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重量级的人物同时出现在乐以珍的面前,她知道自己预感的事情要生了。
怀远驹不在家,她不得不出面接待。沈达同看她的眼神,就如同两道冷箭,而五老太爷看她的眼神,则是探究的,意味深长的。她被四道意味迥异的目光盯住,如芒刺在背。
五老太爷眯着眼睛打量她半天后,从袖子掏出一封信来:“这是我临行前,你们老太太给我的一封信,让我亲手交与你。”
乐以珍恭敬地上前接了信,捏在手里,心中开始沉。好不容易捱到了怀远驹回来,她赶紧撤退。
怀远驹似乎早就知道这二位要来,当他被人从货行里喊回来的时候,他的表情是镇定的。他淡淡地对乐以珍说一句:“你回房歇息吧。”便送她出了客堂,在她的背后关上了门。
乐以珍在门外站了好久,她虽然听不到三人在屋子里说什么,但是她却能猜得不离十。直到定儿来扶她,她才慢慢地挪回了自己的卧房,坐到桌边,启开了老太太捎给她的那封信,认真地读了起来。
信中的语气倒还客气,可是乐以珍却从那客气的字里行间,读出了责备的意思:“…自远驹离家,家中生意多处漏失,他人无法补救。远驹身为怀氏当家,丢家撇业近一年之久,实为失责失当之举。汝身为怀家一员,当力劝他早日回府,修拾家业为要…”
力劝他回府?她想起离开净水庵之前,沈夫人也是拉着她的手,这样要求过她。可是自从她来了凤州,呼吸到自由的空气后,她就将沈夫人的这一要求抛诸脑后了。
从客堂里那两位说客出现在她眼前开始,那些在她脑海中正在逐渐淡化的关于安平大府里的生活片段,又开始逐一被拉了回来。
阴郁而多疑的老太太,沉默而隐忍的沈夫人,用目光追得她无处可逃的怀明弘,要强好胜的二少奶奶,宽厚乐观的大少奶奶,愚顽跋扈的姑奶奶,还有那形形色色的住在群芳院中的姨娘,甚至包括痴怨的冬儿,憨厚的月儿…她的眼前有一个一个的分镜头闪过,将这些人的音容话语一一地在她的脑海中播放。她在凤州清静惯了,一时之间经不起这么多人在她的脑子里吵嚷。她头痛地歪倒在床上,心乱了。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门被推开,一个人走了进来。她听那脚步声,知道是怀远驹回来了。她没有动,依然蜷缩着歪躺在床上。
一阵悉索的脱靴子的声音之后,怀远驹躺到了她的身后,伸手揽住她的肩,将脸贴在她的后背上。
“我们…要回去了吗?”乐以珍出声问道。
背后半天没有动静,好一会儿,怀远驹才反问道:“你想不想回去?”
“不想。”乐以珍答得很快。
这个答案似乎让怀远驹很欣慰,他搂在她肩上的手不由地紧了紧,然后他说:“我也不想。”
乐以珍捧着自己的肚子,费劲地翻过身来,对上他的眼睛,认真地问道:“沈大人和五老太爷一齐来当说客,府里必然是生什么大事了。难道你不在府里,就没有一个人能站出来挑起大梁吗?”
怀远驹摊平了身子,目光盯住床顶,幽幽地叹出一口气:“我走之后,老太太本来是属意弘儿接手当家。可是他…从净水庵回去后没几天,就回淮安府了…本来三哥和五弟都跃跃欲试,想抓住这个机会,怎奈老太太一贯多疑多虑,让她在晚年的时候将自己争了守了一辈子的东西,交与三老太太的儿子去掌管,她如何能甘心?因此她提携的是明瑞,好歹是自己的孙子,不会对她有二心。明瑞本来就不是做生意的料,又天生资质平庸,让他管怀氏那各行各业千头万绪的一摊生意,实在是难为了他。年底分帐的时候,红利竟比去年少了三分之一,有几处生意甚至还亏了,唉…分到的银子少了,有几个大的股东就不干了,再加上老三和老五在背后煽风点火,闹得老太太快要扛不住了,所以…”
“所以她又想起你来了,原来还是她的四儿子能干,是吗?”乐以珍的语气里,不自觉地透出一丝怨气来。
怀远驹皱了眉头,不说话了。
乐以珍坐起身来,端详着他的表情,然后说道:“我想老爷最近一直忧心忡忡,一定是为这事。老爷应该早就接到书信了,只是你迟迟不肯回去,而老太太又要顶不住那些人的攻讧了,所以才情急之下出狠招,搬出沈大人和五老爷两座泰山压你,是不是?”
怀远驹看了她一眼,沉默地点点头。
“老爷为此事忧心,就已经说明问题了。那不光是老太太争守了一辈子的一笔财富,还是老爷苦心经营二十年的一项事业。我理解老爷的心情…不如这样,你跟着沈大人和五老太爷回去吧,我和梦儿留在凤州,好吗?”
“不行!”怀远驹“噌”地弹坐起来,很坚决地看着她,“我在哪里!你就在哪里!”
第一百零六章似昨非昨
乐以珍并没有如老太太信中要求的那样,力劝怀远驹回安平。她已经喜欢上了凤州这里简单而安逸的生活,因此从她的本心来说,并不愿意回去。而她揣度怀远驹的心思,发现他虽然没有吐口说一定回去,但是内心里已经在为他曾经奋斗过的事业而焦虑了,似乎也不用她来劝了。
沈大人与五老太爷在客房中安顿下来,晚上又将怀远驹喊过去,估计是想加强一下白天那番思想工作的效果。
乐以珍自己坐在院子里,想着即将到来的生活,心里有些忧伤。
来这一世已经两年时间了,有大部分时候她都是生活在安平的大府里,她却从来没有感觉那里是她的家。可是来凤州这半年,她却有了一种家的感觉。虽然这个家不是她曾经憧憬过的样子,虽然对家里的这个男人,她谈不上有多么深切的爱,可是在她生命里一直缺失的那种完整的家的气氛,却让她在这半年的时候里,体会到了从未有过地安定与宁和。
她就像一条可怜的小鱼,无论前世与今生,一直被风吹浪打、颠沛飘零。突然有一天,一个渔夫将她捞了起来,怜惜于她美丽的鳞片,将她带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