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另一个自我又出现了,漫珊说她已找到她的好去处,还穿戴得这么质朴的,会不会要会她以前的老情人呢?
想到这里,他把伸出的腿就嗖一下缩回了。
他能从冉朗追踪到此辞周市上来,为什么就不能再跟踪她一程,若能再跟踪这一程,一切真相不就大白吗?
若漫珊的心里还真是大有其人的存在,那么,他就祝贺她、并与她彻底分手。
再怎么说,他鹤这么个在社会上混了大半生的人,是最讲道义、最讲信用的。
若因老玩固的到来触及她神经的话,那么,他就跪死在她面前求饶,又是擂胸又是发誓的,直到她回心转意、重回到他身份为止。
总之绕来、绕去、绕了一大圈,让他现在终于想好、也想通了,此生此世就与她相依、相随、相伴,平平淡淡地过一世。
缘!
想到至此,他心里以轻松得多,跟踪的脚步也变得轻快。
可——没想到,他跟踪着、跟踪着,就到一个寺院,他抬头一看上面牌匾上有“开言寺”三个字。
呵!呵!呵!
他有点明点了,老玩固的出现,明显已威胁到她的地位。虽说她一落席就口口声声地说她只爱他这个人,不在乎什么名份、地位的。
她在辞周市所经营的酒吧还有农机门市也做得风生水起的,不是为了追他而盘出到此冉朗来当打工仔吗?
她说到的、也做到了。
可他给她什么?连一张纸也吝啬得给她,甚至还带着老玩固来此,很明显不是威胁到她还能是什么?
(一百三十四)心不退转(3000+)
更新时间:2013348:47:40本章字数:3377
她说到的、也做到了。言残颚?@可他给她什么?连一张纸也吝啬得给她,甚至还带着老玩固来此,很明显不是威胁到她、还能是什么?
这人在无助的时候,因此上想到开言寺这么个大佛寺来求求签、卜一卜未来也未可知的。
呵!
他鹤给予她的是一种死要面子、不靠谱的的感觉。
对謇!
一定是这样的。
这人在最无助的时候还不就绝望至极了?
这才想到求外界的帮助的巯。
他鹤不单是傻瓜还傻到家,居然对一个对他那么好、一心一意待他的人儿那么不上心的,若她从他的指缝间溜走,那么他这辈子是不会原谅自己的猿!
怨只怨他鹤怎就不能从她角度上多想想,开解开解她?
若她因此而离开了自己,那么,他这辈子是不能原谅自己的蔷!
他在寺庙的门外上等着等着,却迟迟等不到她出来。
难道她后脑勺另有双眼,知他在跟踪她,干脆就不出来?
不可能的!
他是小心了再小心,为避免她发现,他还在路边上买了顶竹笠盖到头上的。
可佛也拜了,了愿应该完成了,但半个钟头、一个种头、一个半钟头、二个钟头都已过了……他终于忍不住向寺里奔去。
那儿人山人海,拜佛求签的人也多如牛毛,从众施主的口中他也得知,这天刚好赶上了佛诞。
赶上佛诞好哦!说明他俩与佛有缘,不如——此刻他都构思好了,他俩就双双地跪死在佛祖的面前,求佛祖赐福给他们。
嗯!
就是这么着。
本来鹤以前是不大信命那一套的,可经历过那么多的风风雨雨之后,觉得怎么也折腾不起来,就能肯信其有、不肯信其无,只求安安稳稳地渡过此生。
可他穿来穿去就是不见心肝宝贝的情况下,绝望至极了。
难道是他认错人、跟踪错对象吗?
不可能的。
漫珊就是变成灰他也识得的。
那么,难道她从后门溜走?
也不可能的。
他始终站在一颗大树枝桠上观察,不论她从正门还是后门出来,都没可能象尾漏网的鱼被溜走的。
那么,难道她会变魔术把自己变没了或者变成一泡烟飞走了?
她还没有魔法。
根据物质不灭律,她在里面就一定还在里面的,那怕她入地三尺也要把她挖起来。
呵!
就鹤此有形有貌的现象,所到之处大家都给开绿灯。
“你好!有没看见一个三十几岁的女士?齐耳短发,白皙红润的脸色;善意的双眸;黑色圆口拉带布鞋,白底带着蚕丝一样细的黑纹棉布夹克……。”鹤见人就问,不论老小、男女。
“好象有。”
“好象没有。”
“看!——那边——那个是不?”
他这就顺着那女士所指的方向望去——。
哟!
这就让他远远地看到有一女人,跪在一师傅的面前,不知所为何事?那女人烧成灰他也识得——正是他要找的人儿漫珊。
他这就奔了过去,只听漫珊对那尼僧说,“师傅,我想出家,请给我剃度。”
“呵!”
那个尼僧看来甚为和善的,“请慢,你岂知道?剃度是一种很神圣的事儿,为加深你对剃度的了解,请过段时间后再说吧!”
她想耐心给她解释说。
“师傅,我真的想好了。”
经过昨天、还有——特别是看了燕芬给的那本书佛教的书后,她已对尼僧有个径概的认识和理解,也因此坚定了出家的理念。
那尼僧掐指一算说,“你现在还不能剃度,你的前缘未了……。”
“不,我都想好了,”
妙兰师傅想到既然话已传送到了,就要离开。
无奈漫珊却死劲地拉着她腿不放说,“我好不容易了解到你这师傅就是给人剃度的,怎可说走就走呢?”
她几乎带着哭腔说。
妙兰师傅说有耐心就多有耐心说,“这位施主,你听我说,如今你的尘缘未了……。”
要知道,那刀刃只需轻轻的往她头上一剃,就表示接受她做自己的弟子。
剃发有三重含义:
一是按佛教的说法,头发代表着人间的无数和烦恼和错误习气,削掉了头发就等于去除了烦恼和错误习气;
二是削掉头发就等于去掉人间的骄傲怠慢之心;去除一切牵挂,一心一意修行。在我国古代,人们把头发看得十分重要,认为头发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必须保护好,不能有损害,否则是对父母的不敬。而佛教要求断除这些无谓的亲情牵挂;
三是为了区别其他的教派教徒,剃头就成了加入佛门的一种仪式。世界是虚幻的,人生是苦难的,只有断除一切烦恼修行成佛,才能达到永恒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