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芍药在插花中的应用
王福
一、牡丹和芍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牡丹彰显雍容华贵、富丽端庄,人们成为“富贵花”“百两金”寓意“吉祥之物”“幸福之花”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在国花评选过程中,31个省市区投票中有29票推选牡丹为国花荣登榜首。
芍药在一花之下,万花之上被称为花中之相。牡丹芍药都是产自我国,古时芍药牡丹没有分开统称芍药。可是芍药为多年生草本花,而牡丹为多年生木本花,到了秦汉时期才将二者分开,两者的花型、花色都非常近似,花型有单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蔷薇型、皇冠型、绣球型、金蕊型、托桂型。花色有红色、白色、黄色、紫色、粉色、蓝色、复色等,花开时节万紫千红、蔚为壮观。
牡丹和芍药的应用十分广泛,如建筑造型、织锦图案、工艺美术品以及绘画、雕刻、戏曲、诗词、歌赋、小说等等都有着不同的应用。无论是艺术品还是作品都有牡丹和芍药的形象,牡丹和芍药是“花中二绝”倍受各阶层及国内外人士的酷爱,享誉海内外,可谓誉满全球。
牡丹和芍药不仅在上述姊妹艺术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外,在插花创作中也是赫赫有名的,下边从历史和现代两个方面分述牡丹和芍药在插花中的应用。
二、牡丹和芍药在古典插花中的应用
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诗经》中就有记载“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说的是在春暖花开之际,青年男女出外踏青郊游时,产生了爱慕之情,临别时折下芍药花赠与对方,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是我国最早有记载以“花束”的形式赠与别人。
到了隋唐时期,政局稳定、国泰民安,经济发达且繁荣,爱花之风盛极一时。当时为了赏花、爱花、尊重花就把农历2月15日定为“花朝”即百花的生日。在唐代把牡丹当成国花,每当牡丹花盛开之时“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内皆若狂”反映出洛阳城在牡丹花开时节全城上下热闹喜庆的气氛,以及人们对牡丹的热爱的场景。在当时的插花中也以牡丹、芍药为主,插花的习俗也丛宫廷发展到民间,扩大和普及了插花的范围。为了尊崇牡丹在插花中的应用,罗的《花九锡》规定了宫廷举办牡丹插花盛会时,必须严格按照九个程序进行,即“重顶幄、金错刀、甘泉、玉缸、雕纹台座、画图、翻曲、美醑、新诗”。对用牡丹插花的全过程,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对插花作品放置的场所、剪切工具、贮养的水质、几架以及挂化都有规定,并且吟诗、作歌、普曲在饮用香醇的美酒来尽情的赏花,达到视觉、听觉、味觉多层次的艺术欣赏效果。同时罗还对牡丹插花的配材提出要求,可用兰、蕙、梅、莲等。
六尊者像册卢楞伽化中,在较多的圆几架上放置的缸花,就是用盛开的牡丹配上恰当的枝叶插成的缸花作品(图1)显得端庄富丽、雅致大方,给人以稳重成熟及大度的感觉。
五代十国把牡丹及芍药花予以人格化,用牡丹及芍药的花品、花来映射人品、道德、人格,在插花作品中蕴涵较多。当时南唐李后主还定期举办大型插花展览会名曰“锦洞天”也就是选在暮春、百花盛开之际,他把房梁、墙壁、门窗、立柜挂满盛有水的小桶,桶里插满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竞相开放的鲜花,蔚为壮观。除此之外,瓶花、盘花、缸花、吊花、篮花等相继问世,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所用花材多以牡丹为主。
宋代是插花艺术发展创作的极盛时期,当时在每种名花开放的时候,经常举办大型的插花会,特别是牡丹,张邦基在《墨庄漫录》中记载“西京牡丹闻天下,花盛时太守做万花会,宴集之所,以花为屏障,至于梁、栋、柱、拱案以竹筒贮水,簪花钉挂,举目皆花也”。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记载“杨州芍药为天下冠,蔡繁卿为守,始做万花会,用花十余万枝”。这时插花大小型展览举办频繁,民间的、寺庙的、宫廷的。文人的插花也非常活跃,而且插制的作品的品位也逐步提高。在北宋“柳枝观音像”中有一个大型盘花,采用大朵盛开的牡丹花为主,衬以萱草和上茶花搭配的非常得体,显得丰满艳丽,在整个画面上给人的感觉是儒雅,色彩鲜明。
