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_1号专案组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61章(2 / 2)

以下是2003年的投资建设项目:

山野菜饮料罐头厂,投资5亿元,形成年生产饮料5万吨、罐头3万吨的能力,产值15亿元、利税1亿元。

粉煤选气化工厂,投资4亿元,形成年生产合成氨4万吨、尿素6万吨、甲醇3万吨的能力,产值1亿1000万元,利税5000万元。建设年产20万吨、625号高标水泥的水泥厂,投资1亿元,产值7000万元、利税1000万元。

……

于波惊讶极了,记者们简直惊呆了,这么多的数字,这么多的项目,竟然让梁庭贤一口气就背出来了。于波面对数字和项目,头脑是冷静的。

有记者说:“照你这个规划到2008年,银煤集团的投资总额高达50多个亿,投产后产值可达到30个亿,利税4亿元。这么大的规模,绝对是我们龙江省的利税大户。请问于书记,是不是这样。”

“是这样。”于波对记者们说,“别把镜头对着我,梁庭贤同志和我省成千上万的优秀企业家的代表,他才是我们龙江省的顶梁柱呢!”

记者们又把镜头对准了梁庭贤。

“请问梁总,八道岭煤电股份的上市工作,啥时候能全面完成?”

“2003年‘五一节’前。”

“请梁总谈谈实施银煤五年发展规划的措施好吗?”

“好的。”面对站在旁边的省委书记和大大小小的镜头、录音器,梁庭贤说出了下面一段保证措施,照样是没有稿子,可他说的十分的流利,就像早就背下来了一样。

他说:“即将召开的‘十六大’进一步保证了银煤集团和八道岭煤电股份发展规划的顺利进行。对此,我和银煤矿区28万干部职工充满了信心!”

接下来,他回答了八个方面的提问:

“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全面发展,坚持多产业化、投资多元化、实现形式多样化、管理科学化的原则。实现第一成本扩张的经营模式。

“立足自我,以现有的技术、管理,市场和经济实力为基础,发展壮大,做到既积极又稳妥。

“立足当地资源,发展资源优势,吸引外来投资,采取入股、联办、租赁等形式,不搞无米之炊,不打无把握之仗。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高规格、高速度、高质量、高产出。成熟一个,投产一个;建成一个,完善一个。不搞一哄而上。不保守、不冒进,也不半途而废,不搞高投入、低产出、低附加值的无效益项目。

“实事求是搞发展。既要瞄准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又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一味追求高、精、尖,实事求是,不搞一刀切,能小则小,该大则大;能土则土,该洋则洋。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bsp;“有了人才,才有钱财。我们已经和省内外的大学达成了举办在职bsp;“树立科学态度。所有项目都要以科学为依据,先论证、再立项;先调查市场,后分析行情。做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建设强有力的、开拓型的领导班子,成员要有事业心,责任感、使命感。造就一支政治水平高、业务技术精、管理经验丰富的干部队伍。只有这样,才能把银岭变成金岭,才能实现银岭发展的宏伟蓝图!”

采访整整进行了53分钟,记者们激动地说,今天是他们出道以来最为成功的一次采访。他们纷纷要求送于书记和梁庭贤上飞机。

省委书记于波满足了记者们的要求……

几分钟后,银色的飞机冲出了跑道,朝蓝天白云尽头飞去……

2003年11月三稿于兰州

2004年2月改定于兰州

后记:关注现实是作家的责任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来到了西部地区的一个县级煤矿采访,也认识了这家煤矿的矿长和他周围的副矿长级的领导和基层不少的朋友们。这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集体。矿长很能干,他是国家级劳模、优秀企业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是从矿工起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的,他的经历很感人,他的管理才能也是特别的棒。据说,他的身价在亿元以上。有一个例子我记得很清楚。国家投资了上亿元上了自动化生产线的另一家煤矿,那时呈半停产状态。而他领导的矿也上了一条自动化生产线,和那家矿不同的是国家没有给他的煤矿投一分钱。这上亿元的投资全是他们矿自筹的。在整个矿区,他这个矿的效益是最好的。我下去的那一年,这家小矿在矿长、矿党委书记领导下,依靠干部群众,没要国家1分钱的贷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把一个手工镢镐落煤的年产量只有几百吨的小煤矿,发展到了年生产能力300万吨原煤、产值两亿多元、利税8000多万元的自动化原煤生产企业。

干的好了,是非也就多了。诚所谓出头的椽子先烂,打头的鸟儿先死。他和他的这家煤矿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磨难。

还有件事也令我记忆犹新,国家还在这里建设有大型的两家地级煤矿。投资和职工总数,全是这家小矿的13倍以上。可是,这两家大矿几乎没有效益。至此,两家地级大矿和一家县级小矿之间发生了许多匪夷所思的事儿。

先是两家大矿拿来了省上的批文,要以这家小矿为主两家大矿为铺成立xxxx煤业集团公司。这位小矿矿长是共产党员,他见文件是省上发的,还牵扯到国有企业的出路问题。就顾全大局,不顾矿上干部职工的强烈反对,和两家大矿合并成立了集团公司。两家大矿的12位头头脑脑都董事长、副董事长、党委书记、副书记的成了小矿矿长的婆婆,而小矿矿长排名第13位,最末一个副总经理。

从此,集团公司收走了小矿的人财物、产供销等全部权力。两家大矿张开了血盆大嘴,要吃小矿。我和这家小矿的干部职工一样,担心的是,这家小矿还能维持多久?在我写这篇短文的前一天。我接到了那个地区一位领导的长途电话,他告诉我,这家集团公司快倒闭了。我问,小矿不是单独成立股份公司了吗?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