风格外,也使驾驶者观看仪表更为醒目。为增加实用性,imprezawrx装配了防火纤维桶式座椅坐椅,可做前后上下的坐姿调整,包裹性很好,乘坐防滑性也很优异。
第八代imprezawrx的动力单元是采用新款的ej20dohc16vturbo引擎,采水平对置式设计,世界上除了富士之外,只有保时捷才有这种水平对置的发动机技术。作为水平对置发动机(boxerengine)是将相邻2个缸水平的布置在一起,能很简单地消除震动和噪音,发动机旋转更平稳。水平对置发动机的高度尺寸小,而且各个缸之间的点火间隙独特,其排气声浪十分特别,加上汽缸平放,重心很低有助于车辆的转向。新款的ej20发动机排量为1994cc,最大功率为165kw/5000rpm(225匹),最大扭力为30.6kg.m/4000rpm,富士顶级版imprezasti同样采用的是ej20发动机,经强化后最大功率在5000rpm时达到280匹,扭力可以达到40.2kg.m/4400rpm。imprezawrx在匹配一具5速手动快排,0-100km/h的专业加速测试值在5.9s左右。
除了水平对置四缸带涡轮增压发动机之外,翼豹还有一个看家本领就是全时四轮驱动系统(awd)。这套系统与其水平对置发动机纵向相连、左右对称,发动机曲轴、波箱、传动轴成一直线,采用居中的配置设计,对车身可达到近乎完美的重量平衡效果。
第八代imprezawrx的前麦弗逊后多连杆悬挂系统行路表现丝毫不逊于欧系名跑,处于性能考量,悬挂偏硬,行经不平路面时回馈的震动很明显,但是韧性很好,基本上将二次弹跳的发生机率减少至零,确保了高速行驶时遇到凸凹路面时轮胎能保持较好的循迹性。
电子化座舱为主流的今天,imprezawrx的配置铺陈并不丰富,如果以国内现行消费理念来衡量的话更是表现平平。除了电子恒温空调、cd、四门电动门窗、中控门锁等几乎再也找不到其它更为有说服力的配置。
gt-r
gt:拉丁文granturismo,英文翻译为grandtouring,意为豪华旅行车,在20世纪60年代的汽车普遍不能胜任长途旅行的工作,机械可靠程度很低,由此,出现了一批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大马力跑车,被称为gt,人类汽车历史上只要是能被称为gt的车型,必不是流俗之辈。
r:racingsport...赛车运动...
gt-r便是将这些元素结合起来,力求成为一部功能全面而且强大的跑车。
日产公司旗下的skyline房车系,在经过多年的演化改进之后,出现了gt-r车型,也成为系列的最高版本,被无数fans追捧。
新一代的gt-r脱离了skyline车系成为日产的一个独立车系,今后会把gt-r精神发扬光大,到目前为止,gt-r已成为世界最具性价比的超级跑车,在纽伯格林北环的最快圈速比价格贵两倍的保时捷911turbo还要快上两秒。而且,911turbo比gt-r还要轻上100多公斤...
自1969年推出c10型gt-r开始,目前已经进化到第六代。
r35gt-r历经2001gt-rconcept、2005gt-rproto两代概念车,参考历代gt-r造型之精髓,融入科幻般前卫的新元素,创造了自成一派的新形象,在美学上也成为经典,脱离了以往的房车形象。
skyline车系的名称对于钟情于性能车的玩家们来说可谓是如雷贯耳,而车系中的性能版本gt-r更是任何一个性能迷做梦也想得到的“神物”!