当时流传下来最有名的是李嵩的《花篮图》(图2)他选用牡丹、萱草、蜀葵、石榴等半开或盛开的花多,作为篮花的主要花材,色彩艳丽、错落有致、姿态飘逸、生机勃勃,体现着花材本身的自然美,富有很强的生命力和韵律感,而牡丹花处于最显眼的位置。唐寅的《牡丹庭院又春深,一寸光阴万两金,拂曙起来人石解,只缘难放惜花心》反映当时人们爱牡丹、赏牡丹、惜牡丹的心性。
元代文化艺术不振,插花艺术也发展缓慢,仅限于宫廷中及少数文人中流行,此时的插花作品不受约束借花传情,表达作者本人的思想情感。宫廷插花是为帝王、嫔妃等达官贵人而做,所以必须选用昂贵上等的容器,如官窑的瓷器或仿古的青铜器等,花材也选用格韵胜的如牡丹、松、竹、梅、兰等,造型丰满、色彩艳丽,显示皇家的权贵和威严。元朝的宫廷插花《太平春色》就是以牡丹为主给嫔妃们插做的。(图4)
明代分为初、中、晚期,插花艺术受到宋代影响没有太大的发展,仍旧停留在繁杂的厅堂插花上,到了中期文化艺术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和发展,插花艺术追求简洁清新、色彩淡雅、用材少。如明宣宗的〈宫廷吊花〉(图5)作品以牡丹为花材,铜卤为容器,用三朵大小不同的牡丹花构成一定的造型置于铜卤中,形成一件疏密有致、丰满充沛、古朴端庄、富贵高雅的佳作。明代晚期,大文学家袁宏道的有关插花艺术的专著〈瓶史〉问世对世界插花都有着巨大的影响,特别是日本更为明显。他在〈瓶史〉中“花目”一节中明确提出根据季节不同,选用不同的花材来插花,指出“夏为牡丹、芍药、为安石榴。而在”品第“一节中指出牡丹芍药好的切花品种”牡丹以黄楼子、绿蝴碟、西瓜瓤、大红午青猊为上,芍药以冠群芳、御衣黄、宝装成为上,还在“使令”一节中指出牡丹和芍药相匹配的花材。牡丹以玫瑰、蔷、木香为婢。芍药以粟、蜀葵为婢。就如同主仆关系一样。
清代插花艺术随着其它姊妹艺术的发展也得到了促进和发展,插花形式也多种多样,就当时的插花作品有写意的、写景的、谐音的。写意的如丁光亮的〈四季花篮〉中的春季花篮,选用牡丹、梅花、紫玉兰春天的花材,牡丹占据视觉中心的位置,梅花和玉兰分列两侧,给人以满园春色、万紫千红、繁花似锦、争齐斗艳的感觉,正如题词中写到:“千红万紫斗精神,采得芬芳色正新”反映出春意盎然、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在清代民间年画中也采用谐音的方式用牡丹插花,如“玉堂富贵”(图6)画面上采用玉兰、牡丹插入瓶中形成插花作品,牡丹寓意“富贵”,牡丹、玉兰盛开在厅堂,带来满堂升辉的繁荣景象,所以人们企盼玉堂富贵、财源茂盛、生活美满的气象。
综上所述,历代传统插花作品中,无论是瓶花、盘花、缸花、篮花、筒花、碗花还是吊挂花、壁挂花,大多以牡丹、芍药为主花材,并在插花作品中占据视觉中心的主要位置,成为焦点花。这就充分体现了牡丹花的王者,芍药花的相者风花以及国色天香、富丽堂皇、五彩缤纷、艳丽大方、端庄典雅、气宇喧昂的动人景象。
三、牡丹和芍药在现代插花中的应用
按照使用目的不同分为传统插花、礼仪插花、居家插花和现代花艺(自由花)。当然还有不同的分类方法,那么何谓插花呢?所谓插花就是将剪切下来的植物材料,花、果、叶、根等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整形、修剪、作弯、粘贴)和艺术加工(构思、造型、设色、绑扎),用容器,也可不用。重新组合成一件非常精美、富有诗情画意的、能再现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具有观赏价值的艺术品。人们在崇尚自然法则的指导下,重形尚意,以植物材料造型,来表达人们内心世界的情感,运用点、线、面、三位空间的组合,特别是线条的运用极为重要,使其达到各要素之间完美的统一和结合,形成一个美伦美幻的整体,展现给人们最好的形象。
牡丹和芍药的花、蕾、枝干、叶、果、根都是很好的切花材料。
牡丹和芍药的花,硕大无比、花色艳丽、五彩缤纷,象征富贵,素有花中之王和花中之相一说。花型属于团块状,在插花作品中一般都做焦点花使用,放在视觉中心的位置,在大型插花作品中也可为了烘托气氛作为主花材大量使用,还可以用牡丹花瓣粘贴或飘散在插花作品中。在插花作品中可单独用一种牡丹花,一个颜色。也可以两种以上多种颜色一起使用,但设色要协调合理,还可用牡丹花为主花材配以其它花材一起使用。无论在插花作品中如何使用牡丹花,都能体现牡丹、芍药的富贵高雅、艳丽夺目的气质。自古以来,牡丹、芍药是生长在我国最主要的切花材料,用途十分广泛,深得各阶层人们的喜爱。
