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寻迹觅源,千山万水追“魔头…_霜重叶更红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九 寻迹觅源,千山万水追“魔头…(1 / 1)

想到,老人已病入膏肓,没来得及通知岳萍、肖冰、秋菊等人,淑菲与李承斌、志远带着必备药物和器械,开着急救车,向小柳庄疾驰而去。

张军和芹芳夫妇及不少社员,守候在老人床前,束手无策,淑菲他们对老人病体作了粗略检查用药后,争得张军夫妇及社员同意,就想把老人抬上救护车,带往汇江医院,全力抢救老人垂危生命时,她微弱地制止了:“国家才缓过口气儿,哪儿建设不用钱,能见你们一眼就知足了,我……,不能……再拖累国家……”执意不去。

象小燕妈一门多烈士家庭,一切被国家包了下来,张军说:“婶母,咱公社再穷,也有给你治病的钱,听我们作晚辈一句话,去吧,那里条件好,我们还等着给你做八十大寿呢。”

老人死灰般脸上,似绽出一丝笑容,还是不去。

“不”。淑菲果断地:“军弟,公社不要考虑一分钱,这是我们作儿女份内之事。”说着,面对老人干瘦枯黄的脸:‘娘,作为女儿的我,每次都听你的,这次,我要作回主了,你不去,我们就不走。”

老人听了,嘴似乎动了动,淑菲把耳朵贴在脸上,象是勉强答应下来,众人忙抬上救护车,怕路上出意外,打上吊针,志远亲自提着,急驰而去。

老人虽在全力抢救中又熬了段时日,清醒时见张军夫妇及不少乡亲远道而来看她,激动得流下浑浊的泪,骄傲地:“我个乡下老太婆,能有这多儿女相伴,心足了,不要为我难受,三乡五里老姐妹,虽有五男二女的,怕也远比不上我……”

是啊,岳萍、肖冰、秋菊听到后,一个个昼夜候在床前,擦身、喂饭、接屎、送尿,照护得无微不至,轮流伺候,寸步不离,她每每从昏迷中睁开无神的目光,第一眼就看到这些熟悉面孔,深情而又担心殷殷看着她,连市委书记刘栋、院长周正都多次探望,并指示医院,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抢救。这么多重任在身的领导,百忙中居然惦记着她个乡村老太婆,不惜人力物力挽救她垂危生命,这怕在小柳庄、小山镇,不,整个汇江,还没先例,咋能使她不激动!

她,流的是幸福的泪,激动的泪。

因病情延误,老人终油尽灯干,回天乏力。一天夜里,老人似清醒了些,在弥留之际,见岳萍、淑菲一左一右握着她两只干枯的手,慈爱地看着他们,断断续续:“不要记挂我……有你们……这样的孩子,……我,知足了……要,要多教些学生……社员们,瞧病……还……很……难……”

不久,平静地与世长辞。

“娘!”在众人嘶哑的哭喊声中,淑菲一想到昨欢今悲,生死相隔,相见无期,老人,这位伟大母亲,桩桩件件,涌上心头,尤其几次身处逆境,一幕幕往事,浮现眼前,撕心裂胆地喊了声,扑到老人遗体上,昏了过去。

李承斌等人赶来后,听到老人临终心愿,心在滴血。

是啊,几年了,尽管一夜进入共产主义,喊得震天响,他们多次下去看病,别说乡村,公社卫生院又有几个独挡一面的医生?虽不说妙手回春,华佗在世,再好的医生也不是神仙,就连县级医院,毕业的两届本科生,从反右到大办钢铁、大跃进,接着三年自然灾害,时间的荒废,他们所学,十分有限,在医学知识海洋里,可谓只知一鳞半瓜,就这,有的又被打成右派,无权看病,逃过此劫的,运动中均险象环生,也是一朝被蛇咬,三年怕草绳,谨小慎微,只怕成“权威”,枪打出头鸟,重蹈一些人复辙,一遇稍有异常病人,双手无策,更别说复杂手术、疑难病症。时间,多么宝贵的时间啊!却在无休止争斗、惊人口号、最终天灾加人祸酿成饥寒交迫中流逝。不然,当年两条腿走路方案,也该初步覆盖汇江各县及部分社、村。李承斌看着似熟睡的老人,想想千村万户农民,党指向哪里,他们就冲向哪儿,刀山火海都不惧,一片赤诚之心,翘首盼望,兴水电,建工厂,修道路,盖学堂,为的是尽快改变家乡一穷二白面貌。他们要求并不苛求,只要住有房、穿有衣、食有粮,病有医、孩子有学上,就心满意足。‘我们,欠乡亲们太多了!’心中油然再次升腾起重整旗鼓决心。