不要说统帅所有日系性能车的bnr34,就连已经有10余年历史的bnr32现在也还是各国车迷争相抢购的对象。相信国内喜欢gt-r车系的朋友不在少数,gt-r系列一直是以skyline的高性能版本为依托,所以了解gt-r就要从skyline车系的诞生开始。
1957年,skyline车系诞生于一个名为“王子”的车厂,由于车厂经营不善,在1969年的时候被日产汽车收购。收购王子后的日产汽车为了和走在前面的丰田等车厂竞争,急需几款外观以及性能都同样出众的车型来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占有率。于是,重组后一直被搁置的skyline(天际线)和slivia等车型被正式批准生产。gt-r系列的荣光之路就此开始。
初代天际线,厂方编号r27。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车头的造型依然很有味道。侧面也在不规则腰线的映衬下将整个车身塑造的极具肌肉感。采用排气量为1989ccl的水冷发动机,最大马力为160匹/7000转,最大扭矩18.0kg-m/5600转。在当时是一辆以性能著称的畅销车型。车尾造型显得有些呆板,由威武的车头造型,漂亮的腰线所带来的流畅感到车尾好像一下子断掉了,而看上去笨重可笑的后保险杠好像是硬生生被敲到车身上一样,和整车线条极不相配。尾灯的造型简单,没有视觉效果。从外观上来说,r27是虎头蛇尾的。败笔在于前卫的车头,车身和平庸的车尾无法衔接。
短短的一年后,受市场热情的回报影响,日产汽车推出了加装空气动力套件的r27两门运动版本,正式命名为gt-r。这便是gt-r的诞生。车一出世,凭着漂亮的外观,强劲的性能即被抢购一空,也达成了日产汽车树立品牌形象,占领市场份额的初衷。在这一年里gt-r作为日产车队的代表参加了日本gt大赛并为日产汽车赢得了第一次冠军。之后,gt-r奇迹般地创造了50连胜的战绩,而关于gt-r不败的神话也由此诞生了。其他厂商看到天际线车系作为四门房车和两门运动型轿车同样成功以后,开始纷纷提高自己车型的性能,但在外形上依然没有跳出老框框。
当他们还为在外形上如何取悦买家而研究新车外观的时候,1973年日产再度发难,r28的推出可以说在当时的日本车坛刮起了一阵旋风。领先的外观设计再度帮了日产的忙,这款现在看来和阿斯顿马丁――征服外观线条极为相像的r28,在30年前看来好像梦想之车一样。流行的双圆灯设计,赛车似的入油口,长长的车头,饱满的车身,顺滑的车尾再加上不错的性能表现,但受当时石油危机影响,仅限量生产了197辆便告终结!所以在日本也被车迷称为超稀少车而成为追逐收藏的对象.
1975年推出的r29,对于天际线gt-r车系的发展史可算是重要的一环。因为在r29上,首次采用了直到今天还在被使用的被称为是gt-r车系灵魂的矩形头灯设计和四圆尾灯组设计。依然是先推出四门房车版,在取得一定的销量之后立刻会推出两门运动版gt-r。这是一代被忽略的gt-r,因为生产数量仅4000余台,个人认为gt-r今后的外观发展方向自r29开始。同时也是因为产量太少,故不能认为是一代成功的产品,只能说是一个小改款的尝试。可是好景不长,在1973年日产汽车因为受到70年代末的日本汽车工业危机所带来的冲击波以及日本国内于7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推行的诸如排放规制,马力规制等一系列对于天际线gt-r这类性能车系极为不利的规制影响,而被迫停止了gt-r的生产。所以其后推出的r30以及r31并没有发售两门运动型,也就是gt-r型,仅在市场销售天际线(四门房车)型号。由于外形平庸,市场反映也不好。(不过r30和r31在中国也能看到其踪影,看来产量还不算太少)当时,很多车迷认为gt-r车系的光辉就此完结了。
80年代初,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终于自日产宣布:日产汽车将在不久的将来恢复gt-r车系的生产。经过了16年的漫长岁月,终于在1989年8月21日推出了久违的第三代全新gt-r,厂方编号bnr32。被人翘首企盼的全新gt-r当然不能敷衍了事,而且日产也希望能在性能车上重振雄风。外形上,新车采用了r29延续下来的矩形头灯和四圆尾灯组合。造型也考虑到风阻而做的很流线。原厂空气动力学套件做的美观又极其实用。r32选用了全新的直列六缸双涡轮增压引擎,也就是一代名机rb26dett,及独特的扭力可分式的电控四轮驱动的底盘。最大马力为日本规制上限的280匹。搭载5前速手排档,0-100km/h加速成绩为5.1秒。新车上市以后,市场反映几近疯狂,销售成绩达到创纪录的四万三千余辆。相信看过日本漫画“头文字d”的车迷能够了解到当夜婴中里驾驶着bnr32出现在秋名山路时,观众们羡慕的眼光以及无数称赞的话语就证明了这款新时代gt-r的威信所在.
