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文德十九年十二月初八,安宁长公主启程远嫁赵国。大胤王朝送亲使是文德帝的弟弟辰亲王沈胤翔。文德帝甚至亲自将送亲队伍送至城门处,可见对这次联姻的重视。
出降日当天,安宁长公主亦霜穿着大红的吉服,吉时到了,先至太后慈宁宫中向太后道别,因为被封为长公主,便是太后膝下所出,所以呼太后为“母后”,三拜后,便跪下聆听太后教诲,之后便辞别太后出殿,向承德殿走去。安宁长公主出慈宁宫时,太后也用丝帕轻抚眼角,似有泪滴。
之后,便至承德殿,站在殿外的金阶之下,等待文德帝的传唤。只听太监大声唱道:“宣安宁长公主进殿!”
在众位大臣与赵国太子及辅臣面前,亦霜一步步地迈上金阶,只见她修长身形,出众的外貌,加上盛装打扮,更是显得仪态万千,殿中众臣被亦霜的美貌惊呆了,更为她由身而发的高贵而端庄的气质所倾倒。
亦霜进入承德殿中,缓缓向文德帝行离别大礼。殿中左侧首位的赵国太子元松,两眼发亮,一脸惊喜,之前虽见过她一面,可是当是她女扮男装,虽也是俏丽无比,可是与今日盛装的她相比,实在是各有千秋,眼前的她,让他痴痴的看着,不愿让她离开自己的视野。
而亦霜则是第一次处在众目睽睽之下,自然是目不斜视,虽然知道赵国太子现在正站在文德帝下首的左侧,但眼睛却不敢往元松坐的那方看去,想着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人这样直视,涂了胭脂的脸显得更红了。
行完礼之后,文德帝便走下殿中,握住亦霜的手,交到元松手中,嘱托似的说道:“朕今日就将自己的妹妹托付给太子了,还望你们以后夫妻同心、琴瑟合谐。”
文德帝言毕,亦霜与元松都下跪,齐呼:“谢皇上!”便由文德帝亲扶起身,之后元松右手执着亦霜的左手,齐步向向殿外走去。元松脸上洋溢着暖暖的幸福的笑,不时地转头看着亦霜,手亦是握得紧紧得,生怕不小心就失去似的。
在往殿外走去时,不经意间,元松轻轻对她说道:“你真美。”而亦霜听后,心似小鹿般乱跳,只是低眉,羞红着脸,不敢往元松的方向看去。
在场的所有人都看出来了,元松对安宁长公主甚是满意,不禁为这桩良缘而叫好。
当两位新人走出殿外,沈胤翔已经在外面等候多时了,殿上众人都跟随着出去,祝福声不断,唯有殿外一个角落里,一双冰冷的眼睛始终盯着送亲的队伍,脸上没有丝毫祝福的神情,那眼神,似是要将谁推入万丈深渊之中。
城楼上,亦月正凄凄地看着快消失不变踪影的送亲队伍,心有戚戚然,很是不舍,旁边正站着林锦泽与秋儿。秋儿见亦月伤心的神情,劝道:“奴婢听承德殿侍候的公公说,在殿上的时候,赵国太子对长公主是深情目视,想来,长公主会很幸福的。王妃,您也不要难过了,毕竟还有咱们王爷护送,想来,更不会出什么岔子的。”
亦月眼眶有些湿润了,秋儿虽然跟她良久,但是终是不了解她的心思的,她难过,伤心,并不是因为要与亦霜分别,而是几个时辰前才与他分别,可是想到这么久见不到他,有着微微的心痛。
旁边的林锦泽看透了她的心思,便安慰道:“秋儿说得不错,已经看不见了,让我送你们回去吧!”
亦月眼神依旧留恋地望着队伍出发的那边,轻轻地点点头。便带着秋儿与林锦泽下了城楼。
赵国在大胤王朝的西面,预定的送亲行程是如此规划的:从京城出发,向西而行,经过雁门关、随阳之后,就到了泸门关。这一路行来,全是大胤的疆土,应该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只是泸门关外的离城,是属于楚国所有,此地是大胤、赵、楚三国交界地,所以龙蛇混杂。但如果要往赵国去,是非经离城不可的。
亦霜与陪嫁的陈姑姑一道坐在宽大的马车内,队伍最前面是宋离,沈胤翔与赵元松,都骑着马。一左一右,在亦霜的马车旁边。
最开始,马车一路颠簸,让亦霜很不适应,特别是长途跋涉,使得一直呆在深闺,甚少出门的亦霜更是头晕,胸闷得慌,便轻轻掀开马车内窗帘的一角,扑面就有一阵清新的风吹来,亦霜闭着眼睛深深吸了一口气,顿沉清醒不少。
突然,觉得旁边似有人在注视着自己,张开眼睛一看,原来是元松,只见他此时正盯着自己看,眼里有掩不住的炽热,不由得脸一红,心一跳,迅速放下窗帘,坐在马车内,用手捂着胸口,心怦怦然跳。再想罢,便又轻轻欣开窗帘的一小角,悄悄地看着外面的元松。
感谢您的阅读,请您在阅读时收藏、推荐本书,并投票,谢谢!
,我们这里遭遇地震,虽然灾情并不严重,但是,真的是好害怕,心里很胆怯,因为每日不时有余震传来.吓得不敢回家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