他把自己想法与同事们谈出后,为四化建设保驾护航!(16),不惜再冒风险,恢复本科、专科及短期培训相结合,急群众所急,尽快为农村输送人才,在加速医疗覆盖面同时,迅速提升县、社、队三级医疗水平。

上至白发苍苍老教授、下到留校任教青年教师,有谁不想为我国人民迎来又一春而欣慰?众口一词,不惜付出更多心血,教书育人,解群众疾苦,为多快好省(17)建设社会主义尽力。

上报主管部门批准后,那些原先被解散辍学的专科班及培训班学生,当年还是青年小伙子,如今,有的已过而立之年,成拖家带口之人,又回到他们含泪离去的母校,重温早已逝去的梦。

他们看着虽荒废多年,仍痴情不改,渴望求知学子,心中无限欣慰,身上似有股炙热岩浆,欲爆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和医学课题研究上,尽力弥补流逝了的时间。

在平静紧张有序工作中,迎来送往一批批考入和走出校门莘莘学子,人人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慰籍与快感。这期间,淑菲、李承斌、白明、志远等人,还在国内医学权威刊物上发表了不少论文,引起轰动反响,有几篇还被西方发达国家医学刊物转载,分别来函邀请去参加学术交流。但他们既顾及教学,又忙于科研,更不时到汇江医院为疑难患者会诊、治疗,无暇前往人们向往的出国梦。

一天,淑菲带学生从乡下实习归来,久未谋面的岳萍、肖冰、秋菊特来探望,只见她眉目传情,神彩奕奕,一双凤眼又展现出当年风采,无论语言还是笑容,给人以明媚与灿烂,人虽早步入中年,那光彩照人的脸上,洋溢着欢快笑容:“走了两个县,见到不少毕业学生,有的已挑起大梁,不少人成了医院及卫生部门领导和骨干,看着他们在事业上追求与奉献,才真感受到人生价值。”

肖冰因常年在野外工作,脸黑瘦了许多,岳萍清楚,她设计和指挥的几项水利工程及电站,有的已见成效,有的将陆续竣工,在改变一穷二白道路上,浓墨重彩,书写着自己人生。无限敬佩:“我真落伍了,你们都在四化建设上飞步向前,我却泡在文山会海里,一无所获。”

肖冰不无感慨地:“目前缺的是人才,修渠、筑坝、建水库、搞电站,来不得半点马虎,你们没到现场,社员为改变家乡面貌,战天斗地干劲,震撼人心,感人肺腑,加之各级组织亲临第一线,既是指挥员,又当战斗员,身先士卒,对社员鼓舞很大,当年大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成千古美谈,受万世敬仰。有个县长,吃住工地岩洞,一呆三年,直至竣工,连春节都没离开工地一步,哪里险要,哪里就有他,常几天几夜顾不上合眼。社员不忍,几个年轻人终于‘造反’,把他‘绑架’回住地,顽皮地给他往水里下了安眠药,你说神不,没一顿饭功夫,又出现在工地上,药,对他失灵了,气得几个年轻人几天都不给他说句话。那穿戴装束,一顶柳条帽,脚蹬张口鞋,不知从哪拣来身工作服,绽得浑身开花,风吹日晒的脸,犹似黑包公。难怪我们小妹亚男去采访时,社员指引给她,还以为故意捉弄,大伙都看到《汇江晚报》上亚男的拍照,不少人摇头不信,认为她找了个老农杜撰出来,当看了文章后,才信以为真,赞叹不已。你们说,有这样榜样,群众谁不争先恐后打冲锋?因此,每项工程都能保质保量缩短工期,我粗略估算了下,这几年汇江所属市县,水浇地面积又增加了两成,另几项工程一半年竣工后,整个汇江水浇地面积即可过半,苦干个十年八载,可以说,全面实现水利化后,可真就变成北国江南了,到时稻花飘香,鱼儿满舱,群众生活该是啥样呢。”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