在bnr32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以后,日产汽车在六年之后,于1995年3月推出了第四代gt-r,编号bnr33。依然采用原来用于bnr32车型上的rb26dett直列六缸双涡轮增压引擎,经过全新调校后的rb26马力虽然略微调小为276匹,但出力更加迅速。外观方面和bnr32相比改动并不大。但是,不知是不是日产被bnr32的巨大成功冲昏了头脑,在bnr33的身上竟然出现了gt-r车系中少见的大败笔,就是bnr33竟然选用同厂豪华房车“公爵”的底盘!一款视控性能为生命的竞速车竟然采用房车底盘,其操控性能可想而知。就算引擎再怎么有潜力,都会被被底盘的先天不足所抵消。所以,bnr33在市场上遭到了巨大的失败,销量锐减为16000余辆。日产御用改装厂ni*o也坦言,这款车的底盘令我们在rb26引擎上的努力付之一炬。
痛定思痛,日产在经历了bnr33的失败以后,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人会在gt-r上寻找舒适性的。他们需要的是狠辣的外形,敏捷的加速,凌厉的操控.日产的工程师们*着这个信念,终于在1998年的5月,开发出了gt-r车系有史以来最为成功的型号――bnr34!从外形上看,日产已经彻底走出了r33失败的阴影,新车的造型异常狠辣。车头巨大的进气隔栅以及变形的晶钻氙气头灯,19英寸六辐式轮毂以及露出的金色brembo刹车卡钳配巨型通风钻孔刹车盘,比三菱lancerevo系列还要醒目的大型尾部定风翼,以及改良为高光照明的外大内小的四圆尾灯组合都在透露一个同样的信息――东瀛战神又回来了!操控方面,日产设计师在bnr33上得到的教训使他们制造bnr34时格外重视控性。除继续沿用可依轮胎附着程度而自动分配扭力的电控四轮驱动底盘外,还引入了主动式四轮转向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在前轮做大幅度转向动作时,后轮依前轮转向角度的大小也进行相应的转向,其结果就是可以以更锐利的角度进行转弯。动力方面,日产提供了三款可供选择的发动机,这三款neostraight6缸引擎,同样都配置着著名的「nics」(进气歧管两段可变长度系统)以及「nvcs」(气门正时可变机构),籍此使引擎在各转速域均能有完美的表现。先从起步型的2l自然进气引擎(rb20de)说起,利用电脑控制出极佳的油气混合比,并且搭配凹顶的活塞设计,使混合气进入汽缸时形成特殊的涡流……藉此达成层状燃烧、提高燃烧效益,达成稀薄燃烧的目的,引擎的最大输出为150ps/6400rpm,19.0kgm/4400rpm,拜稀薄燃烧所赐,油耗方面有着不俗的表现。而2.5l自然进气引擎(rb25de),则可发挥出最大输出200ps/6000rpm,26.0kgm/4000pm,这颗引擎强调的则是「lev」(lowemissionvehicle)的诉求,低排放废气、低污染,新开发的触媒转化器可有效抑制废气排放,使co、hc、nox的排出值比现行日本的废气排放限制再低10%左右。身为日产最顶尖的跑车,动力表现自是不俗!重头戏2.5l涡轮增压引擎(rb25det),这是skyliner34所搭载最强悍的心脏,最大输出达280ps/6400rpm,35.0kgm/3200rpm!这样的数据远胜于r33的输出。而搭载在gt-rr34上的引擎则依然是日产的看家法宝直列六缸双涡轮增压(rb26dett),籍2.6l排气量加双涡轮增压,最大出力:280ps/6800rpm最大扭力:40.0kgm/4400rpm。为什么要叫看家法宝呢?就是它在改装方面似乎拥有无限潜力。
nissanskylinegtr-r35
gtr-r35使用了全新的vq系列引擎(注:vq型引擎曾荣获数年“世界十佳引擎”的称号!!)详细资料:型号vq32dett气缸形式:v型(60度角)排气量:3187cc最大马力:480以上/7200rpm最大扭力:58.0kgm以上/4800rpm点火方式:nids(日产的新型技术)由于使用v型引擎,其平稳性要比原来的rb26直列引擎提高很多.
