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一对少年男女的激情岁月(2)_通向天堂之恋的路 - 海棠小屋
首页

搜索 繁体

11、一对少年男女的激情岁月(2)(1 / 1)

进入那年炎热的夏天,不到十四周岁的冷铎对那场文革运动最初最深刻的印象是,女班主任老师脸上像是涂了胭脂一样红扑扑地站在讲台上,格外激动地向全班学生宣布说,一场保卫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政治运动已经开展起来了。每个同学都要积极踊跃地参加,满腔热情地投入进去,并要振臂为这场运动高声欢呼。

每个同学都被动员写了一份决心书,交给了女班主任老师。女班主任老师将全班学生的决心书集中贴在教室的一面大墙上。冷铎与赵丹丹都几乎以为在他们即将进入青少年时代时,一场可以将生命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的大革命到来了,将要使他们在成为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的人生旅途中,为他们铺设一个火热而又豪迈的战场。冷铎与赵丹丹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文才能,把个人的决心书写得热情洋溢,充满斗志。因此他们两个人的决心书被放在大墙上头排第一与第二名。

之后,学校老师和学生都要积极参加文革运动,文化课就不上了,每天上课时间都是用于学习当日的人民日报和地方报纸上发表的社论等文章。有时由女班主任老师来读那些文章,有时由冷铎和赵丹丹以及其他同学来读。

隔了一段日子,在女班主任老师的策划与组织下,根据学校造反派的要求,在班级成立了红小兵组织。每个参加了红小兵组织的男女小学生,都向女班主任老师交了五角钱,集体定做了红小兵的袖标,佩戴在左胳膊上。没有参加少年先锋队的几名日常上课中比较淘气而且还经常逃课的男同学,因为胳膊上戴上了红袖标,跟着变得先进起来。

令冷铎始料不及的是,班级的红小兵组织将他与赵丹丹两名三好学生,都排斥在红小兵组织之外。理由是李辛华成了慧新小学的走资派,他过去经常为李辛华这个走资派歌功颂德,是李辛华得力的一个小吹鼓手,一下子成为小学生中的另类。更重要的是冷铎的父亲由于在市内一家最大的被服厂是顶尖的服装师,区里局里以及市里经常有革命老干部,还有他们家属和孩子,找他缝制新衣新裤新裙子,由于革命老干部大都受到造反派的夺权冲击,冷铎的父亲便被造反派盯上了,被集中办班学习,要他检举揭发那些革命老干部在找他缝制新衣新裤新裙子中,对他是否都说过被造反派视为可以打倒一些革命老干部的言论,以及他们生活中涉嫌腐化的问题,等等。赵丹丹则因为是李辛华这个走资派的女儿,老子是英雄时,儿女是英雄儿女。老子变成走资派时,她就变成了混蛋。

李辛华成为慧新小学的走资派后,先是被学校的造反派叫去,也是被集中办班学习。

在那段风云多变幻的日子里,许大龙并没有退缩,他相信他爱着李辛华这不会有错,由此在立场上表现出来了一定的坚定性。他也组织了一帮老教师,成立了一个捍卫组织,为李辛华被造反派集中办班学习喊冤叫屈,与造反派对着干。后来许大龙的捍卫组织被市里的造反派定性为保皇派。

冷铎的父亲被造反派集中办班学习,夜里不让回家,但他有母亲照料他的生活。他还有姐姐和兄弟做伴,在家里他最初并没有感到孤单。他想他的父亲在万恶的旧社会,是个苦大仇深的贫穷工人,造反派把他的父亲找去,也不会把父亲怎么样。虽然内心有许多不安,但他还没有产生大难到头的那种痛苦感觉。

赵丹丹就不然了。李辛华不在家,赵丹丹一个人在家里,就得由她自己来照料她的个人生活。吃饭的问题好解决,她一个人给自己做点饭,就可以了。赵丹丹感到最难熬的是放学后大量的时间,令她感到孤单和寂寞,尤其是漫漫长夜,一个人睡在家里,窗外有些动静就时常把她从梦里吓惊醒过来。这个时候赵丹丹自然地就想到了冷铎,把冷铎做为她的依靠。因此再放学后,赵丹丹就叫冷铎过去到她家里陪她说话,直到她要睡觉时,冷铎再离开。之后的日子照旧。

冷铎与赵丹丹都不甘心被政治运动抛弃在外面,两个人面对面地坐在一起,都在苦思冥想,绞尽脑汁,总算想出了一个办法。每个人都有选择参加革命的自由和权利,他们要革命,任何人都不应该进行阻拦。在他们看来,积极地投身到文革中,就是革命。冷铎满脑子装着的是革命故事,他记得战争年代,革命部队在向前进中,总会先派出一支小分队在大部队前头打头阵,那时叫尖兵。女班主任老师可以在班级里成立红小兵组织,他们两人也想自己成立一个红小兵组织。为了表示与班级里的红小兵组织的区别或叫不同,并证明他们要坚决参加革命运动的决心与自身存在的价值,两人给他们成立的红小兵组织称为红尖兵。意思是为革命大军向前进中做尖兵。

为了表明对两个人成立的红尖兵组织格外重视,赵丹丹找了一面少年先锋队队,由冷铎挂在黑板上。银闪闪的阳光从教室宽大的窗口照射进来,将黑板前的一块空间铺上一层银光闪烁的光芒,也将冷铎和赵丹丹两张少年的脸照耀成一片银光灿烂。两个人脖子上都系着鲜艳的红领巾,站在少年先锋队队旗下,郑重地向少先队红色队旗举起了拳头,目光凝视着前方,庄严地宣誓:要永远忠于党,忠于毛主席,忠于人民,做党和毛主席和人民的好红尖兵。不论他们前进的道路有多么曲折,今后的人生道路多么艰难,都要向着共产主义的无产阶级远大革命目标前进,永不回头。两个少年男女发出的誓言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充满了真诚,同时也在用那种语言倾诉着他们的心声。

这是两个少年男女自发组织进行的一次庄严宣誓,也是对他们自己的精神所进行的一次光荣洗礼。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