牡丹和芍药的花蕾,含苞欲放、亭亭玉立,富有青春活力,给人以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动感和美感。而且相对来说,水养时间较长、耐贮运。在插花作品中可以配合盛开的牡丹、芍药一起使用,一般用在插花作品的外围,突出的地方,以示向前或向上延伸及发展的趋势,这也十分符合大自然的生长规律。体现出插花作品的动感、灵性以及美感。
牡丹和芍药的叶,叶型奇特美观、水养时间长、耐贮运,而且颜色有碧绿、有浅绿、有棕红,甚至有的还翻卷,有时叶柄鲜红或紫红。在插花作品中可作填充和衬托材料,俗话说“好花还得绿叶扶”。
牡丹和芍药的枝干,两者虽然花很相似,但是牡丹为木本植物,芍药为草本植物。多年生的牡丹枝干,显得格外苍劲古朴,有一种饱经风霜和雨雪磨练的艰辛,给人一种见多识广,有读不完的历史画卷和胸有成竹的感觉。在插花作品中作骨架使用,也就是平常所说的三大主枝,体现出东方插花的线条美。而芍药的枝干只能在插花作品中做填充和衬托的作用,当然有些枝条也可以作为主枝使用,应灵活掌握。
牡丹和芍药的果实,牡丹和芍药的果实为果,呈多角状奇型,色泽有绿、黄、白、棕红、褐色。特别是果实开列后,黑色或棕黄色种子外露而不脱落时,附着在红色、白色、黄色、褐色的果肉上,好似一朵绚丽的小花,非常好看,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给人的感觉是谦虚、诚实、毫无保留的奉献精神。在插花作品中作为点缀、衬托等使用,属于配材。
牡丹和芍药的根,两者都属于肉质根,形状各异,有的苍老、有的纤细如流水、有的纵横交错、盘根错节,给人一种艺术美,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心情。在插花作品中用来写意或写景的材料。
牡丹和芍药上述6种分的切花材料,均可用在传统插花的瓶花、缸花、盘花、碗花、筒花、篮花、吊挂花和壁挂花中,特别是花及花蕾都是插花作品中的主视花――焦点花。(图7-13)牡丹、芍药的花、蕾、叶及果实可以用于礼仪插花的生日花篮、新娘捧花、头花、腰花、肩花、胸花、花车、宴会厅、餐桌、摆台、客房等处(图14)更可以用在家庭插花中的客厅、书房、卧室、餐桌上(图15-18)牡丹、芍药6部分的切花材料,用在现代花艺上更加丰富多彩,可粘、可贴、可编、可织、可串、可挂、可绑、可扎,随你怎样发挥艺术的天赋,运用牡丹、芍药的切花素材,经过你巧手的加工制作,件件优美、精神、诙谐、抽象的艺术插花作品,定能展示在世人面前。(图19-21)
四、展望未来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牡丹、芍药的人造花很多,有的仿真性很强。而鲜切花很少,只是在牡丹、芍药的花期有少量的鲜切花上市,但质量和标准也不是很好,只有荷兰的芍药鲜切花合乎要求。那么牡丹、芍药的干花就很难见到。
牡丹和芍药鲜切花市场上少的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1、牡丹、芍药的花期短,还不能使他们促成四季开花,制约了鲜切花的生产,因而上市少。
2、虽然牡丹、芍药的品种繁多,但真正适合切花生产的品种有多少,目前生产单位并不了解,造成生产混乱、盲目发展、适合切花品种少。
3、行业管理、科研单位、专家在切花生产上引导少,有关标准不落实,政策没有倾斜,不能鼓励花农从事切花生产。
4、牡丹、芍药鲜切花的保鲜、包装、贮藏、运输还没有一套科学的方法,造成即便有鲜切花也无法上市。
5、牡丹、芍药鲜切花的成本高,售价底,花农无利可图,甚至赔钱。
我国加入wto与世界接轨,而且还面临2008年奥运会选用国产的花卉献花和用花,形式严峻、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牡丹、芍药的鲜切花不是市场不需要,而是拿不出合乎质量标准的切花来。
因此,呼吁专家、学者、科研单位、行业管理部门及广大花农们,积极的行动起来,以争分夺秒的速度把牡丹、芍药的鲜切花搞上去,为2008年的奥运会用花,为国内外市场活跃和竞争,为国花的选定而作出努力。
主要参考文献:
1.王莲英主编。《国牡丹品种图志》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2.王莲英、袁涛主编。《中国牡丹与芍药》金盾出版社,1999
3.王莲英、秦魁杰主编。《中国古典插花名著名品赏析》安徽科技出版社,2002
4.王莲英、秦魁杰主编。《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