2009nissangt-r(cba-r35)
引擎型号:vr38dett
引擎位置驱动方式:前中置(变速箱位于后桥)attesae-ts4wd
最大马力(匹):480(bestmotoring实测数据)
最大扭力(牛-米):588
车体尺寸(长宽高mm):4655x:1895x:1730
车重(kg):1740
最高速度(km/h):305
0至100公里加速(秒):3.7
350z
目录&:#8226:简介
&:#8226:车身参数
&:#8226:发动机
&:#8226:变速箱
&:#8226:底盘转向
&:#8226:车轮制动
&:#8226:安全装备
&:#8226:操控配置
&:#8226:外部配置
&:#8226:内部配置
&:#8226:座椅配置
&:#8226:多媒体配置
&:#8226:灯光配置
&:#8226:玻璃/后视镜
&:#8226:空调/冰箱
&:#8226:外部配置
&:#8226:内部配置
&:#8226:座椅配置
&:#8226:多媒体配置
&:#8226:灯光配置
&:#8226:玻璃/后视镜
&:#8226:空调/冰箱
简介
[编辑本段]
z-car首次与世人见面,早在1969年以fairladyzs30的名称问世,凭借出色的内外观设计,卓越的动力性能,在跑车迷当中掀起了z-car热潮,全球累积销售量突破122万台,是全球跑车史上最经典的传奇车种。350z身为z-car系列的第五代,各项表现更为突出,在内外观设计或是动力性能上,都继承了z车系一贯的「设计与性能绝妙平衡」的「z-dna」,成为nissan在时代最先端的梦幻经典跑车。
*对于不少喜欢电影的人来说,第一次开始认识350z是在2006年速度与激情3东京漂移中...当时由veilside改装的黑蝙蝠350z是电影中d.k(漂移王,反面角色)的座驾.
靠着电影,350z达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使nissan很成功的打入了美国市场
车身参数
[编辑本段]
长/宽/高4317/1815/1324mm
车重1541kg
轴距2650mm
前轮距1535mm
后轮距1540mm
最小离地间隙125mm
车身结构跑车
车门数2
座位数2个
油箱容积80l
行李舱容积235l
发动机
[编辑本段]
排量(cc)3498
排量(l)3.5l
工作方式自然吸气
气缸排列形式v
汽缸数6个
每缸气门数4个
压缩比10.3
气门结构dohc
缸径95.5
冲程81.4116
马力280115
最大功率(kw)206kw(ps)/rpm
最大功率转速6200113
最大扭矩(n:m)363
最大扭矩转速(rpm)4800n:m/rpm
燃油汽油
燃油标号97号
供油方式多点电喷
缸体材料铝
缸盖材料铝
环保标准欧iv
变速箱
[编辑本段]
名称6挡手动
挡位个数6
变速箱类型mt
底盘转向
[编辑本段]
驱动方式前置后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